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代禁毁图书 ,又叫做“文字狱” ,指的是清雍正、乾隆两朝 ,特别是乾隆三十九年(1744)以后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清查上缴、抽毁销毁清廷认为是“违碍”、“悖逆”的图书 ,岭南地区以对金堡、屈大均两人的著作禁毁最为严厉 ,传闻韶关兵备道李璜在粤北丹霞山查得金堡一卷有反清文字内容的手稿 ,杀害别传寺寺僧300余人(一说500人) ;据《清代各省禁书汇考》一书记载统计 ,屈大均的著作被收缴了321部 ,2660册。上述禁毁史事 ,清季以来 ,多有传播 ,人皆知之。但禁毁图书涉及地方志书 ,特别是将已刻好并印刷过的书版 ,铲挖掉“…  相似文献   

2.
乾隆敇修《四库全书》,从乾隆三十七年(1772)起在全国范围内征集图书到乾隆五十八年(1793)十月二十四日禁书运动基本结束,在这过程中,有36种闽人著述被《四库全书总目》列入“存目”,同时亦被列入“禁毁”。本文截取其中12种明代闽人著述,叙其要略及其被禁毁缘由。  相似文献   

3.
杨雨蕾 《文献》2006,(2):183-191
康乾时期被认为是清代经济文化的繁盛期,尤其在乾隆编纂《四库全书》之际,文化活动达到高潮.然而与此相伴的,却是一场禁毁图书的浩劫.朝廷在徵集、编纂图书的同时,查缴、销毁了大批被认为有违纲常伦理、不合义理名教、讥贬满族先世、危及皇朝统治地位的书籍,同时制造了多起触目惊心的文字狱,其数量之多、范围之广、程度之深,前所未有.值得注意的是,部分所谓"违碍"、"悖逆"的书籍却在那时传入朝鲜半岛,并被保存下来.本文考察传入朝鲜的清代禁毁书(不包括禁毁小说)①的情况,利用清代朝鲜使臣的入华行纪--"燕行录"资料探求它们传入朝鲜的背景、途径,并联系清初期中韩关系作一评说.  相似文献   

4.
《纂修四库全书档案史料》问世《四库全书》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一部丛书。它沿用唐代“四库”的名称,以经、史、子、集为四大部,共收录图书3457种,保存了清代乾隆以前的很多重要典籍,是我国古代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四库全书》的纂修,经历了一个相当繁复的...  相似文献   

5.
《文献》2010,(2)
<正>《钱注杜诗》是清初成就甚大的杜诗注本,对有清一代治杜注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清高宗乾隆三十四年(1769)六月,下旨钱谦益《初学集》、《有学集》禁书毁板。禁毁旋即波及钱谦益所有著述,辗转牵连,即使片简寸纸,亦难幸免,《钱注杜诗》当然亦在其列。幸而钱注禁毁后亦不乏暗中收藏、批校者,经清之  相似文献   

6.
学史上有“千家注杜”的说法,“千家注杜”的热潮始於末代,而现存的各种杜诗注本和选本则有二百多种。其中,杜甫诗集或全集的注本以宋、清两代为多。而清代似以钱谦益的《杜诗笺注》、仇兆鳌的《杜诗详注》以及杨伦的《杜诗镜诠》流传最广。但後两种的流行,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乾隆以後钱被列为禁毁书,直至清代末年才得以再度传播。万曼的《唐集叙录》认为,清人杜诗注释本中比较通行的,首先是康熙三十二年(1693)雕版的仇兆鳌的(杜诗详注》,其次是雍正二年(1724)印行的浦起龙的《读杜心解》,而後便是乾隆末年(1795)杨伦的《杜诗镜诠》。  相似文献   

