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竞艳 《史学月刊》2023,(3):133-136
<正>李贽提出“道不虚谈,学务实效”(张建业、张岱注:《焚书注》卷三《定林庵记》,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第292页)以及“学道贵虚、任道贵实”(《焚书注》卷三《虚实说》,第287页)。虚实之辨作为李贽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体现在其求道之态度,在其学术思考、政治理念、日常生活等方面也皆有涉及。正如陈宝良所言:“虚实之辨,李贽论之最详。”(陈宝良:《明代士大夫的精神世界》,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第126页)从表面看来,李贽在虚实之辨中似乎将“虚”和“实”分别对待。许苏民在谈到李贽的虚实关系时,更关注二者对立的一面,强调李贽对“实”的主张,而忽略了其对“真虚”的坚守(许苏民:《李贽评传》,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265页)。陈宝良在肯定李贽虚实之辨重要性的同时指出:“在虚实之辨上,李贽主张不可固执一端,而是应作一个出入虚实之间的‘真人’。”(陈宝良:《明代士大夫的精神世界》,第126页)这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李贽虚实关系中融合的一面,然而,对李贽为何主张不可固执一端的深层原因未作进一步解析。所以,在李贽的虚实之辨中,“虚”“实”的本质到...  相似文献   

2.
鸦片战争,打破了中国几千年沉睡的酣梦。“强国御侮”为时代之音。黄遵宪所著的《日本国志》使主张维新变法的首领康、梁“至今才了解”“日本之所强”,“中国之所弱”,称之为“海内奇书”。黄遵宪进历亚、美、欧、非四大洲,被誉为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的中国人。其《人境庐诗草》和《日本杂事诗》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精神,是时代之最强音,被誉为“史诗”。  相似文献   

3.
作为洋务派重要成员的丁宝桢,他在山东巡抚和四川总督任上先后创办了两大机器局,以从事军火生产。根据“事属创始,当借才异域”的常规,他完全可以聘请一批外洋人才前来指导,但他拒绝这样做,表示“决不用一洋人指示”,在晚清洋务大员中持这种观点者实属罕见,那么,究竟是何种因素促成他作出这一抉择的呢?首先丁宝桢“独立自主”创办近代军事工业思想,其“拒聘洋员”的根本原因。丁宝桢创办近代军事工业的主要目的是“自强御侮”,他认为:“中国自强之术,于修明政事之外首在精求武备,所谓弃我之短,夺彼之长也”①,但“中国知用…  相似文献   

4.
一 关于妇女问题的主张 在戊戌维新时期,资产阶级维新派把解决妇女问题视为自强之道的一个重要方面。他们利用《时务报》、《湘报》和《女学报》等报刊,积极宣传妇女解放、男女平等的主张。  相似文献   

5.
《近世之学术》是梁启超经历美洲之行放弃“猖狂言革”的政治主张后又重新续写的《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八章。它是梁氏历经二十余年的清代学术史书写的开端,背后又牵涉“古学复兴”重建中国文化的取径与旨趣,在梁氏本人及近代思想史上都具有重要价值。梁氏写作《近世之学术》时,虽然放弃“猖狂言革”的政治主张,但仍有意保留一些“革命”手段对专制政府施加压力,以“破坏之建设”促成立宪政治这一根本目的。这一政治目的的延续与政治手段的改变,反映为新民主张整体不变下新民之道由重“公德”到尊“私德”的转变,进一步驱动对于中西学资源也即新学之道的调适,决定了《近世之学术》在结合中西文明以成“新学”的思路下之延续与调整,表现为由“以西释中”转为在注重学术进化的同时强调中国“道”的固本之说,主张学之进化与道之恒常兼顾。以此学、道两分不对立的理念观照近世学术的变迁,确立了以黄宗羲为核心的明末五先生融汇学道、兼顾新旧的治学典型,以在此典型下生长出新时期的中国新学术。  相似文献   

6.
孙中山断发以铭革命之志孙中山的一生都在为中国的命运奔走:1894年他上书李鸿章,主张变法自强,遭拒绝;同年11月24日,他在檀香山建立兴中会,提出了“驱逐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的主张;1896年孙中山断发改装,赴檀香山、美国和英国等地进行革命活动;1905年他创建同盟会,提出“民主、民权、民生”;1913年  相似文献   

7.
清末成立的京师大学堂即北京大学的前身。本文就京师大学堂建立的历史过程,谈点初浅的看法。京师大学堂的建立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历史过程。从1896年6月12日,刑部左待郎李瑞菜上奏折倡议设立京师大学堂到1898年建立,经历了3年的时间。1896年6月,京师大学堂进入筹办阶段。1896年6月12日,李端素向皇帝上(时事多艰,需才孔亟,请推广学校,以励人才而资御侮折)。认为:“人才之多寡,系国势之强弱也”,主张“自京师以及各省府州县皆设学堂。”并建议“京师大学,选举贡监生年三十以下者入学,其京官愿学者听之”。李瑞秦奏折反映了当时教…  相似文献   

