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钦定越史通鉴纲目》是19世纪越南阮朝国史馆官修纲目体史书。分《前编》、《正编》,起远古至黎愍帝(1789年),共53卷。全书文字由“纲”、“目”、“批”、“注”等七大部分构成。全书主要阐述六大问题:国统开端问题;正统朝代问题;“反逆”与“起兵”问题;“北属”与“自主”问题;古今详略问题;批注与徵引问题。本书编纂体例,依朱熹《通鉴纲目》为准,反映出中越两国史学渊源关系之深。本书因成书较晚,吸收了前此史家史著的优点,又因述载时段较长,涵盖面较广,所以多为治越史者所推重。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朱子大全》有关最重要的资料入手来分析朱熹撰写《通鉴纲目》的过程,认为朱熹至少于乾道六年开始着手撰写《通鉴纲目》,乾道八年完成“凡例”并撰写了《资治通鉴纲目序》,淳熙七年之前完成《通鉴纲目》初稿,以后陆续修改到绍熙年间。朱熹撰写《通鉴纲目》曾得到蔡季通等人的协助,但主要工作则是他自己完成的。然而,朱熹未能将《通鉴纲目》最终修改完毕  相似文献   

3.
《大南一统志》分为嗣德本和维新本两种,都模仿了《大清一统志》的体例。嗣德本的编撰历时很久,在送嗣德御览之前,已经经过礼部和地方行省的修订。嗣德命令编撰十七年(1864年)之后的沿革史事,草本未及进览,因尊室说之变而丧于兵乱之中。维新本的修撰者为当时的学部尚书高春育,虽然命之为"维新本",实际上始编于成泰十年(1898年)之后。嗣德本和维新本都保存了大量的地图,但两书地图的种类和风格颇有差异,总体来说体现了传统图式和西方技法的融合,在这一方面,维新本走得更远一些。  相似文献   

4.
赵师渊入朱门不早于淳熙八年,并未参与《资治通鉴纲目》初稿的编修,而是在朱熹晚年时,帮助其师"整顿"《纲目》,并至少承担了汉、唐部分的修订。"赵师渊作目"最初因王柏对史料的误读而起。元、明时期《纲目》成为史学义理取向的典范后,"赵师渊作目"作为一种可资利用的叙述策略,在阐释《纲目》书法的论说中得到凸显。明中期以后,信奉治史实证路径的文人群体宣扬《纲目》出自赵师渊之手,以此消解《纲目》在史学义理维度的典范意义。而无论是"赵师渊作目"或"赵师渊撰《纲目》",其载体是关涉《纲目》阅读、阐发、评价、接受等性质的文本。在此类文本中,虽然"赵师渊作目"说的表象是一致的,但其背后蕴含的史学观念在明中期发生了翻转,从阐释经典转为解构典范,由宋学取向转为汉学立场。  相似文献   

5.
《史》、《汉》之际史学的发展表现有二:一是思想上正统化观念不断加强,前人已多有论述;二是史学自身的发展更多体现在史家对史书编撰形式的探索上。纪传体体例逐渐"整齐",起居注著录渐成常例,地方史的撰述得到提倡,学术史、人物专史、杂史、制度史等都以专书的形式出现,"史氏流别,殊途并骛",史书编撰出现多途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卫艳霞 《沧桑》2008,(4):136-137
《毛诗正义》编撰特点主要体现在:编撰态度上兼收并蓄,编撰体例上《传》《笺》并释,编撰原则上"疏不驳注"。  相似文献   

7.
《宋史全文》是成书年代较早的一部贯通两宋的编年体史书,虽是采录众书而成,也有着鲜明的编纂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以编年为体叙一代史事,借史论述史观,史实选择侧重君主。  相似文献   

8.
自金灭北宋,《资治通鉴》传入金朝,出现了一些专治《通鉴》的学者,也产生了金代的《通鉴》学.金代《通鉴》学虽成果不丰,但也有其特点.从金代《通鉴》学发展的大致脉络看,它所体现的是对历史上先进的文化成果和文化政策的积极认同.汉人、女真人都有研习《通鉴》者,《通鉴》在金朝也得到了最高统治者的重视,成为更多民族共同的文化财富.从学术发展角度看,金代《通鉴》学不尚虚谈,较为务实,更易于《通鉴》的普及.  相似文献   

9.
中越两国古代历史文化关系极为密切,从以铸币制度为代表的货币文化也可窥其一斑.汉唐间千余年越南受中国封建王朝的统治,长期使用中国铸币.越南丁朝(968-980)和前黎朝(980-1009)建立后,发展起独立的铸币制度和与中国相似同时又具特色的铸币文化.  相似文献   

10.
赵绍祖,字绳伯,号琴士,安徽泾县人。生于乾隆十七年(1752),卒于道光十三年(1833)。据载,赵乃宋宗室赵不吝后裔,曾祖、祖父及父亲,“皆有声庠序”。他有良好的家学素养,自幼好学,九岁以“能文”称于时。二十岁应童子试,得大儒、安徽督学朱筠赏识,被提拔入县学,旋补廪膳生。因有朱筠这位名师指导,绍祖学问日  相似文献   

