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五卅动是中共成立后第一次运用统一战线策略独立领导革命运动的一次尝试。对于这个运动,已经发表和出版了不少论著,但对于共产国际在这次运动巾所起的作用.几乎没有论述。本文以新近公布的联共中央、共产国际档案资料,对此问题试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2.
中共自成立之初就不能不依靠共产国际(实际上主要是苏联)定期提供的经费援助开展活动,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30年代初中共建立起南方根据地,中共中央由上海迁往中央苏区,才有了根本性的转变。定期获得经费的情况虽然就此改变,但中共依据自  相似文献   

3.
沪案交涉、五卅运动与一九二五年的执政府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五卅事件之所以引发大规模的群众运动 ,与执政府的政治、外交策略运用密不可分。此前 ,执政府面临严重的政治危机 ,而五卅事件的爆发让形势有了转机。执政府在沪案初期交涉中有意识地利用民众运动 ,迫使外人让步 ,并挟民意对抗强势军人 ,以便保持其地位。交涉移京后 ,则将重点转向单独对英策略的执行 ,以实力支持反英运动的展开。当列强在关税会议问题上做出让步后 ,执政府便开始对民众运动进行严厉的抑止。五卅运动实际上成了执政府运用的一种政治工具。  相似文献   

4.
五卅运动中的上海马路商界联合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四运动中陆续成立的上海各马路商联会组织和动员广大中、下层商人以同盟罢市、函电抗争、捐助款项等多种方式参与了五卅运动,表达了对学生爱国行动的一种有力声援,造成了一种有利于对外交涉的舆论环境,在一定程度上解除了工人、学生的后顾之忧,使得斗争能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坚持下来,成为上海各商人组织中政冶性格最为鲜明的街区性团体.本文认为,五卅运动中的罢市是一种斗争手段,开市是一种策略选择,罢市与开市之争,不应作为资产阶级上层和中下层的分际线,更不能作为资产阶级反抗帝国主义斗争坚定与否的标志.  相似文献   

5.
陈独秀在一生64个春秋中仅仅去过两个国家:日本和苏联。青年时代他五次前往日本,主要为了进行政治避难并寻求真理。按照中央决定,1922年11月至1923年1月,陈独秀曾经率领中共中央代表团赴莫斯科参加了共产国际第四次代表大会。这是陈独秀一生之中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前往苏联。他为什么要去苏联?在苏联期间做了些什么?苏联之行对他到底有哪些影响?这些问题的确值得去深入细致地探究,但是,直至今日尚未发现国内有专门研究陈独秀此行的文章。  相似文献   

6.
五卅惨案发生之后,迅速引发了全国范围内规模巨大的民族主义浪潮,正处危局之中的北京政府抓住有利契机,形成了暂时性的"一致对外",但此种局面未能维持太久而迅速瓦解。"三·一八惨案"之后,北京政府陷入各种势力以及社会舆论的多重围剿,不仅存在的道义基础丧失殆尽,连仅存的"外交权"也被迫拱手相让,作为"中央政府"最后的象征已不复存在。内阁更迭更加频繁,原属边缘的奉系势力入驻中枢,地方对中央的认同感完全消失,社会秩序更加混乱,城内一片凋敝景象,文化人大批南下。南京国民政府最终取而代之,中央最高政治权力的更替至此正式完成。  相似文献   

7.
李正文同志是我党的一位杰出的地下工作者,他在1941年受共产国际东方部派遣,到上海从事对日伪的情报工作,日寇投降后转回中国共产党,直到上海解放。他长期在隐蔽战线上英勇斗争,出生入死,屡建奇功。上海解放前,他是中共中央上海局策反工作委员会的三位委员之一。  相似文献   

