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日益发展,GIS技术已经得到显著的提高,并且被广泛的应用于测绘行业中。因此,文章对测绘数据的GIS建库和应用进行分析讨论,仅供业内人士参考。  相似文献   

2.
我国家谱源远流长、内容丰富、数量巨大,一直是众多领域学者关注的焦点。但是,家谱研究始终处于初级阶段,家谱的价值尚未得到充分利用。其根本原因在于家谱资源分布广泛、共享困难、研究方法和手段单一。各方通力合作,利用高新技术整合现有家谱资源,建立中华家谱总数据库和总平台已迫在眉睫。本文针对家谱典型的时空特性,提出采用GIS技术整合集成海量家谱资源,并进一步探讨了家谱资源整合集成的若干关键问题,设计了家谱资源整合集成的基本原则和平台框架,为家谱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方法和技术。  相似文献   

3.
基于GIS的区域经济分析与决策初步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陈斐  郭朝辉  杜道生  周旭  贾云鹏 《人文地理》2002,17(6):77-80,70
GIS技术能为区域经济分析直接提供一种交互式的、可视化的决策支持,已广泛应用于地方、区域和国家各级水平的经济分析、规划决策过程中。在本文中,作者首先对区域经济分析决策的各种方法进行了必要的分析,说明了在区域经济分析中GIS所能提供的技术支持,然后对建立一个基于GIS的区域经济分析与决策信息支持系统进行了初步研究,并举例说明了GIS技术在经济分析与决策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基于GIS的中国传统村落空间分异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佟玉权 《人文地理》2014,29(4):44-51
以2012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国家四部委联合评审认定的646家"中国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通过谷歌地理信息系统(GoodyGIS)定位村落的地理坐标,确定海拔高程等属性。利用Arcgis10.1和GeoDa技术平台,对中国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异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发现:中国传统村落在空间上呈明显的集聚型分布,在各省份间具不均衡态势,呈现出黔东南-湘西、皖南-浙西-闽西北、晋-冀-豫和滇西北等四个核密度高值区。传统村落距离中心城市较远,大多数村落处在40-100km的直线范围内。全局及局部空间自相关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高程中国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明显存在着高高(HH)、低低(LL)集聚现象,缺乏低高(LH)、高低(HL)区域,反映出传统村落在空间选址上所具有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特征。  相似文献   

5.
以徐州市城乡交通网络数据为数据源,利用GIS空间分析技术,选取长度-半径维数、分枝维数、距离可达性、时间可达性和可达性系数5个指标对该区交通网络的空间形态、空间分布、距离关系、时间关系等进行多角度分析。结果表明,徐州市城乡交通网络长度-半径维数呈现明显的空间分异,徐州市区及周边地区交通网络密度最大,其次是东部,西北部县域交通网络密度最小,分枝维数和长度-半径维数的空间分布基本一致。区内各节点的时间和距离可达性均随距离徐州市区的增大而增大,通达性高于全区平均水平的节点有徐州市辖区各节点,接近全区平均水平的节点有邳州市、沛县和睢宁县,而丰县和新沂市的通达性水平则低于全区平均通达性水平。  相似文献   

6.
作为概念和学科“对象”的民,并非直接对应于现实中的任何人群(所谓的“民间”),而是现代学者的概念“发明”与所指重组的结果:民不仅是下层社会的各种角色,更是理想的新人或新民,中国现代民俗学的民的隐秘渴望是成为公民。近年来,高丙中提出从民到公民的转换,恰好以理论命题的形式道出了中国民俗学或民间文学作为一门实践科学的内在目的:即通过让民成为公民而成为自由人。从民到公民的结构转换,将给中国民俗学带来全新的观念变化和研究格局,也为民俗学者参与并推动中国社会的公民化进程提供良好的契机。  相似文献   

7.
专业演奏员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理论和经验.把这些宝贵的经验运用到教学中,对现有的一些器乐教育略有改进.教学改革对专业器乐教师角色的要求提高,仅强调学生参与教学已经不够。新的教学理念认为,学生理解、学会和掌握新知识的过程是一种在已有知识、经验和观点上的重新组织、重新构建的过程。为适应新的学习方式,“转换教师角色”不是形式上的学生参与和交流,应该是有演奏经验的教师通过组织和设计,有意识地引起、维持以及促进学生学习的一种行为。教师对于组织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要有整体把握,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确定教学目标,设计出切合实际、可操作的教学形式。  相似文献   

8.
朱琳娜 《神州》2012,(27):64-64
近年来,地理信息系统使电力系统的管理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高度,生产管理GIS已逐渐成为配电自动化系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生产管理GIS是将电力企业的电力设备、变电站、输配电网络和生产管理等核心业务,连接形成电力信息化的生产管理的综合信息系统。  相似文献   

9.
基于GIS的宁夏中卫县地名文化景观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对中卫县域内地名的字频、来源、文化景观进行定量分析。借助GIS技术,将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相接合,进行分析,并建立专题地图,使其地名文化景观空间分异可视化。研究得出,中卫县地名景观反映了中卫县中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和两山一漠夹一河的地形地貌的自然环境特征,蕴含了中卫县域内独特的边塞文化、移民文化、方言文化方面的信息。并在空间上表现出,地名密度和人口密度分布的正相关性,山水类地名分布与地形地貌的一致性,军防类地名分布与长城的紧密相关性,方言类地名分布与交通的负相关性,而姓氏类地名在各乡镇都较多,分布无明显规律。  相似文献   

