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方国瑜先生是中国西南民族史研究的拓荒者和奠基人。自 1 93 4年秋开始收集资料 ,到 1 984年《彝族史稿》公开出版 ,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 ,方先生“筚路蓝缕 ,以启山林” ,在资料的搜集、整理 ,族别史研究的理论指导 ,彝族史研究的框架体系 ,彝族史上的重大问题如族源、叟人、爨部、乌蛮、南诏等方面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为彝族史学科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 ,方先生提出的理论体系和对重大问题的讨论 ,在中国民族史研究上 ,具有普遍性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方国瑜先生离开我们快十年了。但他的音容笑貌至今活在许多人的心目之中,他的一些遗著也依然闪耀着夺目的光彩。那么,虽说他并没有下世,也是可以的。国瑜先生字瑞臣,云南丽江人,纳西族。早年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预科和国文系,后转入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先后从钱玄同、余嘉锡、马衡、陈垣、梁启超、刘复诸大家攻习音韵、训诂、目录、校勘、金石、史地、考据之学,斐然有成,并有著述。抗战军兴,不复北返,终生执教于故乡云南大学,垂五十年。其间潜心治云南民族史与云南地方史,锲而不舍,死生以之,著作等身,卒成“南中泰斗”之业。这都是学界所共知的,用不着多谈。现  相似文献   

3.
戴辉 《安徽史学》2010,(3):121-125
云南民族史一直是中国民族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该领域的成果层出不穷,为历史学乃至民族学领域贡献了一批学术精品.尤其以云南大学为中心,在主要创始人方国瑜先生及其弟子的大力倡导下,云南民族史和地方史的研究成果为学界所瞩目.然而每一门学问一旦发展成熟,形成稳定的理论框架,就会不可避免地受到问题意识、缺乏新意等问题的束缚,从而限制其深入发展.本文拟以社会史的视角,从该学派主要创始人方国瑜的学术成果出发,总结其经验,进而探讨云南民族史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方国瑜教授访问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2年12月1日和3日,我们趁云南大学历史系教授方国瑜先生来北京参加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期间,访问了这位年已八旬、被西方学者称誉为“纳西文化和历史研究之父”的老教授,请他就当前史学工作、治史经验和云南地方史研究等问题,谈谈宝贵意见。方老先生虽然视力不好,但精神十分饱满。我们说明了来意之后,他谦虚地说:我们云南是边远省份,工作赶不上内地,来这里应该多向北京的同志学习。我们没有什么经验可讲,只能将我们的工作情况说一说。  相似文献   

5.
方国瑜与中国西南对外关系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西南对外关系史是方国瑜先生史学研究的起点,并贯穿其整个史学研究生涯。方先生不但从文献资料的整理与研究、人才培养方面奠定了中国西南对外关系史研究的坚实基础,还广泛深入地研究了中缅、中越界务问题,中国西南与东南亚的民族联系与政治关系,中国西南与东南亚及南亚的交通、经济和文化关系,是中国西南对外关系史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相似文献   

6.
纳西族著名历史学家方国瑜教授在纳西族文学史讨论会上先后作了两次讲话,这是他第一次讲话的摘要。讨论会后的第四天——一九八三年十二月二十四日,方先生竟与世长辞了!这次讲话,竟成了他执教一生的最后一课。方先生十分关心少数民族文学事业,平时对我们的工作支持和教益颇多。纳西族文学史讨论会前,我们特请他到会讲话,他欣然应允,并在会上就编写民族文学史的指导思想、纳西族文学史资料的搜集、整理、鉴别等问题,作了近六小时的长篇讲话,其中包含有他治学的经验,他对民族历史、民族文学的广博知识,使到会同志得益非浅。方先生是一位八十一岁高龄的知名学者,已经失去看书、写字的能力,仍到会作了长篇讲话,对到会的同志谆谆教诲,先生对少数民族文学工作的关注及对后学者的期待之心感人至深。本刊摘要发表方先生最后一次的讲话,表达我们对这位敬爱的老师、老前辈深切的怀念。  相似文献   

7.
唐湜 《文史月刊》2002,(2):23-26
1950年印出我的评论集《意度集》后,我寄了一册给健吾先生的清华同窗钱钟书先生,他回信说:“你能继我的健吾(刘西渭)学长的《咀华》而起,且大有青出于蓝之慨!”健吾先生比钟书先生在清华外文系高一、二级,他称健吾先生为“学长”,是名副其实的,说我能继健吾先生的两本《咀华集》而起,对我已是十分抬举,说“青出于蓝”就是太过誉了!  相似文献   

