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闪淑华 《收藏家》2005,(11):61-61
翰海今年秋拍推出一件“雍正御制”款瓷胎紫地珐琅彩牡丹纹碗,其典雅的风姿和超凡的贵族气质,对于陶瓷爱好者和收藏者来说,观之犹如一位传说中的美丽公主,定会过目不忘。瓷胎珐琅彩的正确称谓应该是瓷胎画珐琅。因为以珐琅彩入画的有铜胎画珐琅、瓷胎画珐琅和料胎画珐琅之分。珐琅是一种较软的玻璃料,若在里面加上不同的金属氧化物作为呈色剂,用油调和便成为珐琅彩。瓷胎画珐琅器始于清代康熙末年,全盛于雍正朝,乾隆中晚期以后逐渐式微,以至消失。清宫瓷胎珐琅器应该是以宫廷生产为主,由江西景德镇官窑提供优质瓷胎,所用彩料由西洋进口或宫…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康熙的瓷胎画珐琅款式,首次提出了“年款的激励效应”这一命题,这是理解我国明清御窑本质意义的一个崭新角度。  相似文献   

3.
毛晓沪 《收藏家》2005,(10):41-46
近日一个偶然的机会,见到了一件雍正款瓷胎画珐琅“嫔妃对弈图”盘。据藏家介绍,这是他于十多年前在法国购买的。该盘直径20.5、高4.4、足径13厘米。胎质细腻,釉面光洁,釉色白中微泛青,俗称“亮青釉”。盘上纹饰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绘于盘沿的锦地开光花卉纹,用松石绿色绘锦地,开光中有三组折枝花卉图案,分别为石竹花、月季花和叶菊花。其绘画风格为康熙至乾隆期间宫廷中盛行的工笔重彩风格,刻画精微、设  相似文献   

4.
马琛 《收藏家》2020,(2):77-84
珐琅彩瓷器(即瓷胎画珐琅)是清宫内务府造办处珐琅作用珐琅料在宫廷内第二次烧成的一种极为名贵的宫廷御用瓷器,制品不多,极为珍贵,均秘藏于宫苑。"庶民弗得一窥"。其以洁白细腻的胎质,莹润如玉的釉面,明快艳丽的色调,精湛绝伦的绘画技巧,成为皇帝后妃们玩赏的御用瓷器。  相似文献   

5.
画珐琅是一种在清代自外国传入的工艺,研究画珐琅彩料的发展对于了解画珐琅工艺的发展以及后期受其影响的粉彩工艺的技术革新有着重要的意义。画珐琅彩料中金红是最初由西方传入的彩料,这种以金子为原材料制作出的艳丽粉色在中国釉上彩的发展过程中具有独特意义。但由于常规无损分析手段难以对金红彩的成分和工艺进行有效的分析,因此对于金红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文献分析。针对故宫博物院藏宫廷画珐琅文物,利用配备低真空模块的电子显微镜,直接观测金红釉彩中呈色的金纳米粒子的形貌和分布,配合电子显微镜中能谱分析,验证了之前文献研究考证中的国外“卡修斯紫”配方的金红以及本土配方“掺铜金红”的存在:典型卡修斯紫配方金红彩的基底釉为铅-钾-钠玻璃,金含量4.4%,且含有11.7%的锡元素;本土掺铜金红的基底釉为铅-钾玻璃,金含量12.5%,铜含量0.2%。同时发现了一种中国本土画珐琅普遍使用但此前未被注意到的金红配方,该配方为铅-钾釉,采用砷元素作为还原剂制备金红,与采用锡元素的卡修斯紫配方的金红不同,砷含量0.2%,金含量3.9%~8.4%。  相似文献   

6.
罗马神话里的农业女神克瑞斯和酒神巴克斯,在清代外销的广东画珐琅中曾作为表现"丰收"主题的图像使用。而清宫工匠在制作此类西洋图像时另辟蹊径,去掉了象征农业女神和酒神的麦穗、葡萄等物品,而以花卉代之。这是对西方文化的排斥,抑或是融入了宫廷审美的创新?作者的独特解读,为我们了解18世纪中西方文化的交流提供了崭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7.
西北汉简中保存有大量汉代边塞文书档案。当时的基层组织如悬泉置、甲渠候官都设有文档室,并有相关收藏保存制度。令史、书佐等专门缮写和管理公文的基层吏员兼有档案管理的职责。西北汉简文书作为边塞档案具有原始性、客观性、真实性。这些简牍实物,反映了汉代档案管理的细节,从中可以看出汉代档案卷宗形成、收藏、编目、分类管理以及日后利用的情况。《康居王使者册》《寇恩册》等西北文书简牍对汉代边塞档案的形成、管理及其功能作用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