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离别了亲人和家乡,我来到英国求学。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我利用课余和假期,怀着好奇兴奋的心情游览了英国和欧洲许多地方。每到一处无论看见美丽的风景或奇特的民俗都会不由自主地把它与国内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2.
我喜欢中国的哲学,中国的道盖瑞是个不同寻常的英国佬,和一般英国人有很大的反差,虽然他和很多英国人一样,不时也来点儿“正话反说”的英式幽默。  相似文献   

3.
李安定 《名人传记》2022,(11):15-18
1909年,我的姑父林迈可生于英国的一个贵族家庭,1994年12月逝世于华盛顿。因20世纪40年代在延安工作,“文革”中林迈可被造反派怀疑是英国特务。而能证明他清白的人当时都失去了自由,无法为其证明。这使得问题更加严重,也让我和家人吃尽了苦头。  相似文献   

4.
崔莹 《环球人物》2020,(4):113-115
“我是一朵独自漫游的云,在山丘和谷地上飘1荡,忽然间我看见一片金色的水仙花迎春幵放,在树荫下,在湖水边,迎着微风起舞翩翩。”几乎所有的英国人都熟知这首名叫《水仙》的诗歌,它的作者是英国桂冠诗人华兹华斯。在位于英国湖区的故居鸽屋,华兹华斯写下了这首不朽的名作。如今,那里也成为文艺青年们热爱的打卡地。  相似文献   

5.
《天父圣旨》、《天兄圣旨》和太平天国历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983年3月以后的一年多中,我应邀在美国、英国和联邦德国进行访问、研究。这些国家,特别是英国,同太平天国有很密切的因缘,去那里搜访太平天国史料是我的目的之一。这方面  相似文献   

6.
英国军情五处的特工"马特"和"马丁"走进了塔那摩监狱,冷淡地注视着眼前的阿拉维:"我们会让你离开这个鬼地方,只要你再度跟我们合作,就能马上回到英国。""可我本来就是你们的卧底!"阿拉维愤怒了。"马特"和"马丁"无动于衷,仿佛他们在麦当劳接头的那些事从没有发生过。阿拉维绝望地坐下,监狱的地板一片阴冷:"我替你们抓到了本·拉登的‘欧洲特使’,你们却出卖了我。"  相似文献   

7.
在泉州市西街台魁巷一处幽静的私家宅院,笔者访问了平生具有传奇色彩的黄远先生。年逾八旬的黄远老人气色依然很好,一说起他与英国战俘彼得长达半个世纪的情谊,黄远先生兴致很高,他高兴地说:“彼得9月份又要来中国和我见面,这是他第四次来中国,去年我和我的儿子也应邀到英国去探望他。他这次来要先去北京登长城,然后去游三峡,再到苏州、杭州游览,最后到厦门、泉州和我见面。”  相似文献   

8.
1995年1月的一天,我收到一封来自英国社会保障机构儿童福利办公室的信,其中提到一个我从没听说过的词:仲裁会议。 那时我带儿子来英已有半年,正在申请儿童福利补贴。按当时英国的规定,凡是未成年子女,不管其父母是本国人还是外国人,是长期居民还是短期逗留,只要随双亲中的任何一方在英国居住六个月以上,都可以享受儿童福利补贴。几位中国朋友告诉我,虽然你和儿子住满六个月才有资格申请,但获得批准后,那六个月的补贴也会补发。果然不错,我将申请递上去,很快便收到英国社会保障机构儿童福利办公室的信:从当月起每月享受…  相似文献   

9.
2009年11月2日至11月23日,我随江苏省教育厅组织的幼儿园管理者赴英培训团,来到英国的曼彻斯特市,并在这里的苏曼国际教育发展中心进行了为期三周的学习和考察,英国具有浓厚本土特色的学前教育给我们带来了颇多思考与启发。  相似文献   

10.
李雁同 《神州》2013,(35):64-66
我作为北京师范大学2010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荣幸地被国家汉办选拔为国际汉语教师志愿者,于2011年9月赴英国曼彻斯特地区圣保罗中学及6所关联小学进行汉语教学和中华文化的传播推广工作,一学年结束后,在英方的推荐下第二年继续留任。在英两年的工作和生活,使我有机会零距离感受、体验英国人的家庭、学校、社会和国家对教育的理解、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光阴似箭,岁月荏苒,两年即将结束之际,一幕幕场景,一个个画面,常常能呈现在眼前,透过那些场景和画面,通过对教育涵义的再思考,我似乎明白了英国的教育决定了世界工业革命最早从这里发生,现代化率先在这里出现的原因所在,也似乎想到我们该学点什么。  相似文献   

