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部梅兰芳的电影也许挽救不了戏曲的衰势,但是它能让我切实感到戏曲的存在与传承,这已经足够了。我又想起了梅兰芳与许姬传在远东饭店里的那次对话,梅兰芳说:“我觉得我实在是一个平凡的人,没有什么可以称述的。在艺术上,我到今天还是一个努力学习的小学生……”我觉得我可以想象出梅兰芳说出此话时的表情,也能明白一点他走在美国街头时的心情了。  相似文献   

2.
梅绍武 《百年潮》2003,(3):63-65
《天女散花》中梅兰芳饰天女英国汉学家施高德教授(A.C.Scott)1956年曾由香港来京考察中国戏剧并访问我的父亲梅兰芳。父亲在北京国际俱乐部接待了他,跟他交谈了两个多小时。施高德当时是研究中日两国戏剧的专家,已发表《中国古典戏剧》和《日本歌舞伎》两部著作。他返回香港后,在1959年又由香港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一部英文专著《梨园魁首梅兰芳》,这大概是西方人士所写的第一部梅兰芳传,全书132页,内容尚属详实。最近我从书架上取下他当年赠送的这本书,重读一遍,发现其中记载了父亲当年访美演出时的不少情况,对我很有启发。其中有些事我未曾在拙作《我的父亲梅兰芳》(1984)第  相似文献   

3.
梅兰芳是一个稀世之才,一个中国奉献给世界的超级明星。在他精彩纷呈的艺术生涯之外,梅先生本人的人生故事,也和他演绎的那些才子佳人的悲欢离合一样真实,甚至更为美丽。结发妻子王明华梅兰芳,名澜,字畹华,祖籍江苏泰州。1894年10月22日出生在北京的一个梨园世家,其祖父是清代"同光名伶十三绝"之一的"活太后"梅巧玲,伯父梅雨田是著名的琴师。梅兰芳四岁父母双亡,伯父将他过继收养,并送他拜师学艺。1910年,梅兰芳迎娶了他的第一位夫人王明华。那年梅兰芳16岁,王明华18岁。这  相似文献   

4.
正说起京剧大师梅兰芳的名字,几乎是家喻户晓,许多人都知道他在京剧艺术上的深厚造诣。但是,梅兰芳和电影还有着一段不解之缘。梅兰芳在年轻时就是一个电影迷。1905年,北京的丰泰照相馆拍摄了我国京剧名演员谭鑫培表演的京剧《定军山》片断。这一年,梅兰芳已经开始登台演出,并逐渐成了一位颇有名气的戏剧演员。梅兰芳是电影院的常客,他看电影不仅为了娱乐,而且注重从电影表演艺术中汲取营养。后来,梅兰芳萌发了拍电影的念头,他想,电影演员可以在银幕上看到自己的表演,而戏剧演员在舞台上演出,永远看不到自己的  相似文献   

5.
齐如山是我国著名的戏曲理论家。他自民国初年结识梅兰芳起的二三十年间,与梅兰芳结成亲密无间的师友关系,对辅助梅兰芳确立梅派艺术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1947年,齐如山在上海和梅兰芳见了最后一面,并作了长谈。这次会晤后,  相似文献   

6.
高延萍 《文史精华》2007,(11):58-60
1937年,淞沪战争开战3个月后,中国军队因失利而退守了,日军随及占领了上海。上海沦陷时,梅兰芳正住在上海的租界。他原以为住在那里是比较安全的,谁知不久后的一天,有个日本人找上门来,希望梅兰芳在上海电台播一次音。这明明是日本人想借梅兰芳来粉饰日军占领下的太平,梅兰芳当然是不愿干的,他当时就以马上要到香港和内地演出为由而拒绝了。拒绝日本人  相似文献   

7.
张颂甲 《百年潮》2014,(8):57-61
梅兰芳主张京剧改革要“移步而不换形” 我和梅兰芳的结识始于60多年前的1949年11月。秀阳寸,全国尚未完全解放,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刚刚宣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梅兰芳作为代表从上海来京出席了全国政协会议和开国大典。会后,他在京作了几场公演。  相似文献   

8.
《纵横》2007,(11)
《致梅兰芳君》:一篇"油腔滑调"的文章父亲马彦祥自幼酷爱京剧,梅兰芳18岁(1912年)和20岁(1914年)时两次到上海演出,父亲都随爷爷奶奶观看了他的  相似文献   

9.
梅家与皇家博仪与梅兰芳可谓世交,梅家三代都跟清宫有关。照清宫旧例,除由升平署承担宫廷演戏任务外,还随时要社会上的名角人宫演出,被传的伶人就叫作“内廷供奉”。梅兰芳的祖父梅巧玲即是一位内廷供奉,他在咸丰年间掌管京都的“四喜”戏班,颇有盛名,经常被传进宫里演戏。咸丰十年(186)夏,咸丰皇帝3旬整寿时大肆操办,曾命梅巧玲率四喜班进圆明园连演数日。其人较胖,遂有“御口亲呼胖巧玲”一句“竹枝词”广为流传,说明皇家对梅巧玲的演艺很是欣赏的。就在这次圆明园演出之后不久,这座“万园之园”就被英法联军洗劫并焚毁了。…  相似文献   

