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年是全国规模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40周年。其实早在新中国成立后,为解决城市中的就业问题,从50年代中期就开始了知识青年的上山下乡。1955年毛泽东提出了"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可以大有作为"。后来成为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口号。1968年12月毛泽东又提出了"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1969年即开始了全国范围的轰轰烈烈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  相似文献   

2.
今年是全国规模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40周年。其实早在新中国成立后,为解决城市中的就业问题,从50年代中期就开始了知识青年的上山下乡。1955年毛泽东提出了“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可以大有作为“。后来成为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口号。1968年12月毛泽东又提出了“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1969年即开始了全国范围的轰轰烈烈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  相似文献   

3.
教育领域是“文革”中遭受破坏的重灾区。对教育领域的破坏是在“教育革命”的鼓噪下,从改革招生制度开始的。招生制度,特别是大专院校招生制度的改革对知青上山下乡运动产生了不小的影响。探究大专院校招生制度的改革与知青上山下乡运动密不可分的关系,对于深入了解知青上山下乡运动,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4.
高飞 《江淮文史》2003,(4):35-61
1973年,在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史上是非同寻常的一年。年初,报纸、广播报道了毛泽东给大胆上书的李庆霖复信的消息,这一消息传递了高层领导人重视知青工作的信息。6月,中共中央发出21号件,专提上山下乡工作。6月22日至8月7日,国务院召开全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会议。8月下旬,周恩来在中共“十大”政治报告中号召全党做好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工作。年底,又掀起庆祝“再教育”最高指示发表5周年活动。各地相继召开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会议,学习中央有关件,分析工作形势,交流经验,检查存在问题,研究解决办法。大批工作组或检查组被派往基层,宣传落实知青政策。上山下乡运动出现又一个高潮。  相似文献   

5.
广西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作为全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的一部分,是广西现代史上的重要事件之一。广西青年志愿垦荒活动作为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的前奏,其缘起及经验教训等对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的发展走向影响较大。主要从解决粮食问题、城镇青年就业问题以及苏联和我国青年垦荒活动影响三个方面对该活动的缘起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20世纪60年代后期,在全国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上山下乡热潮,上千万风华正茂、朝气蓬勃的知识青年,响应党的号召,扎根农村广阔天地,把知识、青春和热血奉献给了农村。这一气吞山河的壮举,既推进了农村经济文化的发展,又使知识青年在农村饱受了生产生活艰辛的考验。但如何评价这一上山下乡运动,人们的认识并不一致。本文仅就上山下乡运动的兴起和结束,作一简要介绍。如果说中国只有一个人清楚上山下乡运动始末,这个人就是顾洪章。1954年,他就进入当时的内务部移民局,涉足处于萌芽状态的上山下乡问题。此后,他一直在国家主管上山下乡的部门工…  相似文献   

7.
高飞 《江淮文史》2003,(2):28-48
动荡的年月1966年3月,省知青办为了动员更多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组织了一个由1964年、1965年到岳西县、祁门县插队落户的先进知青代表汇报团,到合肥等城市做报告,把我省“文革”前的上山下乡运动推向又一个高潮。我们公社的夏永阳、钮阳,横联公社的左愉、马力群、方棕生、金问美,祁红公社的萧华(著名画家萧龙士之女)和岳西县的周晋等21人,荣幸地代表自1963年以来我省上山下乡的2227名知青,向家乡人民作汇报。这个报告团在合肥报告了3个月,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影响。6月,“文革”狂飙骤起,报告团解散。这…  相似文献   

8.
1955年兴起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经历了四分之一世纪的曲折发展。在这场涉及全国千家万户的运动中,周恩来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一、周恩来思想和“文革”前的上山下乡上山下乡运动兴起于1955年。由于建国后人口增加较快,城镇中小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便日益...  相似文献   

9.
我虽然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在30多年前那场上山下乡运动中,不存在到农村去的问题,但我1975年高中毕业时,却不能考大学,必须回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失去了上大学的机会。所以,我也算是上山下乡运动的亲历者吧。当我听说当年那篇把上山下乡推向高潮的《我们也有两只手,不在城里吃  相似文献   

