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2 毫秒
1.
伊永文先生所著《明清饮食研究》一书,近期由台北洪业文化事业有限公司印行。 中华饮食享誉世界,“食在中国”、“住西洋房、吃中国饭”之说,是对我国饮食的高度评价,这种盛誉至今不衰。今天的饮食成就,是以前尤其是古代经验的积累与发展,古代饮食及饮食文化,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内容,因而也自然成为饮食研究中的热点课题。有关饮食史方面的著述,仅笔者所见,就有赵荣光《中国饮食史论》、《赵荣光食文化论集》,林永匡、王熹《清代饮食文化研究》等等。明清是中国古代封建经济长足发展的时期,商品经济与市镇的繁荣,促进了包括饮食业在内的消费行业的繁盛,富贵阶层在饮食方面的奢侈性追求,饮馔与文化艺术的进一步结合,从事较高品位饮食行业人员的大量出现,把中国古代食品制造技术与饮食文化的发展推向了颠峰。因而明清时期的饮食及饮食文化,成为今天引人瞩目的研究领域。伊永文《明清饮食研究》就是这一领域的又一重要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2.
《清异录》最早完成于五代末至北宋初,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笔记,保存了中国文化史和社会史方面的很多重要史料,书中一半以上的条目分别被《辞源》和《汉语大词典》采录,其价值可见一斑。该书宋本已经不存,而传世各种版本甚多,内容文字差别颇大。现在的通行本是在元代孙道明的映雪斋残抄本和明代《说郛》抄本基础上形成的。因此梳理《清异录》版本源流,对认识其原貌以及进一步研究《清异录》,都有很大帮助。本文在考察现存主要版本的基础上,大致理清了《清异录》的版本源流,并对各本的特点、优劣作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3.
饮食文化是认识和研究一个民族、一个地区、一个国家历史文化的重要环节。包括内地饮食文化在内的西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祖国内地文化。从考古发现来看,汉唐时期祖国内地饮食文化在西域的传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食物品种的西传,生产技术、日常饮食用具等的西传,饮食礼仪、观念的西传。  相似文献   

4.
路彩霞 《民俗研究》2006,(4):235-243
饮食是活人之本,古人多从养生角度,强调饮食宜忌,属自我养护范畴。饮食就种类而言,有五谷、鱼、肉、瓜、果、菜蔬之分。已往研究多着眼于古代饮食文化和近代公共卫生管理体制,本文以晚清京津地区肉类饮食习俗为切入点,拟具体考察时人的饮食卫生观念及与之相关的防疫观念。一肉食在微生物分解作用下容易腐坏,从而失去可食性。  相似文献   

5.
蔡晓梅  刘晨 《人文地理》2013,28(5):36-41
随着人文地理学的文化转向,以及跨学科的研究趋势,有关饮食、饮食文化体系和饮食活动的研究成为了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之一。人文地理学视角下国外饮食文化研究主要集中在饮食的象征意义、饮食的文化经济、饮食的文化政治以及饮食与认同的相关研究四个方面。而国外的饮食文化研究趋势主要表现在(1)强调饮食全球化和跨国现象及其带来的影响;(2)关注饮食的意义以及人、饮食、物质环境和社会之间关系的探讨;(3)从探讨饮食和饮食文化本身的地理学研究,转向对饮食空间问题的探讨。在此基础上,从人地关系、跨地方以及文化政治三个方面对人文地理学视角下国内饮食文化研究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从《论语》、《孟子》饮食规范说到中华饮食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语》、《孟子》讲到饮食状况和规范 ,以之为资料 ,讨论古人饮食生活 ,从而考察中华饮食文化 ,涉及到下列六个问题 :一食品与食物的不充足 ;二食法与规范 ;三家庭饮食与家内人际关系 ;四饮食、礼制与人际关系 ;五为政核心事务———重农耕与民食足 ;六古代饮食与中华饮食文化。古人食品虽多 ,但食物不充足 ,所以行旅要自带粮食 ,才会制定出“通行饮食”治罪条例 ;古人饮食讲求“食不厌精 ,脍不厌细” ,注重饮食卫生 ;家庭饮食规范 ,遵循孝道原则 ,先尽老人 ;社会上饮食活动中贯彻礼制原则 ,尊卑有序 ,敬重长者 ,克己待人 ,体现等级制度和宗法精神 ;为保障民食的生产 ,政府重农耕和不违农时 ;讲述古代饮食 ,是研讨中华饮食文化的源头 ,从而了解中华饮食文化特点 ,即精妙的烹饪技术与美食的讲求 ,注重饮食礼仪 ,饮食是社交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7.
周炫宇 《神州》2013,(6):32-33
在中国饮食史的发展上,十九世纪中叶至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被称为西方饮食文化时期。位于长江中下游的江浙沪地区最先受到西方餐饮文化的冲击,其在传统饮食文化上的变化也最为明显和迅速。中西饮食在中国本土的激烈碰撞对中国饮食文化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民俗文化历史悠久,从远古时期就已经开始出现。在石器时代后期,逐渐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区域性的民俗。而随之的饮食习俗、饮食礼仪、饮食等级等也相继出现,成为先秦时期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并且影响深远。先秦饮食文化的产生是由原始社会时期茹毛饮血到火烧熟食转变的基础上相应产生的,同时也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发展的,特点明显。  相似文献   

9.
陈娟娟 《丝绸之路》2011,(20):59-61
甘肃饮食文化是中华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中华饮食文化的共同性,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区域特征。甘肃饮食文化底蕴深厚,本文从食物原料、食物结构、烹饪方法、少数民族饮食生活几个方面浅析了甘肃饮食文化。  相似文献   

