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光  郑文丽  刘金昱  余帅  郑钧  金石柱 《风景名胜》2020,(3):0188-0189,0192
以吉林省抗日遗址为研究对象,运用 ARCGIS 空间分析等方法,对吉林省抗日遗址分布与地理环境关系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吉林省抗日遗址空间分布不均。吉林省抗日遗址主要分布于吉林省的中部和东部,多呈团块状分布。吉林省西部地区抗日遗址密度较低,多呈零散的点状分布。从高程上看,吉林省抗日遗址分布在 0-1000m 范围之内,1000m 海拔高度以上分布较少。吉林省抗日遗址集中分布在 200-600m 范围之内,并且由此高程向双侧逐步减少。除自然因素外,不同抗日时期,政治、军事、战争形势等人文因素对抗日遗址的空间分布具有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2.
西南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发现较多,在四川、西藏、云南、贵州四省都有发现,多属晚期遗存。该地区地形复杂,山河交错,这影响了范围内远古文化的分布和传播。本文就简单谈西南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分布、传播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一、文化遗址的分布四川陈部三峡地区大溪文化①,约距今6000-5000年;川东、川南长江沿岸上迄宜宾、下至万县的狭长地带有漏井为等遗址②③,从各地采集以及瀹井沟试掘的资料看④,有时代早晚的区别,大部分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嘉陵江中下游新石器时代遗址有问中蓝家坝遗址等五处⑤,大渡河流域狮子山文化类型…  相似文献   

3.
文化与地理环境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曹诗图 《人文地理》1994,9(2):49-53
本文从文化的概念入手,深入论述了文化与地理环境的双向同构关系,分析了地理环境对民族传统文化风貌、文化的地域特征和文化产品特色等具体影响,指出了研究文化与地理环境关系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太湖~宁绍平原新石器文化遗址分布与环境变迁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据不完全统计,迄今为止,太湖~宁绍平原已发现近140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表一).其中,距今7000—6000年前的文化遗址35处;距今6000—5000年前的文化遗址20处;距今5000-4000年前的文化遗址82处.在这些众多的新石器文化遗址中,年代最早的是河姆渡(位于宁绍平原)、罗家角(位于太湖平原)距今约7000年.年代最近的是上海金山亭林遗址,距今约3900多年.  相似文献   

5.
妈祖文化与地理环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高红 《人文地理》1997,12(3):34-37
妈祖(又称天妃、天后)及其妈祖文化,自诞生至今已千余年了,它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源远流长,蕴含丰富。它涉及到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航海、宗教、民俗、建筑等诸多方面,已有不少学者在上述方面对其进行研究。但从地理学角度来研究这个问题甚少。本文拟从地理学角度来研究妈祖文化,探讨她的形成、发展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江西省樟树市(原清江县)吴城商代遗址,自1973年发现以来,至今已17年了。对该遗址的性质、族屈、类型等问题,70年代许多专家、学者发表了卓有识见的论述和评价。80年代通过文物普查,仅柿树地区就新发现100余处遗址,有的作了科学发掘。一批新的实物资料的山土,使吴城类型文化研究进人了一个新的阶段。 (一)吴城遗址性质、文化类型等问题的探讨,是经历了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大致可分为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两个大的阶段,第一阶段是自1973年吴城遗址被发现后认为它是江南首次发现的商代遗址。关于文化类型,殷讳璋在论述“二里冈遗址与郑州商城”时提出:“……除了在河南境内发现不少同类遗址遗存外,还在陕西、湖北、江西、安徽、山东、河北、山西等省一些地点陆续发现不少同类遗址。“《商周考古》一书  相似文献   

7.
客家文化形成、传播与地理环境关系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客家是特定的时空形成的一支重要且又特殊的民系,它以自己的语言、建筑、风俗、民性诸多方面的文化独特性与其他汉族民系相区别,是汉族大家庭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客家自时间而言,当以赵宋为起点。客家居地,大体言之,其操同一客语而与其邻居不能相混者,则以福建  相似文献   

8.
宁绍地区史前文化遗址地理环境特征及相关问题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从宁绍地区各个遗址不同时期遗存的海拔数据对比入手,试图找出距今7000至4000年间遗址环境变迁的规律,并从化生态学角度去分析、解释、推断诸如河姆渡化“缺环”说、宁绍地区7000年前古化地理环境、宁绍地区史前化遗址环境与聚落形态特征的关系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三星堆遗址与古代西南文化关系初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三星堆遗址遗物,从1931年开始发现,迄今已近六十年历史。在这半个多世纪中,曾先后进行过多次发掘并公布了一批专题研究成果。1986年夏,又发现祭祀坑两个,出土大量珍贵文物。本文准备就三星堆遗址与古代西南文化的关系,进行比较研究,旨在引玉。 一、成都平原早期蜀文化的两个类型  相似文献   

10.
唐之斌 《人文地理》1999,14(Z1):60-63
本文从地理学的角度对原始艺术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力图从原始艺术的侧面来揭示原始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青海古代各历史时期的文化遗址及文物进行了分析与探讨,提出了青海古代文化遗址有着分布的集中性、石器时代的完整性以及多元结构的民族文化特点;论证了以上特点是由地理环境及历史的各民族文化活动所致。  相似文献   