10.
贱民的样本     
张鸣 《炎黄春秋》2010,(5):76-78
在我的案头,摆着一套厚厚的书,上下两册。这本书是由一群已经被遗忘的人写的回忆,名字叫《无声的群落——文革前上山下乡老知青回忆录》(以下简称《无声的群落》)。写书的人,是一群文革前就上山下乡的老知青。提到这些人,人们能够想起的,顶多是几个被誉为上山下乡运动前驱的人物,比如邢燕子、侯隽,即使这些曾经有过光环的人物,也已经在历史上被人忘却。  相似文献   

11.
<正>1976年春夏之交,我和所有城镇高中毕业生一样,响应毛泽东"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伟大号召,上山下乡来到了革命老区湖南郴州资兴龙溪公社中塘大队插队落户。中塘大队位于龙溪公社东北部,是个瑶族  相似文献   

12.
1976年舂夏之交,我和所有城镇高中毕业生一样,响应毛泽东“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伟大号召,上山下乡来到了革命老区湖南郴州资兴龙溪公社中塘大队插队落户。  相似文献   

13.
知青忆事     
1953年12月,《人民日报》发表社论《组织高小毕业生参加农业生产劳动》,成为日后上山下乡运动的源头。1955年9月,毛泽东在“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按语中指出“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此语日后成为上山下乡运动最著名的口号。同年,共青团开始组织青年垦荒运动。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新中国发生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数以千万的知识青年从城镇下到农村,历经合作社、人民公社、四清运动和文化大革命,伴随着几乎整个社会主义建设的摸索阶段,这场运动历时之长、涉及之广、影响之深,成为区别于其它运动的主要特征。贵阳市几万名中小学毕业生用自己的青春在这场运动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足迹。  相似文献   

15.
《贵阳文史》2012,(2):8-8
20世纪新中国发生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数以千万的知识青年从城镇下到农村,历经合作社、人民公社、四清运动和文化大革命,伴随着几乎整个社会主义建设的摸索阶段,这场运动历时之长、涉及之广、影响之深,成为区别于其它运动的主要特征。贵阳市几万名中小学毕业生用自己的青春在这场运动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足迹。  相似文献   

16.
《贵阳文史》2009,(1):65-65
1956年,一切可以到农村去的这样的知识分子,都应该到那里去。农村是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毛泽东的号召,掀起了中国1956年至1979年23年间的6800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作为一次运动,其规模之大,人数之多,影响之广,超过人类历史上任何战争动员参与的人数。是共和国成立,大批干部下乡执政带去文化之后,知青下乡带去文明的第二次文化运动。  相似文献   

17.
安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述评刘小平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文化大革命”中一场全国性的群众运动,是当代史不可忽视的历史现象之一。对它进行研究的重要性是源于它内在的各个要素。(一)时间长,1961年开始,到1980年结束,历时20年(二)地域广,涉及全国各省、市...  相似文献   

18.
1979年10月,中共安徽省委决定调我到安徽省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办公室担任主任、党组书记(仍兼任省劳动局副局长、党组副书记),其主旨是要我为省委妥善解决知识青年上山下乡问题研究提出决策性的意见和办法。当时的情况是,遵照毛泽东1968年12月发出的“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的号召,全国城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共达1600多万人,其中安徽73万多人。广大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经受了锻炼,为建设农村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9.
"文革"中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研究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革"中的知青上山下乡运动是当代中国的重大事件之一.中外学者对这场运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发表了一批论文及专著,整理和公布了许多资料,目前在许多问题上已达成共识,与此同时也存在很大分歧,如关于"文革"中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的基本动因问题、历史进程及其评价问题,对知青"返城风"及上山下乡运动终止原因等等,这些都有待研究者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此外,在研究中还存在资料收集困难、研究力量薄弱、研究方法单一等困难与不足.  相似文献   

20.
改变知青工龄政策的一封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海 《炎黄春秋》2006,(11):28-30
上世纪60年代,我与成千上万的知识青年响应党的号召上山下乡,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把我们的青春热血、理想和追求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祖国的广阔天地、山山水水。蹉跎岁月,时光流逝。当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春风吹遍祖国大江南北,全国上下平反冤假错案,百废待兴,成千上万的知识青年陆续返城时,我们韶华已逝,一切已事过境迁。我们这些当年热血沸腾的上山下乡知识青年们一下子成了城市里安家立业的困难户,在很多人眼里我们是“三等公民”。即使给安排了工作,工种一般也是最差的。苦,我们并不怕,上山下乡这么多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