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铜器上所见西周文化在南方影响的递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铜器上所见西周文化在南方影响的递衰李朝远中国古代青铜器是中华文明中极其璀灿的部分。从总体上看,它是以黄河文明和长江文明交互影响为主体,融合了周边各民族的青铜文明而成的文化集合。当我们俯瞰这一历史过程时,可以看到其发展并非如放马平川姿意肆纵。南方和北...  相似文献   

2.
山西和河南辉县,在春秋时期是晋国领土,从晚清同治年间以来,境内屡屡出土有铭吴国青铜器,是当时晋国实行联吴制楚策略,吴晋两国多年友好的物证;绍兴曾是越国都城,城南的狗头山曾出土有铭吴国青铜器配儿钩,是越国被吴战败后,实行“结齐亲楚附晋以厚吴”策略,最终灭吴的物证。越灭吴后,吴文化和越文化融合成为统一的吴越文化。吴越文化和中原的晋文化通过相互交流,在青铜器的合金成分、铸造工艺、礼器、乐器、车马器、农具、工具、兵器、纹饰、服饰、钱币、铭文等12个方面“,大同”中还存在不少“小异”,有些差异还比较明显。这些差异性的存在,可能有以下8个方面的原因:(1)晋与吴越的宗法奴隶制成熟程度不同;(2)两地的陶瓷手工业发达程度不同;(3)两地对农耕生产和手工业生产重视程度不同;(4)战国中晚期二地对冶铁业普及推广程度不同;(5)两地对兵器生产的重视程度不同;(6)两地的地形地貌不同;(7)两地的气候环境不同;(8)两地的商品经济发展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3.
苏南地区青铜器合金成分的特色及相关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54年在江苏丹徒县大港地区发现了宜侯矢簋,揭开了建国后研究吴国历史与文化的序章。35年来,在长江下游古代吴地发现了众多的青铜器。根据已发表的材料,以江南地区为主发现的容器、乐器、武器和工具四大类青铜器近600件,倘若将小件的镞、环、车马器等统计在内,总数超过2000件。近年来,学术界对古代吴地的青铜器从造型、花纹、铭文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但是对这些青铜器所含的合金成分及配方比例的变化较少论述。应该指出,在50年代末,有的报告已  相似文献   

4.
侯蓓 《东方收藏》2020,(5):102-102
宣城,先民为古越人,春秋战国时期先后为吴、越、楚之地,为吴越文化亚区。宣城市博物馆馆藏的印纹陶和六朝青瓷,带有鲜明的吴越文化因素。吴越文化是古越人植根于原始农耕文明基础之上,吸收中原商周文化元素,在长江下游一带逐渐发展起来的地域文化。其中心区在太湖、钱塘江流域。  相似文献   

5.
1982年9月出土的江苏丹徒县大港母子墩墓青铜器群,是江南地区(按:指苏、皖南部,下同)商周考古的一次重要发现。众所周知,宜侯矢簋的长篇铭文对江南古史的研究起到过突破作用,母子墩墓与烟墩山宜侯墓相近,其意义也是显而易见的。本文试对这批青铜器及其反映的一些问题作些分析探讨,以求教于同志们。一母子墩墓青铜器产地分析在江南地区,解放以来陆续发现过一些周代铜器,大多出自墓葬,个别出于窖藏。主要包括:丹徒大港烟墩山宜侯墓、大港磨盘墩西周墓、仪征破山口、江宁陶吴  相似文献   