10.
赵维科 《风景名胜》2021,(4):0303-0303
城市规模快速扩张背景下,城市轨道交通的重要性逐渐体现,对于城市管理者而言,想要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就要在大力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的同时,对控制保护区进行科学管控,通过这种方式确保城市轨道交通设施运行的稳定性。下文分析轨道交通保护区管控工作中,暴露出的问题作为切入点,围绕如何提升轨道交通控制保护区管理效率的问题,进行简要探究。  相似文献   

11.
卢作亮 《风景名胜》2021,(7):0041-0042
随着社会经济与科技技术发展速度不断加快,GIS 技术应用范围日渐扩大,传统 GIS 开发模式依然无法满足城市规划需求,需有效应用 ArcEngine 插件式 GIS 开发模式,扩大 GIS 软件应用范围。本文就针对此,以 ArcEngine 插件概念为切入点,提出插件式GIS 开发框架设计方案,阐述插件式 GIS 开发框架实际应用案例,以期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理论性帮助。  相似文献   

12.
许洪滔 《旅游纵览》2013,(4):139+141
分析扎兰屯市旅游资源,结合实际交通线路,利用GIS软件设计制作旅游功能分区图和旅游线路图,提高扎兰屯市旅游形象。  相似文献   

13.
Web式检索已经是许多图书馆普遍使用的馆藏资源检索方式,但对无条件购买Web式检索模块的图书馆来说可以通过分析、研究中国机读目录格式,自行开发格式转换程序把馆藏数据转换到后台数据库中,再利用动态网页语言实现资源Web式检索。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中国民俗学学者开始从单纯的民俗事象研究,转向在语境中研究民俗,强调田野调查,强调在田野中观察民俗生活、民俗表演的情境、民俗表演的人际互动、民俗表演与社会生活、社会关系、文化传统之间的复杂关联等等,呈现出民族志式的整体研究取向,时空、人、社会、表演、变迁、日常生活等系列关键词,表明在语境中研究民俗的学者具有共同的问题、方法以及学术取向,初步具备学术范式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基于GIS的县级尺度交通可达性研究——以陕西省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志学  李同升 《人文地理》2010,25(1):100-104
本文以陕西省为例,采用加权平均出行时间指标,对县级尺度的到区内节点、火车站、主要干线公路和机场的交通可达性分别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陕北的东北部、西北部,陕南的东南部各方面交通可达性表现都很差,西安及周围临近县市各方面则表现良好。通过对到区内节点可达性和三种方式的区外交通可达性加权求和得出的区域交通可达性进行的研究表明,陕西形成了以西安与其周围临近县市组成的片状可达性低值区,可达性良好;陕北的大部分及陕南的南部可达性差;陕西省整体可达性分布不均衡。陕西省今后交通建设的重点应是提高区域交通可达性的均衡性。  相似文献   

16.
GIS与人文地理学的发展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本文初步分析了GIS兴起的背景及其主要功能,在剖析信息社会中人文地理学发展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基础上,就GIS在人文地理学中的作用和发展方向进行了阐述,并就加速GIS与人文地理学的结合提出了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17.
根据1984、1997、2003、2006年4个时相数据,运用GIS的空间分析方法,对盐城城市工业、居住、公共服务用地的空间分异特征进行分析,并利用多种景观格局指数,分析了三种功能用地的完整性、集聚性和异质性特征。结果表明:1984-2006年盐城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演变过程可划分为集聚、分散、再集聚三个阶段,同时演变中存在"工业围城"、城市中心区的工业和居住用地比重偏大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将遗址置于空间分布和自然地理环境的大背景中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基于GIS下的镇赉县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遗址的共时性分布规律和历时性变化,了解和复原新石器和青铜时代人类居住址对镇赉县自然环境的适应情况,进而探索自然环境对于古人生活选址的影响以及人地关系等。根据聚落规模,可将遗址分为特大型和大型、中型、小型3个等级,并依照离散程度划分为3个聚落群,发现古人存在北迁的变化趋势。通过分析遗址的地形地势及土壤沉积,发现古人偏爱高地以及土壤肥沃的地域,同时考虑自然灾害的潜在影响。  相似文献   

19.
彭蛟  单思伟 《华夏考古》2019,(2):109-116
在田野考古中,平面图是记录遗迹形态和空间信息的重要载体,传统的平面图绘制方法具有一定局限性。利用GIS软件能对无人机低空航拍影像进行地理配准并快速绘制电子平面图。该方法简单高效,对以探方为单位的中小型遗迹绘制精度完全能满足需求。基于这种方法绘制的平面图能进行空间量算、空间分析和属性统计分析,实现遗址区域空间数据从宏观到微观的一体化分析,将有助于更大限度地发掘和利用遗迹空间信息,服务于研究。  相似文献   

20.
刘思岑 《神州》2013,(36):181-181
在英汉翻译的过程中,由于两种语言在表达方式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所以在翻译的过程中,很难翻译的结构语词一致,视点转换手法可以将英语和汉语采用不同的语言结构来表达,以此来实现翻译的最佳效果,对于英汉翻译来说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分析了视点转换手法的理论依据,然后从三个方面分析了视点转换理论在英汉语态翻译中的应用,为英汉翻译提供一种可以借鉴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