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中,协调发展理念独具哲学意蕴,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与改革开放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我们党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角度讲协调发展由来已久,终始把统筹协调作为认识发展问题和把握发展观的一把钥匙。中共历届领导集体都善于从唯物辩证法的立场出发,始终把协调理念和协调发展摆在突出的位置。在当今中国,协调发展理念又融入了更为深刻、广泛的哲学意蕴。要理解这种意蕴,首先要完整理解五大发展理念这个集合体,理解中共提出五大发展理念所体现的整体性思维和协调性思维;其次要抓住协调发展这个既重要又特殊的理念,抓住它的独特个性,它针对的是事物发展的矛盾性,着眼的是事物发展的整体性,解决的是事物发展的平衡性。  相似文献   

2.
在德国农民战争研究领域,恩格斯的《德国农民战争》所开辟的解释路径是最主要的史学传统之一。在恩格斯笔下,16世纪出现的新的经济生活方式对中世纪传统的冲击,构成了德国农民战争的背景,这种背景决定了当时各个阶层在新、旧生活方式上的复杂分化与冲突,并最终由此引发了农民战争;而理解农民战争作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关键问题则在于恩格斯所分析的"平民"阶层。因而从总体上看,恩格斯解释"德国农民战争"的核心路径并非很多学者所理解的单纯的宏观经济解释,而是以人为着眼点,综合考察各社会阶层的生活处境和生活方式。这种解释路径是恩格斯的这本著作在"德国农民战争"编史学上所具有的根本意义。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农业公社"思想放弃论,是沈斌提出的观点。"农业公社"概念并不是马克思本人在给查苏利奇复信草稿中的创造,马克思明确说它是"通常称"。考察该信法文手稿以及随后恩格斯的相关论述,马克思对"农业公社"的界定与恩格斯对"农户公社"的界定完全一致,马克思"农业公社"概念放弃论不仅没有经典文本依据,而且完全无视"农业公社"与"农村公社"尽管名称不同,但其对象却可以是"俄罗斯公社"这一基本事实。该信以及其他著作显示,在剔除家庭公社类型之后,马克思、恩格斯所确立的"原始公社"(氏族公社)、"农业公社"、"新公社"这一发展序列在东西方具有一般道路的普遍性,"农业公社"作为"亚细亚公社"的一种形式而存在,是"亚细亚的基本形式"即统一体的基础和补充。沈斌把"农业公社"作为"亚细亚的基本形式",不是马克思的思想。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两个先锋队"性质决定了实现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是共产党人的"幸福"所在。习近平总书记讲,"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新时代追求和实现这种"幸福",共产党人需要坚定的理想信念作为支撑,因为坚定理想信念是党员领导干部为幸福奋斗的力量源泉。根据唯物辩证法原理,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当下,在影响共产党员坚定理想信念的各种因素中,党在自身建设方面存在管党治党宽松软等问题,是影响党员理想信念教育效果的重要方面。因此,从严治党是党员领导干部坚定理想信念的根本之策。新时代加强党员领导干部坚定理想信念机制建设,应在加强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中全面强化。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恩格斯的荣辱观是在吸纳德国古典哲学思想的"合理内核"和"基本内核",批判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思想的"超功利主义",扬弃法国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道德批判"的理论基础上形成的。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马克思、恩格斯对无产阶级道德面貌的研究和总结则为马克思、恩格斯荣辱观的形成奠定了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6.
正重读恩格斯《反杜林论》中的"暴力论"(恩格斯曾打算在此基础上写部《暴力在历史中的作用》的专著,未能完成)及其它相关著述;从中看到,在暴力问题上,恩格斯既有作为革命者的基本坚守,又有因时、因势而变的一面。(一)驳斥暴力"万能论",阐发唯物史观恩格斯在写作的准备材料中提到,在杜林的"全部暴力论中,正确的仅有:到目前为止,一切  相似文献   

7.
恩格斯的法律思想如同其经济、哲学、民主思想一样,是科学社会主义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熠熠闪光的思想宝库中,恩格斯的法律思想为马克思主义法律观做出了重大的理论贡献。学习和研究恩格斯的法律思想,对于我们全面系统、完整准确地掌握马克思主义,了解科学社会主义思想史;对于我们不断丰富、完善、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体系;对于我们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一、恩格斯法律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恩格斯的法律思想随着实践和认识的逐步深入,经历了从形成、完善、丰富到进一步发展的螺…  相似文献   

8.
混沌理论是当今世界科学的前沿与热点,涉及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众多领域,具有重大的科学价值和深刻的哲学方法论意义。对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提供着新的自然科学的论证,丰富和深化了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的内容。一、混炖理论例证和丰富了质量互变规律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量的变化会引起质的变化,而质的变化又会引起量的变化,质和量是互变的。即质量互变规律从事物的状态变化方面揭示事物的联系和发展。恩格斯比较集中地表明了质量互变规律是“自然界的实在的发展规律”(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人民出版社1971年版,第47页)。…  相似文献   