7.
《四库全书》的纂修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大规模的书籍整理运动,也使书籍文献遭受巨大破坏。除查禁书籍外,一些碑刻遗文亦遭受厄运。乾隆四十年代初期,经马兰镇总兵奏请,在直隶、山西、盛京三省掀起一股磨改“违碍”碑碣的浪潮。三省各派专人,逐地勘核,根据对象性质和材质不同,或磨毁石碑,或改刻碣文,或更换村名,或熔铸铜像。相较于禁毁书籍,磨改碑碣将目标深入到当时社会的最基层,成为清朝思想文化控制体系的重要部分,对民间文献的存续和民俗文化的流传产生深远影响。这是《四库》禁毁行为的一次扩展和延伸,标示在中国传统社会晚期,朝廷控制地方社会的手段愈加多样,控制地方社会的程度愈益深入。  相似文献   

8.
乾隆敕修《四库全书》,为中国文化史上一件盛事。从乾隆三十七年(1772)起在全国范围内征集图书到乾隆五十八年(1793)十月二十四日禁书运动基本结束,河南一直与此相始终。在图书征集中,河南前后七次共采进113种书籍,其中被《四库全书》著录12种,《总目》中存目55种。本文以个案研究的方法对河南采进本进行分析,探讨清修《四库全书》对河南这一特定区域的历史影响,以弥补“四库学”区域研究中河南的弱势状况。  相似文献   

9.
胡学彦 《古今谈》2001,(1):43-47,42
清朝乾隆年间,诏修《四库全书》,征集天下遗书。其中浙江藏书家进献最多,占全国各地藏书家所献图书之首位。乾隆曾有“上谕”,说:“今阅进到各家书目,其最多者为浙江之鲍士恭、范懋柱、汪君淑、两淮之马裕四家。”四家中名列首位之鲍士恭为杭州鲍廷博之子,其进献四库之书626种是受鲍廷博之命进献的。鲍廷博(1728-1814),字以文,号渌饮,原籍安徽歙县,其父名思诩,  相似文献   

10.
一 就确切价值而言,文溯阁只是一座藏书楼,而且二百年只藏了两部书,精确点说只有《四库全书》一部,那部《古今图书集成》只是一个陪衬。然而这却是几乎囊括了清乾隆以前中国历史上主要典籍、历经二百多年兵燹战乱而完好无损的一部硕大无比的书。 乾隆下令编纂《四库全书》的时间是他在位第三十七年的正月,公元纪年是1772年,此时“康乾盛世”已达  相似文献   

11.
首善书院是晚明学者冯从吾、邹元标建立的讲学书院。长期以来,学界视其为东林书院之附庸,从而简单地将其禁毁原因归结为受东林书院的牵连,是党争的结果。但是,首善书院的禁讲和禁毁实际上是取决于当时流行的政治观念——“讲学即是结党”。在这种观念下,一切讲学都是与政治相冲突的。而在京察前刻,作为官僚身份的讲学者们在京城的讲学强化了这一政治观念。政治与讲学之冲突于是发生。首善书院之禁毁,正源于此,而于党争无涉。  相似文献   

12.
余于主编《故宫善本书目》之际,得遍览馆藏(故宫博物院图书馆)群书,见其中乾隆年各地督抚学政奏缴,奉旨禁毁之书尚有存者,大抵为四库馆臣查办时所遗,而史馆诸臣以此类书籍皆明末清初人著述,文献足征,纂修史书乃时有所采择。如《皇清开国方略》叙述建州原起及天命年间事,即选引禁毁书《博物典汇》卷二十“四夷”一章。《皇清开国方略》卷一载;“臣等谨按……《开国实录》,臣等幸尝伏诵,其文直事核,务尚体要,异邦之人间以杂录……如明臣黄道周《博物典汇》,记明神宗时甚详”云云。卷一至卷七,每卷皆有引文与《开国实录》互证,以见《实录》之文信而有征。其不予征引之事,例如:《博物典汇》卷二十“四  相似文献   

