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工业化与土布业:江苏近代农家经济结构的地区性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俊亚 《历史研究》2006,(3):98-117
19世纪末期现代工业兴起后,对江苏不同地区的农家经济产生了极不相同的影响。松、太地区率先进入工业主业化时代,农家手织业与农业均呈萎缩状态,并转向以自给性为主的生产;通、海地区过渡到织布主业化、农业副业化时代,家庭手织业与商品市场获得了共同发展;徐、淮、海地区的农家经济中则较普遍出现织布副业,形成了较完整的自给型经济。江苏农家经济的区域性转型,体现了工业与农业的和谐发展及地区性资源的优化配置。这种发展模式对传统的自然经济解构理论及西方学者的农家经济理论与区域发展模式构成挑战。  相似文献   

2.
2009年2月22日,“贵阳文化下乡新闻服务农家”活动在清镇市举行。《贵阳文史》杂志和贵阳市科技对外交流协会率先联合举行了“科学文化历史服务农家”活动。邀请社会科学界,自然科学界的文艺、历史,及农业、林业、水利、蔬菜、食品等方面的专家,及土壤、肥料、农机等方面的技术人员二十多人深入农村,结合乡镇蕴藏的文化历史,发展经济需要的科学文化知识,进行科学文化普及,培育农业经济品牌,打造旅游文化品牌的新闻宣传服务。  相似文献   

3.
<正>"书香飘农家,共建新农村",已成我国农家书屋的真实写照。"农家书屋"是为解决农民群众"买书难、看书难、借书难"的问题,建立在行政村的、由农民自己管理、免费提供图书报刊和音像电子产品及阅读条件的公益性文化服务设施,是造福农村居民的公益性事业。农家书屋最早于2005年在甘肃、贵州等省开始试点,两  相似文献   

4.
贾湖遗址是我国新石器时代前期的重要遗址,发掘者将其分为三期,距今7500~9000年.本文从分析一期至三期石、骨、陶质生产工具组合、数量及变化入手,结合动植物遗存,对其经济形态的组成结构及其变化趋势进行了讨论,认为一期、二期是以狩猎、捕捞业为主,农业为辅的经济类型;到了三期,农业有了相当的发展,所占比例超过狩猎、捕捞业.生产工具的总量、动物遗骸、植物遗存综合分析结果显示,贾湖遗址的经济形态是以渔猎采集为主,农业种植、家畜饲养为辅的广谱性经济,但农业经济所占比重呈逐渐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来到涞源县王安镇村提起高庆合,那真是人人竖起大拇指。高庆合1998年任王安镇村村民委员会主任一职,上任伊始,他运用自己深厚的农业知识和较强的农业技术水,平毅然带领村民搞起了经济林的种植,引进速生核桃、板栗、大枣等适合当地种植的经济树种,引导村民走科技致富的道路;同时,他还倡导群众发展药材种植,从而增加了村民的经济收入,也使该村的农业结构调整步伐走在了全县的前列。  相似文献   

6.
郭荣臻  曹凌子 《文物春秋》2022,(3):22-32+36
现有考古记录显示,河南登封地区在裴李岗时代可能已存在农业生产行为,但证据偏少;仰韶时代,作物种植、家畜养殖已发展为生业的稳定要素,可能属于野生的动植物资源是先民动物性和植物性食物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龙山时代,生业经济仍包括生产性经济与攫取性经济两方面内容,唯生产性经济重要性提升,作物与家畜种类增多;二里头时代的生业系统承前,唯作物、家畜组合的稳定性进一步增强,农业复杂化程度又有提高。该区域农业复杂化程度加深、生业模式演变的原因大致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大方面。日益发展的农业经济和逐渐进步的取食策略既为人口增长、文化进步、社会前行提供了经济支撑,也为后世农业及相关经济部门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正>乡村旅游作为传统农业的后续产业,是后工业时代振兴农村经济的产物,而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大的社会背景下,发展乡村旅游业更为我国农村社会逐步摆脱贫穷落后、积极发展农村社区经济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关于乡村旅游概念的阐述有上百种,目前在学术界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界定,在这里笔者也只是对乡村旅游的核心内涵做一介绍,便于加强我们对乡村旅游的认识。乡村旅游是以独具特色的乡村民俗民族文化为灵魂,以农民为经营主体,充分体现"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的民俗特色活动。乡村旅游的目标市场应主要定位为城市居民,满足都市人享受田园风光、回归淳朴民俗的愿望。  相似文献   

8.
晚唐五代敦煌园囿经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晚唐五代敦煌园囿经济研究郑炳林晚唐五代宋初敦煌的园囿经济是归义军时期敦煌不可忽视的经济形式之一,同农业、畜牧业和桑、麻、棉等经济作物种植生产构成了归义军的经济基础。园囿有官府的、寺院的,也有私人所有的居住园宅和田园山庄。园囿中种植种类多种多样,有农作...  相似文献   

