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王莹(1913-1974,安徽芜湖人,原名喻志华)留下的资料不多,照片也少.有一张年轻时的照片,媚眼斜飞,露出一丝忧伤,乍看之下,仿佛另一个版本的林黛玉. 在20世纪30年代,王莹大红过一阵,红得让江青也嫉恨. 王莹身世悲凉,自幼失去母亲,父亲另娶后,王莹受尽继母的欺凌,又被父亲卖给薛姓人家做童养媳.王莹曾经两次吞食鸦片求死,薛家怕惹上官司,将她送回了家.但在那个家,王莹怎么能待下去呢?在亲戚的帮助下,王莹逃到武汉,从而开始她人生新的篇章.  相似文献   

2.
一位杰出的女性,以非凡的表演才艺献身于抗战事业。旅美期间,她曾应美国总统罗斯福之邀,进入白宫大厅,演唱抗日歌曲,演出独幕话剧《放下你的鞭子》,表演赢得美国政要名流的一次次热烈掌声,也震动了全美国。她,就是曾被大画家徐悲鸿誉为“中华女杰”的一代明星王莹。她为祖国的抗战事业作出了独特的贡献,是一个不应被淡忘的人物。“天涯坎坷丽人行”,王莹身世  相似文献   

3.
贵刊1999年第4期刊载拙文《我与王莹写〈两种美国人〉、〈在美国监狱里〉的历史追忆》中,由于我的偶然疏忽,将王莹在白宫演出《放下你的鞭子》的“1945年”误写为“1954年”,特此更正。我曾清楚地记得,演出时罗斯福总统在台下坐轮椅观看,演出完毕由罗斯福夫人代表他上台献花并与王莹合影留念。此帧照片,由于稿件太挤而未能同时刊出罗斯福夫妇在白宫观看王莹演出的时间及其他@谢和赓  相似文献   

4.
在江苏常熟档案馆保存着一帧1958年8月周恩来总理为曲艺演员签名留念的珍贵照片。照片中一边是日理万机、世人敬爱的共和国总理,另两位是名不见经传的小字辈演员。这帧照片是笔者从王义梅女士处征集到的,在20世纪80年代,她曾是虞山镇文化站的一名工作人员,她为笔者讲述了这张照片背后一段生动的故事。  相似文献   

5.
王尧礼 《贵州文史丛刊》2013,(4):F0002-F0002
这幅翻拍的照片,是贵阳供电局的退休工程师吴尚志老师提供的,他说是王伯群先生之女王德龄赠送他父亲的。他父亲吴照恩先生是兴义人,抗战期间毕业于贵阳大夏大学,深受校长王伯群器重,聘为大夏附中部主任。又说照片上的三个人他只知道中间着戎装的是蔡锷,另两人不知,我告诉他蔡锷右手边的是戴戡,另一个不知。  相似文献   

6.
陆正伟 《世纪》2023,(5):53-56
<正>多才多艺的宗英大姐不仅戏演得出彩,还能写一手好文章,书法则是她的另一功了。我见过赵丹挥毫,宗英大姐陪伴在旁磨墨的照片,也见过大姐在深圳创业时悬腕提笔,舞文弄墨的照片。近十多年,她因长年住医院,只能舍弃毛笔改用软笔过过书法之瘾了。宗英大姐赠我的墨迹中有抒情,有励志,也有雅玩添趣的。无不蕴含着真性情,从中能品出她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7.
1998年的爱情     
徐建军 《风景名胜》2013,(3):168-169
那个夏天异常炽热。刘蕾家的前进小卖部坐落在这个海边县城最繁华街道的街角上。漆成黄色的门面和两扇窄小的玻璃门充分显示了他父亲那个时代的特征。和现在美艳而欢乐,街头到街尾每家门里飘出来的任贤齐的《心太软》的歌声显得不合时宜并且莫名其妙。这是刘蕾的家。这是1998年。刘蕾的父亲去世后,小卖部由她的母亲经营。那年她只有二十一岁,刚从一所高校毕业。她不懂经营之道,并且对人际关系也不感兴趣。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家里这份小产业破败下去而一筹莫展。她理想的工作是做一名当地一家杂志的记者,她的母亲为此拜托了很多人,但进展缓慢。现在,她手握一份当地的报纸看,枯想未来,心情不  相似文献   

8.
父爱的天空     
她从一懂事的时候起,就见父亲拄着双拐走路,那两根拐杖被父亲的胳膊磨得油亮。后来,她听母亲说,在她3岁那年,她的父亲在附近一家石场采石,不慎被一块飞石砸伤了腿,从此只能依靠双拐走路。父亲性情沉默,在他长满络腮胡的脸上,很少见到笑容。他经常一个人坐在院子里或胡同里,抽着闷烟。因为腿上的残疾,父亲从来没有抱过她。她也从来没有像别的孩子那样,扑到父亲  相似文献   

9.
2004年底,因为搬家,在清理杂物时,妻子卢璜找到了她家于“文革”后期留存下来的一份抄家物资处理价款清单。看着清单上那些物品名称和折价金额,真叫人百感交集,恍若隔世。卢璜的家被抄,是在“文化大革命”初期的1966年秋。当时那场抄家风起于“八·一八”之后的8月下旬,由北京的红卫兵发起,迅速波及全国。那时,卢璜家在重庆城中的德兴里巷内,家里只有她父亲和母亲两人,她大姐在北京工作,哥哥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川东忠县乡下教书,她和另一个姐姐在远离重庆的大巴山区大竹县神合乡山上的所谓林场当“知青”。她是1964年初中毕业后因“家庭出身”问题被剥夺  相似文献   

