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中国国家旅游》2012,(5):164-165
2012年春夏鞋履中,以往装饰的花样由鞋子本身延伸到了脚腕,让整个足部的装饰意味更加突出,成为时尚造型的点睛之笔。  相似文献   

2.
一个时代的服装往往能投射出一个时代的文化偏好趋势,而官员的官服则可以透视一个时代的政治和经济状况。唐代官服服色制度在继承前代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发展成为品色服制度。但其品色服制度的内容和贯彻程度在整个唐朝并非一成不变。唐代官服服色的变化折射出了唐代的政治变迁情况,也可以使后人从中洞见唐衰亡伊始的征兆。  相似文献   

3.
"补子"作为区别官阶秩序的一个重要标志,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它的出现顺应了时代发展,体现出统治阶级对等级的需要和重视。通过分析官服补子产生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征,进一步阐述它的历史文化意义和对其他历代官服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吉林省博物院藏有一批清代阿勒楚喀副都统家族传世服饰。这批服饰是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由其后人捐献给博物院的,有官服、民服、佩饰及生活用品,其中官服尤为珍贵。这批服饰种类繁多,质地优良,作工精细考究,样式时尚,可谓清代满族服饰精品。本文通过对这批服饰的简介和概述,通过一个家族精美的传世服饰,反映出清代满族服饰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装饰风格。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古代的封建社会,历代王朝均将制订舆服作为其重要的制度之一。明代官服关系最为密切的,应该算是唐代的官服制度。由于唐代的官服是以不同的服色来标志其官阶和地位的高低。明代定制时,作了一些调整,即一品  相似文献   

6.
斜坡墓道从商代开始就被用于高等级墓葬,以数量多寡来标识等级。但在其后受重视程度愈来愈低,尤其东汉时期,墓葬的等级主要体现在墓室形制、规模、封土和地上建筑等方面。曹魏时期施行薄葬令,不树不封,简化了墓室,却保留了东汉帝陵区内收台阶的长斜坡墓道作为等级标识物。自此墓道在墓葬中被不断突出,占墓葬总长比不断增加。到西晋时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备的以墓道规模和内收阶梯级数来代表等级的规范。随着南北分裂,南北双方各自从实际出发,对其有着不同的继承和发展,并最终被大一统的隋唐所吸收,成为唐代墓葬制度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而且,魏晋南北朝时期墓葬制度的形成与发展与当时各个阶段的历史、政治、社会风气是密切联系的。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服饰史籍记载较多但大多是历代官服的描述,民间百姓服饰鲜有记载,四川地偏西南,四面闭塞,史籍对四川服饰记叙更是少之又少。今人大多是针对四川少数民族服饰的研究,如蓝勇先生对四川少数民族服饰深入的研究,阐明各族服饰地理分布及产生的机理,但对四川汉族服饰论及相对较弱,但他指出四川在明清时服饰化受移民化的影响。清代,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梳理史料,对西夏官服的情况进行了考证。首先,论述了西夏官服中"汉式头巾"与胡服头巾的一个重要区别在于胡服头巾为"阔大带"后垂,并提出东坡巾、幅巾等应不仅属于西夏职官燕服的范畴,而是也属于西夏汉人上朝的服装。其次,揭示冠、带中贵金属贵重程度和质量是西夏武职服装"金冠蹀躞带"等级区分的重要标志。第三,根据山嘴沟壁画K1中主尊所戴武弁冠而非佛冠、及手扶抹带而非持经书的情况,推测此图中主尊坐姿人物为世俗官吏,并认为"讲经图"定名不妥。  相似文献   

9.
永乐时期,赖经郑和下西洋基本构建了以明朝为中心的国际新秩序,南洋、西洋各国相继"入贡",长颈鹿等各国所产异物珍宝相继入华,这一方面成为万国来朝的物化表现,另一方面长颈鹿又被永乐君臣当作麒麟夸耀天下以示永乐皇位的合法性。考古出土资料表明,长颈鹿入华后,传统认知中的麒麟和永乐皇帝的麒麟并存,均成为明代官服补子的内容,其影响持续到正德时期。  相似文献   

