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 毫秒
1.
本文对《高庄汉墓》发表的部分铜器铭文的隶定与释读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就铭文的书法艺术略作探讨。  相似文献   

2.
浙江安吉上马山墓地曾出土一面小铜鼓,为国内首见。经比较可知,该小铜鼓属东山文化器物,由越南北部输入。随葬小铜鼓的M10约为西汉中期墓,墓主生前可能到过越南北部的交趾郡和九真郡一带,在当地获得小铜鼓并带回家乡。这一发现与百越内部的文化传播和文化交流无关,反映的是汉帝国大一统历史背景下岭南地区与内地间的密切联系及相关的人员往来情况。  相似文献   

3.
到目前为止,河北地区已公开发表的完整汉代熏炉共有34件,根据形制特征可分为普通型熏炉和博山炉两类,具体又可分为若干型式。根据熏炉的时代及类型学分析结果,河北地区出土汉代熏炉的发展可分为西汉早期、西汉中期、西汉晚期至东汉早期、东汉中晚期四个阶段。其中,西汉早期已出现陶质普通型熏炉;西汉中期以后,铜质博山炉蓬勃发展,陶质普通型熏炉趋于衰落;西汉晚期到东汉,陶质熏炉卷土重来,在数量上远超铜质熏炉。这一发展趋势与统治阶层的需求、熏香习俗的发展、社会信仰的变化等有密切关联。此外,河北地区的汉代熏炉还呈现出集中出土于中南部地区的特点,这与地区间自然环境及考古工作开展程度的差异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风篷岭M1是近年来长沙地区所发掘的最为重要的大型汉墓。本文以考古资料为基础,侧重从历史学角度对该墓的墓主身份、墓葬年代及相关问题进行探讨,认为该墓下葬年代当在西汉元、成帝之际,其上限为墓中出土铭文所云之长沙元年。此长沙元年当是孝王刘宗元年,即元帝初元三年(前46年)或四年(前45年)。墓主张姬最有可能是孝王刘宗之王后,且与长汤M1墓主张端君可能均出自富平侯张安世家族。  相似文献   

5.
国红 《收藏家》2009,(7):45-47
1995年发掘的永州鹞子岭2号墓,出土了许多精美的器物,《考古》2004年第1期发表了该墓的发掘报告,其中一件铜熏炉经过修复之后,特别引人注目。这是西汉末期泉陵侯刘庆之妻的随葬之物(图1)。  相似文献   

6.
张晓娅 《收藏家》2012,(1):7-11
“屏风”最早或称为戾,《文选·张衡·东京赋》:“负斧戾。”薛综注:“白与黑谓之斧;戾,屏风,树之坐后也。”《荀子·儒效》:“负康而坐”,也就是背靠屏风而坐的意思。  相似文献   

7.
马王堆汉墓《丧服图》中的文字“三年丧:属服,廿五月而毕”,并不是说天下吏民为天子服丧25个月,而是总体概括了属服三年丧的时间是25个月。从出土的有关丧服的文字看,当时的统治阶级都不服三年丧,并且丧期都有不同程度的缩短。从出土的图表看,当时的服丧范围并没有缩减,它是墓主人身为诸侯大夫而“绝缌”的一种真实反映。  相似文献   

8.
开原建材村所出兄铭铜刀,其兄铭涵义应为春秋战国之际居于今辽北东部山地的土著貊人首领"兄"所佩带的标志身份的器物,其兄字是当时的职官名,是汉民族原始宗教中"祝"的身份的衍化,兄是祝的初文.作为一个官阶的称谓,被此后的高句丽族继承.  相似文献   

9.
唐县钓鱼台积石墓发现于1966年,其出土文物以铜器为主,并有少量金器、石器,其中多数铜器风格与中原地区相一致,也有部分器物具有鲜明的北方少数民族特征,其时代应为春秋中期或略晚。  相似文献   

10.
错金银铜车伞铤是在1965年河北定县(今定州市)三盘山第122号西汉墓中出土的一件精美车饰。本文图版资料选自《河北出土文物选集》(图242)。现拟对错金银铜车伞铤纹饰内容做一分析考证。  一、关于错金银铜车伞铤纹饰的内容三盘山出土的错金银铜车伞铤,长265、直径36厘米。柱状,中空,从中间分上下两截,以子母口套接。表面错金银纹饰,间用黑漆填补空隙;还镶嵌菱形绿松石和圆形红玛瑙装饰。每段设计菱纹4排8枚,圆珠4排12枚。自上而下以凸弦纹分为4段,每段纹饰的内容均不相同。第一段 主题是生翼黄龙、象舆和飞马。上下以金地黑齿纹和黑地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