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敏 《四川文物》2009,(5):100-103
从历史记载上来看,葛天氏音乐是中国最古老的音乐活动,具有原始性、朴素性及群众娱乐性.葛天氏音乐是中华民族音乐的源头,具有开创性的意义.古葛天氏音乐在宁陵的历史事实,证明了中原音乐文化的历史源头,从中可以看到葛天氏音乐对中原音乐的影响乃至对中华音乐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中原古长城若干问题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多年野外考察的基础上对目前已发现的中原古长城的线索进行整理,对中原古长城的类型和年代进行了初步研究,对中原古长城的国别进行了专题讨论,并提出豫北长城为晋长城的可能性,对中原古长城的研究与开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岳凯敏 《黑龙江史志》2013,(13):296+298
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公民意识的构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四种人""、三平"精神,是中原经济区公民意识的应有之义。悠久的历史、深厚的传统文化积淀,给中原经济区公民意识的培育带来双重影响,现代公民意识尚未真正确立。今后一个时期,应从大力发展中原经济、夯实民众民主意识、建设新型法治中原、开展多渠道教育等途径进一步构建中原经济区公民意识,为实现中原崛起的宏伟目标和蓝图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4.
《中原经济区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要以文化为依托提升中原的影响力,推进文化与旅游的融合。要想推进文化与旅游的融合,首先要找到旅游中的文化元素,进行合理开发,将其融入旅游之中。因此本文着重对历史文化名城的旅游吸引物进行分析。近几年,历史文化名城的旅游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飞速发展,有关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开发及发展的问题也日益凸现,中原经济区历史文化名城在旅游开发、发展过程中同样面临不少问题,本文将中原经济区从历史文化名城的旅游吸引物入手,分析其开发现状及存在问题,并提出合理恰当的开发建议,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步伐。  相似文献   

5.
从中外城市群发展看中原经济隆起——中原城市群发展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冯德显 《人文地理》2004,19(6):75-78
文章通过对区域城市化发展历程分析和世界城市化发展实践研究,指出了工业化、城市化是现代化的必然过程和结果,城市群是城市化发展的高级形式。我国正经历着城市化加速发展阶段,城市群是未来我国空间经济组织的主导形式。中原城市群将在我国产业布局和中原隆起中发挥重要作用。文章对中原城市群发展的优势、问题、空间组织、产业一体化、大郑州都市圈的发展进行了探讨,对快速运输系统、跨黄河发展、政府角色等问题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6.
史佳跃 《神州》2013,(18):154-155
《中原音韵》是我国韵书史上划时代的一部韵书,后世的韵书的编撰多沿用它的体例。以《中原音韵》为基础可以追溯中国汉语言共同语的源头,对后代的戏曲创作影响很大,为音韵学研究元代语音系统研究提供了历史与学术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三星堆文明与中原文明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剑华 《中原文物》2001,7(4):51-56
三星堆考古发现告诉我们,辉煌的古蜀文明有着自身的鲜明特色,与中原文明有着密切的文化交流.学者们通常认为,古蜀文明接受中原文明的影响,主要是通过长江中游地区和陕南等途径.而对蜀与殷商的关系,则见仁见智,颇多争论.本文列举了学者们的各种观点,对三星堆古蜀文明与中原文明的关系作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8.
郝辉辉 《风景名胜》2020,(1):0106-0106,0108
中原学是我省近三年提出的重要社会科学的地方学说,由我省著名的社科专家李庚香提出,受到社会广泛关注,中原学是我省经济快速增长、文化创新的理论保障,是建设出彩中原、文化中原的理论助手。在 2019 年 9 月习近平主席亲临河南视察工作,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中,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确定为国家重大战略。中原经济在全国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华夏历史的发展、中原邦国都城的兴起都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在黄沿岸先后出现了中国最早的黄河文明,因此研究黄河文明的新时代意义,能更加丰富中原学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9.
中原文化与河南区域竞争力关系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赵淑玲  丁登山 《人文地理》2005,20(1):78-80,67
区域文化在影响区域竞争力诸要素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中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历史上曾经对河南甚至整个中国的经济产生极大的影响,但在全球化迅猛发展的今天,其文化中一些消极因素所带来的惰性与锁定效应,对河南省区域竞争力产生不利的影响。文章分析了中原文化对河南省区域创新能力、产业竞争力和市场竞争力的影响,提出了振兴中原文化,提升河南区域竞争力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二十五年以来《中原雅音》研究之检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原雅音》是一部记录北方时音的亡佚韵书,近二十五年以来,学术界对于《中原雅音》的研究取得一定的成果,但还有很多问题没有达成共识,其中比较重要的有六个方面的问题,即《中原雅音》是否为韵书的问题,年代问题,作问题,《中原雅音》就是《中州音韵》的问题,编体例及其韵目问题,基础方音问题。本从这几个方面对其研究成果进行检讨,为今后的研究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1.
正"中原古代文明之光"陈列是河南博物院的大型基本陈列,是观众了解中原文明核心区域文化面貌的重要窗口。该陈列以翔实丰富的考古资料与文物展示为依托,以中国古代历史与文明为纲,以中原古代历史上文明的闪光点为龙头,以世界文明背景为参照,反映了河南这一中国古代历史上中心地域的文明进程与重要成果。"文明曙光——原始社会时期"展厅着重表现了中原地区远古人类和文明起源的历史过程。通过遗址群组合与文物组合的对  相似文献   

