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肇庆城内旧有阅江楼、丽谯楼和披云楼,三楼鼎立,为古城增色不少,其中尤以阅江楼名闻遐尔。 阅江楼立于肇庆市东濒临西江处,楼分前后两座,左右有廊相接,围成一占地二千平方米的四合院。楼上四面窗户开敞,登楼四望,西江奔流而去,山峰尽拥眼前,星岩北斗列峙,双塔并立江畔。四面来风,令人心旷神怡。“江楼晚眺”曾是肇庆八景之一。 肇庆自古为岭南重镇,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阅江楼是访古探胜的好去处。传说汉  相似文献   

2.
肇军,指的是民国初年在广东肇庆成立,公开打出“肇军”旗号,并以西江重镇肇庆及其所辖各县为主要防地的军队。肇军在辛亥革命时期肇庆反正和反袁护国运动中发挥过积极作用,尤其是后来成为孙中山的粤军第一师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些出身肇军的军人成为后来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的重要将领,这是肇军军史上重要一页。  相似文献   

3.
陈桂荣 《岭南文史》2022,(1):81-88+80
<正>广东地区的青铜器出土主要在西江地区,而西江支流南江流经的罗定,是西江地区青铜器的重要集中点。据《罗定出土青铜墓葬的十个未解之谜》载:考古发现,随葬青铜器物超过100件的大墓,在岭南只有3座,其中1座在西江流域的肇庆,2座在南江流域的罗定。[1]云浮南江流域出土的青铜器不少,但作为乐器的铜鼓,出土并不多:广东省博物馆藏云安区出土铜鼓1面;云浮市博物馆馆藏铜鼓1面;罗定市馆藏铜鼓2面;郁南县馆藏铜鼓1面;  相似文献   

4.
肇庆档案方志工作,要着眼于寻找肇庆历史文人墨客的足迹、反映各个时期的历史沿革、展示现代经济和历史文化一体化的蓝图和丰富占城端州历史文化内涵,达到用事实编写历史、用历史积聚文化、用文化提高素质、用素质促进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杨文军 《神州》2014,(9):36-37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形势下,少数民族应做到文化资源到文化产业的转变,产生经济效益,以提高本民族的经济水平和生活水平,走可持续道路、打造民族品牌、调整好产业布局是当前西江苗寨地区必走之路,西江苗寨地区文化资源丰富,发展文化产业具有非常大的潜力,因此对于西江苗寨文化产业的研究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相似文献   

6.
明清时期江右商帮与贵州商业经济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时期是贵州商业经济产生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江西江右商帮的兴盛时期,赣商进入贵州,对贵州商品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同时也促进了自身的发展。而贵州在为外来商业文化提供活动平台的过程中,本身的商业经济也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魅力敦煌游     
敦煌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的最西端,汉代以前是塞种、月氏、乌孙、匈奴等民族聚集的大舞台,是世界四大古老文明的集结地。丝绸之路开通后,商旅云集,经济繁荣,使敦煌成为西北经济贸易的大都会。  相似文献   

8.
正书院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独具特色的文化组织、教育机构。中国书院始于唐代,发展于五代,繁荣于宋代,延续起伏于元、明、清,最终废改于清末。书院教育持续一千多年,在中国教育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与独特的历史地位。广东省肇庆市的书院始于宋,发展于明,极盛于清。乾隆时期,书院发展最盛。到清代后期,珠江流域经济快速发展,作为珠江流域主干的西江流域经济也得到了长足发展,书院剧增。位于西江干流中下游的肇庆曾是明清时期两广总督府驻地,是两广的文化教育中  相似文献   

9.
“自古以来,西江一直为水运枢纽,近代更称为“黄金水道”。广西绝大部分、广东西部和云贵部分货物,运经西江而达佛山和广州,由广州再通海外,商业繁荣,因而西江市井商俗是值得我们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0.
清代初年,广东商人成群结队地沿西江而上在广西各地寻找商机,拉开了活跃西江沿岸城乡经济的序幕。与晋商、徽商稍有不同的是,粤商进军广西稍晚,但是直到20世纪末21世纪初,在全国性的"东部产业转移"热潮中,广东商人在西江流域经济强劲发展过程中仍然扮演着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从粤商的沧桑商旅历史中,可以品读出当今广西决策者们着力推进珠江—西江经济带建设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的大智大慧……  相似文献   

