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长期以来,学术界普遍认为古代斯巴达是一个农业国家,步兵是斯巴达主要的武装力量,也是斯巴达霸业的军事基础。事实上,海军也是斯巴达武装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希腊海军发展的早期,斯巴达海军至少与希腊半岛的其他城邦不相上下。最迟在公元前5世纪初就成为独立的军事力量,此后,斯巴达海军开始逐步落后于以雅典为代表的海上强国。但此后,在波斯的支持下斯巴达海军快速发展,取代雅典成为希腊世界的海军强国,斯巴达也借此在公元前5世纪后期、公元前4世纪前期成为整个希腊世界的霸主。斯巴达海军发展对其霸业的影响,斯巴达对海洋及海军认识方面的目光短浅,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教训。  相似文献   

2.
正2017年4月1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视察北海,提出要打造好向海经济。北海,这个古老的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而今又萌生新的生机与希望。北海市银海区因海而生、凭海而兴,发展向海经济条件得天独厚。打造向海经济,推动沿海区域面向海洋发展,提升海洋经济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发挥海洋经济对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作用,事关建设生态宜居和谐银海区宏伟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正>合浦要打造"向海之路",发展"向海经济",就要整合历史文化资源,挖掘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内涵,传承和弘扬优秀民族文化,整合"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和"汉文化"等历史文化资源,通过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创建海上丝绸之路的特色旅游名县等一系列工作。  相似文献   

4.
希腊—巴克特利亚是丝绸之路中段最为重要的地区之一。中亚地区曾经被纳入古代波斯帝国和亚历山大帝国的版图,亚历山大帝国之后,分别为塞琉古王国、希腊—巴克特利亚(大夏)等希腊化国家所统治,因此亚历山大东征所带往东方的希腊化文化深刻地影响了中亚文明。本文对巴克特利亚的希腊化艺术进行了概要讨论。  相似文献   

5.
特米斯托克利在古希腊史中是一位不容忽视的军事家、政治家,他大力发展雅典海军的战略决策,为雅典的强大乃至走向霸权奠定了牢固的基石;他在希波战争的紧要关头,审时度势,英明指挥萨拉米海战,成为希腊反败为胜的转折点,创造了古代军事史上以少胜多的军事范例;在希腊内部,他把战略目标对准斯巴达,积极营建港口城防,使雅典有足够的实力可以和军事强国斯巴达相抗衡。特米斯托克利的这些军事战略对希腊历史影响深远,但他本人晚节不保,令后人深思。  相似文献   

6.
二次大战以来,日本发展国内经济一直采取“贸易立国”的战略,而且在短期内一跃而上,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强国。但近年来日本开始逐步改变这一战略,转向“海外投资立国”,为此正在有计划有步骤地向海外扩大投资。海外投资的缘起日本在长期的经济发展中,逐步建起了独具特色的“整套的自给型的工业结构”。同西方发达国家  相似文献   

7.
拜占廷帝国(即东罗马帝国)的历史是世界历史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拜占廷帝国是以古希腊、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文明区历史最悠久的大帝国,是古代希腊、罗马文明的直接继承者,是传播古典文明的中心。  相似文献   

8.
古代希腊人体艺术的形成、发展与其社会历史、民族特点、自然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城邦国家的奴隶主民主政体为文化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城邦国家要求公民具有健壮的体格和完美的灵魂,成为古代希腊理想美的典范;希腊神话是希腊艺术的土壤,它包含着人类对自然奥秘的理性思索、孕育着历史和哲学观念的萌芽。希腊的艺术家正是在这种环境下创造出古代世界最杰出的人体艺术,给人类文化宝库留下了最珍贵的遗产。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社会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 ,限定了古代思想家的思想视野和思想方式。由于中国古代的地理环境所决定 ,中国古代思想家所感受到的世界不同于希腊哲学家所感受的世界 ;中国早期国家产生的道路不同于雅典人的国家 ,商品经济的相对不发达 ,家长制家庭与村社土地制度的长期存留 ,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古代思想家对于国家、权力、平等与公正等问题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
希腊文明与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井梅 《世界历史》2008,(3):105-115
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是古希腊为祭祀宙斯神举办的全民族体育盛会,是古希腊民族精神的体现和民族团结的纽带。希腊文明的宗教信仰、民族性格、地理环境、城邦政治等因素孕育并产生了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反过来,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又丰富和深化了人们对希腊文明的理解。  相似文献   

11.
关于古代希腊城邦的经济特征问题,学术界争议较大,这主要是源于史料的有限以及对史料解读的角度不同。本文从现有史料出发,在对希腊城邦古风时期和古典时期的经济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得出古代希腊城邦经济的发展呈动态之势,古风时期是农业经济占主导,而古典时期呈工商业特征。  相似文献   

