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湾遗址发现大面积夯土,采集到一批建筑材料。结合地理位置和遗物时代特点,初步判断应为一处重要的秦汉宫殿建筑遗存。  相似文献   

2.
陕西洛南祝塬秦宫殿遗址调查简报秦建明,陈良合1991年8月上旬,陕西省文物地图集编辑组会同商洛地区文物管理委员会、洛南县博物馆,对洛南县境内重点文物进行复查,于该县西部旧传为"李密家"的高丘上,采集到一些绳纹瓦块,经观察,土丘堆积形状与一般隋唐墓葬封...  相似文献   

3.
这个遗址是1956年4月1日调查发现的,在华县西南约十里的南沙村,面积约9万平方米。村的西、北、南三面均散布有陶片,据现场观察,村内当压住遗址的一部分。灰层暴露以村西断崖最为丰富,最厚的达2.5米。值得注意的是:地表除散布有陶  相似文献   

4.
陕西武功郑家坡先周遗址发掘简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家坡位于武功县武功镇(武功老县城)以东半公里的漆水河东岸原上,原下漆水自北而南流十余公里汇入渭河;村北一公里处漠峪河自东北而来汇入漆水;村西南二公里处(氵韦)河由扶风西来,在浒西庄村东与漆水合流(图一)。  相似文献   

5.
血池遗址是近年于秦都雍城郊外对秦汉"畤"遗存的最重要发现。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联合多家单位于2016~2018年对该遗址进行了调查与发掘,发掘面积5000平方米,分别发现夯土台、祭祀坑、建筑、道路等各类遗迹292处。该遗址系首次在雍城发现与古文献记载吻合、时代最早、规模最大、性质最明确、持续时间最长,且功能结构趋于完整的大型国家"郊祀"遗存,对秦汉祭祀制度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陕西省千阳县冯家堡村发现的两座大型夯土建筑基址,是一处始建于战国晚期的秦的离宫别馆遗址,沿用至西汉中期。遗址出土了大量战国至秦汉时期的瓦当、板瓦、筒瓦、空心砖等建筑材料,为研究战国秦汉时期建筑提供了新资料。该遗址位于古汧水道,应是位于关陇交通要道的一处兼具驿站或军事功能的建筑。该遗址的发现,使我们对秦汉离宫别馆的布局与功用又有了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翟霖林  苏曼菲  常婷  张华 《文博》2023,(5):3-14
2016年8月,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等单位对陕西省子长市寨关山遗址进行了考古调查,获得一批较为丰富的先秦时期遗存。调查结果表明,寨关山遗址的文化面貌较为复杂,包含有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商文化的遗存,在与关中地区的文化面貌大体保持一致的同时,又与北方地区存在着显著的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8.
2017~2018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对陕西澄城刘家洼芮国遗址东I区墓地进行了全面发掘,其中M6是春秋早期偏晚阶段的一座中型墓葬,保存完好、随葬品丰富、信息完整,墓主人应为身份较高的贵族,此墓葬的发掘有助于了解春秋时期芮国墓葬性质和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9.
秦汉骊山汤遗址发掘简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陕西临潼骊山脚下的华清池景色秀丽,历史悠久。陕西唐华清宫考古队自发掘了唐华清宫遗址之后,又发掘了秦汉骊山汤遗址。遗址压在唐华清宫遗址之下,包括汤池、温泉水源、上下供水排水设施以及坍毁的地面建筑等。其地面建筑的木构梁檩、板瓦、筒瓦构件大多完好,叠压关系清楚。其发现在国内尚属少见,为了解秦汉时期建筑的布局设计、梁架结构、屋面施瓦技术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0.
2017年4月至2018年底,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等对澄城县刘家洼遗址东Ⅰ区墓地进行了发掘,清理了包括两座"中"字形大墓在内的70余座墓葬。其中M49保存较好,墓葬形制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底四周有熟土二层台,葬具为一棺一椁。出土器物有铜器、铁器、金器、玉石器等,其中铜器包括容器、兵器、车马器、丧仪器、工具等。根据随葬的铜礼器及兵器判断,墓葬年代为春秋早期偏晚阶段,墓主应为士一级的男性贵族。刘家洼遗址是继韩城梁带村墓地之后陕西发现的又一处春秋时期芮国遗存,M49的发掘为进一步了解春秋时期芮国的物质文化提供了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1.
云梦地处江汉平原,向北可通随枣走廊,西南境有涢水流过,自古以来这里是南北交通要道,政治、军事重地。近年来,经考古勘查,新发现商周遗址4处,大都分布  相似文献   

