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藏族朋友格桑从青海来电话, 建议我写一写扎西。他说, 扎西是个好人,多才多艺,吃了不少苦, 很有出息。我与格桑相处近20年,第一次听他这么夸奖人,更何况我也早闻扎西的大名,看过他演过的影视作品,心存好感,但从未谋面。我爽快地答应了格桑的要求,约定了与扎西联系的方式。京城喷红吐翠时节的一个上午,扎西如约而至。他身材魁梧,仪表堂堂,举止文雅,落落大方,给人以一种藏族汉子特有的阳刚之美。他的眼睛明亮而深透,含有一种纯真而热烈的光。  相似文献   

2.
正奔腾汹涌的金沙江从四川省巴塘县境内流过,日夜不息,在这片被誉为"高原江南"的土地上,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夏,诞生了一位藏族文化名人——格桑群觉(汉名刘家驹)。他是近现代康藏地区的风云人物,精通汉、藏文史和汉语,曾任国民政府蒙藏委员会委员、九世班禅行辕秘书长、军事委员会少将参议、立法委员、四川省政协委员等职。格桑群觉之父为巴塘军粮府办的官话学堂教习。格桑群觉5岁时,即随父至官话学堂学习汉语。13岁时  相似文献   

3.
汽车在草原上奔驰,远山近岭迅速地转动了起来。我要赶到托卡去采访一个门巴,她的名字叫格桑。哦,格桑,多熟悉的名字呀!藏族人民最喜欢用这个名字取给人或取给花。我记得二十七年前曾在这里认识一个小姑娘,也是取名叫格桑。当时她是从虎口里逃出来的,现在还在吗?  相似文献   

4.
我的朋友格桑是那曲地区班戈县保吉乡五村远近闻名的生意:大户、养畜大户,他还有一台东风牌大卡车。这几个“大”字与格桑与生俱来的某种生意头脑有关系。他曾担任过生产队的保管员,80年代初,实行分产到户,格桑把生产队的4间仓库买下来,成了五村实现牧民定居的第一户。这些年来,格桑把全部身心投入到牧业生产上,经过苦心经营,他家从广大牧户中脱颖而出,变成了一个富裕的家庭。然而,格桑并不满足于这种四平八稳的牧人生活,他想成为—个商人,至少是—个季节性的生意人。  相似文献   

5.
藏族与哈达     
藏族与哈达格桑曲批藏族的礼仪是多种多样的,敬献哈达是一种最普遍的礼节。哈达一词是藏语的译音,是一种人们见面时用的丝麻织成的长条礼帛,类似汉族古代的礼帛。藏区逢年过节、拜会尊长、致敬祝贺、朝圣拜佛、婚丧嫁娶、迎来送往、通信往来,以至新房竣工、认错请罪等...  相似文献   

6.
“如果我和兄弟们喝酒,突然想起少了一个人,他要是有墓碑的话,我会想,他就在那里,我应该去和他说说话,那么这就会成为我一生的阴影。我们藏族没有墓碑,天葬或者火葬完了,就什么都没有了,也许这样最好”  相似文献   

7.
勉唐画派     
在西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名录中,藏族唐卡画派勉唐派传人丹巴饶旦和格桑次旦赫然在目,他们既是师徒,又同为西藏大学艺术学院的美术教师。  相似文献   

8.
神奇的宝树     
相传雪域高原上有一个叫玛热扎的国王,膝下有四个子女。如花似玉的梅朵公主被视为掌上明珠,英俊魁梧的二王子次仁和三王子格桑是国王的心肝宝贝;唯独小王子罗布由于其貌不扬且显愚笨,因而国王对他颇为嫌弃,大哥次仁和二哥格桑也歧视、欺负他;只有母亲和梅朵姐姐关心他,时常护着他。平日里国王只要看到罗布便满面怒容,终于有一天国王让  相似文献   

9.
书讯     
《中国西藏》2004,(1):80-80
书讯学史研究,1975年起专攻中国少数民族医学史,重点研究藏医学史,先后在国内外发表藏医学史研究论文数十篇,专著十余种。在该书前言中他讲到“对藏医学的悠久历史进行总结,作出全面系统的介绍,藏族先贤们早已有年成就,佳作不断。其中最为杰出的当推五世达赖喇嘛的摄政王第悉桑杰嘉措所写的《医学概论·仙人喜宴》……另一部由格桑陈来所写的《藏族医学史》,系1997年由中国藏学出版社出版”。该藏医学发展史的分期方法采用“把藏医学发展过程的特点,结合现在通行的公历纪元的分期方法,以藏族通史及藏医药本身的发展史的特点来分期,比较符合…  相似文献   

