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任海滨 《黑龙江史志》2009,(10):44-44,47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的美苏冷战持续了近半个世纪,成为国际关系的主流。冷战的产生是诸多因素和条件所促成的,具有某种历史必然性。战后两极格局的出现、美苏两国利益相悖、意识形态的分歧成为冷战起因的三个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的美苏冷战持续了近半个世纪,成为国际关系的主流。冷战的产生是诸多因素和条件所促成的,具有某种历史必然性。战后两极格局的出现、美苏两国利益相悖、意识形态的分歧成为冷战起因的三个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路红霞 《沧桑》2009,(5):152-153
冷战是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及其盟友之间的竞争。冷战研究的主流是双方在国家利益、权力、安全等方面的斗争冲突,而往往忽视双方交流合作的一面。新近的一些研究认为文化政策在冷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双方的文化交流就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本文对美苏文化交流的原因背景、交流的目的和性质、内容方式以及评价等问题进行了学术概况的梳理综述,并提出了该课题研究中的某些问题和研究空间。  相似文献   

4.
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从经济利益和国际地位的角度出发,美国不希望中国成为独立发展的资本主义大国;从国家安全和美苏争霸的角度出发,苏联也不希望中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之路;三十年代爆发的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也动摇了人们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信心。在这样的国际局势下,中国最终决定选择走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5.
英国与冷战的起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作者对许多人提出的英国是冷战的“始作俑者”的观点提出了质疑,认为在杜鲁门主义出笼之前,无论是丘吉尔政府,还是艾德礼政府都没有制定正式的冷战政策。冷战的起源,其成因应该从时代特点,特别是美苏两国的争霸中去探讨,而不应从一个正在衰落的英国去寻找。美苏是冷战起源的重要因素,是内因,而英国所起的作用最多只是一种外因而已。英国在冷战起源中的作用被夸大了。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三个维度(长时段的维度、具体时间的维度,数理统计的维度)研究自二战结束至冷战爆发这段时间内美苏两国的关系,希望以此来探讨冷战的起源。通过分析可以知道由于美苏两个国家结构上的巨大差异,冷战的爆发是不可避免的。从战时盟友到冷战对手,美苏两国的关系经历了一个从好到坏的过程,而美国正是使关系变坏的主要推动者,从这种意义上来说,美国是冷战爆发的主要引起者。  相似文献   

7.
关于冷战起源的新解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关于冷战起源的新解释陶文钊苏联解体、冷战结束后,对冷战史的重新研究成为国际史学界的一个热门话题。美国华盛顿威尔逊国际学者中心还专门组织了一个国际冷战史项目,邀请美国、原苏联、欧洲、中国等有关国家和地区的学者前往研究,并分别在美国、俄国、意大利、香港、...  相似文献   

8.
在关于“冷战”起源的研究中,我们注意到:“冷战”首先是由美国挑起,它以“抵制共产主义扩张”为借口,以反苏反共为宗旨,因此,人们往往只注意美苏关系的演进,却相对地忽略了美英关系,特别是邱吉尔在“冷战”起源中所起的作用。众所周知,邱吉尔是英国现代史上著名的资产阶级政治家和国务活动家之一,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立下了不朽功勋。但是,我们不能不看到,邱吉尔始终是英帝国利益的捍卫者。二战期间,他的帝国主义立场在一系列重大问题上均有表现,特别是战争末期和战后初期,他一直在煽动美国与苏联冲突,对美国发动“冷战”起着不可忽视的推  相似文献   

9.
(一)一九七六年美国出版了一部近六十万字的专题文集《托洛茨基论中国》。莫纳德出版社编辑伊万斯写信给彭述之,请他给该书写一篇导言。彭述之“很乐意承担这个任务”,于是写下了近五万字的长篇导言。彭述之说,他之所以乐于为此书写序言,一是“这将帮助读者比较具体地理解列甫·托洛茨基的伟大贡献”;二是“研究中国革命”,总结中国革命经验。彭述之认为:“托洛茨基对于理解中国问题所做的贡献是无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李春放博士在伊朗现代史研究方面异军突起,发表了引人注目的力作。《伊朗危机与冷战的起源(1941—1947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就是其中有代表性的著述之一。  相似文献   

