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年 与诗有关     
关山 《中华遗产》2010,(10):172-177
年复一年,当时间在每一样东西上刻下年轮,“年”字已经与时间密不可分——对于中国人来说,一年中最重要的时间也许就是过年。为什么人们感叹如今的年味儿越来越淡?我想是因为“年”原本丰富的内涵越来越少,慢慢地只剩下了时间。其实,“年”字所表达的意思中,与时间无关的那些才是更重要的,那就是:收获、希望和诗。  相似文献   

2.
3.
杨智 《神州》2012,(35):16-17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诗眼"是指诗歌中最能突出主题、开拓诗意、表现力最强的关键词句。"诗眼"往往使诗歌形象生动而富于情趣,诗意精炼而意境深远,可谓"一字得力,通篇光彩。"本文试图结合古人的经典诗词名句,归纳出"诗眼"在诗歌中所起的作用,进而探讨寻找"诗眼"的一些途径,为鉴赏古典诗歌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4.
王树人 《文史天地》2003,(12):58-59
仿拟,为修辞学上的辞格之一,是指故意模仿套拟某种既成的语言格式,多用于讽刺嘲弄。由此可见,仿拟诗就是指对前人的诗作的格式、文字或含义进行改动而写成的诗而言。现把笔者搜集到的数首各具千秋的“仿拟诗”抄录如下,以飨读者。明代成化年间,御史冯彻因直言劝谏而被革职,并被发配到辽东充军,因好心不得好报,悲愤中就套用北宋汪洙编的《神童诗》中的“劝学”诗,写了一首反映知识分子遭到迫害的诗。诗曰:“少小休勤学,文章误了身。辽东三万里,尽是读书人。”《神童诗》中的“劝学”诗为: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  相似文献   

5.
孙旭升 《古今谈》2005,(2):63-64
在“文革”中我也损失了不少书,虽然不是什么元版宋刊,只是一些普通的线装书和铅印本。但是人之常情是爱得不爱失、喜聚不喜散,唐代司空图有两句诗云:  相似文献   

6.
厦门是民族英雄郑成功抗清斗争和收复台湾的根据地,在这里留下了许多英雄遗迹。走进美丽的万石山风景区,从万石岩前逶迤的石阶拾级而上,可通太平岩。太平岩始建于唐,林壑优美,风光秀丽。最奇的是,岩前有四块巨石,其中两块相叠,一端贴合,一端张开,由另二块巨石顶立,形成石门,自然构成“笑口常开”的景观。因地处太平岩地界,故称“太平石笑”,是厦门新二十景之一。  相似文献   

7.
散木 《文史精华》2009,(5):13-18
不知怎的,忽然想起了原来在山西大学时的父辈、老师罗元贞先生。或许,是想对他说点什么吧。  相似文献   

8.
有诗钱如梦     
  相似文献   

9.
10.
1996年公布了康有为在近一个世纪前的批注,涉及丘逢甲与黄遵宪“争雄”、丘逢甲与黄遵宪、康有为、梁启超的关系以及“诗界革命”等重大问题。丘、黄“争雄”确有其事,但由于当事人恰当的处理和梁启超的斡旋,终使二人成为朋友,并对“诗界革命”队伍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1.
清代康雍乾三朝,以郎世宁为主要代表的西洋画师综合中西绘画技巧,以清王朝的文治武功为主要描绘题材,创作了许多具有准确的纪实性和历史文献价值的绘画作品,形成了清代院画独特的画种,被称为“海西体”绘画。乾隆皇帝在其御制诗中留下了许多充满帝王气派的“咏洋画诗”,直接表现出乾隆皇帝的西画观。  相似文献   

12.
《周礼》记载了“六诗”这一术语,但并未给予详细解释,後代解说纷纭,但迄今未有令人满意的结论。本旨在运用多学科综合分析的方法,重新审视《周礼》这一记载,肯定“六诗皆体”说,探讨兴诗存在的可能性,并追溯兴字本义及其发展演变。  相似文献   

13.
赵命育 《民俗研究》2002,(1):194-198
在黔北风冈县、湄潭县、正安县和绥阳县的广大农村中,至今还盛行着说春这样一种民间风俗,在进入每年的冬季之后,或遇有红白喜事,春倌(说春的人称之为“春倌”)来往穿行,走乡串寨,甚是热闹。春倌来到一片绿竹之中的山村农舍,几声狗吠之后,春倌进了龙门,进龙门后,他边走边唱,慢慢向堂屋大门走近。这时只听春倌唱道。  相似文献   

14.
乾隆二十二年科举加试试帖诗,翁方纲是实行此举的核心人物.现存其《复初斋试诗》手稿,其中一篇《赋得春从何处来》,讨论了四首同题之作,并区分优劣,集中体现了翁方纲关于试帖诗的理论.  相似文献   

15.
马莉 《文史月刊》2009,(9):24-24
众所周知,赵树理是鼎鼎大名的小说家。但在创作小说的过程中,他还写过几首颇为有趣的诗呢。诗都是老人内心想法的真实流露,但是如果你知晓了它们的创作年代,你可能要为老人的胆量捏把汗了。  相似文献   

16.
邓莲 《巴蜀史志》2010,(4):47-48
杜甫在《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中提到自己一生的理想“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为了自己理想。他不断求取功名,但是“此意竟萧条”。之前的他一直漂泊不定,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的艰辛生活。漂泊了大半辈子的杜甫最终于乾元二年(759年)来到“天府之国”成都,在朋友的资助下建起了一个小茅屋.杜甫和家人在此度过了安定快乐的四年。  相似文献   

17.
宋洁 《神州》2012,(35):37
在宋代理学思潮的影响以及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形成了一种以"理"入诗的诗歌样式,打破了传统的诗歌模式。古代人对"诗"有不同的看法,除了"诗言志"这种影响较为深远和广泛之外,还认为诗歌有文化功用、政教功用、"兴观群怨"、礼乐文化的工具等作用。作为一个对后世文学有深远影响的诗歌流派,它应该在文学史上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后人要明确和重视其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和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8.
王俊彦 《纵横》2010,(1):38-42
最近,我访问了我党曾经在台湾的地下工作者、台湾1947年“二二八”起义的大陆唯一见证人周青。周青现在是中国作协会员、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资深研究员。他曾参加台湾“二二八”起义,并与吴克泰共同写出“二二八”起义的第一篇特写新闻,回大陆后一直工作在对台第一线。交谈中,周青给我讲述了我在河北大学中文系的老师雷石榆与台湾著名舞蹈家蔡瑞月的一段往事。  相似文献   

19.
周宝荣 《史学月刊》2008,(10):35-40
宋神宗元丰二年,苏轼“以诗托讽”致祸,被贬黄州,此即乌台诗案。苏轼之所以“以诗托讽”,原因有三:一是对现实主义诗风的继承与发展,二是苏轼淑世思想的体现,三是对恶劣言论环境的挑战。乌台诗案对苏轼文学创作影响较大,此案之前的苏诗高扬现实主义,紧扣时代脉搏;此案之后的苏诗追求旷真,转向“和陶”。  相似文献   

20.
《世界》2011,(4):91-91
旅行的记忆是可以复制的,旅行的欢乐同样可以被感染,这也恰恰暗含了佳能DV新晋倡导的“电影风格”,让拍摄与后期变得更新鲜,更增添了分享的喜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