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2005年第3期《安徽钱币》上刊有《青阳县高阳桥下出土未成形开元钱》的报道,认为开元连体钱应是古铸钱场地里的产物。无独有偶,2006年秋季,在离此桥约1华里的城郊光华村八队兴建外环公路时,民工于古墓群中又掘得两块各7枚的连体开元钱(图1~2)。文字清晰,铸造较规整,可惜略有破损。按说,连体钱是铸钱场地里的半成品,缘何现身于墓葬中?我想,定是古代铸钱工人将其带出,而后成为陪葬品的。其来源渠道,亦应是不远处高阳桥下的铸钱地。7枚开元钱连在一起,估计国内应属首见。期望能引起钱学界的高度重视和深层次、广角度的研讨,也盼望今后能有更完整、更多枚数的开元连体钱出现。  相似文献   

2.
读过吉田昭二先生的新著《乾元重宝钱谱》,感受甚多。再细读之,更觉有不少值得回味的地方,从中可以引出一些启迪。这本钱谱共收录各类乾元重宝的拓图677枚,其中包括当十钱82枚,当五十钱(含当五十仿铸钱)120枚,小平钱(含开元通宝“镶置钱”类)430枚。另有会昌记地钱13枚,“西域钱”3枚,“牡国手”钱4枚,楚大铜钱4枚,铁铸钱2枚,铅铸钱6枚,高丽钱3枚,日本钱3枚,不知品7枚。书中所谓的当五十仿铸钱,指的是减重“当五十”钱,此类钱中既有后来的仿铸钱,也有地方的私铸钱;书中所谓的开元通宝“镶置钱”类,即是指仿开元钱制的一类乾元重宝,是小平钱…  相似文献   

3.
近两年,在新疆焉耆县(四十里唐城)发现了一批唐代时期的钱币,内有开元通宝、乾元重宝、大历元宝、建中通宝、突骑施钱、高吕吉利、“元”字钱、“中”字钱、“大”字钱等。笔者有幸在他人手中收购到一些,并将其归类,发现其中一枚“开元通宝”钱是银质的(见图)。[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北宋“至道元宝”背星钱刘洪旭"至道元宝"宋太宗赵灵至道年间(995~997年)铸。该钱面文为太宗所书,有真、行、草三体。太宗在位凡廿三年,五易其年号。从淳化起开御书及行、草入钱文之先河。笔者于1987年秋,从一批出土钱中拣选出一枚"至道元宝"背星小平钱(图一)。该钱为铜质,行书,旋读,直径2.53,穿宽0.56,郭厚0.11厘米,重3.69克,背穿上正中处铸一巨星。马定祥先生在《补说日本三大钱谱北宋钱》中指出:"'至道'钱背星者亦希,惜皆其名不彰耳"①。日人今井贞吉在《古泉大全·丙集》中收有"至道元宝"背星钱五枚,其中行书两枚②。孙仲汇、胡薇在《古钱币图解·绪论》中指出:"宋元背星月及竖划者通常能见,太平已为数不多,淳化、至道背星月则极难遇"③。注释:①《中国钱币》1986年第3期11页。②《古线大全·丙集》天津古籍出版社1989年7月第1版19页。③《古钱币图解》上海书店1989年8月第1版49页。北宋“至道元宝”背星钱@刘洪旭  相似文献   

5.
《历代古钱图说》70页后有大型开元一枚,径约30毫米,标无定价。系张叔驯旧藏,实物早年已带至美国。当时定为建中时赵赞采连州白钢所铸,以一当十。但实际上赵赞仅提出建议,并未正式实施。据张公午先生回忆,此钱水红铜,平夷熟旧,确属真品,因存世仅见一枚,所以被泉币界公认为唐钱中的大珍。但也有人怀疑是南唐所铸。最近在四川发现了第二枚此式开元(插一),重8.6克,铜色水红偏黄,厚向精整,品相极佳。此钱的发现为它的铸时铸地提供了一些依据。按南唐也铸开元通宝,但文字多浅平,此钱字口深峻,风格和南唐开元完全不同,很可能…  相似文献   

6.
对“谈谈北宋背‘陕’平钱”一文的质疑编辑同志:你们好。我看到《中国钱币》本年第1期刊有贾恒才同志"谈谈北宋背'陕,平钱"一文,此文介绍北宋小平钱6枚,其中元佑通宝背"陕"4枚,元符通宝背"陕"1枚,恐为伪品。此类钱的作伪方法是打印添字,在一枚普通平钱...  相似文献   

7.
《新疆钱币》2005年第1期《一枚有趣的红钱》一(以下简称《趣》),由于中所载阿克苏局咸丰当十钱钱“咸”书写成“ ”,所以,《趣》作认为这是一枚“避讳钱”。笔认为,“避讳钱”称谓欠妥,特提出一孔之见。以与《趣》作及同道探讨。  相似文献   

