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化”与历史借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二十多年来,在国际学术论坛上,出现了关于“现代化(或称近代化)”问题的讨论,诸种关于“现代化”的论著充斥于市,形形色色有关“现代化”的理论时有所闻。这种“现代化”论滋生于资本主义世界,流行于西方学者和政客之间。当前,我国人民全力以赴为之实现的“现代化”概念与流行于西方的“现代化”有无本质的区别?如果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曾先后经历过“现代化”,它留给人类的遗产是什么,有无可借鉴之处,要有,又有哪些?本文拟对此作些探讨和说明。  相似文献   

2.
国外的现代化理论兴起于五六十年代,70年代发展到高峰,并开始为中国学术界所关注。现代化理论为史学研究提供了新视角,一批运用现代化理论研究历史的著作相继问世。章开沅、罗福惠等人编撰的《比较中的审视:中国早期现代化研究》(以下简称《比较》)一书是这一研究的重要成果。它在探讨现代化理论的意义和架构方面,在运用这种理论分析和说明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历史进程方面,进行了有意义的尝试。  相似文献   

3.
90年代,中国学术界对现代化的研究出现了一个“美国热”(罗荣渠先生语),涌现出了一批探讨美国现代化历程的著作。这些著作都力求以现代化的新视角、新方法去重新构架和发现美国史。其中许多成果是富有启示性的,也是很有建树的。本文主要就这些著作所体现出的中国美国史研究的现代化取向进行综合评论①。  相似文献   

4.
<正>现代化理论既是一种社会转型理论,又是一种历史发展理论,并且从一开始就带有明显的政治意识形态倾向。它在20世纪50年代由美国社会学家制定,先是向“第三世界”国家指出一条以西欧—北美历史经验为导向的经济政治发展模式,许诺这些国家可以较低的成本迅速从“传统”社会转型为“现代”社会。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现代化概念进一步演化成一个“普遍范畴”,并且出现了一系列“系统化”尝试和指标规定。不少历史学家也以这些指标为尺度,  相似文献   

5.
20世纪60年代,印度开始实行一种以推广高产品种为核心、以迅速发展农业生产技术为手段的现代化农业发展新战略,史称“绿色革命”。此次“绿色革命”的成功促使印度从一个“饥荒之国”一举成为世界粮食出口大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印度农业、农村、农民贫穷、落后的面貌,为印度现代化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文拟从印度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角度,重新审视这场四十多年前发生在印度大地上的农业变革。认真考察印度“绿色革命”得以成功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我国世界近代史学科中的"现代化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80—90年代是中国的世界近代史学科体系发生理论变化的时期。现代化理论与世界近代史学科的结合,催生出以现代化理论为理论基础的世界近代史学科体系,即不同于传统的“苏联体系”的“现代化体系”。相关高校教材的内容和结构变化最为明显地反映出这种体系的内涵与特点。  相似文献   

7.
周恩来与四个现代化目标的提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20世纪40年代末到70年代中期,周恩来对四个现代化目标进行了长期的探索, 这是贯穿他生命最后27年的一条红线。1949-1954年是四个现代化目标的初步提出阶段,周恩来在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强调要建设起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国防;1955-1965年是四个现代化目标的正式提出阶段,周恩来在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强调要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文化大革命”时期是四个现代化目标的重新提出阶段,周恩来在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重申要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8.
论尼采的历史哲学——从“反时代史观”到“永恒回归史观”梦海历史哲学是尼采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自50年代以来,经雅斯贝尔斯、海德格尔、勒维特、芬克等人的研究,尼采的历史哲学成为国际学术界长期关注的焦点之一。本文旨在展示尼采历史哲学的基本面貌及统一性...  相似文献   

9.
石作斌 《攀登》2001,20(1):5-8
面对新的世界,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担负着领导我国人民把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继续全面推向前进的历史重任,现代化建设事业需要现代化的领导人才。中国式现代化的“全面的现代化”,领导素质现代化已成为一个重大的时代课题;中国式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的现代化”,领导素质现代化必须符合“三个代表”的根本要求;中国式现代化是“后发的现代化”,领导素质现代化应当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10.
正在苏联时期对俄国历史的解释中,社会发展阶段理论曾长期居于垄断地位。到20世纪八九十年代之交,苏联(俄国)学术界开始使用现代化理论和方法研究俄国历史。1993年第7期的《哲学问题》发表了以《俄国现代化:问题与前景》为题的圆桌会议材料,④这既是俄罗斯学界对俄国现代化研究的阶段性总结,也推动了这方面研究的进一步发展。由于当代俄国仍以全面现代化作为自己的发展目标,从俄国现代化的曲折历史中寻求教益成为现实的任务,由此对有关俄国现代化的理论和历史问题的讨论不断深化。本文⑤即是对其中主要问题的梳理和评论。一、世界现代化进程中的俄国阿列克谢耶夫院士指出,描述世界现代化的基本线索是研究俄国现代化的基础。俄国学术界一  相似文献   

