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龚育之 《百年潮》2003,(4):44-48
郑惠走了,我的又一位老友走了.前些年频频到八宝山送别友人,大多是比我年长的前辈.这些年送别的,就有许多是同辈中人了.真是岁月不居,廉颇老矣.  相似文献   

2.
~~修竹气同贤者静 春山情若故人长@于植元~~  相似文献   

3.
再遇故人     
夏威夷3天的青年旅社生活并没有各国同胞共唱国际歌的情景,反而是个人作息时间的冲突(一个小房间住了4个人),最后一晚我转移到了君悦酒店的海景房里。那个夜晚是如此的难熬,两天前3个小时的冲浪加上头天8个小时的太平洋独木舟之旅让我全身上下的皮肤像火球一样滚烫,  相似文献   

4.
今年十二月十二日是西安事变整整二十週年,我把当年經歷的和見聞記憶所及的,敘述出來,作为史料的補篇,我相信我所記憶的見聞都是真实的,在过去我手中存过一些当時所發散的通电和傅單,及張学良在西安事变前的一些講演小册子,惜乎年月較久,多半在抗战中生活不定而遗失,所以这些回憶事情尽管是真实的,个別的地方也还可能  相似文献   

5.
在柳丝鹅黄、春水如镜的清明时节,我曾从南湖旁匆匆走过。苦为百事缠绕,不能止步,仅点头频望而已。其间亦曾几番梦里至南湖,可醒来仍身在北国。古人云:“苍天也能遂人愿。”想不到适逢江南花如锦,亭亭越女试裙衣的初夏,我再次路过嘉兴,来到了美丽而圣洁的南湖。  相似文献   

6.
正阅读就像是我们的一位老朋友,它带着有益人生的本质,它将是人类永恒的生活方式。在新型阅读与传统阅读并存的今天,我们应该感恩每一次的开卷有益,结合自己的人生感同身受,品味书中的喜怒哀乐,体会蕴藏在文字后面的意义。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同怀视之。阅读方式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迎来更多的改变与突破,但无论如何,它所传递的依旧是人类的文明之光。  相似文献   

7.
刘虎 《丝绸之路》2009,(21):22-24
提起阳关,人们一定会想到唐代大诗人王维的那首《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首千古绝唱,不知曾使多少中国人为之动容。  相似文献   

8.
张郑民 《旅游纵览》2010,(11):70-73
<正>暴晒的阳光从头顶照下,三辆越野车在卡拉麦里干的冒烟的荒漠上默默地行驶着,车队后面扬起的尘土隔绝了我们的后方。车里开了空调,为了湿润空气,车厢四周挂上了湿毛巾,尽管如此,我的嘴唇还是明显感觉到戈壁的干燥,只有端着相机的手激动得微微有些湿润。车窗外是一望无际的戈壁滩,广袤无垠的戈壁滩上生长着生命力顽强的红柳、梭梭和芦苇,在这些低矮的灌木丛下  相似文献   

9.
去年底,去上海中山医院探望病中的朱维铮教授。尽管他依然谈兴颇浓,但面容憔悴,精神萎顿。与以往的仪表堂堂、气宇轩昂相比,己判若两人。临别时,朱先生挣扎着起床捧出一套由他策划和作序的《大师》系列录像,说是给我留作纪念。朱夫人送我到病房外,含泪告诉我:“朱先生的肺癌已经扩散”。  相似文献   

10.
他率领过千军万马血战沙场,也曾一次次直面针对他的暗杀行动;他是中东人眼中的“铁血强者”,但也会为了一位失明的姑娘而泪流满面……埃及总统、阿拉伯世界的“盟主”穆巴拉克,向本刊记者讲述了自己的真实故事。  相似文献   

11.
亦诗亦画亦情的苏曼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曼殊,1884年10月生于日本横滨,祖籍广东珠海。名戬,号子谷,小字三郎,别号元瑛、玄瑛,曼殊是他的法号。其父苏杰生,“广州生,商于日本”,娶河合仙为妾。苏曼殊为河合仙的妹妹河合若子所生,由河合仙抚养,6岁时始被单独领回苏家。“广中重宗法,族人以子谷为异类,群摈斥之”。苏曼殊一人独处,性情越来越孤僻,形成了对痛苦羞辱的病态敏感和从不倾诉痛苦的封闭心理。12岁时,苏曼殊“贫困为沙门”,不久因偷食鸽子被逐出寺院。后又两入佛门,但终多情于尘世。他的绝代才情和个人风采永久地留给了后人。 在横滨大同学校…  相似文献   

