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浙江嘉兴明项氏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5年春,在嘉兴市西南18公里原称"项坟"的地方(现属洪合公社良三大队),发现一座明代墓葬。我馆及时进行了现场调查。一 "项坟"明墓墓向朝南,其东、西、北是竹园高地。墓为砖砌,砖长50、宽40、厚7厘米。墓内用砖隔成三室,中、右两室已被破坏。现存左室,从残留痕迹看,室内又  相似文献   

2.
1975年12月,山西襄汾县南贾公社东刘大队开挖水渠时,发现一座早年已被严重盗扰的砖砌券洞复室墓。墓前室顶部曾有不甚工整的"嘉庆五年"墨书题记一行。当地群众称此墓为"刘文虎"墓。墓内六棺皆被捣乱,骨架狼藉,随葬品仅余铸铁灯盏一件和  相似文献   

3.
1999年秋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对本省沽源县俗传是辽代萧太后“梳妆楼”的古代建筑进行了考古勘察 ,在楼内中央地下发现一座古墓。墓穴土圹内东西排列 3个长方形砖室 ,以中室最长最宽 ,棺内盛装一具男性尸骨 ,西侧和东侧棺内为女性尸骨。盛装男性尸骨的棺木是《元史》上记载的独木棺样式。墓中还清理出具有元代蒙古族特色的衣物、金饰等珍贵文物。中室木棺出土的鎏金龙纹银带扣 ,表明墓主人地位较高。从而证明所谓萧太后“梳妆楼”实际上是一座罕见的蒙古贵族墓的墓上享堂。迄今为止 ,考古界发现的元墓极少 ,元蒙古贵族墓更是绝无仅有。这次发现…  相似文献   

4.
彭浩 《文物》1982,(10)
湖北江陵马砖一号墓是战国中晚期之际的一座楚墓,下葬时间在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拔郢)前不久。墓葬内有一椁一棺,椁内分隔成棺室、头箱和边箱。随葬有铜礼器和仿铜陶礼器:铜礼器主要有鼎二、壶一,仿铜陶礼器有鼎二、敦二、壶二和盥洗器。此墓保存完整,对于研究当时的丧葬制度,有一定参考价值。据近年来的研究,江陵楚墓依墓主人身份不同,反映在葬具的使用和随葬器物的组合上也有等级差别。一般情况是:上卿(封君)用一椁三棺,椁室分隔成五室或更多。随葬品有成套的铜平底鼎((?)),配有成组的食器和盥洗器,同时备有成套的金石乐器。下大夫用一椁二棺,椁内一般隔成三至  相似文献   

5.
长沙工农桥一号战国楚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9年12月在长沙市工农桥居民点工地平土方时,发现一座中型长方形竖穴土坑墓,编为一号墓。墓内回填红土,夯实。方向北偏东15°,墓坑长3.6、宽2.5米。墓壁较光平。墓底有南北两条深15、宽30厘米的枕木沟痕迹。墓坑南壁中部开一斜坡墓道,坡度为42°,墓道下口宽1.62、离墓底1.9米。墓底有稀薄的白膏泥,棺椁及漆木器已腐朽,但痕迹依然存在,可以看出原有一棺、一椁及左、右、头、足四个边箱。墓内尚存的随葬品除马衔与车軎外,其余都在左边箱和足箱内出土。(图一)  相似文献   

6.
胡传耸 《北方文物》2018,(2):20-23,I0003-I0005
北京市密云县区大唐庄发现一座石棺墓,保存较为完整。墓室为竖穴土坑,分为上、下两层,上层较下层大,上、下两层墓坑内均填筑夯土。葬具为石棺,棺盖雕刻钱纹,棺外象征性地砌筑简陋砖室。棺内有木匣。火葬,木匣内盛骨灰。出土白瓷碗、瓶、刻划花盘、黑瓷托盏、碟、透雕禽鸟穿花盖滑石盒等随葬品。该墓结构形制和随葬品均具有典型的金代特征,应为一座金代石棺墓葬。  相似文献   