11.
西江文化,有狭义和广义之分。据《梧州市志》记载:“浔江与桂江汇合后称西江,西江水向东流,经梧州13公里后注入广东。”市志明确西江是上述两江的汇合,即位于梧州市南岸的那段13公里水路开始往东就是西江。《辞海》也注释为:“西江位于广东境内,是珠江水系的一条主干线。”这是狭义之说。广义之说,西江文化是指西江流域地区的文化现象。西江流域主要包括有南盘江、红水河、黔江、浔江、郁江、柳江、桂江、贺江,跨越云、桂、粤三省(区),流域的总面积为30·49万平方公里,其中广西境内的集水面积为20·24万平方公里,占了三分之二,这样一来,西江…  相似文献   

12.
漳台文化同根同源,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探寻其两地交融的历史渊源,发挥两地文化资源优势,加强文化交流与经济合作,对政治、经济、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将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近日,根据肇庆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深入挖掘肇庆丰富历史文化资源,提高城市文化品位,努力建设文化名市”战略构想,肇庆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辑出版《肇庆宋代钩沉》一书。  相似文献   

14.
刘海斌 《攀登》2002,21(5):59-62
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日益加快深刻地影响着当今世界各国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在现代企业中,企业文化对于企业形成内部凝聚力和外部竞争力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必然推进世界各国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因此,企业文化的整合、发展与创新,也成为未来企业文化发展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5.
利马窦(MatteoRicci1552年-1610年),号泰西,又号西江,意大利马塞拉塔人,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他在中国传播天主教福音二十多年,主张将孔孟之道和宗法敬祖思想同天主教相融合,使天主教东传的历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是世界宗教史上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之一,为明朝时期中西方相互间的文化交流作出了应有贡献。如果说北京最终成就了他“沟通中西文化第一人”的美誉,是他的名扬天下的宝地的话,那么,作为他传教的第一站——肇庆就是他的成名地。本文试图通过回顾利马窦在肇庆的传教经历,对其成名之因作初浅的探讨,以求教于史志界同仁。  相似文献   

16.
包拯与肇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代的肇庆社会仍然是落后荒凉之地。宋代肇庆一度是中央政府流放有罪官员的重要场所。但这些官员被流放南下,往往都是身兼官位的,这就为他们在肇庆地区施展改造社会的才能提供了条件。他们在肇庆地区的工作与生活,在一定程度上又促进了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包拯就是其中较名的一位。  相似文献   

17.
杨乃运  李晔 《旅游》2006,(1):66-69
肇庆人对来肇庆的人的话题是离不开端砚的,那是他们的骄傲。 天下人都知端砚,未必知端州,都知道端砚,却未必都见过端砚。我是见过端砚的,我又不大确信见过的 真就是端砚。到肇庆,到古端州,憋足了劲,就想好好看看端砚。  相似文献   

18.
关于西江龙母文化研究的史料、诗文已不少,千百年来,这一文化现象盛行不衰,引发了历代官员和文人学士的高度关注。前些年,广东提出了建设文化大省,就有主要领导亲临视察,并提出了许多高见,我也作了一些阐释,收在当时编撰的《母仪龙德》一书中(南方日报出版社,2004年版);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位于东北亚的中心腹地,是辐射东北亚诸国、连接亚欧两大洲的重要枢纽地带。特殊的地理位置,使之成为"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编纂《中蒙俄经济走廊"黑龙江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志》是贯彻落实中央"一带一路"发展战略、贯彻落实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实施《"中蒙俄经济走廊"黑龙江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规划》的重要举措,它可为实施《黑龙江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规划》打造信息交流平台、提供相关资料、开辟绿色通道,详细记述龙江丝陆带发展历史。龙江丝陆带按通道可分为陆海联运通道、铁路通道、公路通道、水运通道、航空通道等。按产业产业发展空间布局,又可以哈尔滨为核心枢纽,分为哈大齐(满)、哈牡绥东、哈佳双同、哈绥北黑产业聚集带。龙江丝陆带共覆盖省内及内蒙古自治区51个市、县(区)和俄罗斯、韩国14个城市。论文还对《中蒙俄经济走廊"黑龙江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志》结构、体例、断限、编写原则、篇目设置等进行了谋划和探索。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做出的"打造西江亿吨级黄金水道,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以及粤桂两省(区)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上升为国家区域发展战略,西江迎来了其发展史上的难得机遇,而其在历史上的名称演变及源流探索亦为今人认识西江提供了重要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