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浙江庆元县出土的南宋胡纮圹志记述志主生平、葬地等情况与文献记载多有互证、校补之处,对于南宋前期政治史研究有着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贵阳市志·大事记》于 2 0 0 0年 1月出版。全书 45万字 ,由市志编纂委员会何静梧先生担任主编 ,王亚平、郑荣晴先生担任副主编 ,从清宣统三年 (1 91 1 )写到中华人民共和国 1 998年 ,关于贵阳市近 87年的历程 ,有了一个比较清楚的叙述。《凡例》指出 :“本书所记内容 ,以政治方面大事为主要脉络 ,同时兼顾经济、文化、教育、科技、军事等方面的大事”。《大事记》共设七章 ,即七个时期的阶段大事 :有辛亥革命与大汉贵州军政府时期 ,军阀主黔时期 ,国民党主黔时期 ,贵阳解放和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文化…  相似文献   

3.
唐裴怀古墓志铭考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戴霖 《中原文物》2005,(5):72-77
2003年春河南孟州新出墓志,志主裴怀古为唐高宗、武则天时期著名将领,曾受命讨抚桂田及出使突厥.两<唐书>有传.史、志相较,不少记载可补史阙.墓志的出土为研究唐代前期和裴氏宗族的历史提供了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4.
酒泉市博物馆于2018年新入藏两方唐人墓志,分别是宋文墓志和陈节本及夫人宋氏墓志,两方墓志均为私人捐赠,且二志均为酒泉本地出土。由于现存酒泉本地出土唐人墓志相对较少,故两方墓志对于研究唐代酒泉地区的政治、文化以及志主家族都具有一定的意义。两方墓志的志主均为唐初下级官僚,对于研究唐代基层政治也颇有价值。  相似文献   

5.
唐宋时期,随着中国政治社会的巨大变迁,对西部历史地理研究出现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其中西部都邑志的编纂异军突起便是一显著标志,出现如《两京新记》、《秦中岁时记》、《长安志》、《长安图记》、《雍录》、《兴元志》、《成都记》、《成都古今记》等一系列记载西部都会城市历史地理的专志,对后世城市志的编纂有重要的影响。唐宋西部都邑志的繁荣既是唐宋社会变革在方志学上的反映,也是学者对中国古代西部政治中心沧桑巨变的深刻反思。  相似文献   

6.
刘祎之是唐高宗、武后时期的著名文士和宰相,在当时政治中具有重要的影响。洛阳新出土的刘祎之墓志对于志主的家世、婚宦、卒葬等记载详实,尤其是关于刘祎之早年仕宦经历、赐死时间等记载能够充实和纠正两《唐书.刘祎之传》记载的不足和错误。而墓志也为解决这一时期北门学士的出现时间问题提供了线索,体现出新出土石刻文献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魏秋萍 《文博》2012,(3):50-52
新近出土于西安南郊的唐武德八年《裴眺墓志》史料价值颇高,志主卒于隋而葬于唐,是长安地区十分少见的初唐时期裴姓墓志铭,所记史实对于研讨隋唐时期关中郡姓的裴姓世族特别是裴氏五房中的南来吴裴一系极为重要,诸如其在中原及长安地区的发展播迁及其社会政治地位演变,以及其与关中郡姓中的杨、柳世族的联姻和其族茔所在等,皆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8.
元明清时期,京杭运河穿张秋而过。张秋以一个小镇的身份跻身京杭运河九大商埠之一,又被列为山东三镇之一。清康熙九年(1670),兖州府管河通判林芃、寿张县管河主簿马之骦编修了《张秋志》,这是山东省仅存的两部古镇志之一。《张秋志》不仅是张秋的镇史,更是一部"两河要害之书",是京杭运河张秋段的缩影。通过这部镇志,我们可以明晰张秋在运河的重要历史地位,它是位于运河中枢的闸河重镇,是具有政治意义的河道要害,是可达京师的战略要地,是四通八达的交通枢纽。  相似文献   

9.
“米仓道”不仅是一个包括主道、旁道、支线和延长线的交通系统概念,而且是一个与米仓道相关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设施和由此体现的人地关系系统概念,在历史时期存在时空变迁,其历史地位在北方入蜀陆路系统中仅次于剑阁道,并有其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10.
一部由方志编纂实践者个人直接撰著的《方志编纂学》,已由黄山书社于1996年3月出版新华书店发行。全书设8章40节235目,凡31.3万字,比较全面系统阐述方志编纂规律和理论。该书作者浙江江山市史志办毛东武,80年代初开始专事地方志编纂研究,主纂过市(地)志、县(市)志、部门志、专业志、乡村志、家庭志等,发表过诸  相似文献   