8.
方国瑜教授不仅被誉为“南中泰斗,滇史巨擘”,而且也被誉为“史家之典范,方志之楷模”。他从事地方志工作近8年,收集整理大量地方史料,主编和编纂多部地方志。地方志成果是他学术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地方志的研究以及从事地方志工作,极大地推动其学术成果,而其他学术成果又成为对地方志的补充和延伸。他的一生对地方志作出重大贡献。他编纂地方志的经验和成果成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后人认真学习借鉴,其座右铭“不淹没前人,要胜过前人”,更是对地方志工作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9.
去年这个时候 ,我在事先约定 ,到北师大教工宿舍去拜访白寿彝先生。我知道白先生有病 ,著述又忙 ,常想去看他 ,也想多讨教 ,但怕耽误他的宝贵时间或休息。经与小刘同志联系 ,回说白先生欢迎我去 ,想和我多谈谈。于是我马上前往。见了面 ,白先生首先问 :最近干什么 ?有什么大作 ?我知道这不是套话。几十年来 ,无数次见面 ,他总是这样的开场白。这是对我具体的关怀 ,也是切实的鞭策。从问答中 ,他发现问题 ,可以作针对性的指教。我说 ,最近又在读《史》、《汉》。脑际不禁忆起六十年代初白先生教导我精读《史记》的情景。由于种种原因 ,当年还…  相似文献   

10.
我对白寿彝先生的道德学术仰慕已久 ,但有幸直接面聆教益 ,还是近二十年来我跟随先生编写《中国通史》的一段时间。1 983年 ,我第一次参加了白先生在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研究所召开的《中国通史》(秦汉卷 )的编写会议。 1 986年又蒙先生不弃 ,约我和高敏教授与先生一起共同担任秦汉卷的主编 ,并让我担任全书编委会委员。从此以后 ,我便在先生的直接教诲下 ,除了为本卷的编写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外 ,同时也使我走上了更为开阔的治学道路。白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的史学家、一代宗师。他在许多学术领域 ,诸如中国交通史、中国伊斯兰教史、回族史…  相似文献   

11.
196 6年以前 ,我已久闻白寿彝先生的大名 ,但交往较多却是在 1 978年以后了。在向白先生学习的二十多年中 ,我深深感到白先生既是一位杰出的历史学家 ,又是一位杰出的历史教育家 ,而贯穿二者之间的则是他始终把历史作为一门对祖国、对人民、对子孙后代大有益处的科学来对待 ,并为之贡献了毕生的精力 ,真可谓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白先生是一位杰出的历史学家。关于他的学术成就 ,许多研究中国历史的同志要比我了解得多 ,这里不敢妄加议论 ,仅就先生的治学精神谈点感受。 1 980年北京市史学会重建 ,白先生出任会长 ,我任副会长兼秘书长 ,协助…  相似文献   

12.
(一)先生字瑞臣,云南省丽江县人,纳西族,清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正月十八日诞生。1922年夏,先生毕业于旧制中学,乃外出远游,1922年4月到北京,1924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预科,以品学兼优见重于师友,被推举为校学生会干事。先生从中国共产党主办的《响导》周刊上接受民主革命思想,以“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相号召,积极投入反帝爱国的学生运动,后被选为北京市学生联合会干事和全国学生总会干事,参加了纪念“五四”运动五周年在天安门示威游行的组织工作。1925年加入旅京云南学生的进步组织“新滇社”,并主办《云南》周刊,积极鼓动革命。  相似文献   

13.
我国杰出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教育家白寿彝先生辞世已有五年了。五年来 ,他的音容笑貌仿佛仍时时出现在我们眼前 ,他的研究成果和许多卓越的见解更时时被人们谈起 ,仍然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仍然活在当前的学术工作之中。白先生在学术园地上辛勤耕耘达半个世纪 ,在中国通史、中国史学史、史学理论、民族史、中国交通史等诸多领域都有精湛的建树。尤为令人敬佩的是他长期保持常青的学术生命 ,不断提出新问题 ,推动研究工作向更深的层面掘进。就专门史而言 ,白先生毕生付出最多心血的就是史学史。 1 940年 ,白先生就在云南大学讲授中国史学史 ,…  相似文献   