11.
“保守”与“激进”是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中的重要课题,自1990年代以来受到学术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并引发了接连不断的讨论。然而,这一课题较为复杂,涉及中国近代思想史乃至整个近  相似文献   

12.
“枎戔当忻”布币的国别与年代问题马世之,蔡万进,李德保“当忻”布币是我国东周时期的一种青铜金属铸币.旧的钱谱中曾有著录.解放后河南,安徽和陕西、江苏、浙江等地屡有出土.关于这种钱币的国别与年代问题,学术界的看法不尽一致:有谓是西汉末年新莽所铸[1],...  相似文献   

13.
历史观与意识形态:世界历史叙事中的现代化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东波 《史学集刊》2006,44(4):138-143
作为世界历史叙事的一种范式,现代化理论不仅体现了一种历史观,也展示了其意识形态的特质。现代化理论的意识形态功能包括:解释功能、压制宣传功能、整合和激发功能以及合法化功能,这些功能使世界历史叙事充斥着偏见与“公允”、“真理”与权力、压制与整合等悖论。这种悖论在历史观层面,则凸显为现代化的“历史观”和历史观的“现代化”二者之间的张力。只有克服二者之间的张力,才能超越现代化的“历史观”的局限,才能使历史观的“现代化”成为一种世界历史叙事的实践理念。  相似文献   

14.
现代化视野中的全球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80年代以来,特别是进入到90年代以后,在国际学术界,全球化(globalization)迅速成为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据国外的一项研究显示,1984年在世界55个国家出版的1600种杂志中,仪有3篇在标题或要中使用了“全球化”一词,  相似文献   

15.
战前日本现代化进程的“中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治维新后,日本曾一度实现了现代化的启动,并以“急行军”的速度完成了工业革命。可是,正当全世界翘首期待日本将做些什么的时候,①日本却“误入歧途”,②走上了政治发展的“逆行道”,造成了现代化的“中断”。今天,在世界各国追寻现代化的热潮中,我们回顾和研究这段历史将有一种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2005年5月26—27日,浙江师范大学历史研究所和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史所史学理论室在金华共同召开了“现代化与历史学”学术讨论会,与会的还有来自浙江省一些高校的教师和研究生。发言内容大体分为三方面:  相似文献   

17.
虞和平从事的中国现代化研究,发轫于商会与早期现代化研究,继而致力于近代以来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整体性探讨。进入21世纪后,其研究主题更为丰富,包括商人外交研究、张謇研究及近代经济史的重新梳理等,成果丰硕。虞和平选取的研究对象,往往与时代主题的变迁密切相关,在研究方法上借鉴西方现代化理论,同时注意吸收社会学、经济学、法学等社会科学理论。他用中国近现代史的史实与国情对西方现代化理论进行改造,重视实证的同时讲求理论,循序渐进的同时追求创新,较为成功地构建了中国现代化史的基本理论框架。他对中国现代化史的系统分析与总结,饱含着对中国现代化历程的深切关怀,在学术界产生了广泛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中共二十大报告从根本性质、基本特征、本质要求、战略安排等维度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由来已久,广东的“追龙”战略即为中国式现代化地方实践的范例。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提出广东要用二十年追赶亚洲“四小龙”的“追龙”构想,要求广东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追龙”战略从提出之初就打上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刻烙印,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而具体实施又是一个渐进式发展的结合中国国情不断调整实现目标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深化对现代化认识的过程,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之路,拓展了现代化的内涵和实现途径,有效克服了西方现代化路径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9.
孙中山先生不仅是中国伟大的政治家、革命家,而且是振兴中华、追求中国现代化的伟大先驱。先生不仅首创了中国革命的理论,而且首创了中国建设的理论,这就是在《建国方略》、《建国大纲》等论著中系统全面阐述的中国现代化的理论。在回顾与“反思”以往的现代化运动、总结以往现代化运动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他开始构建现代化思想理论并逐步加以完善。现代化思想是孙中山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前最为先进的思想,主要包括:主张学习西方文明;提出“振兴中华”的口号;只有实现革命化,才能实现现代化,即只有“救亡”,才能“振兴”,而且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主张对外开放等。孙中山关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思想,特别是建没中国现代工业、交通和农业的宏伟蓝图,对当前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仍具有重要的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冲击“斯大林模式”的首次尝试吴恩远我国学术界在论及苏联史上对"斯大林模式"实行的经济改革时,一般都以赫鲁晓夫1957年的改革为始, ̄①而前苏联学术界,过去往往把1965年勃列日涅夫、柯西金的改革列为首次,直到80年代中期以后,才承认1957年也是一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