11.
宗谱又称家谱、族谱或谱牒 ,是一种专门记载一个血缘家庭的世系伦次与事迹为主要内容的特殊史类文献。在我国历史上 ,家谱的出现至少可追溯到先秦时代 ,特别是魏晋九品中正的推波助澜 ,到唐代其政治性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真正作为一项全民性的文化活动则是明清时期的私修家谱之风。以至于形成了“三分天下有其一”的气候 :国有史、州有志、家有谱、与地方志、国史并列成为祖国三大文献。因家谱编写有定式体例 ,内容主要记述家庭的历史源渊、世系繁衍、居地迁徙、婚姻状况 ,家庭成员在科贡、官封名谥等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作用和事迹 (包括…  相似文献   

12.
明清时期是地方志繁荣发展时期,海南共修方志88部,除散佚外有46部记载了风俗志。其中有7部记载海南的亲属称谓,分别从祖辈、父辈、己辈和子辈记载父系血缘关系的亲属称谓习俗。记录形式较简单,保留了古字书写特征,在历史文献学和民俗学研究方面有重要价值,亲属称谓反映了封建宗法制对家庭关系的影响,有助于家族团结和睦、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3.
<明故夏阳县主墓志>,1988年出土于西安市陕西省标准化研究所基建工地,现藏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志石并盖一盒两石,青石刻制.志盖近方形,长68、宽66厘米.志盖阴刻篆书"大明夏阳县主圹志铭"3行9字,四周边饰花纹.  相似文献   

14.
有幸拜读《广西通志·政府志》(以下简称《政府志》),印象深刻,受益良多。新编地方志的政治部类,相对说是较为难写的部分,尤其是共产党志和政府志。共产党志和政府志是政治部类中的两个重要部分,党和政府是各个时期重大方针、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由于过去一定时期内,过分强调党的一元化领导,在工作中以党代政和党、政不分的情况相当普遍,这就为严格区分党、政职能,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在方志编纂中如果把握不好,就易出现共产党志和政府志在内容上的重复记述;或者是详于共产党志,而政府志便流于一般化的表象论述。省志·政府…  相似文献   

15.
林宁 《沧桑》2014,(5):41-43
《世说新语》是南朝刘义庆编写的一部记载魏晋时期人物言谈轶事的志人小说,而《三国志》是西晋陈寿编写的一部主要记载魏、蜀、吴时期的纪传体国别史。两书对同一人物在形象刻画上的异同点颇有值得研究之处。本文以钟会为例,梳理比较两书如何对这一人物进行刻画,并从两书成书背景以及作者的身世境遇出发,探究产生这一现象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6.
田亮 《中国地方志》2014,(11):17-20
述同与彰异是民主党派地方组织入志要注重的两大方面,以提高存史价值及可读性。首轮和第二轮省级志书(稿)在探析民主党派地方组织入志的问题上有共通之处,但相异之处同样不能忽视。同类事物记述要注意统一性、规范性、整体性,同时要从地方特点、时代特点、个性特点三方面彰显事物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崔迢墓志》据云出土于洛阳龙门西山,原署郭行馀撰、刘禹锡书,有学者用以讨论郭、刘二人之行迹及梦得之书法,然而此志多有与情理及史实不合之处。特别是从墓志文字、撰者题署与行文语气、志主与书者刘禹锡的关系、郭行馀任楚州刺史与墓志撰写的时间以及撰者官职结衔等方面所反应的情况看,可以确认,此方墓志的志文主体内容虽大致可信,但撰者、书者之信息当出于后人伪造,不可信从。  相似文献   

18.
首轮修志对供销合作社的记述,志名多种多样,笔以为在第二轮修志时应对供销合作社志有个统一的命名,以求规范。供销合作社的志名必须符合我国供销合作社的内涵及外延。章分析了《合作志》《供销合作商业志》《供销社志》《供销志》等几种志名的不妥之处,认为将其命名为《供销合作社志》是最准确、最恰当的。  相似文献   

19.
《崔迢墓志》据云出土于洛阳龙门西山,原署郭行馀撰、刘禹锡书,有学者用以讨论郭、刘二人之行迹及梦得之书法,然而此志多有与情理及史实不合之处。特别是从墓志文字、撰者题署与行文语气、志主与书者刘禹锡的关系、郭行馀任楚州刺史与墓志撰写的时间以及撰者官职结衔等方面所反应的情况看,可以确认,此方墓志的志文主体内容虽大致可信,但撰者、书者之信息当出于后人伪造,不可信从。  相似文献   

20.
东吴时期诞生了诸多交州地区的《异物志》。这些《异物志》出现时间相对较早、产生集中、记述异物种类繁多新奇且具体。这一现象应当与东吴对交州地区建立起了有效统治并不断深化这一客观背景有关。相关《异物志》中部分材料反映出交州地区对东吴"贡奉"异物以及东吴向交州地区"征敛"异物的情况,正是东吴对交州地区具体统治的一个侧面反映。在当时三国鼎立的政治格局之下,东吴为获得立国所需的政治和经济资本,不断向南拓境。这一政治举动加深了东吴对交州的统治,也在客观上使得东吴士人有更多机会和渠道得以听闻、认识乃至接触到交州异物。除官方渠道之外的异物输送外,东吴时期应当还有更多的不见于史籍记载的民间物资交流,两方面都为当时东吴时期交州《异物志》的繁盛提供了客观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