8.
在北伐胜利进军的凯歌声中,五卅运动后暂时处于低潮的上海工人运动重新高涨起来。为了以实际行动迎接北伐军进军上海,建立上海市民政府,1926年秋至1927年春,中共中央和上海区委发动和组织上海工人,连续举行了三次武装起义。期间,陈独秀除参加汉口会议外,始终坐镇上海,与共产国际执委会远东局维经斯基等人协商,领导整个起义工作。本文试根据最新公布的共产国际档案文献及其它相关资料,对共产国际、陈独秀与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的关系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共产国际、陈独秀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颖 《安徽史学》2005,1(2):95-101
中国共产党的建立是中国革命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为之一新了.本文主要根据俄罗斯国家社会政治历史档案馆的俄文馆藏档案、最新公布的共产国际档案以及其它相关材料,详细解析了共产国际、陈独秀在中国共产党创建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早期的成立无论在物质援助,理论指导等方面都是与共产国际的帮助是分不开的,虽然共产国际在其中的指导思想和方法上也犯下了不少的错误,但是从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如果没有共产国际的帮助,中共的成立是不会如此之迅速的,也不会是那么顺利的。  相似文献   

11.
1933年11月,陈铭枢、蔡廷锴、蒋光鼐等十九路军将领因对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国策不满,并对其欲利用"剿共"为名而借刀杀人感到自身不保,更为红军共同抗日的主张所吸引,决定联共反蒋抗日。但是中共上海中央局遵从共产国际指示,拒绝与之接触。在十九路军派代表到中央苏区直接取得联系后,共产国际又强调谈判是瓦解和利用敌军的手段,不愿真心与之合作。在福建受到攻击时,又拒绝给予其援助,导致其迅速被消灭,而自己也失去了粉碎敌人第五次"围剿"的良机。  相似文献   

12.
抗战时期苏联对中共的援助问题是苏联与中共关系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其中最直接和最重要的一项援助是资金援助。根据最新公布的档案可以确认:抗战时期苏联多次向中共提供过数目不小的资金援助,这些援助对中共坚持抗战起到了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3.
陈独秀被逐出中共领导核心后,开始认真地反省和检讨,在这个痛苦的过程中质疑问惑,努力探究中国革命失败的真正原因,对共产国际文过饰非、推诿于人的做法极为反感.他开始联系中国实际批评共产国际、批评斯大林,并透过现象揭示苏联的制度缺失.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早期妇女运动在共产国际的指导下在理论上进行了一系列积极的探索,制定了较有成效的策略并付诸于实践。但因党早期缺乏足够的理论准备和实践经验,不可避免的有些许不足之处,但却为推动妇女运动的发展,促使妇女运动与民族解放运动相结合,推动国民革命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并为以后党领导的妇女运动奠定了理论、群众和干部上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是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关键,国共两党政策的转变是第二次国共合作形成的重要原因,但共产国际在其中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它的政策转变对中国共产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李颖 《民国档案》2006,1(3):74-82
大革命时期,共产国际和苏俄与中国革命和国共合作主体的中国国民党的关系是极其密切的。在共产国际的指示和帮助下,国民党进行改组,国共实行党内合作。其后,共产国际及其代表对国民革命军北伐的胜利功不可没,这体现在武器装备的提供、政治工作的开展、北伐战略方针的制定等诸多方面。  相似文献   

17.
苏联俄罗斯作家安德烈·普拉东诺夫(1899—1951)在其小说《切文古尔》中写过一句话:“人群中有百分之十是怪人”。普拉东诺夫自己就是这么个“怪人”。他的文学命运是不寻常的。他自20年代登上文坛,生前虽受过高尔基、法捷耶夫等大作家的称赞,但主要是遭受批判,“歪曲生活”、“居心险恶”、“包藏祸心”、“毫无意义”、“矫揉造作”、“厚颜无耻”、“反苏作家”……一根根致命的大棒劈  相似文献   

18.
1921年中国共产党刚成立时,陈独秀与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就中共是否接受共产国际津贴等问题,发生了激烈的争论。  相似文献   

19.
赵毅敏原名刘煜,河南省滑县牛市屯人,1904年1月5日生于一个书香人家,1922年由开封留学欧美预备学校考入河北大学,1924年继周恩来、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之后赴法勤工俭学,1925年因参与声援国内五卅运动被捕入狱,在狱中加入了共青团,1925年冬被驱逐出境,经德国辗转来到苏联东方大学,与罗世文、向警予等中共知名人物同班读书,1926年转为共产党员。1928年底他要求回国,先在满洲绥芬河共产国际地下交通站工作,专门负责接送来往苏联的中共干部,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就是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就是参加历次共产国际大会中国方面的主要代表。有人会问: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7月21日,共产国际成立于1919年3月,那么,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共产国际大会中有没有中国人参加?回答是肯定的。据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