8.
2002年春.笔者在吐鲁番火焰山一带(即高昌故城所在地)收集到一枚汉粟双体文“开元通宝”钱(见图)。钱面的铭文为“开元通宝”,“元”字首横加长(大头元),第二笔左挑,连点走之儿“通”,为中期开元通宝钱;钱背为突厥粟特文.粟特文在钱背的廓和穿之间围成一圈。经测,径26mm,穿6mm,厚1.8mm,重3.4g,钱锈入骨,青铜制作,钱体虽有锈蚀,但钱文清晰,内外廓周正。  相似文献   

9.
湖南望城出土开元通宝残陶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南望城出土开元通宝残陶范曾敬仪近年来,关于唐钱铸法问题,各家论述颇多,但都因不曾发现唐代钱范实物,所以尚无定论。有认为用翻砂法的,如唐石父先生的《开元通宝的铸法》(载《陕西金融·钱币专辑(8)》);有认为用"印范法"的,如孙仲汇先生的《开元通宝铸法探讨》(载《陕西金融·钱币专辑(9)唐代钱币》)和章国强先生的《试说唐钱铸造的新技术》(载《中国钱币》1992年第三期);有认为是"模夹铸法"的,如徐达元先生的《唐代钱模夹铸法初探》(载《陕西金融·钱币专辑(9)唐代钱币》);还有认为用失蜡法的等等。唐钱的铸法究竟怎样呢?今年9月20日获得一件新近出土的往形开元通宝残陶范后,笔者认为唐代仍存范铸法。此残陶范1992年8月17日上午出土于望城县书堂乡古城村唐代长沙铜官窑窑址保护区谭家坡子(该窑陶器以质地细腻、坚牢耐高温著称)。是被人做工取土时从距地面3~4公分深处发现的,与其在一起的是一些碎陶片。这件陶范质地细密、坚硬,断面呈灰白色,无使用痕迹。范残长3.85厘米,为半边圆往形,直径2.9厘米,半边周长4.6厘米,半圆柱外部左右两侧各有宽0.2厘米,深0.15厘米,长1.3厘米之凹槽,当是作捆缚固定钱范之用的。陶范  相似文献   

10.
1995年11月,笔者在湖南长沙古董市场农民处得到一枚乾元重宝背“桂”铅钱,同时得到的铅钱共9枚,还有开元通宝背“潭”2枚、背倒“六”一枚,其余的均为光背开元钱。据农民讲,这些钱是在湘江中挖沙时挖出的。这枚乾元重宝背“桂”铅钱,直径24.3、穿径6.6、厚1毫米,重3.45克,色灰白,背文“桂”在穿上(如图、插一)。湖南五代十国楚时马殷曾铸过铅钱,但未见实物,不知此钱与马殷铸铅钱事是否有关。湖南长沙发现乾元重宝背“桂”铅钱@谭勇  相似文献   

11.
赤峰发现辽钱窖藏吕文利,吴振强1987年7月,在赤峰市土产公司回收的废杂铜中发现一批出土的铜钱,经整理确定是一批完整的窖藏,这批铜钱重22公斤,5391枚。其中燕国一化(图1)1枚;东汉五铢2枚,直边五铢1枚;唐开元通宝2209枚,会昌开元21枚(背字昌、京、益、蓝、越、宣、润、鄂、兴、广、梓、福),乾元重宝16枚;五代十国汉元通宝2枚,周元通宝2枚,开元通宝4枚;北宋宋元通宝25枚,太平通宝84枚;淳化元宝97枚;至道元宝221枚,咸平元宝197枚,景德元宝262枚,祥符元宝268枚,天禧通宝207枚,天圣通宝300枚,明道元宝14权,景元宝96枚,皇宋元宝405枚,至和元宝53枚,至和通宝12枚,嘉通宝93枚,嘉元宝26枚,洽平元宝108枚,治平通宝19枚,熙宁元宝328枚,元丰通宝172枚,元枯通宝106枚,绍圣元宝36枚,绍圣通宝1枚,元符通宝5枚,圣宋元宝3枚;辽清宁通宝(图2)1枚,乾统元宝(图3)1枚;合面钱(图4)2枚。这批钱年代最早的是战国燕一化,最晚的是北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铸行的圣宋元宝和辽天祚帝乾统年间(1101~1110年)铸行的乾统元宝。全部铜钱中未见折二以上大钱。据  相似文献   

12.
1999年,据河南泉友告知,当地发现40多公斤古钱,大部分粘连在一起,经砸开清理,内有四铢半两一枚,五铢三枚,其余都是开元、乾元钱。但没有一枚会昌开元,因此可推知该窑藏的入藏年代在会昌五年(845年)之前。史载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铸乾元重宝当十钱,乾元二年又铸当五十大钱。  相似文献   