10.
梅兰芳入党     
赵光  李伶伶 《文史精华》2013,(11):60-61
新中国成立后,受火热战斗生活的感染,梅兰芳萌生了向党靠拢的意愿。而梅兰芳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更直接的动因来自弟子程砚秋的入党。其实早在20世纪50年代初,周恩来、陈毅、周扬等党政领导和文艺界负责入就十分关心梅兰芳的入党问题。陈毅是做梅兰芳入党思想工作的第一人,他多次找梅兰芳谈话,周恩来更是积极表示愿意做梅兰芳的入党介绍人。当时,梅兰芳觉得自己刚刚从旧时代走进新时代,很多方面还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政治上更欠火候,因而他谦虚地说:“我们做演员的,生活有些散漫,我还要努力。”  相似文献   

11.
梅兰芳与画     
学习绘画 梅兰芳一辈子没有什么不好的嗜好,连旧社会最通常的消遣搓麻雀也不沾边。他的业余生活高尚丰富,种花养鸟,既消遣,又从中获取灵感。鲜艳的花瓣、翎毛对京剧服装图案设计和着色有启迪,眼望飞翔的鸽子,使眼睛运转灵便有神。 1913年,梅兰芳赴上海演出,与老画家吴昌硕结为忘年之交,吴赠给花卉画,引起梅兰芳对绘画的兴趣。梅兰芳回京后,向名画家王梦白学画花鸟、山水、人物,请大画家齐白石教画虫虾,又拜大画家汤杰为师,学画梅松竹。有名师教授,梅兰芳画技进步很快,1920年,吴昌硕老人在他的“香南雅集图”上题诗…  相似文献   

12.
张雨 《文史月刊》2013,(7):80-80
上世纪30年代,梅兰芳初到上海,虽然他唱功绝顶,但要在大上海"一夜成名",实属不易。梅兰芳首先想到在报纸上做广告。经过一番筹划,他决定在报纸上只印三个字——梅兰芳。广告就这样登出去了。第一天就开始有人议论:"这梅兰芳是谁呀?"第二天的报纸上,还是在广告版面上只印三个大  相似文献   

13.
读书     
《山茶》2009,(12):174-174
《五十年代的尘埃》 本书精选了历史学家唐德刚先生上世纪五十年代在纽约发表的部分文章。其中《梅兰芳传稿》几十年来在海外反复刊载.被评论家认为是所有写梅兰芳的传记、文章中最出色的;《我的女上司》等六篇小说.让我们得以一窥五十年代留美知识分子的生活状况:《俄国的苍蝇和皮匠》为根据史学家何炳棣的一次旅行而记.  相似文献   

14.
名人家事     
辛人 《神州民俗》2006,(12):38-39
梅兰芳与牵牛花 京剧大师梅兰芳从没睡懒觉的习惯。但谁也不会想到,他的这一习惯,竟和他家种的牵牛花有关。原来,梅兰芳观察到,牵牛花的开花时间很早,为了和牵牛花来个“比赛”,他一起床就要去看一下牵牛花开了没有,如果没有,他的脸上就会露出会心的微笑。  相似文献   

15.
吴金江 《世界》2005,(8):17-20
坐在梅葆玖先生面前,你会感到一种兴奋与舒适、一种放松和随意。这并不是因为他是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先生之子,也不因为他是全国政协委员、梅兰芳京剧团团长、领衔主演、京剧梅派艺术传人、北京梅兰芳基金会会长;他自身良好的艺术修养和精神气质,以及从骨子里透出的豪爽与淡泊、稳健与儒雅,通过眉梢和眼角不经  相似文献   

16.
来信     
后无来者梅兰芳喜欢彭苏撰写的这一期封面文章,笔下的梅兰芳是鲜活的,付出了心血,写出了精彩伶人的命是长在舞台上的,但很少有一位伶人可以享受梅兰芳如此崇高的历史地位他的难得之处不在有绝世天才,而在肯下笨功夫。更难得的是,他总是夸人,总觉得任何人都谋生不易,总是不厌其烦地倾囊相授,对前辈与晚辈一视同仁。这  相似文献   

17.
梅兰芳入党     
赵光  李伶伶 《文史月刊》2003,(10):40-40
新中国成立后,受火热战斗生活的感染,梅兰芳萌生了向党靠拢的意愿。而梅兰芳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更直接的动因来自弟子程砚秋的入党。其实早在20世纪50年代初,周恩来、陈毅、周扬等党政领导和文艺界负责人就十分关心梅兰芳的入党问题。陈毅是做梅兰芳入党思想工作的第一人,他  相似文献   

18.
楚庄王是春秋时期楚国最有成就的君主,春秋五霸之一。在他的统治下,楚国不断强大,并最终称霸中原。有一次,楚庄王宴请群臣,他的嫔妃们也来作陪。不知不觉,天已经黑了。于是,楚庄王让侍从点燃灯烛,继续与大臣们把酒言欢。喝到兴起之时,楚庄王让他最宠爱的嫔妃许姬给大臣们敬酒。  相似文献   

19.
我希望在我知名度越来越高时,做一个有使命感的演员。原来以为娱乐圈就是世界了,其实它太小了《梅兰芳》上映前,约孙红雷的采访3年,一直被以各种各样的理由拒绝,直到《梅兰芳》宣传期,他才答应了。有这样经历的,  相似文献   

20.
梅兰芳、俞振飞两位大师,在各自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后人很难企及。俞老生前多次对笔者谈及梅兰芳大师与他的结识和交往,他们之间的真挚友情令人感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