13.
《四库全书》与文字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乾隆中叶,清王朝的统治在经济、政治、军事、文化诸方面都进入鼎盛。《四库全书}}的编纂是清朝文比事业繁荣的突出标志。全书共收录图书3457种,79070眷①,是我国现存最大的一部历史文献,被誉为“我国图书之最”。然而编纂期间,清统治者借查办禁书之机烧毁了大量所谓违禁书籍,总数几与《四库全书》相河。清统治者为达到彻底销毁禁书之目的,还制造了大量的文字狱②。尤其乾隆四十二年至四十七年(1777-1782)之间,形成清朝文字狱空前绝后的高峰③。本文主要就这五年内与编纂《四库全书》有直接关系的文字狱案进行具体分析,力求以…  相似文献   

14.
仙楼佛堂与乾隆的“养心”、“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乾隆仿养心殿而修建养性殿,其养性殿仙楼佛堂并非是为自己求得归政息养之处,而是他的养心、养性之处。本文根据清官档案所记和佛堂原状陈设,在搞清仙楼佛堂的来龙去脉的基础上,从养性殿仙楼佛堂里的乾隆御笔诗入手并与佛堂的供奉主题相结合,阐明乾隆所追求的人生最高境界是“心”与“性”的合一。这种境界使乾隆晚年沉迷于“勤政”与“息养”、“有为”与“无为”,“修行”与“成佛”,“内圣而外王”之中。  相似文献   

15.
众所周知,由于清乾隆皇帝十分喜爱玉器,乾隆时期玉器工艺水平非常高超,宫廷玉器造型规矩,琢磨精细,被誉为“乾隆工”,受其影响。民间制玉业也相当发达,尤其是苏州的专诸巷,可谓民间玉业的中心。因此,在鉴定传世玉器时,除了镌刻“乾隆年制”、“大清乾隆年制”等款识,对一些玉器、做工俱佳的玉器,一般也多定为清乾隆或清中期。  相似文献   

16.
一与 1998年相比 ,1999年清史研究领域相对活跃 ,如《四库禁毁书丛刊》的编辑、出版 ,新的理论阵地《明清论丛》创刊 ,三次重要国际学术会议的举行等。清代纂修《四库全书》时 ,曾因思想、政治、民族、地域等原因查禁、删改、销毁了 30 0 0余种图书 ,总数达 10万卷以上 ,与收录之数几乎相埒。进入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 ,三部与《四库全书》有关的巨型图书先后上马、完成。继《续修四库全书》、《四库全书存目丛书》之后 ,《四库禁毁书丛刊》的编辑工作也于 1999年 11月杀青 ,交付北京出版社出版。本丛刊由王钟翰任主编 ,何龄修、朱宪、赵放等…  相似文献   

17.
4月上旬,刘强东在自己的微博上撂下这句话,“李认为自己图书很强大,我斗不过,等着瞧。”“李”指的是当当网的李国庆,事情缘起于去年岁末的图书大战。刘强东下了很大的决心,“图书部门3年内毛利为正、5年内净利为正全部开除。”  相似文献   

18.
符望阁是乾隆花园里最高大的建筑,其内檐装修不仅代表了乾隆朝盛期中国工艺水平的最高峰,也淋漓尽致地呈现着这位“十全老人”的审美意趣。在这里,“乾隆式审美”绝非贬义。  相似文献   

19.
《四库全书》是中国乃至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一套图书集成,几乎囊括了清乾隆以前中国历史上的主要典籍,至今被公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宝库、古代典籍的渊薮。为编纂这部被称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道,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文化大典,当时纪  相似文献   

20.
胡忠良 《中华遗产》2009,(4):156-159
清代皇帝中,属乾隆最会玩,一生光诗就写了四万多首,现在故宫里的宝贝,大部分都是他那时收的。他赶的时候好,在位时正值清王朝国力达到强盛顶峰,不仅国家GDP猛增,社会也相对安定,文化上更是出现了空前的发展和繁荣。当然,论起“文治武功”,乾隆也差强人意,尤其在武功方面,他颇为自得,甚至还亲自参与炮制过一个“十全武功”神话。每次打完仗,为了纪念战功,乾隆总不惜糜费,甚至还搞过“欧洲制造”的大型纪实作品,比如《平定西域战图》(又称《平定准部、回部战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