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覃淡 《文物天地》2023,(2):72-76
孔子博物馆藏《孔府档案》,为曲阜衍圣公府历时四百余年所形成之私家档案,涉及历代衍圣公及孔府公务、私事两项,分为12大类,其中,袭爵类档案详载历代衍圣公承袭爵位之信息,是为此类档案重点。现存此类档案24卷,另有清代散档1件;丝织品诏令类档案3件。此类档案为研究孔氏子孙袭爵受封之原始资料,也体现了历代政权对孔子嫡裔及儒教哲学体系之重视程度。  相似文献   

2.
3.
展龙 《沧桑》2009,(3):3-4
明洪武年间,朱元璋在尊崇孔子之时,对其后裔也倍加礼遇。一方面,承宋、金旧制,封孔裔为“衍圣公”,且较之前代其地位更趋显赫。另一方面,以孔氏小宗世为曲阜知县,先后任此职者有孔希大等五人。此外,在赋税、法律等方面,孔裔亦享有一定的特权。孔裔作为孔子形象的现实存在,朱元璋对其特殊地位的肯定和礼敬,一定程度上显示了他尊崇儒术、建立文治社会的治国理念。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孔子博物馆收藏的一件清代衍圣公府奉天诰命盒为例,分析它的制作工艺、象征意义及其所反映的清代统治者与衍圣公府之间的特殊关系。奉天诰命盒是清代皇帝颁发给孔子后裔的诰命文书之专用容器,“奉天”二字代表衍圣公对天子的效忠,也昭示其在维系祭孔、陪同皇帝祭祀、朝觐等方面的责任,保存诰命的严格规定也体现着二者关系的专属性。这件器物生动地记录了中国历史上统治阶层与儒家代表之间微妙的互动关系,乃是不可多得的珍贵物证。  相似文献   

5.
山东曲阜的孔府,世代居住着孔子后裔。从宋仁宗年间到1935年,他们一直沿袭“衍圣公”的称号,由国家供养。1935年,民国政府取消“衍圣公”,改称“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最后一代衍圣公是孔德成,生于1920年,2008年在台湾去世。  相似文献   

6.
<正>孔令贻(1872—1919),字谷孙,号燕庭,为孔子第七十六代嫡孙。光绪三年(1877),年仅5岁的孔令贻袭封衍圣公,诰授光禄大夫。他于1919年病逝,享年48岁。孔令贻幼年袭爵,身经清朝覆灭、袁世凯称帝、五四运动等重大事件,但甚为不易。一、幼年失怙1876年,孔令贻的父亲孔祥珂因身患不足之症,不幸壮年而亡,留下幼小的孔令贻与其母彭太夫人相依为命。  相似文献   

7.
与两宋、金代相比,蒙元初期正统论明显有新的突破。一是突破了传统夷夏之防的藩篱,为元末修辽宋金三史确定"各与正统"的原则奠定了基础,体现出一种开放的意识。二是在理论上达到了新的水平。特别是杨奂、郝经标举"王道"或"中国之道",超越了从前以血缘、民族、天命、德运、地域、国势等因素来论正统的思维模式,因而更具理性色彩和进步意义。  相似文献   

8.
2015年7月14日,在正定南城门修缮工程施工中于瓮城外墙西侧墙基处发现一方元代"寓庵坚公禅师寿塔"石质塔铭。经初步分析,塔主有可能为元代临济大宗师海云之法嗣。为研究元代临济祖庭及临济宗法脉传承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9.
王志玮 《风景名胜》2020,(2):0280-0280
衍纸艺术是一种简单而实用的生活艺术,可以提高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本文先通过从衍纸工艺的产生背景、宣传发展及与中国传统节日相结合的方面展开论述,同时对传统工艺与现代工艺的发展进行分析,努力寻求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张洪艳 《收藏家》2022,(10):89-92
山东曲阜的孔子博物馆珍藏着一件清代的奉天诰命盒(图1),乃是清代衍圣公接受朝廷诰命时所用,整个诰命盒华贵、大气,髹金漆,九龙缠身,不仅是一件难得的珍贵文物,也是清政府重视衍圣公、尊崇衍圣公的见证。一、清代奉天诰命盒此诰命盒为清代中期的文物,盒长44.7厘米、宽20.8厘米、高41.5厘米。盒为木质,通体髹金漆,盒身镂雕金龙九条,正面五条,左右各两条,上面一条,皆朝向中间;盒后雕金龙两条,为立身型,皆面向中间。盒两侧面各雕一条。  相似文献   