11.
二战结束后,中国东北成为美苏两国与中国国共双方关注和争夺的焦点地区,并最终形成了以美国和国民党为一方,以共产党和苏联为另一方的对峙格局,导致了中国内战在东北的爆发,东北也成为美苏关系在东亚转冷的起点。在苏联的支持下,中国共产党取得了辽沈战役的胜利,奠定了中国革命胜利的基础,而国民党则逐渐丧失了美国的支持,这在外因上决定了中国内战的结局。  相似文献   

12.
冷战起源与国际关系学术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北京市历史学会和中国历史学会东方历史研究中心主办的“冷战起源与国际关系”学术研讨会,于1999年3月20日—21日在首都师范大学召开。这次会议作为“20世纪历史回顾”系列讨论会的组成部分,是继“俄国十月革命与20世纪”和“20世...  相似文献   

13.
韩桂玲 《史学月刊》2001,(4):149-150
讨论美、苏冷战,稍稍回顾一下双方交往的历史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
法国大革命修正史学对革命起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法国大革命史研究中 ,由饶勒斯、马迪厄、勒费弗尔、索布尔等人发展出来的传统解释在 2 0世纪上半期占据着绝对的统治地位。然而 ,到 50年代 ,英美一些右翼史学家开始对大革命的传统解释提出质疑和挑战。最先发难的是英国历史学家阿尔弗雷德·科本 ,此后 ,许多英美史学家纷纷步其后尘。 6 0年代中期 ,以孚雷为代表的法国史学家也开始了对传统革命史学的批判 ,从而在国际上形成了一股汹涌的修正潮流。到 80年代 ,法国大革命修正派的解释在西方几乎占据了正统地位。但由于修正史学是对传统史学的反动 ,故长期以来国内史学界对之鲜有介绍 ,这…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自从成为共产主义者以后,一直认为中国革命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他认识国际事务的出发点,是力图正确评价中国革命在国际政治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国际形势及其对中国革命的影响、以及有关国家对中国革命的政策和态度,并据  相似文献   

16.
历史研究是人类认识自身的根本途径,我们应遵循历史主义的一般原则,对共产国际在中国革命中的影响这一历史问题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在明确联共(布)、共产国际、苏联政府三者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将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关系的发展演变作为历史分期的依据,全面客观地论述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正反两方面的影响,分析共产国际指导中国革命过程中发生失误和错误的原因以总结中国革命的经验教训,辨清是非,推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7.
萨苏 《文史博览》2013,(11):32-33
章照止先生是老一辈数学家,当年就住在我家的对门,然而,在数学圈子以外,他的名字并不太响亮。因为他的研究方向带有一丝神秘。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国际上一直认为,中国有一个神秘的人物,在他的面前,设计多么巧妙的密码都如同草芥。他们把他叫做“中国的眼睛”。中美建交的时候,双方曾经互赠礼物。美国赠送给中国的,是日本“宝船”阿波丸号的沉没地点,中国后来组织力量打捞,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70年代,葡萄牙爆发了反对专制独裁的民主化革命。此时美苏之间的缓和仍然在进行,在部分问题上达成了妥协,但是双方根本理念的差异以及苏攻美守格局的逐步形成,导致缓和外交难以为继。在这一背景下,葡萄牙所具有的战略意义使得美苏纷纷以不同的方式介入其中,从而导致革命后的葡萄牙成为了双方较量的又一战场,并最终以美国的胜利而告终。美苏围绕葡萄牙革命进行的对抗进一步暴露了缓和的内在缺陷,增加了双方已有的分歧,影响了缓和的继续推行。  相似文献   

19.
吴跃 《神州》2012,(6):1-1
中国革命精神作为中华民族最宝贵的革命遗产,在中国的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伟大作用,它的形成、发展与继承凝结着无数中华儿女的汗水与鲜血。本文将就中国革命精神的伟大力量及其作用的机理做一简要分析与论述。  相似文献   

20.
众所周知俄国的十月革命使俄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我国伟大的领袖毛泽东同志曾说过一句话:"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给中国带来了马克思主义。"推动了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把自己的目光由西方转向了东方,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转为社会主义,俄国的十月革命给贫穷落后的中国带来了新的希望,让中国的知识分子看到了胜利的曙光,本文对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对中国革命的影响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