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神州》2011,(2):4-4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问题始终牵动着老百姓敏感的神经。面粉“禁白令”是下了,可大家的日常生活中还是无法彻底摆脱添加剂。譬如油盐酱醋都是食品添加剂,谁又能拒绝油盐酱醋?  相似文献   

2.
开封犹太人问题在明末引起西方宗教界人士关注,到清末民初国内地理学者研究我国人种、语言、风俗等问题时,开封犹太人作为少数族群进入国内知识群体的视野。陈垣为最早关注该问题的历史学家,其《开封一赐乐业教考》从中西文化交流的视角审视开封犹太社团,解决了社团研究方面的一些基本问题,为开封犹太社团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范式。这一范式被中外学界所重,并多有借鉴,推动着开封犹太社团研究不断深入。  相似文献   

3.
1947年下半年,河北省除个别县外都已解放。冀南的一些地主、富农携其子弟逃往开封,濮阳专员郭方堂也在其中。国民党河北省府着令郭方堂在开封筹备一所中学,以收容这部分学生。郭遂邀请在开封的河北籍教育界同乡开会研究筹备事宜。我当时在开封电话管理局任科长。第二次开会时,老朋友、  相似文献   

4.
从犹太碑看开封犹太人的儒化过程刘五书犹太民族是一个灾难深重的民族。在世界历史上,犹太人屡受排逐、迫害、甚至屠杀,却仍顽强地生存着。但是,他们中的一部分来到开封定居后,却悄然消失了。有人对这一现象称之为“是一个令人困惑之谜,是永远无法回答的问题①。”关...  相似文献   

5.
四川汶川地震灾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也牵动着广大西安美术界人士的心。2008年5月16日上午9时,在西安美术学院西部美术馆四层美术馆举行了  相似文献   

6.
开封经历明末崇祯十五年(公元1642年)一场大水之后,几乎成了一片废墟,黄沙遍野,蓬蒿满目。又经过了一个世纪,开封人在苦斗中重建家园,渐渐百业复苏,经济繁荣,步入了“康乾盛世”。保持着省城地位的开封,日趋繁华,客商云集。位于开封徐府街的山陕会馆,就是在乾隆年间由寓居开封的经济实力最强的山西、陕西商人投资兴建。光绪  相似文献   

7.
北宋对外交往活动中,与西夏王朝维持着一种特殊的政治经济关系。双方官方的贡赐交往,在宋都开封与夏都兴庆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两个城市之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使夏化得以长足发展,同时也使宋化广为传播。开封、兴庆之间的影响是相互的,而开封对兴庆的影响则是主要的。  相似文献   

8.
目前,孩子的教育问题牵动着千万家庭的心弦,孩子的学习成绩问题更是无数家长关注的焦点。孩子学习不努力,成绩差,家长着急,请家教、上辅导班是常见的社会现象。对学习成绩差的孩子应该如何进行家庭教育,困扰着千千万万的家长。  相似文献   

9.
<正>程民生著《北宋开封气象编年史》(人民出版社,2012年5月)自面世以来,一直受到学界的关注,该书的内容、体例以及文字风格都值得推介,下面几个特点尤其引人注目。第一,这是一部充满科学精神的气象史料汇编。作为一名史学工作者,作者通过邀请专家审阅初稿、审阅总论、制图等方式,使本书能够符合一部断代、地域性的气象学专业的特点,该书一经面世,立即得到自然科学界的认可,被  相似文献   

10.
郭世军 《中原文物》2012,(2):92-94,111,112
开封博物馆原藏有多件许钧书法精品,2002年许钧后人又向开封博物馆捐赠了许钧的书法及绘画作品。这不仅弥补了开封博物馆没有许钧绘画藏品的空白,同时又为研究许钧的书法、绘画艺术提供了更丰富的资料。  相似文献   

11.
周王与明代开封范沛潍一开封是中国古代历史上著名的古都之一,它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高峰,形成一个马鞍形的发展趋势:战国时期,魏国迁都大梁(今开封),是它发展史上出现的第一个高峰。公元前225年,秦将王贲攻魏,决河沟灌大梁,伴随着魏国的灭亡,...  相似文献   