12.
磨沟遗址是目前洮河上游地区发现的最大的新石器时代和青铜器时代的中心聚落。该遗址内涵丰富,延续时间长,保存完好,是研究齐家文化社会、家庭婚姻形态和社会进程的具有较高价值的资料。(见图1-图4)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对浦江上山遗址上山文化阶段的陶器进行类型学研究,并对陶器制作的相关问题进行初步讨论。基于地层分期和器物类型的演变序列,同时也对上山遗址上山文化阶段的分期问题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4.
洞庭湖区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分布与古环境变迁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洞庭湖区是我国内陆地区对环境变化敏感地带,又是我国新石器文化十分发达的地区,研究这一地区的史前文化和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对理解古文化发展的过程和内在机制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试论三峡地区大溪文化的经济活动及其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史前时期,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影响非常大,其关键在于对人类经济活动的影响和制约。分折史前某一文化的经济类型,是理解人类与环境之间关系最佳途径。本文试以三峡地区的大溪文化为例,作出粗浅探讨。一、峡区大溪文化的经济活动对某文化的经济活动进行分析、目前主要依赖对其生产工具中的农、渔猎工具进行总量统计并比较,也结合相大的动、植物遗存。迄今为止峡区经正式发掘井已公布资料的遗址有:伍相庙[1]、清水滩[2]、朝天嘴[3]、中堡岛[4]、杨家湾[5]、龚家大沟[6]和大溪[7]等,下文按生产工具和动植物遗存两部分进行分析讨论。(一)…  相似文献   

16.
饶聚娟 《神州》2011,(4):13-14
周口市位于豫东,北、西、南与商丘、开封、许昌、漯河和驻马店五地市相连,东面与安徽省为界。这里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地势平坦,四季分明。是古代人类理想的生产生活之地。早在五、六千年前,这里已是村落棋布,人口稠密,先民们在这里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成为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素有“华夏先驱,九州圣迹”之誉。本文就根据所掌握的材料,对周口市裴李岗、仰韶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谈谈其分布和特征。  相似文献   

17.
达州宣汉罗家坝遗址是川东北大巴山南麓的渠江流域在80年代中期发现的一处地域性先秦文化遗址,在1999年9月正式发掘.在此之前该地区已经发掘的有通江擂鼓寨遗址、渠县城坝遗址,虽然都不及罗家坝遗址的发掘面积和已经取得的重大成果,但是它们仍具有十分鲜明的文化特征和时代特征,从它们与罗家坝遗存的文化关系上我们可以梳理出两条线索供参考:一、通江擂鼓寨遗址(包括巴中月亮岩遗址)属于川东北渠江上流的一处以石器为主、石陶并存的史前文化遗址,时代为新石器晚期,个别地层晚到商周,它们与川北嘉陵江上游的绵阳边堆山、广元中子铺、广元张家坡等史前遗址的文化面貌比较接近,均受来自大巴山以北汉水流域的李家村文化等的影响明显.而处于渠江流域中下游的宣汉罗家坝遗存与它们有有很深的文化联系,从第一次发掘的T1、T2的文化堆积下层,十分接近通江擂鼓寨和巴中月亮岩遗址上层器物的文化特征.从第二次发掘的大多数遗址和墓葬之间存在明显的缺环,遗址中商周以前的文化堆积很少或没有,如果这些就是该地域早期巴文化的话,那它们之间存在连续不断的考古序列和文化传承的关系(当然不排除早期巴文化在自北向南的发展中,不断受到了古蜀文化、楚文化和中原文化的影响,这一点在罗家坝遗址两次发掘中已经得到证实).  相似文献   

18.
地理环境与东北古代民俗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俗是各族人民世代传承的习俗惯制。它是在各民族物质生活与文化生活的发展中自然形成的,总要受到各民族的地理环境、经济生活、政治条件、社会结构、心理状态及民族的信仰、语言、艺术等各方面条件的制约和影响。本文仅就地理环境与东北古代民俗的关系问题作一粗浅探索,以求教于诸位方家。  相似文献   

19.
《江汉考古》2021,(1):88-96
龙游荷花山遗址东区主要为上山文化阶段的遗存,本文基于荷花山遗址东区的地层关系和陶器类型的演变序列,通过与上山文化早、中、晚期典型遗址上山遗址、桥头遗址以及湖西、长城里遗址的陶器进行比较研究,从上山文化陶器类型的文化因素构成和谱系序列,探讨对上山文化分期的新认识,同时结合14C测年数据,认为荷花山遗址属于上山文化早期后段至中期前段,年代为距今约9200~8800年。  相似文献   

20.
学界对上山文化的年代存有争议,《浦江上山》断定其年代上限超过万年,但是根据上山文化分期和其他遗址测年数据来分析,上山文化的年代上限有可能落在距今9400—9134年之间。同时,无论是测年数据和陶器类型学,都不能确定上山文化比彭头山文化更早,二者同时的可能性亦不能排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