6.
西安作为我国的千年古都,在中华文明的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是东方文明古都的代表之一。在现代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如何保护唐长安遗址是本文探讨的重点,本文介绍了西安唐长安遗址保护的绿带建设与遗址公园建设等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7.
吴越青铜器发展到春秋中晚期,出现了一批极富地域文化特色的青铜器,器表饰有细绳纹和细薄而峻深的纹饰,或在纹饰间布满细芒刺突起的棘刺纹。本工作通过对吴越青铜器陶范铸造技术的探索和吴越细绳纹类青铜礼器的复原试验,以期揭示出这类细绳纹类青铜礼器的成形技术。实验过程是以绳索为模,在湿陶范内埋入绳索,当陶范入窑焙烧时,绳索焚烧后形成绳索状凹槽,浇注青铜液后则成为具有突起状绳纹装饰的青铜器。焚烧绳索形成纹饰,是一种在平面上形成三维纹饰的技艺,能在青铜器表面形成规整的绳纹,可能为东周时期吴越地区古代工匠铸造细绳纹类青铜礼器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8.
吴越文化是长江中下游和东南沿海地区古代人民对中国古代文明的伟大贡献.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重要组切部分.早在1936年.就有蔡元培,卫康贤诸先生发起组织“吴越史地研究会”,并调查过苏州越城,常州淹城、杭州古荡、良渚等遗址。林惠祥先生也于1935年前后调查发掘福建武平等地遗址.一批研究论著相继问世.在当时学术界产生了不小的影响.1978年以来,吴越文化研究再度复兴.先后有“百越民族史研究会”(1980)和“吴文化研究会”(1983)的诞生,南方各省尤其是东南几省的考古所、博物馆、社会科学院和大专院校的许多专家学者鼎力相助,使吴越文化研究蔚成风气,遂有新成果叠出,除已推出《吴文化资料选辑》(吴文化研究会)、《百越民族史论集》(中国社科出版社.1982)、《百越民族史论丛》(广西人民出版社,  相似文献   

9.
中国出土文物(青铜器)系列纪念币第二组介绍李宝霞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我们的祖先用自己杰出的智慧,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青铜文化,即为古代中华文明的组成部分。中国青铜时代历经夏、商、周、春秋战国,至秦、汉,各代青铜器均具有不同风格。中国青铜文化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不仅使当时的社会生产力大大发展,并为后代留下了宝贵的财富,对中国传统造型艺术,金属冶炼加工工艺更产生了重大影响。为弘扬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增进对外文化交流,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了“中国出土文物(青铜器)系列纪念币”,由中国金币总公司总经销,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制造,初步计划每年出一组,每组包括金、银市各4枚,于10年内发行完毕。1992年,发行了青铜器第二组纪念币,选用长信宫灯、羊尊、卧鹿、虎符为背面图案。长信宫灯是于1968年在河北满城陵山发掘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及妻的墓时发现的,高48,宫女44.5厘米,形象生动逼真。羊尊是1938年在湖南宁乡县黄材月山铺转耳仑的山腰上出土,是我国现存商器中最大的方尊,重近34.5公斤,高58.3厘米。卧鹿是1965年在江苏省涟水县三里墩一座西汉墓中出土,是战国作品,通高52  相似文献   

10.
试论江南吴国青铜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江南地区出土的青铜器是吴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拟通过现今所掌握的资合整理,着重对江南吴国青铜器的分期与各期特征,作一些探讨。 一、吴地青铜器的发现及分布规律 吴国青铜器以往被著录并识别的仅有少数几件带铭铜兵器剑、戈,现在所见几乎全为(?)陆续出土,这其中有许多是经过发掘清理伴同陶,瓷器等遗物出土的铜器群,在对其考订和对吴国青铜器发展序列分期的研究上具有重要意义。现将己发表的资料择要分 (一) 遗址方面 1.自五十年代以来,在发掘或试掘过的一些湖熟文化遗址文化层中,如南京北阴阳营三层)锁金村、安怀村、窨子山和江宁点将台、句容城头山、丹徒断山墩、镇江马迹山等,发(?)刀、俐斧、铜镞、铜锥、铜鱼钩以及铜鼎耳、足等。  相似文献   

11.
亚腰形铜盒是东周时期比较少见的青铜器,形制独特,器形微小。目前发现的亚腰形铜盒,年代集中在春秋中晚期至战国初期,主要出土于南方吴越文化分布区,应属吴越文化系统青铜器。根据出土位置、器物组合及器内所盛放之物,可以推测亚腰形铜盒是放置花椒等香料的香盒。  相似文献   

