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少数民族同胞过年有自己的风俗习惯,而且别具特色,颇有趣味。 独龙族的竹子刺牛 独龙族同胞管过春节叫“卡雀哇”,卡雀哇最隆重的活动是“刺牛祭天”。首先,由一族  相似文献   

2.
闭塞恶劣的环境隔绝了独龙族人与外界的沟通。然而也许正是因为如此,女人文面、剽牛祭天等等独龙族古老的习俗才得以保存。尽管随着时代的变迁,独龙族人的生活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但是在外地人眼中看来他们的生活依然如神话般令人好奇和向往。  相似文献   

3.
纳西族古代化中,有一个重要的观念就是“敬天法祖”,每年正月都要举行隆重的“祭天”仪式。李京《云南志略》即称:末些蛮“不事神佛。惟正月十五日登山祭天,极严洁。男女动百数。各执其手,团旋歌舞以为乐。”这祭天当是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的产物,且男女均可参加,束缚甚少。但发展到明代以后,除祭天地之外,还增加了“王”(君王或木天王)。且只许男子参加。这反映了“王权”观念进入祭天大典,也说明了父系制度的确立与女权的下降。  相似文献   

4.
年之祭     
祭祀祈祷,拜迎恭送,挂桃符,贴门神,点燃爆竹,表演驱傩的化装舞蹈……古人过年时,最为关注和重视的乃是自己与天、自己与神鬼的关系。他们的思想深处盘踞着“天人合一”的哲学。无论是“一出家族祭祀戏,世代演绎五百年”,还是“黄土地放社神从天降”,或者最远的边地“独龙族剽牛祭天”……种种行事,动机只有一个,就是争得和维护人的利益。  相似文献   

5.
﹃卡雀娃﹄节的剽牛夜刘俊杰民以食为天。在我国辽阔的国土上,许多地区的人们为了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在地气氤氲的春季都要举行祭天活动。由于地域辽阔,民风及信仰不同,祭天的形式和时间也不尽相同。在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那里的独龙族在每年的第三天,都要举...  相似文献   

6.
<正>黑龙江蒙古族的祭祀始于远古时代,继传至今。分为对自然物的祭祀、神偶的祭祀和祖先的祭祀。一、对自然物的祭祀祭天祭天是黑龙江蒙古族最古老的祭祀习俗。蒙古族建立元朝以后,祭天的习俗保留下来,从帝王到百姓无不祭天。古代祭天,实行“悬杆祭”,即  相似文献   

7.
沈弘 《中华遗产》2006,(1):144-144
天坛作为祭天之所,最后的使用者是中华民国首任大总统袁世凯。1914年冬至,他在此举行了隆重的祭天仪式,为他策划中的登基称帝做了一次彩排。尽管复辟帝制遭到了可耻失败,但在此之前,袁世凯希望通过天坛的祭天仪式唤起国人的拥戴。当时许多国外记者对这次祭祀进行了拍摄报导,也为后来的世界遗产——天坛记录了最后一次典礼。  相似文献   

8.
在我们纳西族人中,至今流传着这么两句口头禅:“纳西美布若”,意为纳西族是祭天的子民;再一句是“纳西美布迪”,意为纳西人古往今来看重祭天古俗。 据纳西族老东巴介绍,纳西人的祭天,分为大祭天和小祭天,大祭天在正月举行,小祭天在每年农历七月举行。两种祭天活动,虽有一些区别,但内容却是一样,气氛也一样肃穆庄重。祭天有两种形式,远古的纳西部落大多是同一个姓氏的部落共同在一个祭天场举行;居住分散的村落,则单家独户进行。纳西古部落有束、叶、和、梅四大部落,分成普督、古许、古展等若干祭天群落。无论哪个部落,祭天…  相似文献   

9.
徐栋梁  史丽 《满族研究》2016,(3):96-100
满族祭天之礼由来已久,但皇太极崇德元年(1636)前后的祭祀却有极大区别:前期祭天保留较多传统特色,尤其受萨满教影响颇深;后期祭天逐渐向中原汉文化靠拢,逐渐制度化、程序化、繁缛化.《满文老档》翔实而可靠地记载了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登基时期多次祭天活动,以《满文老档》中的记录为主要佐证,对满人早期祭天的原因、仪式、过程、所用物品等予以考证,可以对满人早期祭祀文化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10.
鞠躬的起源     
《文史天地》2008,(8):69-69
“鞠躬”起源于中国,商代有一种祭天仪式“鞠祭”:祭品牛、羊等不切成块,而将整体弯卷成圆的鞠形,再摆到祭处奉祭,以此来表达祭祀者的恭敬与虔诚。这种习俗在一些地方一直保持到现在,人们在现实生活中,逐步沿用这种形式来表达自己对地位崇高者或长辈的崇敬。  相似文献   