8.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中国战败,给中国思想界带来较之第一次鸦片战争更为重大和深远约影响,中国社会出现了力主向西方学习纳新派别——洋务派和早期维新滚。他们指出:中国面临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有亡国之危险;提出“自强”的口号;而要自强,就必须学习西方,进行变法。他们学习西方的要求比较全面、大胆,但又有相当的保守性,这一切都凝聚在“中体西用”化观上。  相似文献   

9.
在封建专制制度下,人君的听言,为言是个关系到国家安危治乱的问题。申子所说的“一言正而天下定,一言倚而天下靡”,就是这个意思。因此,“慎言”、“稀言”、“不言”“多闻”、“多听”、“多谋”等等主张由来已久。《管子·九守》曾提出过“听之术”。但很不具体。将听言之道具体化、系统化、理论化的是韩非。第一,他的许多篇章专门记述君王听言为言的经验教训;第二,韩非有几篇专门论述为臣进言之难之险之技巧的文章,从臣下为言方面丰富深化了人君的听言之道;第三,他从这些经验教训中提炼出一套“听法”、“听言之道”。固然韩非的听言之道,许多是从“潜御群臣”出发的,因而流于诡秘权诈,但也有许多是从取得正确的认识以便作出正确决策出发的。因此清理一下与糟粕相杂的精华部份是值得的。  相似文献   

10.
洋务时期的王先谦是一个洋务派,而非顽固派。他承认西方的器物文明优于中国,并着力研究西方强大的原因,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提倡“官商一体”的富强之道,以发展本国的民族经济。他的这种洋务思想表明了19世纪70、80年代,一批爱国忧时知识分子睁眼看世界的自发、自强性,这种思想对促进民族资本的发展和抵抗外来侵略起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On July 1, express trains starting from Beijing and other cities will pass through Xining and Golmud and finally reach Lhasa. On that date, Tibet's long history of having no access to railway transportation will come to an end.  相似文献   

12.
13.
Rena C. Gropper. Gypsies in the City. Princeton: The Darwin Press, 1975. xi + 235 pp. Tables, figures, maps, illustrations, appendix, glossary, bibliography and index. $9.95

Farnham Rehfisch, ed. Gypsies, Tinkers and Other Travellers. London and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1975. x + 303 pp. Figures, tables, glossary and index. $15.25.

Anne Sutherland. Gypsies: The Hidden Americans. New York: The Free Press, 1975. x + 330 pp. Tables, figures, appendices, glossary, bibliography and indices. $13.95.  相似文献   

14.
15.
16.
首轮新方志的编修出版,在广东省乃至全国已接近尾声.首轮志书设艺文志的极少,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固然有首轮志书编修过程中对人文重视不够的氛围,更有着面对汗牛充栋的古代的乃至当代的著述,如何选择记载的难题.于是,付之阙如不失为权宜之计,但因此也就使首轮修志留下了一个普遍的遗憾.近日,<惠州志*艺文卷>一卷付梓惠州市惠城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邹永祥、吴定球编纂:<惠州志*艺文卷>,中华书局2004年版.,笔者阅后感到耳目一新.  相似文献   

17.
18.
Entitled “Canada and the United States: Principles for Partnership” and prepared at the behest of American President Lyndon Johnson and Canadian Prime Minister Lester Pearson, the so-called Merchant–Heeney report set out a series of guiding principles for the smooth conduct of bilateral relations. Drawing on their vast experience at managing this relationship, Arnold Heeney and Livingston Merchant, two former ambassadors, devised their guidebook by tracing the nature of Canada–US relations, examining areas where problems commonly arose, and offering suggestions towards building a more successful partnership. “Principles for Partnership” may have been their swansong but it was not Merchant and Heeney's sole statement on the Canadian–American relationship. Drawing on speeches, memoranda, and diplomatic cables, this article shows how Merchant and Heeney each conceived of the partnership between their two countries and how they viewed the influence of factors such as Canadian nationalism and the United States' preponderant power.  相似文献   

19.
<正>《江苏文库·史料编》(以下简称《史料编》)收录有关江苏的地方史料类文献。按照一般的界说,地方文献有广义和狭义之别。广义的地方文献包括内容涉及本地区的文献、地方人士的著述和地方出版物等;狭义的地方文献仅指内容与本地区有关的文献。《史料编》收录的地方文献,是指狭义的地方文献,即今江苏省所管辖地区的地方史料类文献。具体说是指专门记述江苏历史、地理、政治法律、社会、家族、经济、军事、教育、科举、人物、金石、语言、艺术、宗教、文学、藏书及出版  相似文献   

20.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是古人圣贤对一个有着整全修养的日常生活比较全面的概括.志于道是向远处的企望引导,志于天道,使生活有超出日常繁琐事务的眼界;据于德是向近处的落实出发,据于人道,修行以达远方;依于仁是友人互相讲习促进,以明道修德;游于艺则是在六艺的领域中悠游自乐,在优游涵泳中成德达道.这些思想在中国的绘画、书法中也有充分的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