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2年,浙江仙居朱溪镇小方岩山麓岩画的发现,推翻了"浙江无岩画"的观点。此后,仙居又陆续发现了多处岩画,皆属于岩刻画.无论从规模上,还是数量上来讲,仙居地区岩画都位居东南沿海地区岩画之首,特别是西塘岩画图像内容最为丰富,是华东地区目前发现的规模最大的一处岩画群。  相似文献   

2.
西藏岩画     
正西藏古代岩画的发生及发展主要在新石器晚期至吐蕃王朝时期之间,在西藏考古年代上大致属于早期金属时代。该时期考古遗存中目前发现最多者为西藏古代岩画。大量的岩画点几乎遍及西藏各地及青海、四川、云南等省的藏族居住区域,其中大部分集中在西藏的西北部、北部以及雅鲁藏布江中上游等海拔多在4500米左右的高原地区,不少岩画点在今日的"无人区"内。  相似文献   

3.
评《乌兰察布岩画》王仁湘时隔三年,继《阴山岩画》之后,盖山林先生的又一部著作《乌兰察布岩画》问世了。我国岩画专著数量不多,盖先生一人在短期内就连续出版了两部,实属难得。我国各地以往发现的古代岩画,一般都是描绘或琢刻在较大的山崖上。乌兰察布发现的岩画却...  相似文献   

4.
2016年7月,在第40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既是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中的第一个岩画遗产,也是我国第一个"有机演进的残遗(或化石)景观"这一文化景观子类型的遗产地。目前在左江流域共发现80余处岩画点,它们沿左江及其支流明江密集分布。其中位于崇左市宁明县、龙州县、江州区及扶绥县境内,密集分布的38处岩画,被选择纳入3个遗产区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左江花山岩画的突出特点主要体现在独特的图像表达系统、艺术创作所达到的美学成就、杰出的作画技术等方面。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是岩溶地貌中、以岩画为核心、利用特定的自然环境而形成的"自然与人的共同作品"。正是在岩画艺术与文化景观这两个范畴都体现出的优秀品质的交融,造就了该遗产在全球范围内的突出普遍价值。  相似文献   

5.
黄河自西向东由青海穿过四川,在甘肃省境内流经甘南藏族自治州、临夏回族自治州、兰州市、白银市,而甘肃省黄河流域岩画主要分布在白银市。白银市属于甘肃省管辖下的一个地级市,下设白银、平川两区和景泰、靖远、会宁三县。目前白银市境内在景泰县、靖远县和平川区共发现岩画点17处,其中景泰县共发现岩画点9处,靖远县共发现岩画点6处,平川区共发现岩画点2处。从地理分布看,白银市岩画属于黄河流域岩画;从图像风格看,白银市岩画系北方岩画,具有北方岩画朴实稚拙的特征;从内容看,白银市岩画图像题材丰富,时间跨度很大,既有早期的狩猎图,又有后期的农耕图。  相似文献   

6.
贵州境内的几处岩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几年,贵州在文物普查中,多处发现岩画。如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发现花江岩画和牛角井岩画,开阳县发现画马崖岩画,六枝特区发现桃花洞岩画,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丹寨县发现银子洞岩画,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贞丰县发现"七马图"岩画,等等。这些岩画与国内其他地方发现的岩画既有许多共同之处,又有自己的一些地方特点,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我国古代岩画的内容。兹分别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7.
微腐蚀测年通过观测矿物晶体上的"石亏"来获知岩画的制作年代,是一种无损的"直接断代法"。仙居岩画的测年工作主要在送龙山和小方岩两处地点开展,经过观测,研究人员从岩画刻槽中取得了十一组石亏微腐蚀数据,以及两组来自吴芾墓附属石刻的校准数据。由校准后的年代计算结果可知,小方岩岩画的制作开始于东吴末年,贯穿了两晋及南北朝时期,一直延续至唐初,而送龙山岩画则为唐代作品。  相似文献   

8.
甘肃,简称"甘"或"陇",地形呈狭长状,地貌复杂多样,山地、高原、平川、河谷、沙漠、戈壁,四周为群山峻岭所环抱,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境内岩画群较多。本文以黄河岩画为例,从甘肃黄河岩画的发现与研究、主要岩画点、分布特征、创作特征、创作时间、意义及简单认识六个方面探讨华夏文明在甘肃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9.
正甘肃靖远县境内最早发现岩画的时间是1976年,但在当时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直到1983年,有关靖远吴家川发现岩画的文字才见诸刊物。吴家川岩画这一珍贵的古人类游牧文化遗存,经过文物专家的披露被外界知晓后,像磁石一样吸引着访古寻幽的人们,慕名而来者从此络绎不绝。近些年来,靖远县境内又有新的岩画点被发现,岩画存留的数量不断增加,岩画记录的形象也更为丰富多彩,形成了靖远地  相似文献   

