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012年结项的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项目"中华文明探源的神话学研究"得出结论:伴随华夏文明产生的神话想象有其深远的史前根脉,远远不是汉字出现的年代所能局限。华夏神话之根的主线是玉石神话及由此而形成的玉教信仰。从神话学视野看东亚地区的玉器起源,每一种主要的玉器形式(如玉玦、玉璜)背后都有一种相应的神话观念在驱动。考察出土玉器的年代及地域分布,可以大致勾勒出玉教神话信仰传播的路线图。  相似文献   

2.
古代羌族与华夏族在族源上有着渊源关系。古代羌族不但直接参与了华夏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过程 ,而且为华夏早期农业文明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3.
陶寺晚期龙山文化与夏文化——论华夏文明的形成(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世界六大明古国之一,但有关中国明的起源问题,迄今学术界尚无定论,或尚无较为一致的意见。对此,过去一些学认为我国明起源较晚,大约是在商代。例如日本贝冢茂树曾说,中国古代明形成的时代,应在商代前期。也有人说:“小屯殷墟化便是中国最早的明,或说便是中国明的诞生”。为此夏鼐先生曾作过一个很好的比喻。他说:“小屯殷墟化是一个高度发达的明,如果这是中国  相似文献   

4.
主要从地下考古资料阐述了新石器时代东夷文化的有序性和承继性、先进性、影响性和辐射性等三大优势和特点,从而论证了东夷文化才是华夏文明孕育的真正母体、中华文明的主源头.  相似文献   

5.
杨兵 《广东史志.视窗》2006,(1):F0002-F0002
应澳大利亚澳中经济文化中心和纽西兰中华文化中心的邀请,以广东省地方史志办公室主任陈强为团长的考察团一行15人,于2006年1月3日至13日在澳大利亚、新西兰进行考察和交流.举行地方史志学术交流研讨会。  相似文献   

6.
三、华夏明形成阶段的史迹与化 尧舜部族“联邦”、“共主”禅让式古国政权的进一步发展,则迈入了华夏明的形成期——中国第一个朝代夏朝。然而夏族与夏化的起源,这个成熟期的早期国家模式、所在地域及其发展等诸多问题,在长期以来就有不同的意见:在夏族与其化的起源问题上,目前主要集中在河南豫西说和山西晋南说两种。前基于考古化详实连续并能自圆其说;后则鉴于在历史典籍特别是先秦献和甲骨中的记载而得到了有力支持。笔结合多年对这一课题研究的心得,认为夏族与夏化起源于晋南而后发展至豫西,这在历史和考古资料上都有史可考,有物可证,并可窥觅其发展的轨迹。  相似文献   

7.
强进前 《丝绸之路》2013,(10):42-43
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是甘肃在正确认识自身优势和劣势的情况下,提出的与全国同步进入小康社会的发展战略决策,这是新时期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的重点和亮点。平凉是陇右门户,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在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中处于丝绸之路文化带和以始祖文化为核心的陇东南历史文化区的交汇点,区位优势明显,将会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这里所谓前期夏化,按笔的划分,主要指的是二里头化的东下冯类型一、二期。这一类型的前期夏化,据调查和发掘,多分布于晋南和晋西南,其遗址就目前的初步统计约有六七十处,其中位于夏县偃掌镇东下冯村的一处,面积最大并首先发掘,故而将这一夏纪年期的二里头阶段化称为“东下冯类型”。据仇士华先生在其《有关所谓“夏  相似文献   

9.
金蓉 《丝绸之路》2013,(20):50-51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文化旅游已成为旅游产业发展的新业态、新趋势。甘肃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是我国第一个国家级文化战略平台,建设目标与甘肃省旅游资源富集区、旅游产业发达区契合,对其进行旅游形象设计不仅有利于促进甘肃文化产业建设,对旅游产业的升级和旅游竞争力的提升也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刘峰 《丝绸之路》2013,(18):42-43
微博在引入我国短短六年时间后,呈现出井喷式发展的趋势,其技术日臻完善。作为新兴的网络传播平台,微博操作简单、传递信息及时,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产生了广泛影响。微博用户群体广泛,已成为当下个人交流、政府问政、企业推广宣传的一个重要途径。本文从微博的特征和优势入手,以甘肃省"1313"工程为例,探讨微博在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一、大米与小米严文明先生著述等身,其中《农业发生与文明起源》是严先生1991~2000年间有关研究文章的结集,也是先生较近阶段关注课题研究成果的集中体现。正如书的命题一样,我们可以将严文明先生的这本书浓缩成为两个大的论题:中国农业的起源与中国文明的起源。农业的发生是人口增加、社会复杂化和中国文明及中国传统长期而稳定的农业社会形成的基础,因此两个题目既可以分开来处理,也可以联系起来观察,都是当前中国乃至世界考古中的热门话题。其所以如此,一是考古学家和学术界对这样重要的学术问题一直很有兴趣,二是相关的新发现比较多,三是目前中国考古经过多年的基  相似文献   

