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15年,胡适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学习,师从著名哲学家杜威,接受了杜威的实用主义哲学,从而形成了自己的世界观。哥伦比亚大学对胡适的人生产生了重大影响,胡适心中也因此有一种浓厚的"哥大情结",挥之不去,直到晚年。但从  相似文献   

2.
胡适是我国民国时期一位自由知识分子。早年留学美国,深受美国实用主义哲学的影响。从他的学术生涯可以看出,他既对实用主义有所继承,又有所改造,并最终形成了中国化的实用主义方法论――实验主义。这对近现代的学术界,特别是史学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今天看来,依然是指导史学工作者的最起码的方法论原则。  相似文献   

3.
杜威的中国之行及其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元青 《近代史研究》2001,(2):130-169
五四运动前夕,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和教育家杜威作为五四新知识界的嘉宾被隆重邀请到中国。在此后两年零两个月的时先里,杜威在中国各地巡回讲学,系统宣传了实用主义学说。由于该学说满足和适应了五四思想解放的时代需要,满足和适应了中国经济发展和教育改革的需要,理所当然成为广泛流行于思想化界和教育界的一股热潮,杜威也理所当然成为舆论界关注的焦点和受知识界比较一致欢迎的外国思想家和教育家。在实用主义热潮的推动下,相当一批学吸收了实用主义所包含的实证精神的营养,破旧创新,发展了中国现代实证主义哲学、中国现代史学等新型学术研究。同时通过对学制改革进程关键环节及新学制标准和内容的影响,杜威实用主义教育学说也成为新学制改革的灵魂。  相似文献   

4.
胡适与杜威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胡适先生究竟从他老师杜威那里继承了多少思想,恐怕既不能根据他自己所声称的那样,“杜威先生教我怎样思想,教我处处顾到当前问题,教我把一切学说理想都看作待证的假设,教我处处顾到思想的结果。”同样,也不能简单地视胡适从杜威那里继承下来的思想皆是“枝节末流”。现在,真正需要我们弄清楚的是:一是杜威哲学是西方传统发展的历史结果,不是美国工业社会的精神产品;二是胡适的文化解释学。这种解释学一定具备三个因素:  相似文献   

5.
胡适的实验主义的起源和形成,是从中西暗合到中西合璧的一个成功典范.中国传统的思想文化如先秦诸子、程朱理学、清代考据学里本身已具有的"由疑到证"的方法、精神暗合了现代西方"科学"的实证精神.胡适对赫胥黎的存疑主义、杜威的实用主义等思想、方法的接受和宣传,是建立在中国的历史和现实、自身的传统观念和知识结构之上的.他用自己头脑中固有的传统观念,即与西方暗合的由"存疑"到"考证"的精神,根据治学、救国的需要来接受和裁剪杜威的实用主义,"成功地把现代文化的精华与中国自己的文化精华联结起来",①合璧为"中国化"的实验主义.  相似文献   

6.
五四时期,杜威在北京大学以"社会哲学与政治哲学"为题进行的16次公开讲演,是其生平第一次关于实验主义政治哲学的系统论述。在新发现的第五、六讲英文原稿中,杜威集中阐释了"共同生活"理论。这一理论反映了杜威对于民主的独特理解,是其民主思想从《民主与教育》(1916年)发展至《公众及其问题》(1927年)的中间阶段。讲演经胡适口译后在各报登载,经比对可知,四个版本的中文记录稿与英文原稿之间存在结构性差异,包括大段的删减、明显的增添和自相矛盾的修改。胡适的翻译淡化了讲演中的"共同生活"部分,而突出了其中的方法面向,反映了胡适本人对杜威政治哲学的理解与释读。他在其中的选择与扬弃,也体现了其"研究问题"的取向对"输入学理"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杜威实用主义理论与中国乡村建设运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夏军 《民国档案》1998,(3):63-68
五四运动时期,中西教育文化交流频繁,其中杜威实用主义哲学理论的传入,对于中国教育文化的影响最为深远,民国时期的教育思想、体制的演变,无不受实用主义理论之影响,打上美式烙印。二、三十年代兴起的中国乡村建设运动作为民国社会教育史上一个重要组成部份,不可避免也受到了杜威实用主义哲学的影响。本文力图于两者的关系中研究出实用主义对于中国乡村建设运动的作用及局限性。  相似文献   

8.
胡适对待中医的态度历来众说纷纭:胡适如何看待中医?他是支持中医还是批判中医?胡适对待中医的态度与他的"实用主义"思想密切相关:他不接受中医理论的思想体系,但是出于实用主义对于效果的重视,在西医疗效不佳的时候,他也愿以做实验的方式接受中医治疗。胡适个案体现了当时中国知识分子的两难处境,即他们现代化的思想与所处的中国传统社会环境之间的矛盾;同时体现了特定时期的医疗情境和人们的择医方式。  相似文献   

9.
胡适与敦煌学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胡适与敦煌学刘再聪,陈正桃胡适(1891-1962)中国现代著名学者,安徽绩溪人。1910年赴美国留学,从学于实用主义哲学家杜威。1917年发表文章倡导白话,主张文学革命,参加编辑《新青年》,成为当时新文化运动的著名人物。1919年创办《努力周报》。...  相似文献   

10.
一蒋介石生于1887年,胡适生于1891年,小蒋介石4岁。胡适与蒋介石的关系始于1927年。胡适早年肄业于上海中国公学,接触新学,信奉进化论。1910年,胡适赴美,先后就读于康奈尔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毕业院(研究院),从师于实用主义哲学家杜威。1917年5月22日,胡适在哥伦比亚大学毕业院(  相似文献   