12.
江苏省吴文化学会第三届常务理事会暨课题研究规划会,于1998年11月14日在镇江召开。江苏省吴文化学会常务理事出席了会议,会议由陆九皋、徐湖平理事长主持。会议的中心议题是在跨世纪之际,如何从深层次进一步推动吴文化的研究,加强课题规划,加强学会与文博科研单位、高等院校的联合,发挥学会学术团体的作用,加紧培养跨世纪吴文化研究人才。会议首先回顾了近百年来特别是吴文化学会成立近二十年来吴文化研究走过的历程。大家一致认为,从研究中华民族整体文化到研究吴越区域文化,从吴越文化不分到吴文化研究学科的形成,是近…  相似文献   

13.
正2017年6月27-29日,由江苏省吴文化学会、苏州博物馆联合主办的"‘交融与碰撞:青铜时代的吴越文化’学术研讨会暨2017年江苏省吴文化学会年会"在苏州博物馆举行。苏州博物馆馆长陈瑞近研究员,江苏省吴文化学会理事长王奇志研究员,南京博物院邹厚本研究员,江苏省文化厅副厅长、南京博物院院长龚良研究员先后致辞。邹厚本先生在致辞中对吴文化学会的下一步工作提出了指导性要求。吴文化学会的研究工  相似文献   

14.
李兴国 《收藏家》2022,(7):31-35
蝉在古代具有独特的文化意象,多见于红山文化玉器、商周青铜器、汉代玉琀及冠饰当中。受早期的图腾崇拜和巫文化影响,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赋予了蝉“不死复生”的文化内涵,道家推崇羽化成仙,佛家追求轮回转世,儒家则把他奉为独善、清高的处世准则。文化的多样性,自然在器物的形制、纹饰、艺术风格上留下淡妆浓抹的一笔。  相似文献   

15.
近年江西出土的商代青铜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73年以来,随着农田基本建设大规模的开展,江西境内不断有商代青铜器出土,其中有的已作过报导。这些青铜器的发现,丰富了江南地区青铜文化的研究资料,对探索我国商代文化的分布也提供了极有意义的线索。现将尚未发表的材料整理报导如下,以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6.
湖熟文化遗存.根据近十多年来的考古发掘资料和综合研究.其文化内涵不仅含商文化一大段,而且包括太伯、仲雍奔吴之时起的吴越文化,后者的典型文化遗存之一,是自西周时期起盛行于长江下游地区的土墩墓、石室墓或崖洞墓、无圹穴墓等及其相应的各遗址文化堆积.事实上,从考古学文化角度看,吴越文化是个整体,至少在目前还不能把它们截然分开;但是,吴越文化又是个特定时间、地点“族”文化的概念,在江苏称之为吴文化,在浙江称之为越文  相似文献   

17.
郑小炉 《文物春秋》2003,(5):6-14,50
本文根据青铜■形盘的发展变化,对群舒地区青铜器进行了分期,分析了各种器物的发展变化趋势.进而时徐国青铜器群作了初步的界定,并分析了其中的兽面鼎的来源及其流向。最后,还对徐与吴越文化的融合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正一常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从已有考古成果和历史古籍看,常州拥有5000多年的文明史、2560多年的建邑史。秦代开郡设县,置有延陵县,成为郡府级城市也有1700多年历史。自古至今,常州都是江南乃至全国知名的区域中心城市。作为吴文化和长江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常州对中华文明的贡献十分突出。历史上曾出现过春秋吴  相似文献   

19.
试论吴越青铜兵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论吴越青铜兵器●肖梦龙吴、越文化是中华民族古代文化中两颗明珠,具有着多方面的特点。以“吴戈越剑”为代表的青铜兵器铸造,就是其突出一项。吴、越青铜兵器的质精物美,在当时就已驰名列国。但是,对于吴、越兵器的研究,目前仍是一个非常薄弱的课题,这主要因为各...  相似文献   

20.
本文根据青铜甗形盉的发展变化,对群舒地区青铜器进行了分期,分析了各种器物的发展变化趋势,进而对徐国青铜器群作了初步的界定,并分析了其中的兽面鼎的来源及其流向.最后,还对徐与吴越文化的融合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