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季羡林纪事     
明红 《文史春秋》2004,(8):51-54
季羡林老先生的寓所在北大未名湖畔朗涧园13号。他家里除了书,便没有更多的空间了。他是为书而生,为知识而活的人,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一生只干了一件事,那就是求知”。  相似文献   

2.
季羡林纪事     
土木 《文史月刊》2004,(12):37-42
季羡林老先生的寓所在北大未名湖畔朗涧园13号。他家里除了书,便没有更多的空间了。他是为书而生,为知识而活的人,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一生只干了一件事,那就是求知”。  相似文献   

3.
《百年潮》1997,(5)
当人们说到长征中的博古时,往往只知道他遵义会议前犯过严重的错误,却很少知道他遵义会议后的表现。然而在笔者看来,后来在长征中至少有三件事足以表现这位年轻领导者的坚强党性。第一件事是服从组织决定,无条件地向洛甫交权。1935年2月初,在中央红军向云贵川边境转兵时,党中  相似文献   

4.
<正>盛夏的哈尔滨松花江畔绿树成荫,游人如织.一群俄罗斯大学生围在一起,倾听一位面目慈祥、头发银白的外国老先生介绍哈尔滨。他饱含深情的话语表达了对这座城市和人民无限的爱,他流利的俄语、声情并茂的演讲,吸引了众多的中外游人,里三层外三层把他团团围住。我感到非常奇怪,难道这位老先生是位导游吗?我使劲地挤进人群,利用老先生说话间歇机会,与其攀谈起来。我用俄语问他是哪儿的人?老先生毫不犹豫地用汉语回答:“哈尔滨人。”  相似文献   

5.
孔老先生是圣人,这毋庸置疑,但是究竟是谁成就了孔老先生的圣人称号?是他自己,抑或还有别的人?前段时间看到一则关于孔老先生与弟子颜回的故事,似乎可以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  相似文献   

6.
正2016年初,在参加学界的一个新春联谊会时,我意外地收到周有光老先生的两份礼物:一个制作精美的瓷碗,上面有"长寿"二字和他的签名;一本他的新书《岁岁年年有光——周有光谈话集》。如果说长寿碗寄托了老先生的美好祝愿,那么这本新书以及老先生的其他著述,则展示了这位文化巨擘不同寻常的一生。悲痛的是,2017年1月14日,刚刚跨过112岁生日的第二天,周老先生就在北京家中逝  相似文献   

7.
孔老先生是圣人,这毋庸置疑,但是究竟是谁成就了孔老先生的圣人称号?是他自己,抑或还有别的人?前段时间看到一则关于孔老先生与弟子颜回的故事,似乎可以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  相似文献   

8.
《炎黄春秋》2004,(4):66-66
初次到郑老手下时,我很难适应他的这种治学作风,对他这种改中央文件一般的编辑风格也不以为然。为此,还曾经把这位我所尊敬的笑眯眯的平和的老人惹火了。至今,想起这件事,我还有深深的愧疚与负罪感。不过,从这件事,则可以看出  相似文献   

9.
新片《二次曝光》做后期的时候,负责配乐的英国同事跟导演李玉讲了一件事:前段时间,他在街头跟人打了一架。事后,这位英国作曲家非常恐慌,因为他清楚地记得,自己从17岁以后就再没跟人打过架。猝不及防发生的这起冲突,让他意识到问题有些严重:我怎么有了暴力倾向?这一切从哪儿来的?是我的生活出了问题,还是我自己?很快,他找到了心理医生,第一时间开始了自己的治疗。 无独有偶,影片筹备期间发生的另一件事在李玉心头,却又是一番滋味。  相似文献   

10.
隆冬岁末,云南宣威县城里有位垂危病榻的老先生,断断续续地呼唤:“琼英——回来——了——吗?”侍候在床榻的大儿子回答:“爹,幺妹会回来的!”听儿子这么说,老人满意地安然入睡了。这位老先生就是一生追求进步与革命、实行实业救国、经历坎坷而不平凡的云南火腿工业的先驱、民主革命参加——浦在廷。他呼唤的“琼英”,是他的小女——浦琼英——邓小平夫人卓琳。1950年12月,得知父亲病危消息的卓琳,风尘扑扑地从重庆赶回老家与父亲见面后,老先生泰然长逝。  相似文献   

11.
前不久,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节目播放了一件怪事,多年前号称××省第一大贪的某官员,后来竟然定不了性,无法结案。原因是,这位官员接受其下属部门负责人50万元厚礼一事,是在他批给这位负责人一个大项目之后进行的,此前他并没有收受任何礼金。据这位官员讲,那位负责人之所以送他厚礼,是两人之间的友谊,私人关系好,属于正常往来。他在回答记者提问时,理直气壮,振振有辞,但避口不谈那位负责人通过他批给的项目而获得的巨额提成,也不谈他这个50万元只不过是分享其中的一杯残羹。文雅点说,这是答谢,是回报;不客气说,这是典…  相似文献   

