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古代人口问题的研究 ,自上一世纪 70年代末至今已 2 0余年 ,业已取得丰硕的成果。具体分析这些成果 ,人们不难发现人口史的研究与现代人口学相比较 ,存在着某些盲点和误区。例如 ,2 0余年来人口史研究倍受关注的是历代人口数量、人口规模、人口消长规律、人口消长原因、人口移动轨迹、家庭规模等显而易见的问题 ,虽然近年来移民史、少数民族人口史、边疆人口史等领域得以拓展 ,但从总体情况看 ,仍没有改变人口史研究的方式。同时 ,与现代人口学研究相比较 ,历史人口的研究对人口性比例、出生率、死亡率及人口质量等相关问题很少关注 ,对…  相似文献   

2.
江苏高邮龙虬庄史前墓葬人口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寒 《江汉考古》2006,(2):40-46
本文利用江苏高邮龙虬庄史前墓地发掘材料探讨了龙虬庄史前人口的性别比例、平均年龄和死亡高峰、人口规模等问题。笔者认为史前龙虬庄人们可能有意控制了女性人口的数量。艰苦的生活、繁重的劳动、危险的生育过程都是导致人们过早死亡的原因。最后笔者通过静止人口模式和新石器人口增长模式两种方法探讨了龙虬庄当时大致的人口规模以及可能的增长过程。  相似文献   

3.
李莎 《黑龙江史志》2012,(12):76-78
在元代人口研究领域,家庭视角的人口研究比较薄弱。通过整理分析《元史》中的相关资料,考察了元代家庭的户均口数、人口规模和妻妾子女数量问题。  相似文献   

4.
性别作为人口自然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发展直接相关.黄河流域史前人口存在“高性比”的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史前人口的婚姻形态构成.黄河流域史前时代不同性别人口的死亡率、健康状况,在不同时代存在明显差异,这些与社会复杂化进程存在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关于市志人口卷编写中应突出的几个问题晏源源城市是具有一定的人口和建筑、绿化、交通等用地规模,第二及第三产业高度集聚的,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居民点。联合国将各国达到2万人以上的地点都视为城市,而城市规模通常又是以城市人口总量来表示的。1983年国务院颁布...  相似文献   

6.
历史人口学一般被定义为使用常规与非常规人口技术对历史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的学科.其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获取历史上详细的人口信息,如人口规模、性别与年龄结构、出生、死亡、婚姻、人口迁移,并对包括以上人口特征及事件在内的人口变化进行测量与分析.在历史人口学的发展中,家庭重构方法的使用及其推广起到了极大作用.本文对家庭重构方法及使用的资料、该方法在历史人口学研究中的应用与贡献,以及其他有关问题做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7.
清代是新疆历史上经济开发规模最大、开发成效最显著的时期,也是新疆城市发展最快、城市地理变化最明显的时期,因而,从总体上研究这一时期该地区城市人口及城市规模,对西北历史地理的研究应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却相对薄弱。本文首先分析了清后期新疆城市人口的统计原则,从清前期天山南北主要城市的人口数量及城市规模、清后期新疆主要城市的人口数量及城市规模等方面分别进行了述论,初步探讨了形成这种人口规模特征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姜维依 《区域治理》2022,(1):153-156
随着我国流动人口的不断老化,他们的养老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重要问题.根据2021年全国七普数据,我国流动人口已达3.7亿,但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和占比双下降.随着劳动年龄人口规模不断下降,未来我国需要通过提高劳动力质量来弥补数量下降对经济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老龄化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内,人口老龄化也是...  相似文献   

9.
刊中人     
老龄化危机 到本世纪中叶,世界上5岁以下的人口将比现在减少4900万人,而超过60岁的老人数量则将增长12亿。据联合国预测,到2150年,世界人口数量可能只有目前的一半。世界人口在以未曾预见的速度老龄化。  相似文献   

10.
赵中维现为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人口社会研究所终身教授。研究的主要领域包括:计算机微观模拟及家庭亲属结构变迁,中国历史上控制家庭规模的思想及行为,人口社会史研究中家谱材料的使用,英国维多利亚时代人口状况及亲属结构的变化,联合国1982年发展  相似文献   

11.
大洪山南麓发现的史前遗存不仅数量多、保存好,而且价值高、影响大,是国内外学界广泛关注的探讨中华文明进程的重要热点区域之一.2008年,通过大洪山南麓以石家河为中心的区域进行的系统调查显示,在约150平方公里的区域内集中分布73处史前遗址,我们选择文化堆积单纯的遗址作为基本参数分析聚落规模级差,进一步丰富了我们对于该区域聚落形成发展及变化的认识,并借此加深对大洪山南麓以石家河为中心的史前聚落的数量、规模、年代、文化内涵、分布及其关系等方面的认识,提供分析以石家河古城为核心的聚落形成与发展过程的基础性资料,进而推动该区域文明进程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民具",是对人类社会生产、生活用具的统称,是特指民俗学物质文化的新学术概念.在现代社会学科意义上,民具概念的提出者与相关理论研究的先行者,当首推日本学者.但在不同国家、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里,这一概念的运用或许有所不同.我国在物质文化研究领域里,习惯用"民族民俗文物"来涵盖所谓"民具".近几年来,则开始使用"物质文化遗产"或"有形文化遗产".但这些概念及其范畴,既互有交叉,又各有侧重.  相似文献   

