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代中国的佛教界都喜欢标榜“人间佛教”。既有人间佛教,当然就应该有人间菩萨。在我遇到的佛教界人士中,何泽霖老居士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一个“人间菩萨”。菩萨精神就是慈悲喜舍的精神,就是要“能忍难忍,能舍难舍”。眼下这个世界,大部分人只懂得抓,抓钱抓权抓出名,却不愿意施舍。在深圳的一家所谓慈善酒店里,还看到老板自书“中国慈善第一人”。这哪是舍啊?分明是用小小钱去换大大名。何老居士则为了佛教复兴而默默地奉献了毕生所有。  相似文献   

2.
陈金龙 《民国档案》2005,5(3):61-67
九一八事变后至七七事变前,中国佛教徒积极开展抗日宣传,谴责日本侵华行径,分析日本侵华原因,陈说日本侵华危害,呼吁日本佛教徒制止日本政府的侵华行径,并设法唤起中国佛教徒的抗日热情。同时,中国佛教界积极筹划组织各种抗日团体,接受军事训练,捐款捐物支援抗日前线。佛教界参与抗日,一方面是由于民族危机的刺激,另一方面是想借此促进僧伽制度的整顿,实现中国佛教自身的复兴。九一八事变后至七七事变前中国佛教界的抗日活动,对于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形成起了积极作用,也为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国佛教界参与抗战作了重要准备,对于佛教界与南京国民政府关系的协调也产生了积极影响。但是,在政教分离的框架之下,佛教界只能在有限的范围之内参与抗日,其参与的方式与作用的发挥由于佛教自身的特点而受到种种限制。  相似文献   

3.
福建之佛教文化源远流长。自西晋太康年间,佛教传人吾闽,历一千七百多年之漫长岁月,于传播、繁衍中对闽域社会之经济、政治、文化发生了深亥4影响。高僧辈出之福建佛教于中国汉族地区与东南亚各国亦拥有其突出地位。1983年国务院公布全国汉族地区首批一百四十二座重点佛教寺院中,福建竟占十分之一强。地处福州西郊祭酒岭山脉怡山之麓的西禅寺便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4.
佛教音乐是佛教传播的重要方式,两者具有着不可分离的一体化关系,梁慧皎《高僧传》载鸠摩罗什的话说:“天竺国俗,甚重文制。其宫商体韵,以入弦为善……见佛之仪,以歌赞为贵”。佛教音乐传人我国晚于佛教经卷的译入,它向我国的传播,主要是通过佛教化了的西域诸国的中介而进行的,故“佛教——西域音乐”就成为进入我国佛教音乐文化的基本形态和基本模式。从其发展看,可看作三个阶段与一个过程。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个人经历、个案透视与学术建构三个方面,探讨福建学与东南亚福建学的内涵与意义。作者认为,福建学不仅是把“福建”作为一个区域地理与行政单位来研究和分析的学术范畴;更重要的是,“福建”更多地是作为地缘政治经济与社会文化单位来研究的范畴。而东南亚福建学,无疑与福建、福建学密切相关。个体层面上,它是以东南亚福建人为研究主题和主要分析单元的学问。但在更大的理论架构和学术关怀层面上,它同时有对福建学、汉学甚至东南亚研究等整体性关联和参照的终极考量,无论该关联和参照是比较性的、地方性的抑或是分析性的。  相似文献   

6.
海上丝绸之路与陆上丝绸之路都是我国古代同中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东非、欧洲商业贸易和文化交流的大通道。福建是世所公认的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东方主要起点。从汉唐到明清直至近代,福建都是海上丝绸之路最重要的参与者与见证者,在海上丝绸之路发展历史上长期处于独特地位并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海上丝绸之路贸易的发展,大量的外国银币流入福建,并产生深远的影响。这些存世的各个历史时期的种类繁多、数量庞大的外国银币,是福建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主要起点的重要历史见证物。  相似文献   

7.
近代中国佛教史上,一个很引人注意的现象是晚清民初的唯识学复兴。唯识学复兴与中国已佚古唯识学典籍从日本传回有关,没有杨文会与日本南条文雄的联系,就没有这批典籍反传中国,没有这批唯识典籍,也不会有后来佛学取向的变化。不过,探究更深层的历史原因,则应该看到这与中国当时面临的危机有关。当时,西洋科学与哲学思想挟"进步"、"富强"之势影响东亚,中国士人与中国佛教必须回应西洋的科学与哲学,佛教必须拿出一些足以证明自己既比西方文化更适合于科学与技术、政治与经济的发展,又比西方基督教更适合拯救东方人的心灵的思想来,因而日本反传中国的唯识典籍,恰好给中国的知识界与佛教界提供了佛教对西洋科学与哲学回应和理解的资源,这使得佛教在晚清民初的中国思想世界中,竟然成为理解各种外来新思想的一个途径。  相似文献   

8.
五台山是中外闻名的佛教圣地,位居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千百年来,五台山的佛寺中居住过众多的僧人,他们在这一佛教世界里宜读佛法,修身养性,创造出一个不同见响的清凉世界。僧人中的女性,在印度佛教梵语中被称作比丘尼,我国俗称尼姑。她们与比丘(和尚)一起,构成了佛教世界中的僧众。 从古至今,五台山上的僧众不仅在数量上,而且在影响上,均在中国佛教界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9.
弘一大师与近代闽南佛教何绵山近代高僧弘一大师出家24年,在福建闽南弘法先后达14年,最终圆寂于泉州温陵养老院晚晴室。在闽南的这段时间,无疑在弘一大师弘法活动中占有极为重要地位。本文拟从弘一大师与闽南的因缘、在闽南的讲演和编著、对闽南僧教育的贡献、在闽...  相似文献   

