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赵春霞 《收藏家》2011,(10):35-38
竹雕,又称“竹刻”,是一种以竹于为基本材料的雕刻艺术门类。竹雕作品的历史虽然悠久,但是由于在收藏保养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制约,诸如对日比照射的要求、对空气温度、湿度的要求,都近乎于苛刻。因此,历史上的竹雕作品能流传至今的很少,尤其明代以前的作品,更为罕见。  相似文献   

2.
润德 《收藏家》2011,(4):69-70
竹雕艺术是我国的艺术奇葩,历史源远流长,上可追溯到唐宋时期,下可到目前的各大流派。  相似文献   

3.
<正>竹刻(徽州竹雕)是形成并流布于古徽州境内的竹雕艺术,明清时期,古徽州已成为著名的竹木砖石雕刻艺术之乡。早期代表人物有李流芳、程嘉燧、吴元满、李希乔、方洁、程文在等。竹刻分竹面雕和竹根雕两类,作品内容取材广泛,如名家书画、山水名  相似文献   

4.
人类利用竹子的历史相当久远,但是由于竹制品不易保存,流传至今的并不多见,我们现在能够见到的雕刻精美的竹雕,一般都是明代以后的作品。济南市博物馆珍藏了一批明清时期的竹雕精品。本文撷取其中的一部分作简要赏析,并以其为例,谈谈竹雕鉴定与赏析的要点。  相似文献   

5.
施远 《收藏家》2002,(10):23-27
中国的雕刻艺术,汉唐以来向以宗教造像及陵墓石雕为大宗,有着辉煌的成就。明清以来,此类制作趋于僵化,不复先前的气象。倒是用于赏玩的、以竹木牙角玉石等各色材料制作的小型工艺雕刻,有着清新活泼的气息,而成为此一历史时期雕刻艺术的亮点。其中尤以竹雕艺术成就最高,且对其他品种的雕刻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新华 《收藏家》2006,(6):93-93
清代竹雕丰富多彩,文玩、摆件十分流行。寿星端坐于假山石上,左手握住一小童子,右手捧一蟠桃,面目慈祥和蔼;假山石上有童子6人,玩耍嬉戏,形象传神,组成一幅寓意“多子多寿”的生动场景。其雕刻刀法以圆雕、高浮雕为主,刀工谙熟,技法精湛,可以说是晚清的竹雕佳作之一。(新华)竹雕寿星摆件@新华  相似文献   

7.
栾晔 《收藏家》2014,(12):40-46
<正>沈阳故宫所藏的竹雕器物大体来源,其一是北京故宫调拨,由清宫内务府造办处制作的,再就是外地督抚进贡,还有少部分是民间征集的。沈阳故宫博物院现藏有竹雕作品有高浮雕山水人物故事笔筒,镂雕的臂搁、花熏、如意、螃蟹,形象逼真的圆雕人物东方朔坐像、三羊开泰、象驮宝瓶,竹簧八方盒、竹簧浮雕冠架、竹簧雕双鱼海棠式盒,及竹根雕作品等。作为一种既可品玩鉴赏,又与平日生活紧密相关的日常应用器物,竹雕已经进入帝  相似文献   

8.
<正>香港佳士得将于5月28日至6月3日期间,于香港会展中心举行春季重要中国瓷器及艺术精品预展,6月3日将设有四场重要拍卖,分别为:"奉文堂藏竹雕及家具"、"观佛三昧一中国佛教艺术"、"乾坤荟萃一花开刹那,器纳千年"及"中国宫廷御制艺术精品暨重要中国瓷器及工艺精品"。"观佛三昧—中国佛教艺术"专场为佳士得于香港首次推出的综合性佛教艺术品专场,以古代宫廷佛教信仰为主线,融汇造像、唐卡、瓷器、  相似文献   

9.
漫话竹刻艺术及历代名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竹刻艺术的发展与中国其它传统工艺一样源自文人对自然的痴爱。竹子不仅虚中洁外,外表油润,温和有致,而且具有浑厚坚韧的特点,被人们视为祥瑞之物。用竹子雕成的各种装饰品,既有实用价值,又是精美的工艺品。目前所见到的较早的竹雕器是湖南长沙马王堆西汉墓出土的雕龙彩漆竹勺,勺柄以浮雕、透雕两种技法刻有龙纹和编辫纹,可见两千多年前人们就已喜欢用竹材雕成精美的器物。北周瘐信《奉报赵王惠酒》诗有“野炉燃树叶,山杯捧竹根”的诗句,反映了当时雕竹制器的概况。宋代郭若虚《图画见闻志》中记述的竹刻技艺及作品更为详细,称竹刻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中国历史博物馆藏有一批明清时期的工艺美术精品,现择几件竹雕艺术品介绍如下。(一)明朱三松《饮中八仙》竹雕笔筒(图版陆:1、2)。高13.8、口径13.6、底径13.5厘米。此器口沿露出棕竹斑点,纹理细腻,色泽光润,筒身雕刻饮中八仙图像,刀法圆熟简练,遒劲有力。图中山间怪石嶙峋,老松巨  相似文献   