13.
《中国钱币大辞典·压胜钱编》收录了一枚压胜钱(图1),书中指出该钱为东汉时期铸造①。钱币正面有"五铢"钱文,在内穿上、下各有一个持物人物;钱币背面,内穿左、右各有一阙,其上各有一鸟图案,二鸟相对,占据穿上,穿下有一物,文中指出是卧犬。这枚钱币制作精美,而且有着丰富的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14.
背月纹开元通宝,产生在安史之乱前的开元年问。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南二队《河南偃师杏园的六座纪年唐墓》(《考古》1986年第5期)分析,开元钱中,“通”字平宽或低平,走之三撇相连特征的钱,应该是唐玄宗时的新钱文。从当时墓中出土的此类钱币中,我们可以推测,玄宗时,开元钱出现了一次较大的变革。文字一改早期风格,主要特征是其“通”字头有一个由平宽向低平,“元”字足较前期高,“通”字的走之三撇由不连到相连,“宝”字贝部中间两横与两竖由不连到相连的转化过程(图1-3)。重量也有变化。  相似文献   

15.
1987年新疆博乐发现的三枚金币有两枚刊于《新疆钱币》图册(编号127、124),另一枚未刊图版。《中国钱币论文集》第二辑文中把127号误作察合台币,另两枚不识,现重考如下。第一枚127号金币(原编号B.D、14)应属阿巴斯王朝末期。该钱两面中心方框内铭文发表时已解读,环绕中心的一圈铭文现也释出,全部铭文如下:正面中心五行方形排列铭文为“伊玛目,/除了安拉(真主)以外,别无他神,/安拉是唯一的、至高无上的,/安拉宗教的保卫者,/众信士的首领。”第四行第一个词Naser意译为“保卫者”,但更可能是…  相似文献   

16.
由杜维善先生撰写的《半两考》一书已于2000年4月由上海书画出版社(上海市钦州南路81号,邮编200233)出版。此书是杜先生继《开元通宝系年汇考》(与顾小坤合作)之后的又一新作。在大量实物收藏的基础上,作者结合历史文献,尤其重视近年来的出土资料,对半两钱做了深入的研究。梳理出战国半两、秦半两并作分式分期,并配以西汉半两和半两冥钱的探讨。全书分上下两册,共420余页,上册侧重于理论性论述和所据材料的介绍,下册侧重于各时期实物的梳理。书中共刊录半两拓片近一千二百枚,文字八万字。《半两考》出版  相似文献   

17.
《福建史志》2014,(1):58-58
福建何时有铸币?据史籍记载和出土实物考证,当始于唐代中期。《福建通志·钱法志》载:“唐会昌五年(845年),令天下铸钱所,(铸币)各加本郡号。”当时全国各地地方铸币共有二十六种,其中有加“福”字的铜钱,货币学家普遍认为系福州铸造,通称。会昌开元福字钱”,这是福建铸造的最早的铜钱币。  相似文献   

18.
20 0 0年元月 ,洛阳市文物工作队配合三九企业集团凌空汽车制造厂 1 2号住宅楼工程 ,在回填土方时发现一处钱币窖藏。窖藏位于中州路与八一路交叉口东北角 ,东距隋唐东都城皇城约 80 0米 (图一 )。窖藏为不规则长条形土坑 ,上被一条南北向唐代路所叠压 ,其内铜钱用麻绳串系 ,共 80 1 9枚 ,重 33 3公斤 ,均为铜开元通宝钱 (插二图图二 1、 2 )。这批铜钱据外形特征可分为记号钱和无记号钱两种 ,每种依钱币大小、书体等不同 ,又分若干类型。图一 窖藏位置示意图一、记号钱。 1 753枚。根据记号的不同 ,可分为星纹开元、直画开元和月纹开元等…  相似文献   

19.
《新疆钱币》2010年第一期刊载了“新疆铸造‘开元、乾元’钱币证据不足”一文(以下简称“周文”),本人读后,对周燕伟先生提出的观点有不同看法,周文提到“新疆当地铸造过唐代开元通宝、乾元重宝钱币”既无翔实的史料依据,又缺乏可靠实物的支持。其实不然,新疆所发现的实物笔者就有二十余枚,怎么能说没有实物呢?据我所知,新疆就有十余人都藏有新疆“开元通宝、乾元重宝”钱币实物。  相似文献   

20.
自唐高祖武德四年 (62 1年 )废隋五铢 ,开始铸行开元通宝 ,至唐衰亡 ,历经近三百载。开元钱铸行量极大 ,种类繁多 ,其中开元通宝金银钱作为独特的品类 ,令泉界瞩目。在全国范围内 ,开元通宝金银钱主要发现于唐代的“东西两京” ,即今洛阳与西安地区。建国以来 ,洛阳经科学发掘出土及民间收藏的开元金银钱均已达到了一定数量。本文谨对洛阳出土的开元金银钱 ,做一阶段性总结和探讨。一、洛阳开元金银钱出土概况洛阳发现的开元通宝金银钱 ,大多见于唐代墓葬之中 ,共计 12批、 3 0余枚。其中 ,鎏金开元 2 0余枚 ,涂金开元 3枚 ,包金开元 2枚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