11.
《马首农言》是清代中后期山西寿阳籍大学士祁寯藻,撰写的一部有关当地农业的书籍,是这一时期为数不多的反映山西地方农业与农业社会的宝贵文献。然而,这样一部重要的农书,在之后的一段时间内,并没有在大范围内引起重视。近年来,有学者从不同方面对其进行了解读,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深入发掘。研探《马首农言》,有利于了解祁寯藻编撰背景和复杂情感,对于将《马首农言》的现实意义发扬光大,打造地方特色文化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道光十九年五月(1839年6月),正值禁烟运动进入高潮之际,清政府颁布了《钦定严禁鸦片烟条例》(以下称《条例》)。对这个禁烟法令,不少论著采取了完全否定的态度。最早提出这种意见的是史学前辈范文澜先生。范老在他的《中国近代史》中认为,《条例》是投降派的产物,是投降派打击抵抗派的工具(范文澜《中国近代史》,一九五五年版第20页)。范老的这一观点一直被人沿用,近年来问世的一些著作,如杨国桢先生的《林则徐传》来新夏先生的《林则徐年谱》等专著,都重复  相似文献   

13.
《国语》是我国先秦时期的一部以国别形式编撰的主要记述君臣语言的史书。古今人对这部书的看法纷繁歧出。至今尚有许多同志认为它只是一种史料汇编。对这种意见本人不敢苟同。笔者认为,《国语》是在编者特定的政治思想和历史观指导下精心编撰成的有其较为  相似文献   

14.
《资治通鉴》是一部纵贯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编年史巨著。为了编撰这部书,司马光及其助手们“遍阅旧史,旁采小说”,参考了大量的书籍资料,仅《资治通鉴考异》中提及的书目,就达三百五十余种之多。《通鉴》是怎样归纳整理如此“简牍盈积,浩如烟海”的历史资料,抉摘鉴别众多互相矛盾违戾的史料的呢,我们可以通过《通鉴考异》来探究。《资治通鉴考异》是司马光在编撰《通鉴》的同时,“参考群书、评其同异,俾归一涂”而成的。《考异》全书三十卷,共计二千九百七十七个条目,依照《通鉴》编年的次  相似文献   

15.
清代佐领按其组成方式区分,可分为私属、公中两大类,其中私属又有勋旧、优异世管、世管、互管等诸名目。私属佐领有世袭性质,故承袭此类佐领者基本为原立佐领人之直系子孙。至康熙末年,旗人生齿日繁,具备承袭佐领资格者为承袭佐领,出现争讼现象,雍正朝此类争讼日益增多。乾隆元年谕令八旗奏报佐领根由,绘制佐领家谱,在此基础上,按原立佐领后裔之亲疏,确定承袭得分以拟正陪记名,终成《钦定拣放佐领则例》。  相似文献   

16.
我讲话的题目实在平常不过了,但这却是一个老读者发自内心的最诚挚的祝福! 由于工作的关系,《当代中国史研究》创刊十年,我也当了这个刊物十年的读者,并保存了自己订阅的从创刊号至今共59期的全部杂志。这份刊物是我精神家园的一部分,无论工作多忙,每期杂志我都要浏览一遍。如果有和自己工作或研究课题相关的文章,我会进一步细读。我国史知识的积累、史学研究水平的逐步提高以及对国史重大事件和人物看法的学术观点的形成,都与阅读这本杂志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正>以笔者之见,所谓"全球史",就是对于世界历史发展和演进的一种主观认知和解释模式,即对客观存在的世界历史演进体系进行全球视角下的探究和阐释。换言之,在全球史视角下,人们突破了传统的以国家和民族历史为审视视角的世界历史释读框架,将认知重点从个体的、局部的各民族和各国的纵向演进历史,转向整体的、以横向互动和交流为着眼点的跨国家、跨民族乃至跨地区的历史。因此,从根本上说,"全球史"转向并不涉及世界历史的客观发展进程问题,或者说,基于"全球史"的主观探究和  相似文献   

18.
杨雨蕾 《世界历史》2002,(3):113-115
《资治通鉴纲目》(简称《通鉴纲目》)被认为是朱熹改纂司马光《资治通鉴》而成的一部重要的史学作,据《高丽史》的记载,《通鉴纲目》当在13世纪末、14世纪前半期高丽朝末期已传入朝鲜半岛。之后到朝鲜王朝时期,又通过燕行使臣大量传入。  相似文献   

19.
彭信威先生的1965年版(《中国货币史》已由上海人民出版社重印,受到钱币学界和货币史学界的普遍欢迎,对进一步加强中国钱币学和货币史的研究,提高这两门学科的学术水平必将起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松筠历仕乾隆、嘉庆、道光三朝。在任伊犁将军期间 ,善待谪遣伊犁的文员 ,使用他们编纂了《钦定新疆识略》 ,掀起了清代新疆地方志编修的第二次高潮 ,并从客观上造就了西北史地学的开创者———祁韵士和徐松。作者进而指出 ,为官一任 ,造福一方 ,不仅指在政治、经济方面要有所成就 ,同时在文化方面也要惠及后人 ,要善于管理、使用和爱护人才。在今日西部开发的时机中 ,建立特色文化是必由之路 ,地方志事业更应为现代文化体系的构建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