14.
今年三月 ,乍暖还寒季节 ,从北京传来白寿彝先生逝世的噩耗 ,中国失去一位杰出的历史学家 ,令我万分悲痛 !这是史学界的巨大损失 ,是史学史学科的巨大损失。早在六十年前 ,白先生即在云南大学讲授中国史学史课程 ,开始了对史学史的教学与研究。解放后 ,白先生受教育部委托 ,于 1 96 1年着手编写《中国史学史教本》 ,在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成立了中国史学史编写组 ,并且招收两名史学史专业的研究生 ,组织了几次关于史学史的学术讨论会 ,出版了几期《中国史学史资料》刊物。白先生还亲自撰写《谈史学遗产》、《中国史学史研究任务的商榷》等等…  相似文献   

15.
白寿彝先生谈治学——访白寿彝先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寿彝先生谈治学———访白寿彝先生陈磊整理1996年11月28日和12月6日,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中国古代史96级研究生和外国留学生先后拜访了白寿彝先生。问候过后,我们请白先生谈谈研究生的学习方法,他说:研究生学习要比大学生学习方便得多,可以随时向导师...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史学史是一项浩大的工程,早在本世纪四十年代,白寿彝先生就在云南大学讲授中国史学史,并立志使中国史学史的研究摆脱旧模式的影响,使其成为一门独立发展的学科。五十多年来,白先生为中国史学史这项工程的设计和建设,投入了大量的辛勤劳动,作出了特殊的贡献。新近由中华书局出版的《中国史学史论集》(1999年4月出版,以下简称《论集》),收集了白先生自1946年至1993年陆续写作的36篇代表性论文。这部论集是白先生关于史学史研究论文的首次单独结集,它将与1986年出版的《中国史学史》第一册交相辉映,共同反映出白先生在几十年学术求索中对中…  相似文献   

17.
正一个饭局里的民族话题1939年3月5日是个星期天,云南大学的方国瑜教授邀请在昆明的陈寅恪、顾颉刚、姚从吾、向达、方豪等史学界的一些朋友来家里吃饭。席间,方豪问方国瑜先生,云南姓方的是从哪里迁来的?方国瑜先生说自己是桐城方氏的后裔。饭后,顾颉刚先生把方  相似文献   

18.
正算起来,山尊先生应该是我的祖父辈了,我们一老一小之所以有交往,主要缘于我的前辈老乡、中国第一代电影导演、著名影星阮玲玉的发现者卜万苍。卜万苍对中国电影有过杰出贡献,但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没有人全面搜集、整理过他的东西。为了不让他的事迹湮没于时间的尘埃,我这个幼师出身的文艺爱好者便"自作多情",于1995年开始自费搜集他的图文、影像资料。我先后利用暑假时间,采访了沪、港、台等地不少老电影  相似文献   

19.
《百年潮》2000,(7)
我在1955年入北京大学中文系读书时,吴组缃先生教古代文学,我听过他讲明清文学史、“《红楼梦》研究”专题和“《聊斋志异》研究”专题。他以现代著名小说家的眼力剖析古代文学,时发新见,十分精彩,深受同学欢迎。当时我不了解吴先生,把他当成是专门教古代文学的教授,后来一位高年级学长告诉我,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他从清华调到北大后,一直教的是现代文学,直到1955年才转教古代文学。我深以无缘聆听他讲解现代文学为憾。1959年,讲现代文学史的王瑶先生因为他的《新文学史稿》正  相似文献   

20.
白寿彝先生的逝世 ,是我国史学界一个巨大的损失 ,对我个人来说 ,更是失去了一位可敬的益友兼良师。我和白先生的相识是在 1 95 7年。那年五月 ,教育部组织全国师范院校教学计划讨论会 ,历史、生物和化学三个学科的讨论会 ,选在湖南师范学院召开。我当时正在沈阳师范学院工作 ,有幸参加了这次盛会 ,在会上遇到了白先生。有一天下午 ,我们一同往游长沙烈士公园 ,并参观省博物馆展出的楚文物。事后湖师历史系邀请用餐 ,为了照顾白先生的方便 ,特往药王街一个叫做李合盛的回族馆子吃饭 ,我才知道他的民族成份。就在这次会上 ,我开始认识了白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