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犹太复国主义到后犹太复国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铁铮 《世界历史》2012,(2):4-14,156
犹太复国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思潮和政治思潮,同早期的犹太宗教文化存在各种内在联系。现代犹太复国主义容纳了不同的犹太思想流派,并赋予犹太教中的返乡复国以时代内涵,借此实现了古老弥赛亚观念的现代复活。以色列建国后,犹太多数派中的强硬思潮长期制约着以色列和犹太复国主义的走向。后犹太复国主义是后冷战时代以色列犹太社会中出现的一种新思潮。它对以色列的犹太种族特征和发展方向及其对阿拉伯人的政策等提出了一系列批判性新观点。尽管后犹太复国主义思潮尚未摇撼传统和极端犹太复国主义在以色列政府决策中的话语权,但它却对未来以色列政治的发展构成了不容忽视的潜在影响。  相似文献   

2.
犹太复国思想早在17—18世纪首先在英国,继之在东欧的一些犹太人中流传开来,但是,犹太复国主义形成为一种运动,则开始于十九世纪八十年代。西奥多·赫茨尔是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的创始人。赫获尔于1860年出生在布达佩斯,1894—1895年是维也纳一家大报社的记者。1896年赫茨尔写了一本《犹太国》的小册子。主张由英国帮助在巴勒斯坦建立一个犹太人的国家,以解决长期以来散居于世界各地的犹太人问题。赫茨尔认为只有依靠犹太大资产阶级出钱和西方列强的支持才能得以实现。赫茨尔的主张和宣传得到了欧美一些犹太大资产阶级的支持,并于1897年在瑞士的巴塞尔召开了第一届犹太复国主义者代表大会。通过的纲领规  相似文献   

3.
《风景名胜》2015,(1):24
以色列特拉维夫毗邻地中海,全称是特拉维夫—雅法,由两个相邻的城市特拉维夫和雅法合并而成,是一个具有4000多年历史的港口城市,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城市之一。现代化的特拉维夫与拥有千年历史的雅法老城之间形成了鲜明对比。特拉维夫常被称作"永不停息的城市",这座以色列的现代犹太之城,热情拥抱每一个旅人。  相似文献   

4.
俄罗斯远东的“犹太民族家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晓菊 《世界历史》2007,25(2):95-102
俄罗斯远东的“犹太民族家园”——犹太自治州诞生于苏联时代,迄今已有70余年的历史。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犹太民族行政区,犹太自治州的创建与发展有着深刻的国际、国内背景,并日月显地带有象征意义,其中不仅反映出东亚局势的风云变幻、苏联远东移民与开发的时代特征,而且折射出苏联对待犹太人和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的态度。  相似文献   

5.
1948年以色列国的建立是世界现代史上的重大事件之一,对犹太民族、中东地区和世界历史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一个遍布世界各地的民族在流散1900多年之后奇迹般地重建起自己的国家,这是犹太复国主义运动诞生100年后所创造的历史成果。在此过程中,以色列的第一任总理本一古里安作出了独特的贡献,他不仅在领导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的后期发展和壮大了巴勒斯坦犹太社团,还能抓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历史机遇,排除各种困难和干扰,不失时机地将犹太民族家园逐步推向世界政治历史舞台,使其成为犹太人的现代民族国家。本文将探讨本一古里安是如何实现这一历史转变的。  相似文献   

6.
程倩 《沧桑》2014,(6):23-25
犹太民族是世界历史上典型的流浪民族,几千年来的流浪生活使他们急于安定下来,重新建立自己的家园。近代以来,犹太复国主义兴起并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而努力,后经过联合国批准,划巴勒斯坦的一部分供犹太人居住。随着大量的犹太移民进入巴勒斯坦,巴以冲突愈演愈烈,成为中东地区不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王二建 《黑龙江史志》2013,(17):150-151
自公元2世纪,犹太人反抗罗马帝国残酷统治完全失败之后,犹太人被迫逃离巴勒斯坦,流散到世界各地,开始了长达1800年的大流散历史。希伯来语作为犹太人的通用语言也随之而逐渐衰亡,然而在19世纪欧洲兴起的犹太复国主义运动中得以重新复兴,这是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主要研究希伯来语复兴的原因,主要从犹太复国主义、语言认同与民族认同、社会交际需要、犹太教、犹太知识分子与组织以及希伯来语复兴的内在条件等方面综合研究希伯来语复兴的原因,并对希伯来语的复兴作出一些评价。  相似文献   