10.
《旅游纵览》2017,(3):110-113
2016年11月24日至28日,中国女摄影家走进仙居摄影采风活动圆满举办。来自全国各地近40位女摄影家齐聚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进行了为期5天的采风创作。活动期间,会员先后前往皤滩古镇、神仙居景区、高迁古民居等地采风创作,饱览仙居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聚焦仙居的经济发展和文化产业。用镜头呈现大美仙居的影像篇章,用情感抒写仙居发展的宏伟蓝图,将丰富多样的历史文化遗产完整地凝固在相机里,留存于记忆中。  相似文献   

11.
"洞天名山,屏蔽周围,而多神仙之宅",意为"仙人居住之地"。古人赞曰:"天台幽深,雁荡奇崛,仙居兼而有之"。宋大理学家朱熹也曾发出"地气垂于此矣"的惊叹。仙居风景名胜区位于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总面积187.8平方公里,含神仙居、景星、十三都、公盂、淡竹  相似文献   

12.
<正>浙江括苍山脉的中心腹地,"洞天名山屏蔽周围,而多神仙之宅",山地中的一个小县城,由此得宋真宗赐名为"仙居"。独特的地理,造就了仙居异乎寻常的山水格局,留住了古老的、充满"仙气"的文化生态,被认为是中国为数不多的、仍保留着原汁原味乡土印记的县城。  相似文献   

13.
正一、关于岩画作者的族源从地理位置上看,仙居地区处于古代瓯越族的分布范围之内,岩画的作者,笼统地说,是瓯越先民,当然也不会错。但若对仙居地域远古时代的自然环境进行考古学观察,同时根据历史文献的蛛丝马迹的记载,问题就不是那么简单。目前新发现的仙居岩画群,都位于海拔300米以上的深山密林里,而且分布范围遍及全县东南西北各个区域,说明在新石器时代中晚期,仙居的大部分山区都栖息着数量  相似文献   

14.
本文详细介绍了仙居岩画的分布及画面内容,并主要从岩画的刻凿工具、图像特征、民俗学色彩等方面对岩画的制作时代作初步探讨,并从古越先民的农事意识、生活形态、宗教意识等方面对岩画的文化内涵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5.
《浙江方志》2002,(4):67-68
仙居位于浙江东南部,括苍山脉中段,四面环山,自然景色优美,但交通比较闭塞,历史上被称为穷乡僻壤,直至今天还是浙江省经济欠发达县。但是修志却具有悠久历史,建县一千多年来,己八修县志,现存六部志书。修志不仪有历史传统,而且现在有继承和发展。社会主义时期一届修志,我县又走在全省前列,1980年起步.1985年成书。《仙居县志》获省社会科学成就等奖,  相似文献   

16.
根据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编制的《岩石艺术:申报前指南》,左江花山岩画与现有岩画世界遗产及国内外其他重要岩画遗产对比研究表明,左江花山岩画具有独特和显著的自身品质,值得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从岩画自身品质的原创性、典范性与稀缺性及数量维度看,花山岩画以其"蹲式人形"为基础符号的独特图像表达系统,统一而艰险的作画位置,以及大规模的画面和岩画数量,在世界岩画遗产中占有突出地位。从岩画所处的环境来看,花山岩画的作画点是先民精心选择的结果,与江水、群山及台地构成了一个独特的祭祀场,在世界范围内也十分罕见。关于岩画的文化内涵,花山岩画的作画人群单一,形式统一,在700多年这个相对较短的历史时期内,集中记录了当地骆越人的祭祀场景,是对这一人群信仰体系和社会生活的独特见证,也是青铜时代晚期至铁器时代早期岩画的杰出代表。  相似文献   

17.
盖山林  苏胜 《华夏地理》2004,(7):118-130
今年4月24日,宁夏回族自治区的"贺兰山岩画"开始正式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在此一个月前,连云港市甚至悬赏百万破译"东方天书"--将军崖岩画,岩画中究竟隐藏着什么玄机呢?让我们跟随研究者的脚步,一起进入岩画里的神秘世界,看看这些刻在石头上的图画究竟说了些什么.  相似文献   

18.
张藜藜 《风景名胜》2012,(3):145+144
在仙居,提到"吃",必然要说起"八大碗"。外来客人倘若不尝一回"八大碗",那就算没有游历完仙居。  相似文献   

19.
西藏岩画分布广、数量多,是我国岩画分布最密集的地区之一,已成为中国岩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十年来,考古工作在西藏各地发现岩画遗迹40余处,包括近60个地点和300多组画面。  相似文献   

20.
内蒙古白岔河沿岸新发现的动物岩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岔河流域是内蒙古东部地区的岩画宝库,自70年代以来,文物考古工作者陆续在这里发现了一批古代岩画,为此原昭乌达盟文物站和克什克腾旗文化馆于1981年对分布在河两岸的岩画进行过专项调查,共发现48幅岩画。近几年随着文物普查工作的全面开展,又有一些岩画陆续被发现,昭蒙师专的史学工作者还曾较为系统地进行过调查,使岩画的数量成倍增长。为了系统全面的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