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代,猃狁部族是其西北部的重要威胁,周室和猃狁的战争贯穿于西周始终.四十二年逨鼎记载了宣王末年周朝与猃狁的一次战争,本文通过对其中的"井"、"历豃"、"弓谷"等地名的考证,得知这次战事发生的地点应在陇东,关中平原以北的地区.  相似文献   

2.
周人与猃狁的战争是有周一代的重大历史事件。猃狁本居西部瓜州 ,入周以后逐渐分为南北两支向东迁徙扩展 ,其迁徙扩展的踪迹大致可考。周人与猃狁的战事主要发生在西周晚期 ,但也延及到东周初年。此外 ,与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密切相关的 ,还有东周初年丰镐的归属 ,西周时期周王朝对南方的用兵 ,宣王时期南北用兵的先后关系 ,以及《诗·小雅》的年代等等 ,这些问题亦有必要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3.
李建生  王金平 《中原文物》2012,(1):26-32,44
多友鼎、四十二年逨鼎记述了西周与猃狁(或戎)的两次战争,这两次战争发生在何地?"长父侯于杨",杨又在何地?前杨囯之灭与后杨国肇建是有因果关系的。"杨姞"究竟是晋侯邦父的夫人,还是杨侯的夫人?  相似文献   

4.
陈元棪 《世界遗产》2016,(4):70-75,10
钓鱼城遗址是以雄奇壮丽的自然山水为依托,以独具匠心的防御体系为主体,创造了世界中古史上战争奇迹的城防要塞,是中国迄今保存最为完好、城防体系极具特色的古战场遗址。钓鱼城遗址的价值,显现在它是古人有效利用特殊地理环境,规划而成的防御性山城的杰出范例。  相似文献   

5.
正根据"夏商周断代工程"的学术研究成果,目前可以确定:商代的始年为公元前1600年,盘庚迁殷为公元前1300年,周代商始年为公元前1046年,商周更迭的牧野之战发生在距今3000余年前。战争背景商汤建立商朝后,由于在殷(今安阳)建都达273年,故后世称作"殷"或"殷商"。在殷商时期,据《卜辞》记载,商朝有"王作三师,左、中、右"之说。  相似文献   

6.
<正>近日读到《中原文物》2012年第1期上李建生、王金平二先生的大作《周伐猃狁与"长父侯于杨"相关问题》,受益匪浅,该文讨论了以往关于"多友鼎"中所记的几个地名,并联系新出的"四十二年逨鼎"等进行考证,认为诸器中所记地名当在山西,非在陕西。我们无意  相似文献   

7.
根据现有的考古和文献资料,贾似道修筑的宝祐城更有可能是对郭棣所筑堡寨城的修缮,二者的范围是一致的,宝祐城东发现的宋代夯土和城门是宋代对唐子城的局部修缮,并不是宝祐城的组成部分;结合史载,堡寨城和宝祐城外围发现的"土垄"应是围城时堆筑的"长围",并不是防御设施,东部发现的部分水系也属于"长围"的一部分,其修筑与李全之乱和宋蒙战争有关;结合嘉靖《惟扬志》"宋三城图",与严密的围城体系对应,宝祐城外曾修筑羊马城、一字城和护门墙等城防设施以应对宋蒙战争期间的紧张局势。  相似文献   

8.
"四始"是先秦理论言说的一种范式。司马迁《史记》载有孔子《诗》说的"四始"论,因为《诗经》学的广泛影响而为学者所熟知;"四始"说并不是《诗经》所独有,古代的占岁术也有"四始"说,后人又总结出了气之"四始"以及《尚书》之"四始"说。作为一种言说范式的"四始"说颇具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9.
关于西周厉王时期的战争,传世文献仅有只言片语涉及。而有不少厉王时的青铜器铭文记载了当时的战争情况。本文通过人物系联,汇集了厉王时期的12篇战争铭文,包括:翏生盨、噩侯驭方鼎、多友鼎、禹鼎、敔簋、宗周钟、伯父簋、虢仲盨盖、应侯视工簋、应侯视工鼎、晋侯铜人、晋侯苏钟铭文,进行了铭文之间的对比,总结了格式和内容上的相似之处;又对比了铭文与传世文献,认为在用词和礼制上两者可相互参证。最后综合探讨了厉王时期的战争和社会形势,认为从铭文时代上看,当时既有前代遗留的东南淮夷之患,又在西北开始了与猃狁的战争;从铭文所载地名上看,宗周、成周等京畿重地皆受到威胁;至于战争之祸所造成的社会形势,于《诗·大雅·桑柔》之"靡国不泯""民靡有黎""哀恫中国"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10.
荥阳三中史地组提问王国维观堂集林林卷十三,鬼方昆夷猃狁考说:“我国古时有一彊梁之外族,其族西自(?)陇,环中国而北,东及太行常山间,中间或分或合,时入侵略中国……是以中国之称之也,随世异名,因地殊号……其见于商周间者、曰鬼方、曰混夷、曰獯鬻;其在宗周之季,则曰猃狁;入春秋后则始谓之戎;继号曰狄;战国以降又称之曰胡、曰匈奴。”是鬼方、猃狁、昆夷、和匈奴原都是一种人,只是  相似文献   