11.
亲爱的,我又一次身在旅途!自从二月份离开英格兰之后,我们在任何地方呆的时间从没有超过一星期。自从我上次给你写信后,一星期过去了。我不能在长春写信,因为在那里没有英国领事馆,并且我不信赖通常的邮递。在所谓的“保护”下,我们一直被严密监视着。我在车上给你写这封信,当我到达哈尔滨时,将连同我长春的日记从英国领事馆寄给你。当我在那里的时候,是我在离家之后离你最近的时刻,实际上只有十二天的路程,想到这里,我就非常高兴。  相似文献   

12.
我的家庭中国有句老话:“不幸有三,无后为大”。我不知识另两个的什么,但是这句话对中国人的生活确是影响深远。我的姑母和姨母也受这思想的影响。我二十几岁时,她们常劝我快结婚,说我父亲已年老,一定盼望包孙子。但是我当时没有结婚,不是我不愿满足父亲的愿望,而是首先由于我很想继续学习,其次是我没有钱结婚。我在尖美士小学和打横中华学校教书吋,一直在为升学作准备,就是坚持自学。当我的一个老同学在亲戚资助下于1914年去英国学习吋,我曾请他打听在英国半工半读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王之栋 《百年潮》2008,(12):43-46
我在英国曼彻斯特任总领事时正赶上香港回归盛事,那段在英国本土雪洗国耻的亲历至今铭刻心田。香港问题的始作俑者是英国,在英国本土迎接香港回归、举办庆典,并且邀请当地主流社会人士、广大华侨华人及新闻媒体等共同参与,就其意义、影响而言,深觉不同寻常。  相似文献   

14.
三石头 《风景名胜》2011,(12):44-71,16
大香格里拉是我的一个梦想。这个梦想源于多年前读了英国作家詹姆斯·希尔顿的小说《消失的地平线》以及美籍奥地利植物学家、探险家约瑟夫·洛克博士的游记,从此,我对大香格里拉充满了美好的遐想。2003年春天我去了丽江、泸沽湖和香格里拉,2005年秋天我走了川西稻城亚丁,之后又先后五次到达丽江和香格里拉,有几次想过进入梅里雪山,...  相似文献   

15.
"我不是奥运会马拉松比赛的获胜者,但正如英国人所说,我输了比赛,却赢得了荣耀!"1908年伦敦夏季奥运会。马拉松,这项古老赛事的黯然销魂谱上,出现了自  相似文献   

16.
我从英国回来的时候,儿子萌萌赫然成了一个小大人,他已经13岁了,被外公和外婆带了三四年,现在终于回到我身边。 然而,就在我们母子团聚不到两个月,萌萌的  相似文献   

17.
蕤蕊 《世界》2005,(8):47-47
似乎是为了反驳传统保守的名声,英国人好像特别想要表现出国际化的愿望和趋势,对外国人出奇地礼貌友好。在英国的外国人也比我想象得多。满街一看,猜不出在哪国。金发碧眼的没准是“老外”,找他问路是问道于盲,看上去黑黑的搞不懂来自哪个角落的说不定是正宗本地人。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我刚到诺威奇还没站稳,立刻不由自主地加入了两个国际团队。  相似文献   

18.
大家好,我是身在朝阳,心系大咖的朝阳咖。进入2020年,英国人依然对“脱”情有独钟,不仅有鲍里斯带领英国正式“脱欧”,哈里王子也发表声明宣布脱离王室。外人都说哈里和梅根的出走是为了爱和自由,照朝阳咖来分析,这中间其实暗藏了不少梅根的小门道。  相似文献   

19.
小蓟 《南方人物周刊》2012,(40):105-105
立冬.疲劳丝丝袭来,我应景地发现了一则新闻——英国心理.医生西蒙·韦斯莱获得了“捍卫科学家”称号,以表彰他对“慢性疲劳综合症”的研究和坚持。  相似文献   

20.
1978年11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王震在访问英国后曾语出惊人:“我看英国搞得不错,物质极为丰富,三大差别基本消灭,社会公正、社会福利也受重视,如果加上共产党执政,英国就是我们理想中的共产主义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