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冬妮 《沧桑》2012,(5):12-15
民本思想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它的出现一方面体现了其时代进步性,即认识到了民众的作用和重要性,但其本质却是为了维护君主的利益,是为君主的统治而服务的。由于对民本思想的理解不足,使我们的政府和官员在行使权力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认识上的偏差,要纠正这种偏差,就应该加强民主化建设,以"人民做主"代替"为民做主"。  相似文献   

2.
朱茂程 《黑龙江史志》2013,(21):183-184
孟子在《孟子·尽心下》中设计"民贵君轻"的政治结构,本文从孟子"人性皆善"到"圣人可及"的"人性论"作为基础进而肯定了君使民贵,民必贵君的教化理念出发,解读孟子设计的"民贵君轻"政治结构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3.
儒家的民本思想强调统治者应该亲民爱民,和我们今天的以人为本在某种程度上有相通之处。生活在金元之际的郝经,在少年时代树立了"道济天下为己任"的理想,得到忽必烈的召见后,建议实行仁政和"弭兵息民"的政策,并亲赴南宋希望换得停战和平。本文将对郝经民本思想形成,发展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康熙是我国古代一位较有作为的君王,受命于清王朝危难之间。撤三藩,抗沙俄,收复台湾.平服西北.为“康乾盛世”徐徐拉开帷幕。出于统治的目的,在康熙六十一年的统治生涯中,他注重吸收以儒家为代表的汉化.在一系列政策上体现出以民为本的思想。当然,我国古代的民本思想与今天中国共产党人提出的“以人为本”思想是有着本质区别的。  相似文献   

5.
孙玲 《沧桑》2011,(4):37-39
明洪武时期,朱元璋立足现实,坚持民本意识,恪守致用精神,针对频发的自然灾害,在灾前备荒、临灾救荒、灾后赈灾等方面,提出一系列内涵丰富、用意鲜明的荒政思想。这些思想因其在洪武时期大多转化为具体的荒政措施,并成为一代“祖训”,因而具有重要的思想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蔡襄是北宋名臣,悯民爱民,业绩彪炳史册。蔡襄这种民本思想是值得今人探讨的。  相似文献   

7.
石韫玉是生活于清中后期的一个文人,他的一生我们可以分为两个阶段来解读,第一个阶段他在朝为官,充分施展了自己的才华,却终因自己不肯同流合污,遭人陷害,弹劾辞官。第二阶段他致仕以后,积极发挥自己的作用,在苏州紫阳书院、杭州紫阳书院、江宁尊经书院讲学。石韫玉一生思想变化与他的经历和时局是密不可分的,民本、教育思想最终汇集成其独特的独学庐思想。  相似文献   

8.
弓磊 《沧桑》2008,(3):145-146
孟子把"生民以来"至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演变规律总结为":天下之生久矣,一治一乱。"这种历史观不只是简单的历史循环论思想,还包含着孟子对当时中国社会经济、政治、道德等状况的深入思索和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仔细分析,其合理成分应予以积极评价。  相似文献   

9.
民本思想是中国古代政治哲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不仅为儒家所独有。民本也是老子政治哲学的基本立场,老子哲学中虽有为执政者设计的一套高超的治国之术,但也表达了百姓的内在心声,蕴含有丰富的民本思想。而老子政治关怀应是老子一书的主要目的,因此,重新阐释老子思想中的民本思想,以"还吾老子"本意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10.
杜甫不仅是伟大的诗人,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他是原始儒家思想即孔孟思想的继承和实践,他的阐释和恢复原始儒家道统的思想,还在韩愈之前,而杜甫继承和恢复的是原始儒家思想的积极方面,  相似文献   

11.
民本思想与中国建时代的抑商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印 《史学集刊》2000,(3):12-17
民本与农本思想是中国古代思想中的一对重要范畴。民为国本,农为政本,两种思维方式的出发点都在于如何维护专制国家的政治秩序。民本思想是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的重要基础,封建君主愈是意识到利民、养民的政治责任,在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时愈是自觉。君主利益至上的价值观、传统的自然经济结构、平等与正义观念的缺乏,决定了中国古代长期采用重农抑商的政策。  相似文献   

12.
文章对自先秦以来,特别是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民本思想的形成,以及这种思想对调节、缓和社会矛盾,同时产生的消极影响和局限性,都作了较全面的论述;并对后来的民主思想的产生和发展也进行了一定分析。  相似文献   

13.
陈子昂的民本思想体现了爱民、重民、与民休息的主要特点,内容主要体现为反对淫刑,主张措刑;轻徭薄赋,节用爱民;重视边防,反对无名征伐,主张息兵;任贤使能等。  相似文献   

14.
对于洪承畴,人们多从狭义民族主义的角度来评价他,从而给他扣上"汉奸""卖国贼"的帽子。但却少有人论及其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的作用。事实上,对于洪承畴的大"贬"有失公允。他之所以背叛明朝是他"以民为本"的"民本主义"思想的产物。而其降清后的一系列的行动则佐证了他是以"民本主义"作为其行为处事的准则。本文试从"民本主义"个角度来考察洪承畴的历史作为,并对他的"民本主义"思想作一简单评价。  相似文献   

15.
民本思想与历史盛衰的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历史上,关注社稷的盛衰、追求民族的兴盛,是民族精神的体现,成为民族史学优良传统.以人为本的思想是历史经验的总结,又是振兴民族的历史发展的要求.中国史学家通过对严酷的历史兴亡事实的总结,形成民本思想.民本思想关系到一个重大史学理论问题,涉及对历史发展过程和历史发展动力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福乐智慧》是一部富有哲学思想的文学著作,反映了历史发展思想、民本思想、治国思想和神意思想。作为一名虔诚的穆斯林,作者在著作中尽管反映了大量的神意思想,但《福乐智慧》所展现的民本思想、治国思想等深邃的历史思想对当时的社会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赵微 《黑龙江史志》2013,(23):339-340
以人为本,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出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理念。它不仅有着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主体的深邃的理论根基,更有着厚重的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鲜明特色。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时代背景下,不断深入挖掘以人为本科学理念的优秀传统文化思想渊源,对于建构"后西方话语"时代的中国政治话语体系,进而在形成世界新秩序进程中发挥中国独特作用具有极其重大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从“智乐水”谈起,论述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乐水’’在于爱民,亲民、爱民、为民的以人为本的民本思想,指出了中国传统化此种思想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孙中山先生不仅是中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家,而且是跨越时代的伟大思想家和民主革命理论家。孙中山的思想理论是随着时代潮流的发展、中国国情的演变及其曲折的革命实践不断成熟和完善起来的。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反抗帝国主义侵略,追求民主自由,  相似文献   

20.
张雪 《文史月刊》2004,(4):58-59
1931年6月9日,中国近代贯通古今中西的法学泰斗,在北京自己的住宅中溘然去世,享年73岁。沈家本逝世的消息震惊朝野,京师司法界召开追悼大会。他的学生唐洽鉴的挽联,准确概括了沈家本一生的功绩:“任支那法系于一身合周汉唐元明以迄清朝酌古准今岂徒考据词章融通国粹,识世界大同之主义参英美法德日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