12.
秦都咸阳第一号宫殿建筑遗址简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咸阳,是商鞅变法后的秦的国都。秦在周代本是我国西部的一个小诸侯国,周平王东迁后势力逐步扩展到整个关中。它的都邑在有周一代也曾屡经迁移,见于记载的先后共九处:在西周时,为西垂、犬邱、秦,范围在陇西一带(今甘肃天水附近);春秋时,为汧渭之交、平阳、雍,即周室东迁后为秦所得的岐西一带(今陕西宝鸡、凤翔附近);到战国,为泾阳、栎阳、咸阳,更东移到泾渭下游(今陕西西安以北)。秦国都邑的逐步东移,大体上反映了它的国势的逐步向东  相似文献   

13.
《文博》2019,(6)
邓家村秦汉古道路位于西安市秦汉新城窑店镇邓家村南。在2016年开展的相关考古工作中,确认该区域存在大范围的古代遗存,主要类型有道路、窑址及灰坑,出土了大量秦汉遗物。道路由上至下分别编号L3、L4。两条道路的宽度均不少于50米,确定长度近900米。踩踏面呈中间高、两侧低的鱼脊形,有车辙印痕。多层路基垫土,夯打坚硬。总体走向为东北至西南,L4南延走向较L3偏西,与厨城门古桥相呼应。初步判断两条道路的修建和使用时代,L3不早于西汉晚期,L4应较之更早。L4有可能是连接秦都咸阳南、北区的重要交通干道。此道路对研究秦咸阳城路网结构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千河发源于陇山,是渭河左岸较大的一条支流,其下游河道宽阔,两岸一、二级台地较为平坦,古遗址众多。2008年下半年,中国国家博物馆、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联合启动"陕西关中地区秦汉离宫别馆调查研究"项目,对千河下游地区进行了全覆盖式调查,发现东周、秦汉时期遗址40余处。这些遗址的遗物以砖瓦等建筑材料为主,且多发现有夯土基址,说明千河下游在东周至秦汉时期集中分布着性质单一且文化内涵上具有明显特征的一些遗址,这些遗址很可能是当时离宫别馆一类的建筑遗迹。  相似文献   

15.
2007年,河北省文物保护中心的专业人员在对邯郸段大运河进行文物调查时,发现大名府故城宫殿遗址遭到人为破坏,大量的建筑构件、瓷器残片随处可见,遂对大名府故城宫殿遗址进行了细致的文物调查,采集了大量北齐至明代的文物标本,为揭示深淤于地下600余年的大名府故城宫殿遗址的文化面貌提供了珍贵资料。  相似文献   

16.
1983年9月我馆在当阳河溶镇以东约500米处的付家窑砖瓦厂内调查了濒于灭迹的两周文化遗址。遗址的北、东两面地势起伏,西面平展,南倚汉宜公路北侧,面积约二万平方米(图一)。除随手即拾两周遗物外,还可见到上自屈家岭,下至战国时期的文化遗物。在遗址中心区暴露出两个残灰坑(编号为 H_1、H_2)。下面仅对 H_1清理的情况和采集的部分两周遗物予以简述。  相似文献   

17.
2006年12月,武汉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与宜城市博物馆联合在宜城境内开展进一步的田野考古调查,着重踏勘了分布在蛮河流域的东周秦汉遗址,探讨它们与楚国都城和楚文化的发展、演变关系,此次调查不但加深了对这一地区已知东周文化遗址的认识,同时还发现了几处新遗址。  相似文献   

18.
新街遗址位于陕西省蓝田县华胥镇卞家寨村西南,灞河东岸二级台塬之上。2009-2010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为配合公路建设对该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发掘面积共6000平方米,获得了一批丰富的仰韶文化和庙底沟二期文化遗存。其中仰韶文化遗存可分为前后相继的两期,面貌均属于仰韶晚期的范畴。新街遗址的发掘,是目前本地区仰韶晚期遗存规模较大的一次发现,为进一步探讨该时期文化面貌、聚落形态和文化交流等问题提供了新资料。  相似文献   

19.
陕西眉县白家遗址发掘简报●陕西省考古研究所白家村位于眉县县城东约15公里处的渭河北岸,西距常兴镇2.5公里,北距陇海铁路1公里,西、南距渭河各1公里。遗址的大部分被压于现代村落之下,只有东北部分尚为农田。据踏察,该遗址南北长约1000米,东西宽约20...  相似文献   

20.
陕西华县、扶风和宝鸡古遗址调查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调查经过 1980年10月至12月,西北大学历史系考占专业77级学生在华县梓里村考古发掘实习时,曾在华县城以西的石堤河和马家峪河沿岸进行考古调查复查工作。在杏林乡的梓里村、小捡头、故县、老观台、梁西村、沙圪垯,在瓜坡乡的北沙村、南沙村、冀家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