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近代新闻漫画的兴起,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人民大众反帝斗争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据《中国近代新闻史》记载:"早在鸦片战争时期,我国的劳动人民就已经知道运用印刷和散发大量单张时事新闻画和讽刺画的办法来进行反帝斗争."  相似文献   

2.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学者、思想家、政治活动家,而且还是卓越的报刊编辑家、报刊政论家。梁启超一生笔耕不辍,留下三千多万字的著述。作为一个报人,  相似文献   

3.
王玉娟 《攀登》2006,25(6):162-165
长期的办报及新闻讲座、新闻研究实践,加上多次的国外旅行和新闻事业考察,使戈公振能够从纵横两方面对中国报业进行梳理、归纳和总结。他将中国的新闻事业发展置于广阔的社会大背景中,结合中国实际和自己的经验对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作了新的阐释。作为中国新闻史的开山之作,《中国报学史》为我们了解中国新闻学发展脉络,探求报刊的演变规律提供了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4.
邱捷 《民国档案》2003,(4):121-127
近代报刊是研究中国近代史的重要资料来源 ,这已经是学术界的共识。笔者想强调的是 ,对研究近代中国社会经济来说 ,报刊更有特别重要的价值 ;在此 ,以研究清末民初广东社会经济为例 ,谈谈有关利用报刊 (主要是报纸 )的一些问题。(一 )众所周知 ,近代中国的报刊是随着西学东渐而产生以及逐渐发展起来的。它们既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产物 ,又是这个过程的比较全面和客观的纪录。报刊包括报纸、杂志及其他定期刊物 (早期报、刊没有明确界限 ) ,既有外国人所办 ,也有中国所办 ;既有外文报刊 ,也有中文报刊 ;既有官府及政党所办的报刊 ,也又比较纯…  相似文献   

5.
近期在安徽大学召开的第二届"中国报刊与社会历史研究"学术研讨会,以中国近代报刊发展特点和报刊与社会历史发展的关系为主题,与会学者交流了晚清、民国时期报刊与报人的个案探究,报刊、报刊舆论与社会历史变迁的互动研究,近代报刊生存环境与信息控制的历史研究,以及新闻传播观念史、新闻传播思想史的研究。同时,还对多学科交叉研究新闻史等相关问题进行了热烈和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就近代中国与世界的关系而言,以报刊为核心的传媒无疑是面向西方、东方的窗口。通过传媒看世界,其结果往往取决于报刊开放的广度和深度、读者心态及其社会地位,也与报刊把关者的媒介素养等密不可分。对国人而言,清末民初面临政治转型,其时报刊无疑是近代意义上的大众传媒,对社会架构有重大影响。分析近代报刊功能,离不开国家与社会关系的重构、调适。  相似文献   

7.
中国史学与近代报刊在学术史上有着很深的渊源。19世纪初报刊传入中国,无论是学还是术都未臻成熟,必然要向中国传统学术吸取养分,且近代报人多有史学学术背景,由此形成近代报刊史家办报的特点。本文拟从史学的经世致用思想、史论及良史等三个方面探讨中国史学对近代报刊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孙建国 《史学月刊》2001,(3):149-152
传播西学是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历程中一个重要的课题,其主要传播方式有三种,即学校灌输、报刊宣传和西书中译。西书中译作为化植入的方式之一,在近代西学东渐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中国近代西学传播的历程以甲午中日战争为分界线,明显呈现两个不同的特色:甲午中日战争前西学传播以西中译为主;甲午中日战争以后,越来越多的中国知识分子开始注重日中译,通过向日本学习以转贩西学,并逐渐形成西学传播以日为主的局面。  相似文献   

9.
中国近代社会的重大变化之一就是社会舆论的逐步开放,包括报刊在内的各种大众传播媒介从无到有,在挫折中不断得到发展。近代报刊为人们研究社会历史提供了最为丰富的第一手史料,其本身的运作也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诸多方面,因此,透过报刊所能看到的社会历史,不局限于报刊页面的呈现,更深刻的内容还隐藏在页面背后或页面之外。  相似文献   

10.
尽管显在的社会影响微乎其微,但是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份中近代报刊,《察世俗每月统记传》对于促进中国近代报业的进步乃至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却有不容忽视的意义。这不仅表现在它直接影响了近代洋人的办报活动,还表现在它冲破了封建主义限禁,把报刊的近代化形式最早传入中国,从而揭开了中国近代报业的序幕。同时,它还首开“西学介绍”之风,并把基督教带到东方,客观上促进了中西化的交流。  相似文献   