7.
乐山市中区高笋田崖墓清理简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1986年11月,乐山市制药厂在土建施工中,发现东汉崖墓两座。市文管所闻讯后派人前往清理。 高笋田崖墓,位于市中区岷江大桥西偏北20度500米处,系依江红沙岩凿成的单室墓。我们将露出墓口的一座编为M_1,未露墓口的一座编为M_2。 M_1由过道、棺室、壁龛组成,深24米,宽2米,高1.8米。过道右侧有4个棺室,其中第三室置陶棺,已是碎片,一、二、四室系依岩凿成的石棺,残缺严重,棺  相似文献   

8.
在首都博物馆收藏的明代银锭中有八枚银锭值得关注。这八枚银锭均是1957年在北京右安门外明代墓葬内出土,墓主为成化年间贵戚万贵及其妻王氏。考古发掘报告记载:该墓棺内随葬有金、银、玉、瓷等器物,在棺内一端放置着银壶、银洗盘、银脸盆及银锭八枚。  相似文献   

9.
1989年秋,江西省新干县大洋洲乡程家村发现一座大型商代墓葬。该墓处于沙丘之下,墓室为长方形土坑竖穴,棺椁均已腐朽,椁室约长8.22米,宽3.60米;棺室约长2.34米,宽0.85米。棺内骨骼已朽烂无存,但在棺外的椁室范围内发现了分属于3个不同个体的24颗人牙。墓葬中大多数随葬器物较有规律地置放于棺室、椁室之中及两端的二层台上。  相似文献   

10.
国内     
<正>新疆青河:年代相隔千年的"棺中棺"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新疆青河县的查干郭勒乡托斯巴水库附近,发掘了一座形制独特的"棺中棺"。大石棺墓距今约在3800年,内藏小石棺墓年代在2800年,两墓年代相差千年。这是新疆首次发现形制如此特殊的石棺墓,可能是古人重复使用墓坑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一、王晖石棺 王晖石棺,1942年春出土于四川省芦山县沫东乡石羊上村。是继1937年金毓黻、常任侠等发掘出土之重庆石棺后,国内出土的又一东汉石棺。此棺为东汉上计史王晖墓棺,建造于东汉建安十六年(211年)。石棺通长2.5、宽0.83、高1.01米。红砂石质,棺体及棺盖各为整石雕造。全棺造型雄伟,棺盖及四壁均有浮雕图像,且石质坚硬,除右壁后部与盖之接合部为早期盗墓者略有损坏外,棺体图  相似文献   

12.
1994年8月9日鹰潭市区建设路酉段,鹰潭市二建公司在建房施工中,发现一座明代正德十四年纪年古墓葬。我馆闻讯赶赴现场时,墓已被挖开,随葬品被取出,棺木、人骨架腐朽无存。经实地调查清理,为红石砌竖穴双人墓。墓内随葬品有铜镜,银权、墓志铭两方。现简报如下:一、墓羹形制残墓封土为早年修路时堆积而成。墓室用不规整红石块砌成竖穴二室,墓中以石块隔成地,分左右室,左墓室长2米,宽1.l米,高0.6米;右室长1.8米,宽0.8米,高0.5米,左右室棺木、人骨均已腐朽。从随葬品辨认,墓室座南朝北,左墓室为男性,右墓室为女性,为…  相似文献   

13.
1977年,江苏省沙洲县开掘二干河时,在常丰河工地上发现一座宋墓。据残存的墓碑字迹看,墓主曾在苏州、广州、汀州三地当过武官,在一次保卫海防的战役中死亡。发掘时,整个墓地全浸于水分很多的乌泥中,棺木已朽,尸体已无存。棺外发现四只小铁牛,棺内泥水中发现一只划花青瓷碗  相似文献   

14.
1975年4月,福建省顺昌县洋口公社发现一座古墓。省博物馆派人前往调查并作了清理。墓葬位于洋口公社石溪大队大坪林场的一个半山坳里,距公社约30公里。这是一座夫妻合葬墓(图一、三)。清理时,墓室几乎被淤泥填满。男棺室(右)已被扰乱,女棺室(左)似未扰动。两室共出土遗物三十余件。  相似文献   