10.
随着《养心殿研究性保护项目》的进行,在长春书屋南墙发现了一堵独特的墙面,揭开了雍正及乾隆朝早期盛行的一种墙面装饰——"古玩墙"。这种绘制古玩图再制作成合牌样镶嵌在板壁上的装饰方式,因采用了西方的立体绘制,造成古玩悬挂于墙上的视觉奇观,受到皇家和民间的喜爱,成为盛行一时的装饰方式。但古玩墙被覆盖的现状,表明这种装饰方式的短暂性。古玩墙装饰方式的产生,反映了受到西方立体绘画影响,中国装饰所发生的变革和尝试。  相似文献   

11.
张鹤泉 《史学集刊》2013,(1):26-35,103
北魏国家实行的赠爵,是国家爵位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赠爵与为在世者授予的受爵位还有不同之处。赠爵可以同时授予同一家族的不同成员,并且,也是不能够为后世继承的爵位。在北魏国家爵位改革前,赠爵的等级受到生前爵位等级的影响。但在爵位改革后,赠爵的等级与生前爵位等级是相同的。在北魏国家爵位改革前,赠爵的封地为虚封地,表现出复杂的情况。但在爵位改革后,赠爵的封地与他们生前所受爵位的封地基本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2.
我国古典戏曲在宋金元时期逐渐形成、发展并成熟。戏曲故事的情节、对白和人物形象深入人心,成为民众喜闻乐见的文化符号,并作为装饰图案呈现在日常器用之上。受此影响,元明时期的龙泉窑大胆引入戏曲元素作装饰题材,用自身擅长的精美印花及刻划花直观地表现戏曲故事,丰富了装饰纹样,为青瓷的生产注入了新鲜活力,从而为龙泉窑在元代的大发展以及明代前期的继续繁荣提供了助力。将戏曲元素融入青瓷装饰,不见于宋代龙泉窑,是元明时期伴随戏曲艺术繁荣在龙泉青瓷装饰中出现的新情况。  相似文献   

13.
韩珂 《文史博览》2007,(9):33-33
"衣冠禽兽"一语来源于明代官员的服饰。据史料记载,明朝规定,文官官服绣禽,武官官服绘兽。品级不同,所绣的禽和兽也不同,具体的规定是:  相似文献   

14.
藏民族的服饰,各地方有各自的特点。一千三百年前,吐蕃王朝的祖孙三法王时期,出现了国王和王后、大臣等等级次序分明的服饰,后萨迦派朝政时期,八思巴创制了包括适合于十三科制的官帽、官服等服饰礼制。帕竹王朝和藏巴王朝等时期,依据古代服饰,相继不断出现了盛行与世的珠宝服饰和王子装  相似文献   

15.
《收藏家》2021,(6)
正故宫博物院收藏10件明代龙泉窑青瓷故事图碗,分别以历史典故、戏曲、诗画题材装饰,反映了不同时期瓷器的装饰特征和审美的变化。元明清时期,历史典故被大规模地搬上了戏剧舞台。瓷器装饰设计紧跟时代步伐,亦采用时下流行的历史典故为装饰题材,成为一时风尚。下面以故宫博物院藏龙泉青瓷为例,加以概述。  相似文献   

16.
夏如 《风景名胜》2021,(2):0159-0159,162
随着现代人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和社会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 , 我国科技发展水平和现代工业生产技术也开始提高 , 但长期以来 , 由于大量的环境被污染 , 我们的生活环境逐渐恶化 , 这使得各行各业开始认真考虑如何使用节能环保的生产方式 , 并开始大力倡导节能、低碳、减排的生活理念。在现代建筑装饰领域 , 装饰工程的整体装饰和装修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身体健康和环境条件密切相关。为了有效减少这些化学物质对我们人体的直接危害 , 减少一些环境污染 , 建筑行业逐渐开始推广应用一些新型绿色低碳环保装饰材料和新型环保装饰设计。因此 , 如何将现代绿色建筑、节能环保建筑设计的巧妙实际应用融入现代建筑的室内装饰 , 成为设计学者的重要研究热点。本文将从建筑装饰中如何应用低碳生活环保装饰设计的意义入手 , 结合建筑装饰材料装饰设 计中常见的环保问题 , 进一步分析绿色、低碳、节能、环保装饰设计在建筑维修装饰材料装饰中的具体应用场景。  相似文献   