12.
1902年鲁迅到日本留学。刚到日本时,恰逢章太炎在日本办讲堂,章太炎比鲁迅大12岁,是浙江余杭人,早年曾因参加康有为领导的戊戌变法而流亡日本,后立志革命。他曾经驳斥以康有为为首的保皇派,为邹容的《革命军》作序,被清政府监禁于上海的西牢。出狱之后东渡日本避难,在日本主持《民报》,宣传革命。  相似文献   

13.
李玫 《文物世界》2005,(3):67-69
博物馆作为一个国家文化发展重要的形象代表,并利用其特有的收藏、保护、研究、展示历史和现代文化的独特功能,在近百年的人类文化发展历史中显示出不可替代的作用。其间关于博物馆的概念和职能方面也不断地完善和创新。在西方,古典的博物馆概念是指“广泛而集中地进行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14.
林槐.福建漳州市长泰县人.生于明永乐至正德年间.由于任过秉笔太监.又任过四川、浙江等边疆监军、外贸提举.长泰县人称其“胡坂太监”或“林监军”。在明朝廷政治权力斗争中,他洁身自好.又乐于助人;既具有治国安邦的才华.又能甘守清贫.至今在长泰县流传着他的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  相似文献   

15.
胡忠良 《中华遗产》2011,(3):154-157
“故人久别已三年,寄语封书白日边,多病相邻应有意,吟诗每念白云篇。” 这是一首充满着感情的诗,寄托了作者对故人深切的思念之情。如果不知道它的出处,你很难想象这首诗的作者居然是一个日理万机的皇帝。  相似文献   

16.
老街·故人·大杂院○冯庆生居京日久,难免不染些寻幽探古的癖好。如今的北京城,真能让人品味从前的地方究竟不那么多了。人说北京城已是秋天里熟透了的果儿,虽没下树,可保不准什么时候,一阵小风就能从枝儿上掉下来,比方说椿树下二条,去年初时还在,可以探访到梨园...  相似文献   

17.
楊思思 《中华文史论丛》2021,(4):165-188+403-404
自開成二年(837)始,杜牧長期處於在京爲官與照顧家庭的兩難中,對長安的態度十分糾結。但到了會昌年間,杜牧外出爲郡,詩文中卻頻頻回望長安,表達了明確的思鄉情緒。杜牧的長安回望,指向的是"舊第"和"舊廬"兩個處所,二者都與杜佑關係頗深,對杜牧來説都是承載着家族政治聲望的空間。這也使得杜牧的"思鄉"並不意味着消極的"掛冠",而是重返政治中心的"戀闕"。杜牧自稱"北闕南山是故鄉",這種視整個長安爲故鄉的認同,又與其科舉入仕的經歷相關。  相似文献   

18.
隹(惟)三月初吉丁亥,穆王在下淢(厂立)(居)。穆王饗醴,卽邢伯大祝射。穆王(?)長(?)(以)述(?)卽邢伯。邢伯氏(是)(弓寅)(引?)不姦。長(?)(?)(?),敢對揚天子不(?)(丕丕)休,用肇作尊彝。  相似文献   

19.
海涛 《东南文化》2000,(6):86-93
在我国诸多工艺美术中,象牙雕刻是具有独特风华的一门。象牙属于有机质、表面滑润莹澈如玉,纹理细密规则、易受刀,用之雕刻精巧的器物,即成天然与人工斧凿之美的结合。  相似文献   

20.
王蔚华 《文博》2004,(5):36-39
岁月的流失、精美、完整的瓷器流传下的越来越少,现在市场上则充斥着大量的赝品,对初入此道的藏友危害极大,对藏瓷爱好者求全、求美、求精的需求很难得到满足。我们不防把标准降低,目光在“残陶破瓷”上停留片刻,就可发现它们其中所蕴藏的科学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