10.
扎洛 《中国西藏》2005,(5):94-95
十多前,一位朋友撰指出藏族化正在形成一股新的人热潮,他的意思是说,不仅有关藏族化的学术研究将持续走强,就是大众化层面上的“藏族化热”也将日炽月烈。的确,藏族化热起初还只是一些从域外归来的谈资,因为他们在欧美国家分明感受到了大众对西藏的兴趣。  相似文献   

11.
一、格桑 从江南水乡来到雪域高原当兵已是三个年头了,在军营里我众多的朋友中,格桑是和我关系最好的一个。 “格桑”在藏语中为“幸福吉祥”之意,在藏族人名中使用频率较高。我要说的是格桑是门巴族人,来自西藏墨脱县。在距离拉萨150公里处中尼公路旁尼木某部军营里,格桑和我一直分在一个班,共  相似文献   

12.
格桑巴珠先生是西藏自治区藏医研究院副主任药师,他从小学习藏医学,对藏医有着全面独特的认识,以下是他与笔者的谈话。  相似文献   

13.
藏族学者旺秋所写的《在漂泊的生活中——介绍<格萨尔>说唱艺人桑珠》一文里,有这么一段生动的记述,我摘录如下: “有一次,他一个人跑到山上去打猎,当爬到山腰时,天下起了毛毛雨。他找了一个躲雨的山洞,躺在那里。不一会儿进入半睡半醒的蒙眬状态。这时在眼前出现了许多谜一样的东西。桑珠带着恐惧的心  相似文献   

14.
虽然我不是藏族,但我却无时无刻不在想念西藏,想念那里的蓝天、雪山、草原、江水,想念那里的阿妈、阿爸和兄弟姐妹。因为,那里是我的第二故乡。我的房东阿妈我是60年代初大学毕业后去西藏工作,在西藏工作的那些年,我结识了许多西藏人,特别是老阿妈和老阿爸。是他们的爱,让我这个早年丧父又早早离开母亲的人,重新尝到了人间的温暖。几年不去西藏,我就想得慌,总觉得那里有我慈爱的父母。最让我难忘的,是我第一位房东阿妈。那是1962年,我当时在《西藏日报》社的藏编部工作已经两年了。有一次下乡工作,住在一位藏族老阿妈的…  相似文献   

15.
早春二月.我作为中国藏学家代表团的一员.出访了北美加拿大、美国和墨西哥三国。团长是中国藏研中心总干事拉巴平措研究员.团员有格桑益西研究员、王家鹏研究员、熊彬博士、王丕君博士、徐志韬硕士。从民族成份讲.这个团由三个藏族、三个汉族、一个满族组成:从学术职称讲.三个研究员、两个博士、一个硕士、加上我一个编审.搭配还比较匀称。  相似文献   

16.
七年前,我与格桑从大专院校同时被分配到一个距离县城30公里的乡政府工作,唯一的差别就是他又回到了家乡,我却背井离乡。也许是相同原因太多的缘由,不久我俩就一见如故了,成为知己。豪爽、倜傥、气宇不凡的格桑,属于典型的嘉绒藏家汉子,  相似文献   

17.
德吉 《中国西藏》2005,(3):62-64
我母亲今年85,已经是高寿了。母亲有3个子女,都是道班工人。1952年母亲带着大妹,从拉萨跑到林芝,在那里碰到解放军,参加了修路队。路修到拉萨,又修到日喀则。我妈妈在17道班当养路工人时,和养护大队的一个汉族驾驶员结婚了,婚后生下我和妹妹。我是1956年出生的。到了1960年,各单位精简汉族,父亲娶了藏族妻子,生养了两个小孩,他又会开车,当时算是有技术的人,按说不在精简之列。  相似文献   

18.
川青藏区行     
川青藏区行王璐美战.阿坝过去.找只知道西藏很美,但却不知道川青藏区也有许多美丽的景色。去年夏天,我有幸作了一次川青藏区行,饱览了那里的风光。结识了那里的许多人物.至今不能忘怀。阿坝藏族自治州的九寨、黄龙是个奇异的地方.个亲临那里,没法想象它的山光水色...  相似文献   

19.
正我的故乡在青海高原,从小一直生活在这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上。在从事林业工作中,一年大部分时间都在林区、草原和乡村里跑,在牧区经常听到高原人赞颂格桑花的歌和故事。格桑花在高原人民、特别是藏族人民心中具有很高的位置,被人们视为可以带来幸福的花朵。多年来我一直在寻找高原人心中的幸福花,每到草原,一有机会就打听哪种花是格桑花,牧民们总是指着草原上随意开放的艳丽的野花,说它们就是代表幸福的格桑花。  相似文献   

20.
察瓦龙是连接西藏察隅与云南贡山两县交通要道上的一乡镇,那里居民除藏族外还有独龙、怒、傈僳,纳西等其他民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