11.
杨立群 《沧桑》2014,(4):103-105
《明清山西碑刻资料选集》是研究明清时期山西地方社会的一个重要资料,从其中收录的诸多碑刻材料可以看出明清时期山西地方社会的许多特点。其中关于城堡城防的内容对于考察当时的山西社会有着重要作用。本文即主要通过《明清山西碑刻资料选集》关于城堡城防方面的碑刻记载来分析明清时期山西基层社会的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12.
甲午战争发生于19世纪下半叶西方"文明"话语盛行之时,以"文明"与"野蛮"二元划分为基础的文明等级观将中国和日本列为"半文明"国家。但日本以其"文明开化"而自诩为"文明"国家,宣称甲午战争是"文明"对"野蛮"的战争,并通过操纵"文明"话语而影响西方舆论。美国报刊从西方文明价值观出发将甲午战争参战双方分别设定为两种角色,即中国代表"野蛮"和"保守",日本代表"文明"和"进步",并以此为前提来评价这场战争,"文明"成为判断战争是非的标准。这样,"文明"话语依附于西方霸权而在当时成为国际政治和国际舆论中的一种潜在规范力量,并强加于中国而成为一种话语暴力。由此,清朝被贴上"野蛮"标签,丧失了对日战争的正义性,遭受屈辱而未能得到美国舆论的同情。日本则因声称战争目的为推进"文明"而符合并顺应了当时西方的"文明使命",虽制造了旅顺大屠杀并最终通过《马关条约》损害中国主权,反而得到美国舆论的支持。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古代边疆防御中,客观存在着密切相关的"城防"、"人防"和"智防"三大防御工程。"城防"与"人防"是实体亦即显形防御工程,"智防"则是一种虚拟亦即隐形防御工程。就实质而言,"智防"是一种具有综合特点的边疆防御军事策略,处于三大防御工程的核心,并对"城防"与"人防"工程的实施起着指导、统帅和思想支撑的重要作用,是古代边疆防御问题研究上升到理性认识的。  相似文献   

14.
李梁 《黑龙江史志》2013,(9):145-145
尊老养老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先秦始,为了适应统治的需要,养老逐渐成为国家的一项制度。到了汉朝尤重养老,因此尊老养老成为当时的一种社会风气。本文主要以《张家山汉简<傅律>》所载内容为主,结合《汉书》等相关文献资料,对汉朝"七十赐杖"的养老制度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自日本决定接受《波茨坦宣言》之时起,战争责任认知问题就成为战后初期日本社会各界所面临的重要课题。作为大众传播媒介,日本报界对战争责任的认知却呈现出或顾左右而言他,或避重就轻、扭曲异化的样态。日本报界先以"国体护持"为幌子,对战争责任采取淡化、漠视的态度,试图以此消除与日本战争责任相关的舆论。其后,随着战后民主化改革政策的实施,日本报界开始对战争责任进行反思,实施了一系列改革行动,对战时形成的具有鲜明特点的战时体制进行了改革和重构。但是,日本报界一直坚持"一亿总忏悔"的宣传基调,企图模糊战争责任主体,扭曲战争责任追究的内涵,并始终以"受害者"作为日本的身份定位。由此可见,战后初期日本报界对战争责任的认知,是日本战时体制思维的延续。  相似文献   

16.
威斯特伐利亚和会上,法国和瑞典作为战胜国并在未停战的前提下,以领土要求为主要内容的主权扩张成为整个和会的重要议程。法国和瑞典作为三十年战争中获益最大的国家,他们如何能在战争结束时获得如此丰厚的"战利品"成为战后世界格局的掌舵者,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本文将通过对法国和瑞典在《威斯特伐利亚和会》上所提出的领土要求来分析其主权主张。  相似文献   

17.
刘瑞 《文博》2000,(5):34-36
我国地图测绘历史悠久,为今天的研究提供了许多难得的珍贵资料。日前倾读傅熹年先生在《建筑历史研究》上发表的《(静江府修筑城池图)简析》一文,收益颇多。该文所附的《静江府修筑城池图》镌刻于南宋咸淳八年(1258年),是一幅珍贵的古代城防地图。  相似文献   

18.
<正>"威斯特伐利亚"(Westphalia或Westphalian)这一术语,源于欧洲历史上一场旷日持久的"三十年战争"(1618-1648)。1648年5月至10月,为了结束"三十年战争",交战双方签署了《威斯特伐利亚和约》(the Peace of Westphalia)。斯蒂芬·克拉斯纳曾指出,《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已经成为国际关系学术研究的"图标"(icon)。(1)历经数代国际关系思想家的思考、演绎,"威斯特伐利亚"这一术语构成了多元的话语体系。随  相似文献   

19.
春秋时期的战争不同于战国及以后的战争,"大刑用甲兵,其次用斧钺",作为刑罚的一种,春秋时期的战争多不以多杀伤、多斩首为目的,多以维护礼乐制度为本,孔子曰,"杀人之中,又有礼焉"。"礼"影响着社会各个方面。随着社会的演进,后来的战争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贵族的时代终结了,但是我们仍可以从《左传》等史籍中一窥春秋战争的端倪。  相似文献   

20.
石鼓"初不见称于前世,至唐,人始盛称之。"①"虞(虞世南)、褚(褚遂良)、欧阳(欧阳询)共称妙墨。"②杜甫作《李潮八分小篆歌》,韦应物、韩愈作《石鼓歌》对石鼓文大加歌咏赞扬,其名始大显于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