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蔡平夜墓楚简中乙一.14号简文中的“句□”,应为“句邘’,为地名,即《左传》之“皋浒”;“此竝”及次竝戈之“次竝”,亦为地名,均为《左传》之“兹方”。  相似文献   

2.
本文认为“之”与“止”在战国文宇中形近而可通假,因此郭店楚简《缁衣》中“言从行之”一句,“之”应释为“止”,句意为言行不一致。今本《礼记·缁衣》亦应作如是解。  相似文献   

3.
朱国伟 《南方文物》2012,(2):77-80,208
句鑃是中国先秦时期的一种乐器,它主要流传在南方是学界公认的,但已往学界对句鑃具体的国属或族属多存而不论,或笼统冠之“吴越之器”,这是因为从句鑃的发生情况确实难以确认其所宗归谁.但笔者认为,据现有的句鑃资料及吴越墓葬材料,应大致可确定其为越国乐器,即为“于越”族的本地特色乐器.本文从多个角度及理由试对此论点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4.
律句(下)     
洛地 《古今谈》2002,(3):42-50
我国韵的句,首先有“句型”,“句型”之内有“句式”。韵之有“句型”,虽然是由我说出来的,但和由我发现、提出:“韵句,以韵脚为基点向上建筑成句”有些不同;“句”之有“偶”、“奇”,并不是我首先发现的。明代大曲家汤显祖在给他的友人凌漾初的信中,  相似文献   

5.
旧日塾师设馆,授童稚以句读,解《论语》首章未竟,一学子躁不可耐:“不亦说乎’、‘不亦乐乎’,‘不亦君子乎’,见‘乎’即读可也,何先生之不惮烦?”这当然只是一个笑话。俞樾《古书疑义举例·句中用虚字例》中说:“虚字乃语助之词,或用于句中,或用于句尾,本无一定”,“乎”字用如语助,多置句尾,但见“乎”即作句,亦不足训。  相似文献   

6.
《中庸》解者众多。内中的“子曰:素隐行怪,后世有述焉,吾弗为之矣;君子遵道而行,半涂而废,吾弗能已矣”一句,旧解似有未洽。自罗振玉在《存拙斋札疏》中将“素隐”解释为索隐,并引《易.系词上》有“探赜索隐”为证后,前一句语义才较确定明了。但是后一句“君子遵道而行,半涂而废,吾弗能已矣”仍有未通之处。郑玄注“弗能已矣”为“汲汲行道,不为时人之隐形”,孔颖达疏为:“已,犹止也。吾弗能如时人半涂而而休止,言汲汲行道无休已也。”朱子集注谓“已,止也”,所解与孔颖达相近。但是根据他们所解,虽然“半涂而废,吾弗能止”与“素隐行怪,后…  相似文献   

7.
《南方人物周刊》2010,(35):53-53
《诗经·小雅》中一句“秩秩斯干,幽幽南山”,短短八个字诉尽清冽恬然,每每读起都令人心醉不已。而面对如今的生态环境,这份自然之美竟已“成追忆”,方才意识到环保低碳早已迫在眉睫。只可惜当“你今天低碳了吗?”沦为一句不痛不痒的标语口号,有太多人在为之摇旗呐喊,却太少人为之付诸实践。岳飞有云:“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只有心存环保者方能身体力行,  相似文献   

8.
《山茶》2010,(10):51-51
《诗经·小雅》中一句“秩秩斯干,幽幽南山”,短短八个字诉尽清冽恬然,每每读起都令人心醉不已。而面对如今的生态环境,这份自然之美竟已“成追忆”,方才意识到环保低碳早已迫在眉睫。只可惜当“你今天低碳了吗?”沦为一句不痛不痒的标语口号.有太多人在为之摇旗呐喊,  相似文献   

9.
祝秀权 《古籍研究》2000,(1):71-71,37
《郦风.君子偕老》一诗,古今各家解《诗》大多以为是讽刺卫君夫人宣姜之作。究之,其根据有二:一是毛《序》:“《君子偕老》,刺卫夫人也。夫人淫乱,失事君子之道,故陈人君之德,服饰之盛,宜与君子偕老也。”二是本诗首章末二句:“子之不淑,云如之何?”解谓此二句指斥宣姜德行不善。  相似文献   

10.
章学诚论学,有一句名言:“高明者多独断之学,沉潜者尚考索之功,天下之学术,不能不具此二途。”①章学诚强调“考索之功”,虽有其“乾嘉语境”,但此说对于开拓史学批评研究的新局面,仍不无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1.
宋代著名词人柳永在拟填补翰林院之缺席时,吏部呈其词给仁宗皇帝,其中有一首《西江月》词,词中有这么一句:“我不求人富贵,人须求我文章。”仁宗看后很不高兴,作御批四句:“柳永不求富贵,谁将富贵求之;任你白衣卿相,风前月下填词。”柳永从此借皇帝御批,自嘲为“奉旨填词柳三变”,谢绝仕途,依红偎绿,放荡不羁。  相似文献   