12.
中原王朝治理边疆施用的文化软实力,是中原王朝综合实力的一部分.治边文化软实力的基础是夷夏有别观与用夏变夷观.治边文化软实力的内容,主要是彰显中原王朝的文化、实力和制度,施用目标是实现“守在四夷”.治边文化软实力的载体是封贡制度,传播的机制是文化传播.宋代以后,天下形势与治边文化软实力的内容、传播载体等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13.
"中原古代文明之光"陈列是河南博物院的大型基本陈列,是观众了解中原文明核心区域文化面貌的重要窗口。该陈列以翔实丰富的考古资料与文物展示为依托,以中国古代历史与文明为纲,以中原古代历史上文明的闪光点为龙头、以世界文明背景为参照,反映了河南这一中国古代历史上中心地域的文明进程与重要成果。"文明曙光——原始社会时期"展厅着重表现了中原地区远古人类和文明起源的历史过程。通过遗址群组合与文物组合的对照,直观、形象地表现了从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到河南龙山文化,从农业起源、部落氏族到城邦出现的历史过程。"定鼎中原——夏商时期"展厅重点展示了国家的产生与青铜的辉煌。通过二里头遗址、夏代宫殿、《尚书禹贡·九州图》表  相似文献   

14.
略论中原古代文明的中心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原古代文明的起源过程可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中原文明因素起源、积累,文化水平与周边地区大体相同.第二阶段中原文明初步形成并成为中国文明中心.中原成为文明中心有两个基本原因,一是优越的地理环境,二是深厚的文化积淀;三个要素,即战争、洪水和强权.  相似文献   

15.
司冬利 《风景名胜》2020,(3):0125-0126
中原文化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源流。高校美育是提升新时代大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在新的时代背景和社会要求下,立足中原悠久历史文化,探索具有河南特色的美育课程,既丰富了美育的内容,开拓新的教学形式,也传承发展了区域优秀历史文化。  相似文献   

16.
文静 《丝绸之路》2011,(12):62-63
三星堆文化指分布于成都平原的以广汉三星堆遗址第二至第四期遗存为代表的考古学文化。其文化研究是中国考古学和文化史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三星堆文化的发掘极大地丰富了中原文明的起源说。三星堆文化的起源受到了中原文化的极大影响,采用了中原青铜器及陶器的部分形制,同时也受到中原文化礼仪的影响,因而是中国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本刊在2012年第1辑刊登了由楚应坤撰写的《新中国成立前夕的中原财政经济训练班》一文。文章刊出后,有读者来信反映该文中有些地方有出入,史实不确切。文史资料作为“三亲”史料,由于个人记忆的差异性和记忆角度的不同,难免会产生偏差,所以文史资料允许“多说并存”;但是文史资料还有一个原则,就是“忠于史实、秉笔直书”,我们在现有的手段和途径下,应该最大限度地反映、接近历史的真实。为此,曾参加过中原财经干部训练班学习,后随中原南下财经干部大队南下,现离休在湖北的王怀阳同志以其亲身经历,撰写了又一篇有关中原财经训练班的“三亲”史料,现刊发于此,以求更完整地再现那段历史。  相似文献   

18.
可能是由于受气候环境周期性变化的制约,新石器时代中原化的实力、内部统一性和对外化关系呈现出2000年左右的周期性变化。正是在这种周期性的变化过程中,中原化得以呈螺旋式发展壮大,“中国相互作用化圈”的范围由小到大、内部联系日趋密切、认同感日益加强,具有历史意义的“早期中国”从酝酿至雏形到最终形成。可以说中原化不但在其发展的高峰期具有突出的核心地位,总体上也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9.
海岱文化与中原文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富祥 《史学月刊》2000,(2):124-132
海岱化(亦称东夷化)在考古化特征上与中原化有着很大的相似性,它们之间有着频繁的交流。在古史传说中,传说所称出自东夷的颛顼——帝喾——帝舜一系实代表了中原农耕化的主体,海岱化是中原化的基层化。夏商周时期,东夷化逐渐融人中原化区的大范畴中,并丰富和充实了中原化。  相似文献   

20.
2005年11月12日-14日,由郑州大学主办,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中原文化资源与发展研究中心、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心承办的“中原文化与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中国第八大古都郑州市召开。来自北京大学、郑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