11.
自《左传》提出“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的说法以后,历代封建统治者多守为信条。直至明洪武初年,朱元璋勅谕神乐观时仍在复述。清统治者则认为“祀典礼莫大于郊”,故依前明旧制,把祭天列为大祀,且居大祀之首。其典礼在宫廷生活中占有重要位置,祭天乐舞,也随着祭天典礼变动着、延续着。 祭天始于何时?宋人高承引《黄帝内传》  相似文献   

12.
天礼大典     
天坛,是明清两代皇帝每年孟春祈谷、孟夏祈雨、孟冬祈天的祭天之处。岁月更迁,往事尘烟,浩浩荡荡的祭天队伍已经凝固在历史的书页间,不变的只有天坛,印证着曾经有过的盛大仪式。天空澄澈如洗,祭坛庄严依旧。  相似文献   

13.
灵台是我国文明社会初期一个祭天观天的宗教场所。文王称王后不久即“经始灵台”,目的是借助“天命”,使自己的王权神圣化。周原甲骨卜辞之“作天位”、“王其往密山升”等 ,可能就是周文王修建灵台、在灵台祭天观天活动的记录。  相似文献   

14.
天坛解密     
李宁 《风景名胜》2009,(1):118-120
世界上保存着一处最完善的古代祭天建筑群,它们神圣而静谧,有着人间宫殿无法比拟的神明之气。它的规划设计、建筑技艺和环境的营造强烈地表现出古人对“天”的崇敬,这就是——天坛。  相似文献   

15.
焚香的历史     
中国人焚香的历史,大体可分为三个时期。周人升烟以祭天,称作“烟”成“烟祀”,这种祭制始于周文王。“烟祀”一是点火升烟,二是烟气为香气。以香烟祭神,就是后世所谓“烧香”。汉武帝对中国香事的发展有重要贡献。武帝为求长生,是神就敬,打破以往“香祭祭天”的垄断,使香进入生活日用。就在这一时期,产自西域的真正的  相似文献   

16.
正丽江古城是个多元宗教汇聚之地。明代以后,纳西族木氏土司积极吸收汉藏文化,采取对汉、藏宗教也兼包并容的态度,藏传佛教、汉传佛教、道教等相继传入丽江。明清以后,来自全国各地的汉族移民不断增多。在明代,古城居民兼信东巴教和佛道教,木氏土司每年都要举行隆重的祭天仪式,家里有专职的"祭天东巴"。明朝以后,古城居民中有越来越多的汉地移民,其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17.
人类学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祭天是人类大多数民族都曾有过的礼仪。但是由于时代、观念、文化的差异,从形式到内容都有不同程度的差别。清入关前,满族的祭天活动跟汉族也有很多不同。比如满民族原是元旦堂子祭天,汉族则是冬至圜丘祭天。清入关后,在祭天礼制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清会典》上规定:“正月上辛祈谷,孟夏常  相似文献   

18.
情系独龙寨     
情系独龙寨○小琦骆明独龙族人世世代代居住在我国西南边疆。由于地理位置闭塞,和种种的历史原因,独龙族直到解放前还处在原始社会的末期。整个民族的人数不足五千,耕作的方式还停留在“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阶段。因此这个民族在生活习俗、服装、婚丧嫁娶……等方面都...  相似文献   

19.
满族曾是信仰多神崇拜的萨满教的民族。其以天神为最尊,故而上自清宫大内,下至庶民百姓,皆有立杆祭天享鹊之俗。《钦定满洲祭神祭天典礼》中载:“我满洲,自昔敬天与佛与神,出于至诚。故创基盛京即恭建堂子以祀天,又于寝宫正殿恭建神位以祀佛、菩萨、神及诸祀位嗣,……满洲名姓,亦均以祭神为至重。”在沈阳故宫清宁宫前立着一根朱红木杆,有丈余高,顶部有一碗形之物,木杆置于汉白玉基座上,这便是满族宫廷用来祭天享鹊的索伦杆。而在一般寻常满族人家,此俗亦颇为盛行。据《呼兰府志》中载:“满洲宅院东隅立杆一,高数丈,名曰索奠吉杆,又曰祖宗杆,上悬锡斗,贫者用木斗”。在满族人普遍崇奉的祭天享鹊习俗中,有着浓厚的游牧生活特点和氏族生活的遗迹,同时还反映出满族与其他北方民族相互间的融合与影响。  相似文献   

20.
在欢庆人民共和国50年华诞的前夕,电波里传来了世纪末令中国少数民族大家庭最振奋、最难忘、也是最让人宽慰的一则消息——全国最后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区不通公路的独龙族乡,于1999年9月9日,终于通车了。从此.独龙族群众不再与世隔绝,从此,结束了我国最后一个民族地区不通公路的历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