17.
孟德强 《纵横》2013,(1):4-11
1966年底到1967年初,西安各大专院校红卫兵的“革命造反”行动玩出了新的花样:他们把已经被“打倒”的中央及省部级领导干部抓到各自的学校,秘密关押起来。当时,这些被关押的“牛鬼蛇神”被称为学校文化大革命的“成果”,被关人员的职务和数请成为衡请学校文化大革命“成果”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8.
秦汉之际的传世文献中“贝带”一词多与装饰器物相连,被认为是中国古代对胡式带具的称谓。但经过考古研究后发现、贝饰应该是战国、秦汉之际中原盛行的一类装饰方法,而“贝带”即是以胡式带为原型,以中原流行的饰物来装饰的腰带。  相似文献   

19.
蒙元龙袍的类型及地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龙袍一直是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中一个引人注目的领域。但目前对龙袍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明清两代,只有黄能馥先生写过《龙袍探源》一文,讨论过早期龙袍的起源问题。笔者也曾经对辽代的龙袍以及龙袍的类型作过局部研究。除此之外,明代以前的龙袍基本是个空白。蒙元时期是中国龙袍发展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一个时期,本文拟对这一时期的龙袍类型及其在龙袍形成历史上的地位作一探讨。元代丝织物虽然常用龙纹作为图案,但用一般的小龙或暗花龙进行装饰不能称为龙袍。本文所指的龙袍,是用较大的龙纹在袍服的显著部位进行装饰,明确地显示龙纹以作为其等级的象征。其袍服类型包括长袖和短袖的各种长至膝盖的外套,其中包括一般的窄身袍、腰线袍以及辫线袍、海青衣、短袖袍和大袖袍。根据龙纹的装饰类型不同,又可将蒙元龙袍分为三种类型云肩式龙袍、胸背式龙袍和团窠式龙袍。一云肩式龙袍云肩式龙袍是在环绕领子的区域内装饰龙纹。这种环绕领子的区域可以是圆形,但更多是用云肩的形式。几乎所有的云肩式龙袍在环绕领部进行装饰时,同时又有一种带状纹样装饰肩袖和膝部,称为袖裥和膝裥,因此又被称为“云肩裥袖式”。这一名称见于《元典章》“至元十年某月某日袁州路申奉到江两行省劄付坐到机张综线合用丝线料例”,其中提到熟机、花机和云肩裥袖机三种织机,以及这些织机所用的综线、衢线、直线、过线等各种线料的数量。这里的云肩裥袖机,应该就是专门用于生产以云肩、袖裥、膝裥为特征的妆花织物的织机。这种带有袖裥和膝裥的袍子在《朴通事·操马》中称为“通袖膝裥罗帖里”,其注云“元时好着此衣(前后具胸背),又连肩而通袖之脊至袖口为纹,当膝周围亦为纹如栏干,然织成段匹为衣者有之,或皮或帛,用彩线周遭同曲为缘如花样,刺为草树、禽兽、山川、宫殿之纹于其内,备极奇巧。皆用团领着之,其直甚高。”云肩的记载最早见于《金史·舆服志中》“宗室及外戚并一品命妇”条“又禁私家用纯黄帐幕陈设,若曾经宣赐鸾舆服御,日月云肩龙文黄服、五个鞘眼之鞍皆须更改。”这里提到的日月云肩龙纹黄服,应该就是在云肩左右  相似文献   

20.
张红梅 《收藏家》2006,(11):54-58
青花瓷是中国陶瓷艺术的一朵奇葩。元青花是中国青花瓷乃至中国陶瓷史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开启了中国陶瓷彩绘时代的新篇章。元青花瓷质洁白、青花艳丽,尤其以多层次和满密的装饰风格而著称。许多人认为,元青花的这种典型装饰风格是受伊斯兰文化影响所致。但其实这种装饰风格更应该说是源自中华本土,彩陶是元青花多层次和满密装饰风格的真正源头。一、彩陶与元青花装饰风格之比较兴盛于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的彩陶是我国艺术的重要源头。在陶瓷上用彩绘进行装饰最早见于彩陶。彩陶纹样最早采用了对比、开光、分割、多效装饰、双关等装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