9.
郭春梅 《文物世界》2010,(6):38-40,24
<正>乡规民约是清代山西基层社会自治的重要民间法,其中,它的核心规则是"约"与"罚"。在对乡村村民规定了种种的"约定、规则"外,还在民约中明确了处罚的规则。而这种"罚"又有详细  相似文献   

10.
<正>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上,曾经有很多思想发挥过重大作用,如古代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家思想。在近代,特别是近一百年来,影响中华民族命运的最重要思想毫无疑问就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其问世的标志是1848年2月于伦敦发表的《共产党宣言》。此后,马克思和恩格斯又发表了大  相似文献   

11.
正1894年,当中日甲午战争的消息传至欧洲,恩格斯尽管已是74岁高龄的古稀老人,却仍以哲学家的敏锐思维,站在人类社会文明演进的历史高度,适时地对这场战争做了点评。在与友人的书信中,恩格斯就中国战败的原因及影响给出了精辟而独到的见解。在恩格斯看来,中国甲午战败的直接原因,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为政府和军方所奉行的被动防御策略。他在信中指出:"在中国进行的战争给古老的中国以致命的打击。闭  相似文献   

12.
王海荣 《神州》2012,(22):27-27
思想政治课的目的、内容、特点决定了它是一门重要的素质教育课。尽管目前人们对素质教育还认识不足,但事物总是不断发展的,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总要有一个过程。因此,思想政治课教师只有经过坚持不懈地努力,发扬爱岗敬业精神,使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才能使人们逐渐认识。  相似文献   

13.
反者道之动是《道德经》中的一个核心命题,可以理解为事物朝相反方向运动是道的运行规律;也可以理解为事物朝相反方向运动是由于道引起的。综合二者可以看出贯穿《道德经》的主体思想就是运动、变化是事物的根本属性。但是反者道之动思想没有真正解决事物发展变化的深层次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近代社会的进步不单纯体现在那些先进人士的行为中,那些"顽固"人士思想的变化更能体现这种变动。林纾著作权思想的变化就符合了这种情况,他作为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代表,开始并不认同稿费,可后来却成为稿费有力追求者,林纾思想的变化更能体现近代知识分子内心的挣扎。以前对林纾研究多集中在翻译的文法、艺术等方面,对其著作权思想研究不够,所以从其思想变化的角度研究,更能体现其代表性及进步性。  相似文献   

15.
"反植荷渠"常以浮雕或彩绘形式出现在中国传统建筑的藻井装饰之中。这种样式在早期不但有"厌火"的寓意,同时还带有浓郁的佛教色彩和明确的文化象征性。通过图像与文献考证相结合的方式对这种样式的渊源、主要分布、造型特点及风格等进行分析,发现这种建筑装饰样式在传播过程中具有不同的审美指向,一方面体现了从"实用性"装饰向"装饰性"文化符号演变的现象;另一方面也生动地显示了审美更迭背景下建造思想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正> 静态叙述与动态叙述 赫特纳提出叙述时间断面上过去的地理事物,这种叙述是静态的。历史地理学在复原过去的地理事物的同时,还必须叙述地理变化。19世纪末,魏玛在《历史景  相似文献   

17.
人文地理学研究对象是经过人类长期的社会活动改观了人文环境,这个环境是添加在自然环境基础之上的,并与它有密切依存关系的"人文体"。因此这个人文体内的各种人文现象与事物的分布与运动变化。不可能不受自然与社会环境的双重影响与制约。研究这些人文现象与事物和它所依存的地域系统(即自然与人文地理系统)之间的各种关系的理论与学说,就是"人地关系论"。这种"人地关系论",正是整个人文地理学的基础理论。  相似文献   

18.
一、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看法什么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原则?《共产党宣言》对未来社会的设想是,"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恩格斯逝世前一年,朱·卡内帕来信请他选一段话做《新纪元》周刊创刊号的题词,以表达"社会主义新纪元"区别于旧社会的"基本思想"。恩格斯回信重申了  相似文献   

19.
一些著名人物的遗嘱往往成为后人政治斗争的工具,这在历史上已屡见不鲜。不幸的是,这种情况不仅仅出现在剥削阶级中间。恩格斯写于1895年的《1848—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导言尚未正式发表就被歪曲引用,而在他逝世之后,伯恩斯坦一面称这篇文章为恩格斯的“政治遗嘱”,一面又把完整的未经删节的原稿藏匿了几十年之久,对恩格斯的思想  相似文献   

20.
缪凤林初期治学对西方诸多史家呈现出兼收并蓄的学术状态:史学"求真"中有美国伍德布里奇、伯恩斯,英国牛津学派鲍威尔的论述;史学"致用"里有"实用主义"大师詹姆士的主张;史学方法中对史料的审查又有兰克的身影;而史学重归纳与演绎的方法特征又有杜威的源头。但是在这驳杂的史学讨论中,缪氏如梁启超一样经历着不同的变化:历史为科学、寻求历史发展的律则、重视归纳、演绎等思想多有表露;而随后一改初论,主"科学求同,史学求异",历史要在追求"相关相异"的个性中获得真实。在这种转换中既有西方学术的影响,也更多的承接了中国史学中"史职求真"、经世致用的传统特性,取、守之间对其一生治学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