15.
宁夏泾源宋墓出土一批精美雕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7年10月,泾源县泾河源公社涝池大队社员在取土垫圈时,发现古墓一座。我们闻讯后,随即前往进行了清理。古墓在泾河源公社涝池大队北面约400米处,位于从六盘山向东延伸出来的山丘东部边缘。墓的东面是一片比较开阔的农田。墓分左、右两室。由于历年社员在此取土垫圈,左墓室顶上的填土已全部取完。右墓室的顶部距地表深2.5米。在未清理前,社员已由左墓室顶部进入墓内,二室的骨架  相似文献   

16.
寺沟位于大连市旅顺口区水师营公社西南约3公里。1972年,社员在寺沟三队西南坡施工中发现古墓,当即报告旅顺口区文化馆。1973年6月,我们对该墓进行了清理。墓为长方形单室砖墓,方向150°,四壁用灰砖叠砌,白灰抹缝。墓底深1.16、长3.30、宽1.70米。东、两、北三壁均有小龛。北、西两壁小龛呈正方形,边长0.23—0.25米。东壁小龛呈长方形,高0.30、宽0.25米。北壁小龛中置一青釉碗(图一)。墓底有三行砖砌棺垫,棺垫长1.70、宽0.23米,  相似文献   

17.
2002年7月至9月,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临汾市文物局及乡宁县文管所组成的内阳垣考古队,在乡宁县昌宁镇内阳垣村南的土疙瘩墓地,抢救性发掘5米以上。共11座,一棺一椁者7座,两棺一椁者4座,填土均经夯打。其中有2座墓出有铜容器,其余墓中均出陶器、玉器、骨器等。M88,方向15°。墓各  相似文献   

18.
1984年6月,上海普陀区工业分公司工程队在陕西北路挖下水道时发现两座清代墓葬。上海博物馆考古部派员前往作了清理。墓葬距地表0.5米。结构简单,只在棺外用糯米浆三合土封闭。其中一座为夫妇合葬墓,编号为陕M1—1(女)、陕M1—2(男)。另一座墓为单棺,编号为陕M2。两座墓棺外均髹黑漆,棺前宽后窄,棺盖凸起呈弧形。陕M1—2棺内后和钉有铜镜一面,陕M1—1、陕M2棺内后和各钉圆形铜皮一块。两墓尸体均已腐朽。陕M2未见随葬品,陕M1随葬有金银饰件和玉器等,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2013年6~9月,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等在蔡家坟遗址发掘了一批战国瓮棺葬和土坑墓。瓮棺葬均为儿童墓,瓮棺由釜、瓮、盆三种陶器组合构成,均没有随葬器物。土坑墓分布有一定规律,出土器物有陶鼎、豆、罐、壶、盂和石璧、石片等。根据墓葬之间的打破关系和出土器物判断,瓮棺葬的年代属于战国中、晚期,土坑墓的年代可分为战国早、中、晚三期。瓮棺葬、土坑墓的基本特征与燕山南麓地区、辽西地区的同类墓葬基本一致,土坑墓还具有自身的特色。此次发掘为讨论燕文化的传播、扩张以及本地葬俗的发展、演变提供了新材料。  相似文献   

20.
近日,由宜昌博物馆和当阳市博物馆的考古专业人员对当阳赵巷两座楚国人殉墓进行了抢救性清理,出土了青铜、漆木、竹、皮质的文物达三百余件。去年三月,河溶镇陈场砖瓦厂在赵巷取土时,发现两座古墓,砖瓦厂立即向上级文物行政管理部门作了汇报。为了抢救文物,经国家文物局批准,一月十日至二十日,考古工作者对此两座墓葬进行了紧急清理。两座墓葬中的第13号墓停室内设有头箱和棺室,棺室内置两具棺,均为二重套棺,因早期被盗,墓室内已空无一物。第12号墓棺谆保存状况良好,谆室长5.77米,宽3.75,高1.7米,由厚0.20-0.32米的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