8.
犹太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宗教之一,是犹太复国主义理论的思想渊源。犹太复国主义是由于犹太人在欧洲遭受歧视和迫害而兴起的犹太民族主义思潮和实践运动。它既反映了分散在世界各地的广大中下层犹太人在长期遭受迫害之后渴望建立一个国家,从而摆脱流离失所的苦难生活的愿望;同时又是犹太资产阶级和帝国主义相互勾结,在巴勒斯坦进行侵略扩张的产物。没有犹太复国主义就没有以色列。如何处理犹太教、犹太复国主义与现代化的关系是以色列无法回避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追忆     
以色列建国1948年5月14日,本-古里安在特拉维夫宣布以色列建国,结束了两千多年来犹太民族没有国家、寄人篱下的历史,他本人当选为以色列的第一任总理。自从罗马帝国的创建者把犹太人驱逐出家园之后,世界上再也没有出现过正式的犹太国家。得知以色列建国的消息之后,从凶残的纳粹手中逃出来的犹太幸存者从世界各地回到自己的国家。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以来,一批在犹太复国主义与后犹太复国主义辩论中成长起来的以色列知识分子,围绕流散地历史与犹太教、犹太复国主义、移民运动、工党时期的集体主义观念、以色列国家性质与未来走向、巴以冲突及以色列国家合法性等话题,重新审视民族国家的发展历史,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一种以“修正”为核心的新史学话语,反映了当下期望与失望并存的以色列社会既要拥抱传统又必须面向未来的时代特征,这些知识分子被称为“后犹太复国主义修正派”。他们的出现,象征着以色列史学发展的时代转向与史学方法的调试更新,也代表了以色列民族国家叙事的新趋向。  相似文献   

11.
哈西德派是18世纪末产生于东欧的一支犹太民间教派。二战后,部分在纳粹大屠杀中劫后余生的哈西德信徒在犹太人的故地巴勒斯坦进行社团重建。哈西德派不是犹太复国主义者,其对该运动的态度经历了从强烈反对到逐步接受的过程。自视为犹太传统的真正捍卫者、拥有独立教育体系的哈西德派在以色列社会是一个相对隔离和孤立的宗教文化群体。为塑造以色列国家的犹太性和确保自身在宗教事务上的发言权,哈西德派有节制地参与以色列的政治生活,并形成政坛上一支相对稳定的力量。哈西德派的服兵役豁免权成为其与世俗犹太人矛盾与冲突的焦点。经济贫困和与主流社会的疏离已成为当前制约以色列哈西德派健康、正常发展的两大难题。  相似文献   

12.
当我们考察历史事件时,常常发现它们是诸种力量聚合的结果。战后初年,巴勒斯坦地区事态的发展也是多种因素促成的。在这些因素中,美国总统杜鲁门的巴勒斯坦政策,则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杜鲁门利用战后的犹太难民问题,迫使英国政府交出它在巴勒斯坦地区的委任统治权,美国对犹太复国主义者的纵容和支持,导致了以色列国的建立。杜鲁门的这项政策在战后中东史上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战后不到三十年中,中东连续爆发了四次战争,中东问题举世瞩目,本文欲就当年杜鲁门的巴勒斯坦政策作一回顾和剖析,这对探讨当前中东事态的发展或许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研究了犹太复国主义产生的历程,揭示了她出现在历史舞台的的必然性。"犹太问题"是个古老的国际性问题,尤其在欧洲更是如此。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的发展对现代以色列国家的建立和世界犹太人地位的提升具有极大的意义。因此,研究犹太复国主义运动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历程能够为使我们更准确地把握当代犹太民族问题,为研究中东的巴以冲突提供一定的智力支撑。  相似文献   