12.
除了亚历山大东征外,古代中国与希腊—罗马世界的交流,主要有三个繁荣阶段:两汉与罗马帝国时期、隋唐帝国和拜占庭帝国时期以及蒙古帝国时期.因此研究中古时代的中西关系,必须重视中国与拜占庭帝国的联系.拜占庭帝国(即东罗马帝国)脱胎于4世纪上半叶的罗马帝国,于5世纪末6世纪初走向强盛.此时的隋唐帝国是中国的一大辉煌期,这为双方的频繁交流提供了条件.随着7世纪中叶阿拉伯的兴起,拜占庭与中国的经济联系被切断,因此,双方的交流以六七世纪最为频繁.  相似文献   

13.
正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经济交流频繁,多边贸易活跃,沿线不同国家、地区的人们几乎都参与到这一商业活动中。但其中具有规模性,且在中西海上交通中产生重要影响的商旅群体有地处中东的波斯、大食、回回等。在公元7—15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贸易中,波斯、大食、回回商旅频繁往来东西,成为中国与南海、印度洋朝贡贸易中的主要参与者,构建了其时海上交通网络,促进了中国东南沿海诸港口的繁荣与市舶法则的颁行。系统梳理其活动轨迹,把握其于此中之作用,有助于对古代"海  相似文献   

14.
正华夏之南,南海之北,有渔村濒临大海,是为北海。赖天时、地利、人和,从名不见经传的小渔村一路走来,村而市、市而邑、邑而城,北海逐渐成为北部湾经济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2017年4月,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视察北海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广西要"打造好向海经济""写好新世纪海上丝路新篇章"。北海人民以"一带一路"为引领,齐心谋划向海发展的大格局。  相似文献   

15.
古代西北疆域研究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古代西北疆域是我国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古代西北疆域的研究也是边疆史地研究中的重点之一。本文分析了西北疆域研究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认为以动态的标准确定我国不同时期的历史疆域是研究西北疆域的基本前提;西北疆域地位不断演变,是西北疆域变迁史的基本特点之一,也是西北疆域形成过程的基本形式。同时,文章还就民族、地理环境、国防安全等方面说明了西北疆域形成和发展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16.
读了钱剑夫先生的《〈野合而生孔子〉新解》使我发生一个不见得正确的感想。古代的事情不断地从历史长河中滔滔滚滚流来 ,有的事史书有记载 ;有的事史书无记载 ,或记载得不详细 ,或有错误 ,这是难免的。怎么办?古人告诉我们 :“礼失而求诸野”。我觉得这话有道理。几千年前的古代社会情况早已失传 ,但摩尔根不愿在大城市中享受物质生活 ,为了求知宁愿到北美印第安人中做干儿子共同生活三十余年 ,写出一本前无古人后有来者的《古代社会》 ,使后人得以了解古代社会的真面目。恩格斯的经典著作《家庭·私有制及国家之起源》 ,便是根据摩尔根的…  相似文献   

17.
罗马帝国沿海路向东方的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马帝国沿海路向东方的探索,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以红海水道为基地展开的,而帝国的繁荣则是罗马人航行东方的物质基础。公元一世纪,罗马人已注意到了印度与中国的贸易交往;公元二世纪,罗马人的活动范围扩展到孟加拉湾东海岸地区和整个印支半岛,并从海陆两路到达中国,同中国建立起了直接的贸易关系。希腊一罗马世界对中国的知识亦随之大为发展;公元三世纪末以后,随着帝国的衰落,特别是七世纪中叶阿拉伯伊斯兰势力的兴起,罗马人乃至整个欧洲从海路向东方的探索被完全阻断。罗马人沿海路向东方的探索,对古代中西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关于秘鲁古代印加社会的性质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是拉美史研究中争论最大的课题之一。部分学者认为印加社会基本上仍处于原始公社时期;有的则认为印加“帝国”已是早期奴隶制国家;有的学者,比如阿莱杭德罗·利普斯丘茨更认为印加社会在西  相似文献   

19.
张继华 《史学集刊》2007,14(2):43-49
古代希腊的城邦自治(autonomia)观念始于公元前5世纪,及至《大王和约》发展为希腊城邦处理相互间关系的准则。就公元前4世纪霸权的兴衰、更迭和发展进程而言,城邦自治原则的最终确立影响极大。该原则虽为强邦所滥用,在一定程度上沦为实现霸权的工具,但也阻止了联盟作为一种霸权向帝国的发展。城邦自治观念与霸权所呈现出的这种相反相成的复杂关系,是梳理希腊城邦邦际政治史的一条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20.
中国国家起源问题,是学术界十分关注而又没有能够很好解决的问题,如在中国古代国家形成的时间、过程和特点上,一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始终没有统一的认识。这牵涉到史料的处理、正确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的学说,以及地理环境对人类历史发展作用的认识等。高光晶先生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出发,根据古代地理环境与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