12.
梅兰芳入党     
顾苏 《文史月刊》2009,(4):10-11
1959年初春,梅宅书房里很暗,只有窗前一点光亮。梅兰芳披着一件深灰色的上衣,背门朝窗伏案,认真地书写着,一连十多天都是这样。他那凝重的神态,融合着书房里的色调,似是一幅庄严的油画。  相似文献   

13.
一弹指一挥间 ,不觉陈宝仓这位抗日儒将为统一祖国大业而壮烈牺牲已有50周年了 ,去年(1999年)是他诞生100周年 ,今年(2000年)又是他殉难50周年 ,在这样令人难忘的岁月里 ,作为陈宝仓将军工作和生活过地方的后来人和史学工作者 ,无限地亲切怀念这位洒尽热血为祖国、生命献给国家统一大业的将军 ,因为将军生前 ,曾在广西的南宁、柳州、百色、靖西、那坡、德保等地、县工作和生活过 ,特别是在靖西县 ,工作和生活时间长达5年之久 ,与当地父老乡亲结下了无比深厚的友谊 ,办了一件件有益于靖西人民的事 ,可真像今天我们所说的…  相似文献   

14.
蒋家王朝的故事似乎总也说不完。最近,又从台湾传出了一件人们闻所未闻的事:蒋介石根本就没有生育能力,蒋经国不是蒋介石的亲生儿子。 此事是由台湾《商业周刊》率先报道的,说蒋纬国生前曾向几位较为亲近的友人和传记作者,透露了自己的身世以及蒋家两代人之间的血缘问题,并留下了八卷口述录音带,要在他百年之后才能披露。  相似文献   

15.
薛利华老先生.原本是一位组宣干部,为了方志事业,23年奋斗不止。其事迹感人至深。老先生对方志事业无比挚爱。对方志工作无比认真。再好的单位他不去,再好的职位他不要,再好的待遇他不享.恰恰心甘情愿地在方志战线“友情出演”。苦着乐着一发而不可收。这是什么精神?这是“方志人”独有的特别能淡泊明志.特别能无私事献的精神。如今,这位朴实而执著的老人,仍在苏州东山一如既往“瞎起劲”地干着哩。好一位令人钦佩的薛利老!  相似文献   

16.
佚名 《文史月刊》2009,(5):78-78
爱因斯坦大学毕业半年多,仍没有找到工作。无奈之际,他给自己崇拜的一位化学家写信,请其帮助找一个能够挣钱的差事。过了些日子,又寄去一张明信片,再次恳求帮忙。但这个化学家根本没有理他这个茬儿,连信也不回。一年以后,在大学同学格罗斯曼的父亲帮助下,爱因斯坦才在瑞士伯尔尼专利局找到一份专门审查各种新发明的技术职位,终于摆脱了可怕的失业阴影。爱因斯坦一生都念念不忘这位同学的帮助。他多次说:“这是格罗斯曼为一个朋友所做的最伟大的一件事。”  相似文献   

17.
2005年,出任总裁的西田厚聪,带领130岁的东芝走上了新路;2006年,东芝取得了最近10年来的最好业绩。这位老牌巨头企业的“掌门人”,有两件让人想不到的事:第一,他是政治学专业的高材生;第二,他的人生信仰来自中国明代。  相似文献   

18.
孔祥熙挨骂     
《沧桑》1994,(4)
孔祥熙(山西太谷人,民国时期曾任财政部长、实业部长、行政院长等职),对部下喜怒无常,捉摸不定.他特别喜欢对部下说“滚蛋”一词.人们在他手下工作并不愉快.他有一个秘书,很有才干,但有一件事处理不太合适,孔祥熙一怒之下,也让这位秘书“滚蛋”.这位秘书默默地退下去了.回到家后,秘书仍然愤  相似文献   

19.
法国总统萨科齐是一位性格复杂的人物,国人对这位法国人没有多少好感。对于这位总统的政治、外交举措,这里暂且不做评价。我所感慨和思索的,是发生在他身上的一件平凡小事:2008  相似文献   

20.
坐在侯先生古色古香的书房里,听他讲述那尘封已久的往事,仿佛时光又回到了那久远的岁月中……侯老开门见山地对我说:有人说“从事地理地质工作是一件很艰苦的事,所以很多人都不愿意学”,我不这样认为。我曾经是地质地理系主任,主讲历史地理学,我没有感觉到学生不愿意学,我的学生都很好。历史地理学么,我说它是又古又今之学,它既要研究历史上的古籍文献,又要结合现代地理学的知识加以实地考察,是读书加行路的一门学科。研究地理要经常到野外去工作,这样就要求必须有一个好的身体。实际上我小时候身体很不好,连续两年都因为身体原因升不了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