11.
数年前,一日客来舍下造访,出一颇旧之竹雕笔筒赠予,欲索拙作荷鸭圈一幅。予喜甚,挥洒立就,奉之为谢。这是一件清吴之瑶松荫对弈图竹雕笔筒(圈1),椭圆形,棕灰色,高15.5、口径13.1-14.7厘米。可能因为一度保管不善,笔筒受到潮湿环境的陧蚀,外观呈陈旧的术质感,光泽也较弱,内底已有些朽意,可喜的是尚完好无缺。笔筒的正面刻二老者松下对弈,以石为案,就石而坐。一老者举棋未定,另一老者凝神以待。绝壁虬松之下,别无它物,作者用简练的艺术手法表现出一片寂静空旷的境界,使人觉得在这里对弈的定是二位世外高人。笔筒的另一面刻两句诗:“每逢对坐无…  相似文献   

12.
刘亮 《东南文化》2004,(5):93-94
通过药物熏蒸,采用冷冻除氧封存,再用化学毒物涂刷,对竹雕的杀虫处理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中泰拍卖     
泰轩 《收藏家》2006,(10):92-92
今年12月,中泰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将推出珠山八友瓷绘作品、竹雕专场拍卖会,与瓷、玉,杂项专场齐头并近,合力打造京城又一次艺术品盛会。  相似文献   

14.
一、我国的竹刻艺术历史悠久 竹刻艺术是我国传统工艺美术宝库中一朵璀璨的奇葩。我国的竹刻艺术历史悠久,据文献记载:“惟殷先人,有册有典”,这说明削竹为简册,文字书于竹,至少在商代已经流行。《礼记·玉藻》:“笏,天子以球王,诸侯以象,大夫以鱼须文竹,土竹本,象可也。”可见,竹笏是周朝仅次于玉、象牙笏的礼器。然而,在考古发掘中,由于历史与自然环境等因素,古代竹器不易保存,故发现很少。目前所见到的较早的竹雕器是湖北江陵拍马山战国楚墓中出土的三兽足竹卮和西汉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雕龙纹髹彩漆竹勺柄。《南齐书…  相似文献   

15.
王少石 《收藏家》2006,(1):11-13
数年前,一日客来舍下造访,出一颇旧之竹雕笔筒赠予,欲索拙作荷鸭图一幅。予喜甚,挥洒立就,奉之为谢。  相似文献   

16.
宗凝 《收藏家》2006,(4):67-68
《收藏家》2006年1期刊王少石先生《清吴之阣松荫对弈图竹雕笔筒—兼谈吴之阣的生卒年代》一文,向读者介绍他在数年前以一幅荷鸭图换得访客一近四百年前的竹雕笔筒,但从图片看,我认为可能是一件利用旧材料雕制的现代伪品。而王少石先生文中所述有误。故拟文略抒己见,以供参考。王文说此笔筒“椭圆形、棕灰色、高15.5、口径13.1-14.7厘米。可能因为一度保管不善,笔筒受到潮湿环境的侵蚀,外观呈陈旧的木质感,光泽也较弱,内底已有些朽意。”从物件的尺码和图片所见笔筒比例失调,形象不美,口形几乎是鸭蛋状。虽说竹子天然生成,难以求得正圆,但此…  相似文献   

17.
李军 《收藏家》2005,(9):17-18
竹刻是我国特有的工艺美术,历史悠久,技艺繁多,在众多的竹刻技法中,留青当属最能体现竹之风韵的刻法。留青又称皮雕,是一种留竹之青筠的雕刻技法,其特点是在竹子表面极薄的一层竹筠上进行浅浮雕。目前存世实物最早见于日本正仓院所藏的唐竹雕仕女花卉。唐之后,留青作品则几乎不见,这或许是因为竹刻作品实难长久保存,抑或是缘于留青技法自唐后已不再流行。直至明末清初,竹刻艺术发展史上出现了名家张希黄,他不仅是当时擅长留青技法的高手,而且也进一步  相似文献   

18.
大璞不斫的明清金陵竹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啸 《收藏家》2006,(6):61-66
(一)竹子结实竿挺,虚中洁外,筠色润贞,皮坚质密,是竹雕艺人操刀的理想材料。竹刻也称竹雕,顾名思义,就是在竹制的器物上雕刻多种装饰图案和文字,或用竹根雕刻成各种陈设摆件。竹刻多使用竹茎与竹根施雕,用于雕刻的竹材应选择生长了3-4年的竹子,不宜太老或太嫩。太老出筋了,质糙不细腻,难以雕琢;太嫩则不经削剔,亦显现不出竹的细密纹理,失去竹刻的个性。竹茎圆而中空,适宜制作笔筒、臂搁、香筒等器物,技法多为阴刻、浮雕、皮雕与透雕。竹根节密内厚,纹理纠结,凹凸不平,巧妙利用其天然的形态、纹理、疤节甚至瑕疵,在造型上因质顺形,类物刻象,…  相似文献   

19.
王富俊 《神州》2013,(27):200
建筑是跨越了技术和艺术的一门实用艺术,建筑艺术利用美的规律,运用建筑艺术独特的语言和审美观念,使建筑艺术有机的将建筑形象的审美性和观念、应用、文化结合起来,真正的体现建筑艺术的文化价值、审美价值、形式美,以及民族性和时代感。  相似文献   

20.
博物馆展示艺术是一种诉诸视觉器官的文化形态。为观众提供可欣赏、受教育的展示精品,是博物馆追求的永恒主题。本文通过对博物馆展示主题、创意设计、科技维新及视觉艺术四方面进行思考,发掘博物馆自身所蕴藏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是当代视觉文化背景下展示艺术的价值定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