11.
彭红 《神州》2013,(31):168-168
实用主义是19世纪70年代由美国哲学家皮尔士提出,经由詹姆士发展为一个较系统的实用主义理论体系,后经杜威进一步完善,系统化,将实用主义哲学推向顶峰的一个哲学派别。本论文主要以实用主义的基本精神来为切入点,着重分析其基本精神下的几个重要思想,并结合学者专家的观点予以评析,对当前大学生的学习工作生活进行反思,援引其好的方面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12.
胡适是现代中国最具国际声望的学者和社会活动家之一。生于1891年,安徽绩溪人。19岁赴美留学,是著名哲学家杜威的高足。1917年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以倡导文学革命和思想解放运动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人物.他在文学、史学、哲学等诸多学术领域都有开创性的贡献,影响了一代青年学子。  相似文献   

13.
杜光 《炎黄春秋》2005,(7):41-43
在四十多年前的学习唯物主义、批判唯心主义的运动中,理论界曾把胡适的“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作为杜威实验主义的中国标本,大申讨伐。存留在人们记忆中的,有两点最为突出:一,“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是中国式的实验主义和实用主义,是反马克思主义的唯心主义先验论;二,胡适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一文中提出这个口号,是为了抵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相似文献   

14.
燕淑梅 《沧桑》2012,(4):131-133
20世纪上半叶,实用主义教育思想随杜威讲学来华,在中国得到了广泛传播。当前,在国家大力提倡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背景下,怎样提高学生对语文教育重要性、实用性的认知,提升语文基础教育学科的教学水平,适应中职教育发展的要求,是语文教学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重拾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显然对这项课题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实用主义是以主观唯心主义认识论和非理性主义为特征的资产阶级哲学思想。它由美国逻辑学家皮尔士在19世纪70年代创立。后经詹姆士、杜威等人加工补充与发展,至20世纪20至30年代,成为风靡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时髦”思想之一。实用主义把个人的行为效果归结成为对自己“是否有利”、“有用”当作真理的唯一标准,而迴避哲学的根本问题。 1896年日本的元良永次从美国留学归国撰文《杜威氏心理学》开始将实用主义引入日本。继之桑木严翼、大西祝等人作了进一步的介绍。  相似文献   

16.
保尔.孟禄是美国的实用主义教育家,他对中国文化和教育有深刻的认知和理解,对哥伦比亚的中国留学生格外关注。他良好的声誉和学术水平受到了中国教育界的认同。他是继杜威之后被邀来中国的美国教育家。他与中国教育界同仁精诚合作,与他的留美学生一道,赴各类学校实地考察,到民众中调查走访,在中国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层面,在微观、中观、和宏观层面,以实用主义教育为指导,着眼中国教育的实际,提出了中学教育、教师培养、学制制定、平民教育等解决中国教育问题的建议,谱写了中美教育交流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17.
胡适与章太炎是我国近代资产阶级学术两个不同发展阶段的代表。章太炎是最早主张用资产阶级价值观整理“国故”,并率先有系统地尝试研究中国学术的学者。他以西方传入的进化论和社会政治学说为武器,以佛教唯识宗为参照,运用传统的考证学方法,对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学术进行认真的研究和评述,堪称近代中国资产阶级学术的先驱。胡适则是在章太炎之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整理国故”运动的创导人,是把中国传统学术研究和整理推向一个新阶段的后继者。他以杜威实验主义哲学为指导,以  相似文献   

18.
梁秋燕  严建军 《丝绸之路》2011,(24):111-112
杜威是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哲学家,实用主义的创始者、集大成者,也是西方最具影响力的教育家之一。他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体系相对传统教育来说,突显出了时代性和新颖性,在全世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学校道德教育作为实用主义教育体系的一部分,给人们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在当今社会仍拥有其价值。  相似文献   

19.
刘巍 《近代史研究》2003,11(1):38-100
作为《中国哲学史大纲》的骨架的“诸子不出于王官论”,是胡适的一大创见。此说的建立,缘于从“哲学方法的性质”角度探讨“中国之所以缺乏科学研究”的问题意识,借助了以康有为为中心的晚清经今文家说,运用了杜威式的实用主义以及其他西学新知。胡适取“九流出于王官”之旧说而代之的,是一种根于“进化论”观念、以“历史的眼光”得来的全新的历史解释模式以及一种“疑古”的取向,意义重大。此说开创了关于诸子学起源的自由解释之风气,对20世纪二三十年代史学界中的“疑古”、“释古”、“信古”各派均有影响;在使“经学”从属于“子学”、使“诸子学”成为“中国哲学史”、“中国思想史”的源头的潮流中,胡适所作的决定性的论断,影响更远;通过严格考辨文献的著述年代来确定学术思想史的脉络,通过了解思想家的生活的“时代”来探讨思想学术发生发展的原因,乃是20世纪哲学史、学术思想史研究中尤为重要而有影响力的范式更新。  相似文献   

20.
胡适是中国现代学术界最重视学术方法论的史家,一生致力于科学方法论的建设和传播,提出了以"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为核心的学术方法论。他的学术方法论既是以实用主义为指导形成的,同时对中国传统的宋学和清学中的方法作了继承发展。他认为科学方法无古今中外之分,中国学术史就是科学方法的演进史,程朱理学的科学方法开启中国近代学术之先河,清代朴学的治学更具科学精神。中国现代学术的发展应当继承宋代和清代学者治学的科学精神和方法。胡适对宋学和清学方法的批判性继承极大推动了中国现代学术的科学化进程;然而,又是唯科学主义的,只讲工具理性,不讲价值理性,未能揭示中国传统学术人文道德理性的精神,其学术得失对当代中国学术方法论建设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