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文化部类是地方志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广义上说,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文化就是人类的文明,包括人类所创造的物质文明以及非物质文明。从广义的概念来说,地方志书所记载的,除了自然地理之外,都是“文化”,即人类的文明创造。狭义的文化特指人类的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体育、卫生、科学等。这就是地方志“文化部类”要记述的“文化”的概念。  相似文献   

2.
“文化”是一个较为复杂宽泛的概念 ,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中国大百科全书》社会学卷说 :“广义的文化指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总和。狭义的文化专指语言、文学、艺术及一切意识形态在内的精神产品。”过去 ,广义的文化被更多地使用 ,而 2 0世纪以来 ,各种媒体所说的文化通常是指狭义的文化 ,即人类的精神现象和精神产品。本文所说的“文化”也指狭义的文化。笔者认为 ,志书作为全面记述一地政治、经济、文化的资料性著述 ,是地情的文化载体 ,应努力提升它的文化品位。也就是在志书中应加大笔墨记述一地的文化现象 ,而又不仅仅…  相似文献   

3.
旅游文化再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要研究旅游文化必须从文化概念的规范和界定开始,探讨文化的一般特征,从而把握旅游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其基本内核和特殊性所在.搞清楚什么是文化,旅游文化和广义的文化之间在逻辑上是何种关系,实际对旅游文化的认识也就解决了一大半.我们一直在谈论文化,文化一词广义而言,是将文化看作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而言,指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有时特指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精神内容.早期的文化研究往往偏重于精神和观念形态方面,英国人类学家泰勒在1871年最先提出文化定义:“文化是一种复杂的整体,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人们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的一切能力和习惯.”泰勒的这个定义可贵之处在于列出了文化的内容,强调了文化的继承、传习和作为“社会人”的文化.美国语言学家萨丕尔的说法更加耐人寻味,他说:文化这名称的定义是:一个社会所做和所想的是什么.将人类行为亦贯于文化之中.后期文化人类学研究的主要成就是将文化分为三层次(物质文化、制度习俗文化和精神文化),将文化概念细致化和具体化.尽管由于各学科的发展,都丰富和深化了文化概念的讨论,但作为一门学科的文化学一直没有形成,一方面  相似文献   

4.
“诗文代变”。从1898年到1902年,中国出现了一场号称诗界、文界和包括戏剧在内的小说界“革命”的文学运动。这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次以现代报刊为媒体,凭借机器印刷和出版企业文化形式所进行的文学启蒙运动。  相似文献   

5.
文化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在宽泛的定义下,文化被看作是“一种生活方式”,社会中的方方面面无所不包。狭义的解释认为文化由四大部分组成,即物质、社会、语言、精神。美国六十年代爆发的反正统文化运动主要是针对当时占统治地位、弥漫于社会各层面的文化观念,以及在这种观念指导下的生活方式,所以,它所反对的文化是广义意义  相似文献   

6.
高文 《成都文物》2008,(2):37-40
历书,又称“历日”、“宪书”、“通书”等,是按一定历法排列年、月、日并提供有关数据的书。自先秦以来,它就对民间社会生活起着强势的范导作用,被称为民间社会实用文化的一种权威解释文本。  相似文献   

7.
《诗经》恋歌与布依族情歌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狭义上讲,情爱是人类一种生物性的本能意识。从广义上说,情爱则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男女之间的相互爱恋,相互追求、相互结合,以及共同生活,包含着丰富多样的社会内容。如爱情的表达、追求的方式、结合的过程、社会发展对情爱的影响等,无不是人类文化的体现。社会越向前发展,情爱受社会的影响越大,情爱的内容越丰富多彩,形式也呈现多样化。《诗经》恋歌与情爱文化发生情爱被认为是文学永恒的主题,这话虽然有些夸张,但却表明情爱和文学有着很密切的关系。当然,情爱不是从来就有,也不是和文学并蒂共生。文学最初没有…  相似文献   

8.
最近,国家文物局单霁翔博士在其新出版的《从"馆舍天地"走向"大千世界"》一书中,提出了关于"广义博物馆"的系列思考,其核心内容是:博物馆是按其功能进行管理,还是按其社会职能、社会要求追求发展目标。按功能要求,博物馆应以收藏、研究、教育(展示)为最主要职能;而按社会要求,博物馆则须以提供更好的文化产品、文化环境和文化服务为己任。  相似文献   

9.
文化一词原本专指我国古代王朝施行的文治和教化,南北朝时南齐王融《曲水诗序》有:“设神理以景俗,敷文化以柔远”句。时至今日,文化一词的内涵与外延已是多样的了,从广义来说,它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来说,指社会意识形态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同时,它还指一般知识。这里所说的文化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技、卫生等。文化类编章为志书中记述文化内容的部分,主要包括文化艺术、教育、科技、卫生、体育、广播电视、报刊出版、文物胜迹等。鲁讯先生曾经说过“有地…  相似文献   

10.
哈贝马斯指出作为政治公共领域前身的文学公共领域孕育于英国共和时期的咖啡馆中.在这一领域形成的过程中,作为文学公共领域的重要功能之一的文学“公共舆论”功能是在当时文学家的推动下建构而成.围绕关停英国咖啡馆这一历史事件,英国文学家也展开了一场通过文学作品干预“公共事务”的“演习”,其中安德鲁·马维尔的《两匹马的对话》一诗是文学公共领域践行“公共舆论”功能的典型个案.  相似文献   