12.
周人起源于今陕西武功县一带,在翦商之前曾有一段迁居甘肃陇东地区的生活经历。居陇时期的周人在首领不窋、公刘等的带领下光大部族,为日后取代商王朝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甘肃陇东地区所孕育的先周文化以农耕为基础,以礼乐为核心。随着西周正式建国,周制天下,农耕文化传统与礼乐文化精神相辅相成,共同塑造了华夏文明的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13.
《华夏人文地理》2013,(5):146-163
1923年9月15日,夜,西宁县(今青海省西宁市,当时属甘肃省管辖)附近的峡谷中,瑞典人安特生和包括西宁道警官在内的数名随从遭遇了突如其来的“强盗袭击”:“透过黑暗,我看见了一个骑马人的轮廓,感觉到了身边的铁钉鞋,他决不是我们一行中的人;为了先发制人,我朝身边的黑影开了枪,在刹那间感到一股液体喷到了身上,我开了第二枪,他伏倒在马鞍上了。”安特生在《黄土地的儿女——中国史前史研究》的书页里,记了这个惊悚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关于中国文明形成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缪雅娟 《中原文物》2004,40(1):22-28
我国新石器时代末期,在诸多考古学文化竞相走向文明的过程中,以夏部族为代表的中原王朝文明的首先形成,应和历史上记载的洪水问题密切相关.中国文明在其形成的最后阶段,社会矛盾冲突的最高表现形式为族群矛盾的不可调和,究其原因,当和中国文明的本质特征即血缘关系的长期存在及在中国文明形成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有关,如果不能正确认识中国文明这一显著特征,就不能从本质上揭示中国文明形成道路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15.
塔宏伟 《沧桑》2010,(1):132-133
中国文明本质上是一种礼制文明,中国古代的国家社会是一种等级分化十分复杂的政治社会。中国早期国家文明形成的标志是都城的出现,而形成的时间,则是夏朝之前的尧舜禹时代。  相似文献   

16.
华夏文明是中国文明,确切地说是中华文明中的一个地域性文明。因为,近一个世纪的考古发现说明,中华文明不是一元而是多元的。并大体上与中国古史所谓“传统时代”的史迹相对应。  相似文献   

17.
2002年,国家重点攻关项目“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预研究”正式启动,陶寺新石器时代遗址再次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本文试从自然环境、农业、手工业、文化交流、文献记载、历史文化传统等多角度多侧面论述远古陶寺文明形成的推动因素。  相似文献   

18.
黄河从巴颜喀喇山的清澈雪水起步。纳百流.汇千溪,浩浩荡荡流入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境内,在流经永靖县域107公里的主河道上呈现出独特的“S”形,神奇般地造就了炳灵峡、刘家峡、盐锅峡三大峡,谷景观,加上因修建盐锅峡、刘家峡、八盘峡三座大中型水电站而形成了炳灵湖、太极湖、毛公湖置大西北高原上罕见的靓丽高原湖泊,构成了西北高原特有的黄河风情绚丽画卷,这就是著名的黄河三峡。  相似文献   

19.
中国文明本质上是一种礼制文明,中国古代的国家社会是一种等级分化十分复杂的政治社会。中国早期国家文明形成的标志是都城的出现,而形成的时间,则是夏朝之前的尧舜禹时代。  相似文献   

20.
由中国殷商文化学会、北京市考古学会、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北京平谷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05年平谷与华夏文明学术研讨会”,于2005年8月25日-28日在北京平谷区举行。来自中国海峡两岸以及韩国、日本的近60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与会专家学者实地考察了平谷山东庄轩辕庙旧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