11.
忽必烈早年的活动和手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探讨了易州《兴国寺朗公长老开堂敕》石刻的时代背景,就碑主智朗及其师海云与早年忽必烈的交往活动进行了考察,并揭示出碑阴忽必烈手迹的重要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上古之时,乐官因精于听声,能在部落的农业生产中授时制历,从而被尊为圣人。其具体操作方式,即通过听四方风而确定时令。殷商的甲骨卜辞中,就已有乐官听四方风的记载,这说明在当时已经有较为系统的四时观念。至西周,随着耕藉礼的废除,乐官之听风职能亦随之衰微,发展成为听声职能,更多表现在政治活动和艺术活动中。  相似文献   

13.
14.
圣水牛的家养/野生属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娟  张居中 《南方文物》2011,(3):134-139
水牛是现在中国南方稻作区的重要家畜之一。从更新世时期到全新世时期,中国南、北地区的考古遗址皆有水牛遗骸出土。本文从这些出土的水牛遗骸入手,综合其他学者的意见,对广泛出土于全新世时期遗址的圣水牛的家养/野生属性进行探讨,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号称“春秋五霸”之一的宋襄公,曾以“仁义”之名蜚声诸侯,又因墨守“仁义”遗笑千古。  相似文献   

16.
云南省曹溪寺大雄宝殿内的华严三圣属于木雕造像,是宋代大理国时期的遗物。三尊造像造型庄严肃穆,雕刻精美,是国内宋代造像的代表。为了更好地了解和保护木雕造像,通过X光照相检测,获得了三尊木雕造像的制作工艺、历史修复痕迹和保存状况等信息,这些信息对保护文物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工作是对大型木雕造像进行X光照相检测的一次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7.
元代史料多次记录纳怜驿道之枢纽站点黄兀儿月良,但是关于其位置却语焉不详,学者大多以为在甘肃行省境以西,本文利用清代《朔漠方略》和其他相关史料证明,黄兀儿月良在今天阿拉善左旗北部的洪格日鄂楞。基于此,作者拟测纳怜驿从黄兀儿月良至亦集乃的驿道经由阿拉善左旗和右旗北部的狭长凹槽地带,这也是拉铁摩尔1926年的旅行路线。  相似文献   

18.
李璋 《神州》2012,(9):53-54
被誉为“法兰西玫瑰”的《小王子》是一本世界著名的哲理童话,更是一部寓意生命的寓言。作为一部长盛不衰的童话故事,究其原由。除了它的象征意味和成人的童话一经之外,最耐人寻味的是作品贯穿始终的生命哲学,尤其是对爱的哲学的关照,处处体现了作者在叙述中体现爱的哲学,升华爱的哲学的思想。  相似文献   

19.
马颖 《文物世界》2014,(6):13-16
<正>内蒙古自治区曾经是蒙元帝国活动的历史舞台,在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上遗留下了许多蒙元时期的珍贵文物。内蒙古博物院珍藏着这一时期的两方铜印。印一,"监国公主"铜印,1994年出土于内蒙古武川县东土城乡。铜印底部正方形,边长10.8厘米。通钮高6.3厘米,体厚约1厘米,重1400克。印文为阳刻篆体九叠文,共三行十四个字,为"监国公主行宣差河北都总管之印"。印的正中有畏兀儿蒙古文两行,体式古朴,字迹已经漫漶不清,难于辨识(图一)。印背面有台阶一层,钮为长  相似文献   

20.
王震 《民俗研究》2017,(4):71-78
先秦自春秋以降,民间信仰中的"鬼神",相对于日渐觉醒的人性精神,开始退居次要地位,但军事巫术却空前兴盛。民间信仰与民神易位在兵学领域呈现出反向衍进的态势。民神易位思潮肯定了人的价值,而基于民间信仰的军事巫术的兴盛,标志着兵民的心理诉求被纳入指挥决策的博弈,反映了对人的精神需求和心灵归宿的观照与反思,二者是在不同向度上诠释了先秦人性意识的觉醒,为后世确立官方意识形态与民间信仰长期共存的二元对立结构,乃至构建多元语境交融下的文化生态,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