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正2013年9月20—22日,由南京大学历史系、中国欧洲学会、英国驻华大使馆、英国驻上海领事馆、上海外国语大学英国研究中心、北京外国语大学英国研究中心联合主办,南京大学英国与英联邦研究中心承办的中国英国史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南京召开。参加本次研讨会的有来自国内外二十余所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学术期刊的八十多位专家学者。会议在两天的时间里举行了9场学术报告会,就英国史、英帝国史、海洋大国与海洋战略以及其他世界历史上的重大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2.
英国在世界近代历史上曾经是一个最大的殖民帝国。英国保存的档案,数量庞大,涉及面广,不仅对研究近代国际关系史和英国史的人们至关重要,而且受到欧洲以及世界其它地区近代史的研究工作者越来越多的注意与重视。  相似文献   

3.
政党政治源流──评阎照祥《英国政党政治史》王章辉阎照祥先生集多年研究英国两党制和政治制度史心得之佳作《英国政党政治史》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于1993年出版,这是英国史研究的又一丰硕成果,它填补了我国在这一研究领域的一项空白。此书的出版表明,改革开放以...  相似文献   

4.
2001年中国英国史研究会学术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付静 《世界历史》2002,(1):122-124
2001年10月13—18日,中国英国史研究会学术研讨会在依山傍水、风景如画的湖南张家界举行。这次会议由中国英国史研究会、湖南师范大学和湘潭师范学院联合主办。来自全国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出版社的38位专家学参加了会议。会议的主题是“英国兴盛和衰落的过程及原因探讨”,其内容近乎涵盖了整个英国近现代史。通过与会学的热烈讨论,就这一主题取得了一些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蒋孟引先生主编的《英国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即将同读者见面。笔者先读为快,深感有幸。此书共17章,约60万字,所述英国史上起史前时代,下迄20世纪70~80年代,是原教育部高校教学用书编写计划中最先出版的一部国别史著作,也是我国大陆学者撰著的第一部系统详备的英国通史。从整体看,此书标志着我国的英国史研究达到了新的高度,并对有关的多学科的教学与研究均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2012年9月18-20日,在伦敦大学行政楼(Senate House),中英两国英国史学者再次聚首,联手举办第二届"中英英国史学术交流研讨会",取得了丰硕成果. 第一届"中英英国史学术交流研讨会"是2009年在北京大学召开的,其成果收编在会后出版的两本书中:北京大学出版的《英国史新探——全球视野与文化转向》和伦敦大学历史研究所出版的Proceedings of British-Chinese History Conference.中英两国历史学家面对面坐在一起,就英国历史展开讨论,这对中国的英国史研究具有非凡的学术意义,因为这种双边的学术研讨机制之前只适用于三个国家,即美国、日本和俄罗斯,中国是第四个.这说明中国的英国史研究受到了英国主流学术界的重视,他们已经把中国的研究作为英国史领域中一个重要的方面来看待了.这对中国学者来说,是很值得高兴的.  相似文献   

7.
刘成 《史学月刊》2004,(10):113-118
在“中国英国史研究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上,众多国内研究英国史的专家学者围绕“英国制度创新及其世界意义”主题展开了研讨,分别从英帝国与外交政策、英国政党与政治文化、社会与经济等方面提出了许多富有新意的观点,展示了中国英国史研究的最新水平。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英国史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的英国史研究钱乘旦中国的英国史研究和整个世界史研究一样,从一开始就与中国走向世界、实现现代化的目标联系在一起,反映了国人寻求国家强盛的曲折经历和中国知识分子报国报民的拳拳之心。一中国第一位真心实意希望了解世界的知识分子是林则徐。道光十九年(183...  相似文献   

9.
20年来我国台湾学者世界古代史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长林  杜平 《世界历史》2003,13(5):75-82
我国台湾地区的学对中国古代史作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不少的成果。相对来说对世界古代史的研究比较薄弱,但也取得了一定成绩。这里提到的成果包括论和作。其中涵盖了古埃及史、两河流域史、犹太史以及希腊罗马史,就成果内容而言也是多  相似文献   

10.
赵克毅 《世界历史》2001,(3):125-126
英国社会史的研究,特别是英国社会保障制度史的研究,是对我国正在探索和建立中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具有直接借鉴意义的研究课题。丁建定同志的《从济贫到社会保险——英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1870--1914))(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12月出版)一书,可以说是我国英国史研究领域的一项新的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11.
十九世纪初期英国历史家兼散文家马考莱(Thomas Babington Macaulay)曾经以新鲜的文体写成关于历史、政治、文艺等评论和《英国史》(全名为《自詹姆士二世即位以来的英国史》),博得极高的声誉。特别是他的《英国史》的广泛流行赶上了司各脱的小说和诗集,在欧美有着广大读者。本文只就马考莱的史学观点作一个简要的论述,而不对《英国  相似文献   