12.
气象与生活密切相关,气象灾害和气候变化已经成为社会经济生活的一个热点话题。目前气象科学的教学主要是以专业知识进行教学,在应用以及参与度上存在着不足,开展气象科学通识教育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开展通识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就在于,拓展人文视野,增进入文关怀。在中国古代流传着众多神话传说,从夸父逐日到后羿射日再到大禹治水等等,探寻其中的气候情况,不难发现其中蕴藏着的气象知识。从熟悉的古代神话和历史故事入手,以此渗透大气科学知识,以探究视角来分析探讨历史记载和气象原理,进行参与式的气象科学通识教育,并且有助于促进学生的人文发展。  相似文献   

13.
随着全国各地讨论李秀成评价问题的深入开展,河南省历史学会最近亦在开封地区,组织关于李秀成评价问题的座谈会。参加的有开封师院历史系政教系,河南省历史研究所,开封各中学历史教师等,共约四十余人。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本刊根据同志们的发言,略加整理,成此辑要,以就正于读者。  相似文献   

14.
五代宋初的洛阳和国都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代宋初时期的国都建置 ,历来成为史学界所争论的问题之一。日本学者久保和田男的《五代宋初的洛阳和国都问题》一文 ,从郊祀功能和象征性两个方面 ,对这一时期的国都建置做了深入探讨。文章认为 ,在都城的南郊祭天 ,是中国古代国都的重要机能 ,而五代前期 ,各王朝大都在洛阳的南郊举行祭天典礼 ,故洛阳要优于开封。至后周时 ,郊祀则在开封举行 ,遂使开封的国都机能更加完备 ,奠定了宋都开封的基础。又从作为国都的象征性机能这一视角切入 ,论述了由洛阳表现为宅舍壮丽到开封表现出军事武力的都城景观之变化。  相似文献   

15.
张燮 《黑龙江史志》2015,(1):158-160
明王朝建立以后,朱元璋封其子朱为周王就藩开封。有明一代,朱一支在开封繁衍生息,其到来一方面促进了明初开封经济恢复和明中期开封经济的繁荣;另一方面周王的到来导致了开封经济的不稳定性,巩固了开封的封建城市发展方式,阻断开封向近代商业城市发展的道路,开封的繁华是建立在大量的贵族消费之上的,明亡之后,随着藩府的消失,开封一蹶不振,再也不能恢复昔日的经济地位。  相似文献   

16.
秦学勤 《攀登》2009,28(2):114-120
青藏新民族地区的文化教育问题,牵动着该区域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全局。以文化教育与社会经济等诸多变量的内层关联为视角,是研究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重要切入点。由此,高度重视并不断加强青藏新民族地区的文化教育事业,成为实现该区域社会稳定发展的关键和纽带。  相似文献   

17.
1954年10月,河南省会由开封迁至郑州。省会迁移的原因既有地理环境及交通条件的因素,也有经济及政治因素,而郑州由于位置适中、交通便利、经济发展前景良好以及便于领导全省工作等优势,使它取代了开封的省会地位。从1951年河南省会初步获准迁至郑州,到1952年正式确定迁移,再到1954年基本完成迁移,广大干部群众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省会迁移对河南省以及郑州、开封两市都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3月3日上午,开封博物馆召开了庆祝建馆三十周年纪念会。河南省文化厅、文物局及开封市部分党政领导出席会议并讲话。参加会议的代表200余人。河南省直和各地市文博单位,开封市有关部门40余家发来贺电、贺信、并赠送纪念品以示恭贺。开封博物馆是1962年3月3日,在原河南省博物馆旧址上建立的,属社会历史与艺术性博物馆。1988年10月1日,重新设计兴建的开封博物馆在开封包公湖畔落成并正式开放。  相似文献   

19.
开封故城史迹考文/李合群开封故城原名启封,位于今开封市区西南近25公里处。启封城始建于春秋初期,为战国及秦末中原地带的一处战略要地。西汉时期,启封更名开封,定为县治,并加固了城垣。开封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作为著名的“荥阳郑氏”家族的族籍而举世瞩目。唐朝...  相似文献   

20.
<正>一个关于开封与菊花的千秋意境开封,一城宋韵半城水。杨家将、包青天、宋体字、指南针、活字印刷术、清明上河图、开封第一楼、灌汤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