12.
释王翰“欲饮琵琶马上催”句王翰《凉州词》云:“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此乃盛唐七绝中杰作,脍炙人口,久传不绝。惟次句“欲饮琵琶马上催”,迄今未得确解。历来注家因对“催”字之误解,释此句为:正欲举杯痛饮,忽闻马上弹奏琵琶之  相似文献   

13.
读骚札记     
惟夫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今案,偷乐即贪乐,犹“贪天之功”亦作“偷天之功”也.偷贪透母双声.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修姱以(革几)羁兮,謇朝谇而夕替.今按,艰在安部,替在壹部,艰替韵不相叶.疑当作“哀民生之多艰兮,长太息以掩涕”,替涕同叶衣部.《远游》:“思旧故以想像兮,长太息而掩涕”,亦以“长太息而掩涕”作下句,与下文叶韵,可证也.古书因传钞倒句而失韵者多有之,《离骚》一篇,即有数例,可参下文而并证之.  相似文献   

14.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记载了秦欲伐郑而骞叔哭师的史事,其中有一段是这样的:骞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对“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的解释,今人众说纷纭,持解不一.笔者略作整理约得四说.(一)王力《古代汉语》释为“你知道什么?你如果在中寿的年龄死去,你墓上的树也该长到两手合抱那么粗了.这是骂骞叔早就该死了.中寿,约指活到六、七十岁,骞叔大约已七、八十岁,过了中寿的年龄.木,树;拱,两手合抱”.(二)洪诚先生认为“中寿”不该训作“中等年寿”,而应训作“满寿”.“尔墓之木拱矣”句上面,承前文省略了“及师之入”一句.整句应译为”你知道什么?你的年寿满了!等到军队回来,你坟上的树木已经两手合抱那么粗了”(见洪诚《训诂学》页142,江苏古籍出版社,1984年).徐复先生以之为是(见该书序言).  相似文献   

15.
《文史月刊》2013,(12):44-44
全联以“锦上添花”和“雪中送炭”两句成语感叹世态人情,流露着一种刻骨铭心的人生况味,并深盼天下人能在他人非常困难、急需帮助时伸出诚挚友谊之手。  相似文献   

16.
对《论语·泰伯》中的“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一句,现行一切《论语》版本,都一无例外地断读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而许多批孔者便以此为孔子视“民”为群氓之依据,对孔子作无数“严肃”、“认真”的批判。且不言以一语概一人之为是否有妥,但论是种断读是否唯一正确。对是种断读,前人曾有疑之者。清代刘宝楠疑  相似文献   

17.
邓颖超,原名邓文淑,当时在天津直隶女师读书.邓文淑虽然在班里年龄最小,但聪明过人、举止大方、追求真理,没有骄娇之气.她崇拜班主任老师白眉初的学识,讨厌自己带有封建色彩的名字,请求老师为她起个有时代意义的新名儿.白老先生取《论语·雍世》之“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之句,取名“颖彬”.又因“彬”同于“斌”,故为“颖斌”,希望她脱颖而出,卓而不群,早日成为治国安邦的巾帼英雄.邓大姐不喜欢“斌”字,认为“斌”仍未摆脱旧俗窠臼,乃将“斌”字换为“超”字.  相似文献   

18.
《论语》中的章节大都是前后没有语境的孤立之句,有故事情节的是少之又少,“陈亢问于伯鱼”一节便是有故事情节的代表之作。  相似文献   

19.
1.夫设文之体有常,变文之数无方本条为全篇首二句。不少译释本解为:文章的体裁是恒常有定的,写作的方法则又是变化多端的.译意不误,但总觉得“设”字“变”字似乎不应失落,失落了总少了些什么含义。赵本’“‘’首句译作“文章体裁的确立”,龙本又译为:“文章体裁的设置”,“确立”、“设置”皆从原句“设”字中来,训释为当,也可见“设”字本有实在含义(二句“变”率亦一样)。但是,按赵、·龙二本的译法,反推原文似应作:“文体之设有常”。于是又有新的疑点,显得不够贴切呢?细予辨斟,“设文”和“变文”的语词之中.两…  相似文献   

20.
作者来信     
作者来信《抗日战争研究》编辑部;来函收悉。感谢你们以极其认真的态度对我提出的要求作出答复。我认为,文中①出现的两处错误,一处是“公”字写得不太好②;一处是对郭沫若称钱亦石是“为抗战而牺牲的文化人中之第一人”一句漏注(原文将此句及田汉诗句“词客豪情犹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