11.
1906年,贵州近代的第一份报纸遵义《白话报》诞生,由时任遵义知府袁玉锡创办,这是贵州近代报业的开端.一直以来,关于贵州地方新闻史的研究较为稀少.之前,在若干文献的记载中,《黔报》一直被视为贵州近代的第一份报刊.近年,史学界正式提出,遵义《白话报》为贵州近代第一报,倡导者为时任遵义知府的袁玉锡.遵义《白话报》的原件,现已失传.本文试图从多个角度来全面还原贵州近代报业的起源,力争能够全面评价遵义《白话报》.同时,史学界对袁玉锡任职遵义知府的时间一直存有争议,这关系到对遵义《白话报》的考量.本文结合相关史料,对袁玉锡在遵义的任职时间做了考辨,并提出了全新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中国近代史学科体系问题的探索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中国近代史作为20世纪中国历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是中国近代社会转型和学术转型的产物。在几代学探索、争鸣的基础上。确立了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大约110年的中国历史作为中国近代史学科的研究对象。这种认识,是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下得出的。是以对近代中国的社会经济形态与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的考察为出发点的,是符合近代中国历史进程的科学的学科体系。运用现代化理论研究近代中国的历史。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简单地以“现代化范式”替代“革命史范式”,未必是正确的思考方向。近代中国的时代基调是革命,中国近代史上的政治、经济、军事、化思想、社会变迁,以及中外关系的处理,区域发展,少数民族问题,阶级斗争的状况,无不或多或少与革命的进程相联系。中国近代史学科体系只能在“革命史范式”主导下,兼采“现代化范式”的视角,更多关注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变迁及其对于革命进程的作用,使“革命史范式”臻于完善。这是我们今天需要努力的。  相似文献   

13.
30年来的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依据研究重心的变化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是1978年到80年代末,研究重点集中于思想家个案及政治思想史方面;二是80年代末到90年代末,研究重心逐渐转变为以社会思潮史及思想家个案为主;三是90年代末以来,研究重心集中于社会思潮史和学术思想史领域.正是在研究重心的逐渐转移过程之中,近代思想史研究的广度不断拓宽,研究深度亦渐次深化.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学术界最引人注目的现象之一,是中国文化史研究的复兴;90年代以后中国文化史发展的新趋势,是社会文化史研究的勃然兴起.长期无人问津或受人冷落的研究领域,如近代科技文化、民间宗教、民间意识与观念、文化心态、公共空间领域、新词语与观念变迁等,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并出现了许多研究成果.近代社会文化史正在成为史学新观念和新方法的一个重要生长点.  相似文献   

14.
引进与变革:近代中国企业官利制度分析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朱荫贵 《近代史研究》2001,3(4):145-167
官利制度是近代中国股份制企业中独具特色的分配方式。它与西方股份制企业制度引进中国相伴而生,是经过变革而又适应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一种经济制度。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环境条件、中国近代资本市场的高利贷性质和中国悠久的商事习惯,是导致其产生和长期存在的根本原因。其本身利弊共生,但却适应当时的社会。正是这些独具特色的事物,给后人认识近代中国国情提供了极好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李娟 《安徽史学》2018,(4):74-79,96
救亡图存语境下,近代报刊公共空间的建构与其时社会、政治语境有密切关系.《申报·自由谈》是近代中国著名的报纸副刊.1932年留法归国的青年黎烈文主编《自由谈》,期间所进行的改革引人注目,构建起中国近代报刊史上为数不多的公共舆论空间.20世纪30年代,中国面临着对外抗击日军侵略、对内停止内战这一时代主题,《自由谈》的改版恰与时代主题相勾连,使其报刊公共空间的建构成为可能.《自由谈》编辑"兼容并包"的编辑思路集结了当时国内重要的作家,形成多元化的作家群体,而作家群体私人性的杂文写作则成为《自由谈》公共领域的独特话语表述方式.然而,缺乏广泛社会基础的《自由谈》公共空间在国民政府的强力压迫之下难逃"再封建化"的宿命.  相似文献   

16.
中国近代报刊的创办,是西学东渐与中国迈向现代化的产物,对于开启民智、传播思潮、发表政见、引领社会等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近代中国的改良和革命提供了重要的舆论支持。无论是早期改良派、洋务派,还是维新派、革命派都相继创办了许多报刊来宣传主张、表达思想。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已创办了具有党报党刊属性的刊物,如《新青年》《共产党》等,《向导》则是党成立后创办的第一份报纸。无论是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时期,还是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众多的中国共产党党报党刊应运而生,存续时间长短不一。  相似文献   

17.
再论近代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玮 《安徽史学》2000,(3):9-11
中国逐步半殖民地半封建化是中国近代历史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基本事实,也早已成为人们对近代中国的基本认识。然而,众多的中国近代史、中国革命史著作,包括这些年来出版的新……  相似文献   

18.
张世定 《丝绸之路》2009,(16):51-54
集市是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与民众的联系非常紧密,是了解农村社会的一个窗口。近代甘肃经济以及集市的发展远不如东南沿海地区发达,但近代中国社会的大环境决定了它的命运和发展——与传统相比,还是出现了新的因素。本文通过对近代甘肃集市研究的梳理,总结了其成果与不足,有益于开展进一步的集市研究。  相似文献   

19.
骗术种种     
近代中国社会是一个万花筒。许多流氓无赖利用种种手段,巧设陷阱,诈人钱财;各种骗局形形色色,五花八门,光隆陆离。  相似文献   

20.
池子华 《安徽史学》2002,4(4):36-42
本文从社会史角度,对流民与近代盗匪世界的互动关系进行剖析,认为流民是盗匪的最可靠的来源,近代中国所以成为盗匪世界,正是建筑于流民遍地国情基础上的。文章还以苏、皖淮北地区为例,进一步揭示出流民与社会动乱的关系,指出:在一个流民众多的国度里,如果社会不能将他们的社会行为纳入合理的规范内,那么,流民的越轨犯禁,就会直接造成社会的动荡不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