10.
以《从军日记》一书而成名的谢冰莹,是黄埔军校第六期的一名女生,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屈指可数的女作家之一。她于2000年1月5日病逝于美国旧金山,享年93岁。叛逆女性投奔黄埔 谢冰莹出生在湖南新化书香门第之家。虽然父母管束很严,但她从小就具有反抗的叛逆性格。她父亲很爱喝酒,她自己看了也想喝,但不准,心里很不服气。她认为做父亲的可以喝酒,为什么女儿就不能喝?后来父亲只准她用手指在酒杯里蘸一蘸,放在口里尝一尝,她也照这样子做。也许是父亲的遗传,谢冰莹一直很喜欢喝酒、她在家里常拿葡萄酒同来客一起干杯! 正…  相似文献   

11.
黄滢 《环球人物》2012,(34):30-32
在韩国,朴槿惠有一种神秘的影响力,这不仅因为她出身总统家庭,也不仅因为她一直未婚,一个主要的原因是,在很多韩国人眼里,包括她在内的朴家人是"成就和苦难的化身"。"创造奇迹"的父亲"因为父亲是总统,我也逃避不了历史的漩涡。"今年9月,朴槿惠出席一个记者会时,对父亲执政时期存在的问题正  相似文献   

12.
上天安排我出生四天便有幸来到这个家庭。这是个大家庭,父亲巴南冈有兄弟姊妹,他排行第二,母亲景南有两兄三姐,她是老幺。父亲的侄儿、侄女加外甥女共11人,母亲那边的更多,我见过或者看过照片的表哥、表姐就有17个。我自己有一哥一  相似文献   

13.
四川省南充市档案局的胡剑读者来信说:“北京作家方军2005年在一篇文章中提到,国民党抗日爱国将领侯烈的长子侯正文从他在湘西凤凰老家找到其父生前唯一的一张照片。但我却在四川省南充市档案馆发现了第二张,为此,根据相关史料我写下了这篇短文,并附图片。因我不知道与侯正文的联系方式,无法直接告诉他。如果能让侯烈的子女看见他父亲生前的另一张照片,他们一定会感慨万千的。“我们在此特将文章和照片刊发出来,希望能达成他的良好心愿。  相似文献   

14.
贝·布托要"杀"回巴基斯坦政坛,并有可能第三次出任总理!7月底,这一消息迅速在巴基斯坦和全世界传播开来。年龄稍长的人看到这一消息后,立即想到了几个字:政坛的血雨腥风。布托家族堪称巴基斯坦最显赫的家族,但其遭受的苦难在这个国家也无出其右者——贝·布托的父亲曾贵为总理,却惨死于绞刑架;她的两个弟弟也死于非命;她自己则差点被谋杀于手术台上……1988年、1993年,她两次出任总理,但两次被总统解职,直至流落他乡、有家难回。  相似文献   

15.
黄飞扬 《神州》2011,(3):44-46
元旦假日,我们编辑部一小伙子带了女友回了家。临近年关时,小伙子不能回家了,要陪同女友回女方家过春节。一日午餐时分,大家聚在一起,谈论回家过年的话题,各自感慨,将如何过年?回谁家过年?"我妈也就我一个儿子,她妈也就她一个女儿。"在中国传统的大节,一年一次,谁都想带着另一半回自己的家团聚,在这二选一的情况下,所有的抉择都是一种妥协。回谁家过年?这似乎成了80后这一代人婚姻"年检"的一关。  相似文献   

16.
高兵 《神州民俗》2007,(1):48-48
一名16岁的重点高中女生,父亲是摆摊的,竟然在父亲希望她帮忙看铺子时勃然大怒,挥着菜刀把父亲砍伤。中学生小于学习一直很好,因为一次测验成绩不好,就完全变成了另一个人。直至后来精神分裂……如今我们越来越频繁地看到青少年心理五花八门,面对青少年存在的诸多心理和行为问题,很多人不禁要问,这些孩子怎么了?  相似文献   

17.
她叫朱定华,中等身材,留着齐耳的短发,白净的脸上戴着一架近视眼镜,是息烽县二中教师。五年来,她用爱心和汗水,为兄嫂留下的三个孩子营造了一个温馨的家。 时光倒回到5年前。 家住息烽县石硐乡猫场村的李丛益三兄妹也有一个幸福温馨的家。可是不幸的事情发生了。1997年6月的一天,父亲遭车祸身亡。当时,兄妹三人中,大  相似文献   

18.
我父亲宣侠父和黄正清在二十年代相识、结交,成为革命的民族朋友。我们父女两代人和黄正清的深厚友情已在甘肃省尤其在甘南地区广为传说,成为藏汉团结的佳话。 从父亲的一张照片说起 1952年秋天,我在北京留苏预备班学习,一位亲戚寄来一张7月1日的《甘肃日报》,该报为纪念党的生日刊登了若干张照片,其中一幅是我父亲宣侠父的半身照片,并附有简短说明:兰州建党人之一宣侠父同志,1938年在西安被国民党暗杀。随后,当时的甘肃省委书记张德生寄来几张原照的复制品,照片上有父亲的亲笔题跋:“空留一爪志鸿泥,二十八年梦已迷,此影是谁还是我,糊  相似文献   

19.
照片上这对夫妻是我的父亲母亲。1956年,订婚达8年之久的父亲母亲在上海结婚。母亲逝世19年后的2004年,76岁的父亲在弥留之际将珍藏了近50年的结婚照郑重地交给我大哥保存。大哥请人将照片翻拍,让我们五姊妹每人拥有一张。  相似文献   

20.
照片上这对夫妻是我的父亲母亲。1956年,订婚达8年之久的父亲母亲在上海结婚。母亲逝世19年后的2004年,76岁的父亲在弥留之际将珍藏了近50年的结婚照郑重地交给我大哥保存。大哥请人将照片翻拍,让我们五姊妹每人拥有一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