9.
我国属于农业大国,这也是农业问题、农民问题、农村问题都是我国社会一个基本问题所在的关键所在。在农民作为我国农业生产主体的情况下,直至我国改革开放后,农民在政治、经济上所具有的地位才逐渐被扭转。如今,在我国针对全民阅读计划进行发展和推广的过程中,生产资料的推广是否能够成功,主要是体现在全民阅读计划的进展上。在实际执行农村阅读计划发展的过程中,主要是采用农家书屋的形式来加以应用,但就目前各个方面的实际情况来看,这其中还存在着较大的问题,必须要加以完善。本篇文章主要针对农家书屋的完善进行了全面详细的探讨,以期为我国的农村持续阅读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0.
发展乡村旅游可增加农民收入,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促进农村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户县乡村旅游资源丰富,区位优势明显,乡村旅游市场潜力巨大,然而也存在竞争激烈、产品单一、基础设施不完善等问题。因此,结合户县实际制定乡村旅游发展对策势在必行。乡村旅游是指以乡村地域为依托,以乡村田园风情、农业生产活动、农家生活和民俗文化等自然和人文景观为旅游吸引物的及休闲、观光、游览、体验、娱乐、购物、餐饮为一体的旅游活  相似文献   

11.
唐代的农村家庭是一个典型的生产单位和经济单位。本文通过对于农家的土地占有和粮食产量等资料的考证,讨论当时农民家庭的基本收入、消费和生产成本,试图给出唐代农家经济生活的大致轮廓。作为比较的参照系,还对于一般城市平民和低级官僚家庭生活作了简单勾勒。  相似文献   

12.
赵玲玲 《神州》2012,(5):168-168
分析农家流派在战国时期产生的社会历史原因,从人口、土地、赋税、战争等多方面进行探讨。人口的增加、土地的有限、赋税的沉重、战争的频繁,诸多因素交织在一起,造就了战国时期复杂的社会历史背景,使重视农业生产成为当时的趋势,为农家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我们应充分发挥农业旅游的优势,通过发展农家生活游、观光度假农业游等项目,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拓宽农民创收的渠道,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提高农民的收入。  相似文献   

14.
以粟、黍为主,兼有麦类、豆类和水稻的农业种植体系,以及完善的农业生产加工过程、发达的家畜饲养业和较高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利用水平,共同构成了岳石文化合理完善的生业经济模式。但在地理环境和水热条件等自然因素差异的影响下,岳石文化各区域在农业种植和动植物资源利用等方面又有着不同的特点:山东地区中,鲁西北和胶东半岛的生业系统最为完善,鲁中南的旱作农业与家畜饲养业较发达,鲁东南以稻作农业为主,胶莱平原旱、稻兼作的生业系统集中分布在平原外围近丘陵地带,鲁豫皖交界的黄淮平原形成了种植与渔猎互补的经济结构,苏北和辽东半岛可利用的野生动植物资源较为丰富,多样化的选择阻碍了该地区种植农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新疆阿瓦提县农民画主要表现农业生产、农家生活、渔猎游牧、手工劳作、市贸交易、文体活动等内容,以人物画为主,表意为主,构图夸张,色彩艳丽,以农家庭院、农村景物为背景,“农”味十足。农民画农民,很真实,接地气。画中蕴含着刀郎文化的元素,因此又被称为刀郎农民画。  相似文献   

16.
<正>福州茉莉花茶源远流长,2014年成功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这对我们做茶人是巨大的鼓舞。我成长于茉莉花茶的发源地,从小就怀有传承做茶技艺、生产茉莉花茶的梦想。我的祖上创建了生春源茶庄,到了我们这一代再创业也走过了30年。实践表明,保护农业文化遗产与发展经济并行不悖,能够共求双赢。福州茉莉花种植和茶文化系统是物质、文化和生态等多  相似文献   

17.
司马迁在《史记·五帝本纪》中所塑造的黄帝形象,包括政治、经济和宗教三个主要方面。政治上,黄帝实现了"统一",并为巩固"统一"做出重要贡献;经济上,黄帝重视发展种植农业及家畜养殖业,在推动农业科技发展方面也取得重要成就;宗教上,黄帝具有突出的神巫特征,是集宗教神权与政治权力于一身的远古帝王。《史记·五帝本纪》中的黄帝,实是司马迁兼采先秦、秦汉不同时期的史实和思想家们的社会政治理想而塑造的形象,是中华文明早期发展阶段在不同方面所取得成就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史志》2004,(2):48-48
黑龙江省农业委员会是主管全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省政府组成部门。主要职责:(一)  贯彻国家有关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贯彻国家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战略、中长期发展规划。(二)  研究编制全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战略、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年度农业生产指导性计划,经批准后组织实施。(三)  研究拟定农业生产政策,引导农业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农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产品品质的改善;提出有关农产品及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大宗农产品流通、农村信贷、税收及农业财政补贴的政策建议;组织起草种植业、渔业、农机等农业各产业…  相似文献   

19.
河南植棉业发展考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生产区域 ,在农作物的种植中 ,棉花引进的时间虽然很早却长期不占主要地位。甲午战争后 ,由于近代工业的发展 ,国内外市场需求量的扩大 ,新式交通运输工具的出现等因素的影响 ,棉花种植有了相当发展。这一方面为传统农业注入了商品化发展的活力 ,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和传统手工业、近代工业乃至整个河南经济产生了互动关系。  一、河南植棉业的历史进程近代以来 ,植棉业在河南农业经济中总的发展态势是上升和增加的。根据其发展速度和规模可以甲午战争为界 ,分为前后两个阶段。甲午战争前 ,是时断时续的缓慢发展…  相似文献   

20.
颜毓  张洋  覃智 《旅游纵览》2023,(19):99-102
农业研学旅行基地是开展农业主题研学旅行活动的空间载体,是传播农耕文化、学习农业知识、体验农业科技等的重要场域。文章从供给侧的角度,基于对农业研学基地开发模式的解析及实证分析,进而提出以乡土为基,因地制宜;以教育为本,丰富课程;以服务为要,设施完备;以安全为重,经济适用的农业研学旅行基地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