12.
19世纪英国下层儿童生活史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义慧 《史学月刊》2008,13(4):99-106
19世纪英国下层儿童的生活史是近年来西方史学界的热门话题.从儿童史研究的角度来说,它缘起于20世纪60年代史学界对儿童和童年历史的关注,但在随后二三十年里始终附属于家庭史研究.从19世纪英国史研究的角度来看,它长期被湮没在工业革命史的研究之中.随着儿童史研究的转型,它才逐渐由儿童史研究的边缘向中心发展,也逐渐由工业革命史研究的边缘迈向中心舞台,童工问题、下层儿童童年生活的转型等问题成为考察和评价工业革命前后英国社会的一个重要视角.  相似文献   

13.
王章辉 《世界历史》2003,(1):104-107
最近读到程汉大教授主编的《英国法制史》(齐鲁书社 2 0 0 1年出版 ) ,为英国史园地新添的这一成果倍感欣慰。记得几年前程汉大先生刚出版他撰写的《英国政治制度史》的时候 ,我曾经对作者表示 ,如果在他的书中多讲一点法制史就好了。没有想到 ,没过多少时候 ,一本英国法制史的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个开创了诸多“世界第一”的国家,英国在政治、经济、化等方面给人类留下了丰富遗产,英国历史也始终是国际学术界的一个研究热点。国内学术界对于英国史研究的重视始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蒋孟引所《英国史》无疑是一部开山之作。但在该书出版后的十多年来,国内外的英国史研究又有了许多新进展和新成果。新世纪之初,一部以全新的视角、反映当今学术界最新研究成果的专——《英国通史》(上海社会科  相似文献   

15.
论通史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在中国 ,“通史”是一个常用且易解的词。中国学者写的关于中国史、世界史的书常题名为“中国通史”、“世界通史”。而英国人写关于世界史或英国史的书就叫“世界史”或“英国史” ,其中并无一个“通”字。西方语言里有好几个看来与“通史”相近的词 ,但其真实含义并非“通史”。西方的普世史传统来自古希腊 ,据柯林武德分析 ,这种传统与“实质主义”思想有关。中国的通史传统来自先秦诸子的富有历史倾向的思想 ,这种思想恰好是反实质主义的。中国的“通史”精神就在于通古今之变  相似文献   

16.
正1978年,我的导师蒋孟引教授招收了国内第一位英国史研究生,那一年是改革开放的第一年,也是《世界历史》创刊的一年。40年过去了,中国的英国史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40年的时间不长,可是对中国的"英国史"研究而言,已经历三代人的发展,第四代也正在成长中。我做学生的时候,蒋先生那代人刚从"文革"的动荡中走出来,他们准备重整旗鼓,找回被文革荒废的年月。1979年,国内不多的几位英国史学者在南京大学聚会,商讨组建英国史研究的学术组织。  相似文献   

17.
邹兆辰 《史学月刊》2004,(10):106-112
钱乘旦教授在蒋孟引先生的引导下从事英国史研究,首先探讨了改革在英国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以英国史研究为切入点,进一步比较了英国、法国、德国等国家近代历史发展的异同,从而深入到发达国家现代化的研究领域。他又从英国现代化的研究扩展到整个英联邦国家的现代化研究,进而探讨了世界上不同国家的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并且反思了这一进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8.
单卷本英国史之佳作──《牛津英国通史》简介常绍民《牛津英国通史》是主要以英国读者为对象的一部英国史,由肯尼斯·0·摩根等十位专业历史学家通力合作写成。中译本由王觉非先生翻译,新近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作为一部通史,本书的主要特点是“博”。所谓博,一是指它...  相似文献   

19.
英国史研究的奠基人──蒋孟引教授钱乘旦1978年,我考进南京大学历史系,就读英国史研究生。当时,蒋孟引先生70多岁,头发全脱落了,但满面红光,看起来很健康。他见面的第一句话就问:“你跟我学英国史好不好?英国史不难学。”我当然说好。“那么,明天你就跟我...  相似文献   

20.
犹太史学界在有关犹太社会现代转型起点问题的研究上,经历了科学主义、民族主义、流散地本位、全球史的几重范式转变。19世纪初,主张融合和同化的犹太教科学运动的学者将犹太社会现代转型的起点定在启蒙与解放上;20世纪上半叶,坚持巴勒斯坦中心史观的"耶路撒冷学派"强调,现代犹太史并不始于犹太人融入外邦主流社会,而始于犹太人与以色列故土重新恢复政治联系;而几乎与此同时,东欧和美国等地的犹太历史学者主张犹太自治以及流散地犹太社团的活力;进入20世纪80年代,随着全球史的兴起,注重联系与互动的研究路径又将转型的起点向前推至近代早期。透过近两个多世纪以来有关犹太社会现代转型起点问题研究的演进脉络,可以看到不同时代的犹太史学家对于现代性的回应,同时可见时代主题和身份认同对历史分期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