13.
在谈及考古学史时,许多文章总是介绍发掘和分析技术的新进展,引人注目的重大发现,以及我们对过去不断增进的了解.本文的目的是回顾本学科一些基本理论概念的演变,它可以生动地反映史前考古学在各个时期中的发展以及所取得的成就.“文化”和“社会”是两个值得回顾的概念.前者虽然在不同时期中的看法有所不同,但是自20年代以来一直是史前考古学的关键概念.后者只是近来才受到考古学者的关注.这两个概念是史前考古学和社会及文化人类学所共有的,因此有必要把它们在前一学科中的作用作一回顾,并探讨人类学这些主要分支学科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4.
书画同源始于史前的字画同源 ,字画同源包括使用工具同源以及字画作者同源 ,新石器时代已出现史前毛笔 ,许多商周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图案应出自同一种工具 ;字画作者来源于制陶、铸铜业的族群或家庭作坊。居延和武威汉简显示书法已渐成熟 ,魏晋后书画融合 ,画家亦为书家 ,书画融合是艺术意境的融合 ,现代意义上的书画同源一定程度上包含作者追求艺术意境的同源  相似文献   

15.
清代中期家庭规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庭规模是衡量家庭结构变动和数量变动的重要指标,同时也是了解人口生育和死亡的重要指标。就目前而言,中国传统社会的家庭规模研究已经取得一些进步。通过对历代食货志、方志等官私资料的研究,人们已经形成这样的认识,在总体上中国历史时期的家庭规模并不高。不过也应看到,家庭规模的研究必须建立在广泛占有数据资料的基础上,由于官私这方面的资料较少或者不够准确,从而制约了这一研究的开展。特别是对特定历史时期家庭规模的表现、特征以及影响家庭规模的因素尚缺乏深入的研究。我们认为,选择资料相对较全、且有代表性的历史时期对家庭规…  相似文献   

16.
马尔萨斯理论在史学上被广泛应用。马尔萨斯认为人口的增长导致饥饿和社会危机,随之而来的是人口数量的减少、消费增加,随后人口数量又开始增加。人口数量的稳定波动就是人口循环周期。20世纪30年代俄国经济学家雅什诺夫在史学研究中第一次揭示了马尔萨斯人口循环理论。随后W.阿贝尔和M.波斯坦在欧洲史研究方面运用了该理论。20世纪下半叶人口循环理论得到了深入的研究,尤其受到法国年鉴派史学家布罗代尔等人的重视。随后,J.戈尔斯通的人口结构理论为人口循环理论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近几年以J.卡姆罗斯、P.图尔钦为代表的学者广泛采用数学模拟方法研究人口循环理论,运用这一方法可将人口循环周期分为增长阶段、紧缩阶段和生态危机阶段。此外,运用人口循环理论取得的研究成果有助于对社会和经济发展做出预测。  相似文献   

17.
西辽河流域史前聚落遗址多位于河流北侧、西北侧背风向阳、面向河流的坡岗或山坡上;从兴隆洼文化开始,史前聚落的数量和密度逐步增长,聚落规模逐渐扩大,聚落使用时间越来越长;居住址、祭祀址和环壕显示了聚落功能的变化趋势。西辽河流域史前聚落选址及聚落诸多方面的历时性变化与多种因素相关联,其中自然环境及其变迁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到目前为止,对于太平洋考古遗址出土的古代鱼类骨头的种属判别,通常还是依赖于相对有限数量的骨架构件的形态来分析。但是相较于其他物种而言,鱼类之间形态上的差异很有限,这就经常使对太平洋地区古代鱼骨的分类,只能精确到“科”的水平,有时偶尔能达到“属”。这种相对来说不太精确的分类,很有可能会把史前人类的捕鱼状况及其生存方式的某些重要信息给掩盖掉。新西兰奥克兰大学人类学系太平洋古生态研究实验室的A.Nicholls等人运用一种新的分子技术,解决了  相似文献   

19.
赵杰 《文物世界》2002,(1):51-58
中国东南地区作为我国史前考古学化区系的重要区域,目前已进行了一定数量的发掘与研充,而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艺术遗存或具有艺术内涵的遗存。本拟通过中国东南地区史前考古资料来梳理有关艺术的内容,按时间顺序和艺术类型对该地区原始艺术的分期、分类、分布、内涵与功能及其地方特色进行初步的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20.
户晓辉 《华夏考古》2001,1(1):98-101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考古学已经开始步入一个辉煌的时代.它在青春期曾被人指出的一些缺点和弱点(如自以为是、神秘主义、依附史学、缺乏反省)①已得到一定程度的克服,在史前考古学领域,特别是对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的大量发掘、整理,已经使史前文化的多元一体格局较清楚地显现出来,中国文明起源的问题也获得了新的认识,考古学也日益得到公众更多的瞩目.笔者正是由于近年来研究史前文化艺术的需要而对考古学给以较多关注,本文在此要讨论的不是考古学的有目共睹的成绩,而是中外考古学尤其是史前考古学在研究方向及方法论上的一种"偏失",也可以说是史前考古学所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即史前考古学与诗性智慧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