14.
面对阿犹民族冲突的不断升级,20世纪20年代初,以马丁·布伯和犹大·马格内斯为代表的一批犹太知识精英提出阿犹两个民族在平等、相互尊重的基础上组建双民族国家的构想,具体内容包括:“犹太精神中心”优先于犹太国家;调和历史权利与自然权利;对等、对话与非暴力;“闪族大联合”与东方复兴。这一构想在巴勒斯坦的犹太人、阿拉伯人乃至英国委任统治当局中间催生了不同的反应。由于无法得到阿犹双方的支持,双民族主义在20世纪上半叶的巴勒斯坦作用有限,1948年以色列建国后沦为被遗忘的“中东和平倡议”。这种颇具理想色彩的和平主义思想代表了犹太知识分子的良知,也是在公正、平等基础上政治解决巴勒斯坦问题的最初尝试之一。  相似文献   

15.
魏玛共和国犹太人在政治、文化和宗教生活方式上都表现出高度的德国认同。德国犹太人的这种国家认同既有重要的历史基础,也是现实的需要和客观环境压力的结果。魏玛共和国犹太人的德国认同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将犹太教、犹太文化限定于宗教和文化的而非民族的层面,从而减少其与"德国国家认同"的冲突;二是强调犹太人与德国主流民族、语言、文化和历史的紧密关系。犹太人的德国认同对其族群产生了重要影响:犹太族群中发展出了对东方犹太人的歧视;排斥犹太复国主义;低估反犹主义的危害,以致对大规模地迫害、屠杀犹太人缺乏预见性等。  相似文献   

16.
哈尔滨是中国东北边疆一颗璀璨的明珠,20世纪初期,是它迅速崛起和飞速发展的时期。随着中东铁路的通车,资本主义国家在这里投资办厂,一大批民族工商业在这风云多变而又充满商机的年代中诞生并发展起来。时至上一世纪20年代,哈尔滨已  相似文献   

17.
郑忠 《安徽史学》2003,1(4):39-44
南通、无锡、常州三城市是长江三角洲地区比较重要的中等工商业城市,20世纪初先后依靠自身民族工业振兴发展起来,并相继形成各具特色的“南通模式”、“无锡模式”、“常州模式”。展开对此类区域城市发展道路和发展水平的比较研究,不但可以把握近代中国城市发展的一般性规律,而且还能为探索当代中国城市化道路提供历史依据和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18.
公元2世纪,希伯来语从流亡异乡的犹太人的日常生活中消逝,但却在近两千年后的20世纪上半叶复兴,成就了一部语言复兴与民族重生的双重神话。然而揆诸史实,却发现:选择哪种语言作为民族语言不是一个单纯的文化现象,而是某一特定历史时期思想启蒙与民族意识崛起的产物,这体现为语言复兴和民族国家创建思想上的碰撞和交锋,期间的反复和曲折导致18世纪犹太启蒙运动与希伯来语书面语率先复兴、19世纪下半叶希伯来语口语才在犹太民族主义与复国主义的纠结下缓慢复兴、20世纪上半叶希伯来语在现代民族国家创建的推动下全面复兴。  相似文献   

19.
在近现代历史上,犹太教发生的最大变化是它的世俗化现象.这一现象最突出的表现首推19世纪的犹太教改革运动,其结果是犹太教在社会世俗化浪潮的冲击下形成改革派、保守派和正统派三大教派.三大教派的出现,特别是改革派的产生及其主张反映了犹太教世俗化的加强.有人甚至认为改革派和保守派就是世俗化了的犹太教派;而正统派也是受到世俗化某些影响的犹太教派,因此被称为新正统派.这次犹太教世俗化运动使犹太教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生存下来,还促进了犹太教的发展,使它活跃在更广阔的社会历史舞台上.随着19世纪末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的诞生,犹太教又一次面临犹太民族主义的冲击.犹太教是如何面对这一世俗运动,怎样迎接这一挑战,用其本身的世俗化来适应社会世俗化浪潮的,这是本文要讨论的问题.在展开正题之前有必要对犹太教在改革运动中的分化和世俗化现象以及三大教派作一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20.
创建于20世纪初的哈达萨组织是犹太传统与美国文化的结合体,是长期致力于维护犹太人妇女、儿童权利的非政府组织。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到以色列建国前夕,它已成为最具影响力的犹太妇女组织,并在争取女性权利、教育等领域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它的创建及其早期活动表明犹太女性在以色列的国家建构中发挥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