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沧桑》2012,(2):139-140
莫艳梅在《上海地方志》2011年第6期上发表文章,对我国互联网信息资源状况进行分析,提出第二轮地方志书编纂实践中,要按照地方志书质量的总体要求,把互联网信息资源的利用,贯穿到地方志书的编写、分纂、评审、修改全过程中。利用互联网信息资源确保政治观点正确,确保志书篇目设置合理,确保志书内容全面,确保志书记述准确,确保资料翔实,确保志书行文规范。文章提出第二轮地方志书编纂利用互联网信息资源应注重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地方志载有大量的旅游资源信息,对于研究、开发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具有很高的价值。旅游及旅游文化的发展,为地方志编纂奠定了丰富的资料基础,并直接促成了地方志的编纂,同时对地方志编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编好新时期志书中的旅游内容,突出时代特色、地方特色和行业特色,并开发好地方志旅游资源,是值得探讨的问题。旅游业是新时期最具活力的产业之一,第二轮志书编纂旅游内容可在篇目设置、内容记述、图文并茂、开发利用方面拓展空间。  相似文献   

3.
在地方志编纂工作中,志书的可读性往往被忽视,有的编纂人员将可读性与趣味性、宣传性、文学艺术性相提并论,认为强调志书的可读性会影响志书的客观性、记述性、权威性乃至志书的质量。这是对志书可读性认识上的误区。志书的可读性有着自身的表现形式和内在要求,它的可读性是指志书对波澜壮阔历史画卷的立体记载、生动再现,是指志书方便阅读、吸引读者的特性。主要体现在一是志书文约事丰,信息丰富、生动、翔实,二是记述内容体现地方特色、行业特色、  相似文献   

4.
一年一本的年鉴已成为志书每20年一续不可替代的信息资料源,年鉴存在的必要性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年鉴的生命力在续志中焕发出勃勃生机。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年鉴与志书是地方志中两个不同的资料文献载体,两者在记述时限、编纂体例、内容表现形式、编纂要求方面都存在着差异,因此既不能用编纂年鉴来代替编修志书,也不能用编修志书来代替编...  相似文献   

5.
规范修志是地方志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乡镇志书编纂需要标准、格式规范,其主要途径有:框架结构的规范、条目撰写的规范、记述内容的规范。创新是地方志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乡镇志书编纂需要在规范的基础上创新,其主要方法有:资料搜集的创新、框架结构的创新、记述内容的创新、出版方式的创新。乡镇志书编纂规范和创新需要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进行研究和探索,在规范和创新中实现乡镇志书编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规范修志是地方志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乡镇志书编纂需要标准、格式规范,其主要途径有:框架结构的规范、条目撰写的规范、记述内容的规范.创新是地方志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乡镇志书编纂需要在规范的基础上创新,其主要方法有:资料搜集的创新、框架结构的创新、记述内容的创新、出版方式的创新.乡镇志书编纂规范和创新需要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  相似文献   

7.
我国地方志书历来有重视自然灾害记载的传统。首轮志书有关灾害内容记述有独到和不足之处。第二轮修志一定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编纂工作,总结首轮修志工作的实践经验和教训,深入研究所记述内容的时代背景,把志书的实用价值和社会价值放在编纂重要位置考虑,贴近时代脉搏,加强有关灾害内容的全面、真实、完整地记述,努力把第二轮志书编纂成为服务当代、利在千秋的精品佳志。  相似文献   

8.
新一轮地方志编纂如何突显地方特色,成为衡量志书质量高低的重要依据。《地方志工作条例》规定:"地方志书,是指全面系统地记述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文献。"可以看出,区域性是地方志首要特征。方志的区域性决定了它应具有地方特色,地方特色在志书中应占据突出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时期新编地方志在社会部类编纂方面普遍存在概念界定难、认识分歧大、收录内容庞杂、资料信息匮乏等诸多缺憾。通过梳理社会部类编纂源流,辨其变化之端,并从学理上探究其概念内涵,可以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总结出志书社会内容记述的整体性、系统性、时代性、深化性、创新性五个编纂原则。  相似文献   

10.
新编地方志除了综合性志书外,近年还出现了重大事件志、重大自然灾害志等专题志。《江苏省地方志工作条例》规定对本行政区域特别重大自然灾害,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决定编纂地方专题志书。新时期编纂自然灾害志,有着鲜明的“资治”功能,其服务现实和现实关怀的意义十分明确。作为一个新的志种,自然灾害志编纂有其显著的特点,也有许多问题值得探索和研究。重大自然灾害的突发性要求自然灾害志的编纂应尽早尽快启动。自然灾害志的内容架构,以灾害发生、抢险救灾和灾后重建的过程为线索,依次展开记述,记述的出发点是总结救险救灾的经验,为今后的抗灾救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