11.
老虎笙是云南彝族远古时期(新石器时代)一种消灾驱邪、纳吉迎祥的原始文化,融汇了宗教、文学、社会和民俗学的原生态舞蹈,“笙”就是舞,舞就是“笙”,属巫术文化。  相似文献   

12.
文化,广义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科学等。村落文化,主要指村落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它具有更多传承的文化艺术生活民俗性色彩。  相似文献   

13.
李莹  王萌  张森 《神州》2013,(21):29-29
辛亥革命后,接踵而来的是社会的一片混乱,民族濒危,面对此种困境,陈独秀《新青年》一班人看到的是辛亥革命失败于缺少思想革命的环节和深度,中国的文化根基未动,而文化乃是政治的根本,于是掀起一场文化革命运动——新文化运动。陈忠实的《白鹿原》却把“孝”予以神圣意义,塑造了白嘉轩这个孝子形象,开拓了在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次正面描写家庭伦理的先河。  相似文献   

14.
<正>一、社会思潮及其形成机制在人类社会的政治史、社会文化史上,在一定社会背景和社会矛盾的积累下,常常会出现一种“思潮”,即群体性的思想、认识、价值观、诉求和呼吁的潮流,涌动于社会、作用于社会,对历史的发展形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其性质和形成机制,是学术研究中值得注意的问题。在中国,社会思潮的不断涌动和发挥显著的作用,主要是近现代时期的现象。广义而言,任何一项在社会上占据一定影响力与舆论势力的思想和理念,兴起时都可以视为某种思潮的萌发。  相似文献   

15.
一“隐语”是产生、通行于各种特定行业和特殊社会集团的特殊语言,是语言的社会变体,称之为社会方言。作为社会方言,隐语反映的是特定社会生活的特点,是一种民族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来说,隐语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隐语即所谓的“行话”,多指在一  相似文献   

16.
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文学的产生和发展 ,都不同程度地反映着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文化嗜好。无论是中国文学还是日本文学 ,都不例外。但是 ,文学所反映出的民族嗜好 ,都不是在一瞬间突然形成的 ,而是在一个民族漫长的历史、独特的文化传统和习俗风土中逐渐形成的。一、中国古代文学的“政治性格”文学研究家们经常指出 ,中国文学有着很强的政治性。反之 ,文学的“超政治性”却被视为日本文学的传统性格之一。中国文学是政治性很强的文学 ,这是中国文学自古以来的一种传统 ,一种性格 ,这种传统和性格至今仍然一定程度地存在着。在中国文学史上的特定…  相似文献   

17.
战后40多年来,日本国内外对日本人及其心理、文化、社会的评价发生了很大变化。这种变化大致可分为几个时期,而每个时期又都曾出现过具有时代特征的“日本文化论”。“日本文化论”一般亦称“日本论”、“日本人论”或“日本社会论”,是一个广义上的概念。“日本文化论”因人们看问题的立场、视角的不同而千差万别。  相似文献   

18.
我国古代的“文化”,主要指文治、教化和礼乐章典制度。近代的所谓文化。是指与自然相对称的人类文明,其内涵相当宽泛,可以划分为广义的(大)文化和狭义的(小)文化。从广义上来说,文化是人类社会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总和.即一切非自然的人类创造物。它包括物质文化(技术、工具等)、  相似文献   

19.
2012年10月27日,“亚洲散居(Diaspora)文学国际研讨会”在日本东京立教大学池袋校区举行,来自中国、日本及韩国的学者、作家参加了这次研讨会。本次研讨会由立教大学观光学部交流文化学科、大阪大学全球协作中心和日本华侨华人学会主办,在日本马来西亚学会、多文化关系学会、立教大学亚洲地域研究所、京都大学地域研究综合信息中心和地域研究联合(JCAS)大学与学会的合作与协助下召开。“散居”(Diaspora)一词在古希腊语中译为“散落的种子”,原指流亡海外的犹太人,后来用以描述种族在较大范围内的迁徙移居现象以及由此产生的散居族裔与当地居民的经济、文化的适应、冲突和融合。散居文学就是移居作家的文学,散居作家特有的“双重身份”赋予他们独特的“双重视角”。散居作家们游离于本土与全球之间,为“跨文化”对话提供并拓展话语空间,同时也能促进本土文化更具有全球性。本次会议,以日本的个案(日华文学)和作为散居文学已经确立研究地位的马来西亚的个案(马华文学)加以比较,并将视线延展到同样不为人知的朝鲜半岛。不仅局限于狭义的文学性,更重要的是围绕着移民社会与地域社会变迁、文化与身份认同的纠结、双语创作与文化迁徙、本土化与散居等主题,分两个专题组进行讨论,以此推动交流文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在晚清民初的历史语境里,中国传统的“文明”和“文化”概念先是大体经历了一个摆脱轻视物质、经济、军事方面的内容,形成内蕴进化理念的新的现代“文明”概念——广义的现代“文化”概念,再从另一维度部分地回归与“武化”、物质化相对的中国传统“文明”和“文化”的关键内涵,进而获取新的思想资源、重建一种新的狭义“文化”概念的过程,最终复构成了一个广、狭义内涵并存的、带有矛盾性的现代“文化”概念结构。这两个重要的现代概念形成和演变的过程,同时也是当时的中国人运用它们进行社会改革的实践过程。戊戌时期,现代“文明”概念已经在趋新士大夫中逐渐流行开来,并携带一系列现代性主导价值观念,成为维新运动得以全方位展开不容忽视的思想依托;而狭义“文化”概念的出现及其与广义概念的合构,则影响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