10.
老尼慈学.今年89岁,自10岁人汉口楱隐寺修行至今,已有八十载。这80年,我或亲历或耳闻目睹了武汉佛教界与共产党交往。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我被抽调到市方志办参与修佛教志和1986年我调至武昌莲溪寺出任住持的经历。让我从中了解到佛教界在武汉革命活动中一些贡献。在新中国建国60周年之际,  相似文献   

11.
晚明天主教传教士来华之後对佛教始终态度苛刻,而佛教人士对天主教的反应既显迟缓又呈现从温和到强硬的转变。本文通过追溯杭州云楼寺君体(虞淳熙、袾宏及其门人)与利玛窦及杭州天主堂在二十年间的数次互动,辨析佛教界应对天主教挑战时态度的变化趋势——从忍让调和到日趋严厉,由此窥视晚明佛教的社会处境以及当江南地区同时成为佛教重地和天主教重地之后呈现的文化冲突如何影响着佛教界人士的应变方式。这种现象说明,在一个并不有意倡导文化交流的时代,两种传统遭遇之後为保持自身特色会怎样本能性地自卫。由此更应体认,文化与思想的对话应该是当今世界的基本议题。  相似文献   

12.
欧洲福建籍华人地缘性社团的个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上福建籍海外华人主要分布于东南亚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这种状况开始发生变化 ,在其流向和分布上 ,欧美的比例趋于上升。一些原先居住在东南亚的福建籍华人 ,由于种种原因 ,二次移民至欧美各国。还有一些福建人则直接从中国大陆前往欧美。当然还有一些祖籍为福建的港、台居民也移居欧美。这几部分人加起来 ,使得欧美福建籍华人的数目有了显著的增长。而就目前的研究状况而言 ,对其研究是相对薄弱的。笔者于 1998年 3月至 12月在欧洲期间 ,与荷兰和法国的福建籍华人有一些接触 ,回国后又与他们保持着联系 ,对由他们组成的地缘性社团有…  相似文献   

13.
近代海港检疫与东南亚华侨移民连心豪在航海作为华侨移民东南亚主要交通方式的时代,海港检疫史不失为研究中国与东南亚海上交通史、华侨移民史及其相互联系的又一重要途径。而海交史、华侨史研究则对近代中国海港检疫史涉及甚少。笔者藉此初步探讨,希冀引起学界的注意。...  相似文献   

14.
佛陀跋陀罗是东晋(十六国)时期来华传教的西域僧人中十分重要的一位。在后秦长安时,他与鸠摩罗什的矛盾,很重要的方面是对于传教理念的差别。佛陀跋陀罗保持着与统治者的疏离,而鸠摩罗什选择依附于姚秦宫廷。他的这种态度受到致力于佛教独立化的庐山慧远的赞赏,并且在南方佛教界也备受尊敬。作为南朝佛教史家,相比于僧祐的《出三藏记集》,慧皎在《高僧传》中也不掩饰对佛陀跋陀罗的推崇,这一切正是南朝时期中国佛教界的一些代表人物积极寻求精神独立的表现。  相似文献   

15.
通过多种古籍记载和多种出土文物论证:郑和是位虔诚的佛教徒。这为其生活的文化环境所决定,也为其所承担的使命——前往东南亚佛教国家宣昭明朝通商友好政策所决定。  相似文献   

16.
辜鸿铭,号立诚,祖籍福建同安县,1856年生于马来亚槟榔屿。他少时聪明过人.十岁赴欧洲留学,先在英国爱丁堡大学获文学硕士.德国莱比锡大学获工程土木科文凭,后又游历意、法、奥诸国.精通多国语言。1880年回到槟榔屿。不久在新加坡与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改良主义学者马建忠会面.深受他的启发。  相似文献   

17.
中国与东南亚诸国有着悠久的友好关系。早在汉代,即与东南亚一些国家进行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三国东吴时,已有介绍东南亚国家的专著问世。隋、唐、晋、宋、元、明、清诸代留传下来的介绍东南亚国家的文献资料,除官书档案外,还有大量私人著述或笔记。但是,直到本世纪以前,中国一直没有一个专门机构来整理这些文献资料,并在此基础上发展研究工作。至于民间学术团体,那就更谈不上了。在这方面,西方殖民国家却是捷足先登,在中国南洋学会创  相似文献   

18.
金铜佛是一种重要的佛教艺术造型,分布在南亚、中亚、东亚和东南亚佛教流行的广大地区。历史上,金铜佛在人们的佛事活动中曾扮演过重要角色。在佛教雕塑遗存中也占有相当的比重。中国金铜佛中的汉地造像与藏传造像各成系统。汉地金铜佛以其涵盖的时空限界之长、之大,以及数量之多,成为研究中国美术史与佛教史的重要对象。19  相似文献   

19.
洋务运动与晚清城市社会近代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洋务运动与晚清城市社会近代化涂文学中国城市及城市社会、文化告别传统城市形态而开始近代之旅,是以开埠作为历史契机首先在条约通商口岸缓慢展开的,这与欧美诸国通过提高农业生产力,进行工业革命和日益增长的商业化等内力作用实现近代城市化和城市近代化显然遇异。但...  相似文献   

20.
陈奉林 《世界历史》2006,(4):141-142
梁英明、梁志明等几位教授合作撰写重新修订的《东南亚近现代史》一书,由昆仑出版社于2005年8月出版(下称《近现代史》)。这是作在1994年出版的《近现代东南亚》基础上经过重大修改、锤炼之后形成的学术精品,基本上反映了国内目前东南亚近现代史研究的水平与动向。从近代到现代,从战后东南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发展,到当今社会发展问题的全面考察,内容丰富而深刻,建立了自成一体的东南亚近现代史研究体系。它在以下几个方面,给读留下了较深的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