10.
从《太平广记》看唐代饮食胡化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朝的"饮食胡风"现象,是中西文化交流和汉民族对外来文化吸收的主要例证之一,也是唐代饮食文化的一大特点。《太平广记》中记载了许多饮食种类,如蒸饼、胡饼、烧饼、煎饼、笼饼、白粥、水面等。从记载,我们可以看到,唐代的饮食有着强烈的多民族、多元化的特点。可以这样说,当时的唐朝以"胡食"为主。  相似文献   

11.
传世的南京四大食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京地处我国中部,古往今来,这里百物汇集,人杂五方,形成了富有特色的饮食文化。在南京历史上,不仅美食家辈出,而且流传下来的介绍金陵美食佳肴的食谱就有四种,这在全国城市中是十分罕见的。这四种食谱是:袁枚《随园食单》、张通之《白门食谱》、龚乃保《冶城蔬谱》、王孝烃《续冶城蔬谱》。这四部有关饮食方面的史志作品,为我们了解南京乃至江南饮食文化的源流提供了十分珍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12.
周代所确定的"礼"对先秦饮食进行了整合,主要包括饮食禁忌、饮食方式及饮食理念三个层面。通过整合,不仅使先秦饮食从无序走向有序,从日常需要上升为饮食文化,而且对中国饮食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张霖 《丝绸之路》2012,(24):37-38
《洛阳伽蓝记》是一部记述北魏洛阳佛教寺院布局及其形制的作品,同时也记载了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事实。该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北魏时期的社会风貌。本文从北魏时期的经济状况、里坊形制、饮食等方面窥视当时的社会风貌。  相似文献   

14.
中国饮食文化塑造的国民性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雨 《丝绸之路》2009,(10):30-32
自古以来,文化主宰民族、国家、家庭,甚至个人命运,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今天,人类对全世界的文化进行了归类和研究。我国从各个角度研究文化,形成了不同学科。其中,饮食文化是众学科之一,通过对食源开发、食具研制、饮食礼仪、风俗习惯等方面的研究,形成了中国人的饮食文化观。这种观念塑造了中国人的性格。  相似文献   

15.
<正>据考证,"建康七妙"最早见于唐初韦巨源《食帐》的附录,其后是宋初陶谷的《清异录》和清代潘永因编、刘卓英总校的《宋稗类钞》。韦巨源《食帐》的附录和《清异录》刻印时均有误。本文引自《宋稗类钞》,其内容为"金陵士大夫渊薮,家事鼎铛,种种臻妙;齑可照面,馄饨汤可注砚,饼可映字,亦可作劝盏,饭可打擦擦台,湿面可穿结带,寒具嚼著,警动十里人。"南京称"建康"始于西晋末年,经历东晋、南朝  相似文献   

16.
饮食文化历来都是人文地理领域关注的热门话题;但以往研究较少将饮食文化置于旅游的背景进行考察。文章借用饮食民族志的方法,以我国台湾兰屿岛的达悟族飞鱼饮食文化作为研究案例,探讨在旅游发展下地方饮食文化的重构及其背后的机制。研究发现,在旅游的作用下,地方的饮食文化从传统的体系中"脱嵌",并发生了一系列跨越式变迁与重构;食物的属性、烹调方式及其内涵都发生了形变与重塑。而这一重构的发生正是作为"我群"的原住民与作为"他者"的游客之间互动协商的产物。游客的"凝视"与消费为地方饮食文化的重构提供了基本动力,而本地人的自我学习和文化自审构成了地方饮食文化重构的重要推力。  相似文献   

17.
意大利耶稣会士利玛窦在明神宗万历年间来到中国,其遗著《利玛窦中国札记》一书记述了他在中国28年的传教生涯。以一个西方传教士的眼光,利玛窦仔细观察了历史悠久的中华文化,他对晚明的饮食文化亦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此书记载有晚明时期中国种类繁多的食物原料,与欧洲迥异的茶酒饮料,别具一格的瓷器、筷子等食器和煤这种在中国北方大量使用的燃料。他在中国传教的过程中,广泛结交上层官员和士大夫,亲身体验了晚明的各种宴会,对中国宴会的程序及各种礼仪相当熟悉,对当时中欧宴会的差异作了不自觉的比较。他在中国接触到了儒教、道教、佛教、伊斯兰教、犹太教和基督教等宗教,对晚明时期中国的宗教饮食习俗也有较详细的记述。利玛窦对晚明饮食文化所作的详细客观的记述,对于弄清中国饮食文化中的不少问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汉唐是中国封建社会最为兴盛的历史时期,在这一时期里,中国的经济、文化都呈现出生机蓬勃的发展态势。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饮食文化也是一幅艳丽多彩的图景:这一时期我国确立了一日三餐的饮食制度,人们开始饮用茶叶,酒类品种增多,豆制品日益普及,特别是与域外饮食文化...  相似文献   

19.
太湖地区先秦饮食文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饮食文化渗透到考古学领域,是朱江等老先生对考古学的一大贡献,这一开拓性的先识,实现了考古学从单向思维的类型学向复杂思维的饮食考古学的重大飞跃。它是考古学的升华,更是考古学新生的开始。在老一辈学者的启发下,本人结合太湖地区的考古资料和有关的古文献资料,试对太湖地区先秦饮食文化的基本现象,诸如饮食结构、饮食形式、饮食器具等略作一些初步的讨论。  相似文献   

20.
陕北饮食由于其独特的地理和历史原因保存的较为完整,并且其饮食种类繁多、绚丽多彩。陕北人独特的制作手法让陕北饮食独具特色,在陕西饮食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以人类学的视角来分析陕北的饮食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