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满族是17世纪初开始形成的一个民族,满族文化是与满族相伴而生的一种民族文化。满族文化在形成发展过程中,既继承了女真文化,又吸收了其他民族特别是汉族的文化。因此,满族文化具有女真文化和其他民族文化的多种成份和因素。不过;满族文化并不是多种民族文化的简单组合,而是以女真文化为基础的多种民族文化的有机融合。它既区别于女真文化,又不同于其他民族文化,是一种经历了复杂发展过程的新文化。它的形成发展,促进了满族的不断进步,也为中国民族文化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提供了实际的例证。这种例证对研究中国民族文化间…  相似文献   

2.
由张佳生任主编、何晓芳与关克笑任副主编的学术新著《满族文化史》,1999年4月经辽宁民族出版社出版了。这部著作总字数达53.5万,捧读在手,沉甸甸的,委实令人兴奋。满学研究,起步颇早,可以说是从17世纪世间出现了新兴的满民族之后不久,便产生了对于满族的研究,即满学研究。有清一代,海内外的满学研究学者们曾做出了颇多有价值的学术奉献。不过,近代以来,国事衰微,满族自身命运亦乖蹇多舛,科学意义上的满学研究便无可如何地日趋消声了。至本世纪70年代中期之前,讲到"满学",怕是已极少有人知晓了。70年代末,我…  相似文献   

3.
满族是祖国民族大家庭中的一个成员,它原为女真人后裔。女真在明代史籍和清初文献中作朱先或诸申。清太宗皇太极于天聪九年(1635),废除女真、诸申等旧称,正式定族名为满洲。辛亥革命后,满洲才改称满族。 满族入关前,长期生活在东北地区,习惯上喜欢食用羊肉及各种野味,并不讲究烹调,菜肴也比较简单。满族进关后,随着清王朝统治的日益巩固,经济状况的日趋好转,在饮食上也逐步考究起来。与此同时,他们还从汉族传统烹饪技艺中不断吸取经验,使其饮食水平不断提高,更具特色。后来,又经康熙、雍正两朝的恢复和发展,直至乾隆时期,清王朝已达到强盛的顶点,社会经济出现一片繁荣景象。以清官御膳为代表的满汉肴馔,则是海陆杂陈,  相似文献   

4.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就是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了。然而历史就是历史,是永恒的客观实在;它不会由于时间而磨灭,更不会被谎言所掩盖。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的民族为此作出无与伦比的贡献,也为此付出前所未有的沉重代价。我们应该充满自豪和喜悦,与全世界人民一起庆祝这一正义战胜邪恶的伟大胜利。抗日战争是近代中国历时最久、规模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次民族战争,也是1949年以前唯一一次以胜利而告终结的民族战争。为赢得抗战的胜利,我们所遭受的损失与付出的代价诚然是极其巨大的。但是战争锻炼了人民,教育了人民,我们的民族也正是以此为契机而获得新的觉醒,从而很快便把抗日战争的胜利发展为人民革命的更为伟大的胜利。  相似文献   

5.
魏军 《满族研究》2006,(1):98-98
张佳生先生主编的《中国满族通论》最近由辽宁民族出版社出版。该书是一部满族历史与化研究的综合性作,它以史料为基、以民族化为本,以满族的发展为研究核心,开创性地选取“跨民族”的学术视角,将“族别化”置身于“多元化”的范畴内,从整体上审视满族的形成及其发展过程,分别对满族政治、经济、军事、学、艺术、民族、宗教、民俗、语言、字、医学、民族交往等方面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专述;  相似文献   

6.
韩台 《满族研究》2005,(3):114-114
《中国满族通论》一书,2005年7日由辽宁民族出版社出版。张佳生主编。全书92万字,附图160幅,共分21章对满族的历史化以及各个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全面的论述。其内容分别为:1.满族的形成与发展;2.满族的语言字;3.满族的宗教信仰;4.满族的风俗习惯;5.满族的伦理道德;6.满族的军事;7.满族的政治;8.满族的经济生产;9.满族的科学技术;10.满族的学;11.满族的哲学思想;12.满族的教育;13.满族的体育;14.满族的艺术;15.满族的天历法;16.满族的建筑与名胜;17.满族的新闻出版;18.满族的医药卫生;19.满族的商业贸易;20.满族的交通与通讯;21.满族化与世界各国化的交流。  相似文献   

7.
佟柱臣教授的新著《中国边疆民族物质文化史》,最近由巴蜀书社出版。此书是借助于文物考古发现,采用文物与文献相互结合、印证的方法,全面系统地论述了中国边疆各民族物质文化发展史。所谓物质文化,系对精神文化(哲学思想、伦理道德、文学艺术、宗教信仰)而言,指的是人类社会的物质生活,即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按照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首先就需要衣、食、住以及其他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见《德意志意识形态》)本书是以边疆地区少数民族的物质生活作为研究对象,问及汉族。  相似文献   

8.
在人类文明史上,中国古代社会创造出灿烂辉煌的建筑文化,是值得炎黄子孙引以自豪的。中国传统建筑,在结构与构造、功能与审美上的完美结合,以其物质技术与思想艺术的高度统一,鲜明的民族特点与风格,在世界建筑史上独树一帜。中国建筑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确有其特殊的为其它建筑体系所没有的现象,如梁思成先生在20世纪30年代就曾指出的,中国文化“数千年来,虽有二十余朝帝王的更替;虽然在政治上有匈奴、五胡的威胁,辽金元清的统治;在文化上,先有佛教的输入,后有耶教之东来,中国文化却是从来是赓续的。[1]”中国的建筑文化也同样,虽然“在军事,政治及思想方面,中国常与他族接触,但建筑之基本结构及部署之原则,仅有和缓之变迁,顺序之进展,直之最近半世纪,未受其它建筑之影响。数千年来无遽变之迹,渗杂之象,一贯以其独特纯粹之木构系统,随我民族足迹所至,树立文化标志。[2]”这就是说,数千年来,中国建筑在发展过程中,从未有过“质”的变化,当然也就不存在有过“质”的飞跃,始终是持续不断的“和缓”而按“顺序”地进展着。中国建筑这种历史发展的特殊性,显然与一贯采用木造结构有直接的关系,如梁思成先生在其《中国建筑史》中,讲中国建筑的主要特征首先就是以木...  相似文献   

9.
陈瑞 《安徽史学》2006,(3):127-128
长期以来,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的研究一直颇受学界的重视,该领域已成为史学研究中的一个热点,研究氛围空前活跃,学术成果不断涌现.2005年8月,汤奇学教授所著《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探索》(以下简称《探索》)由安徽大学出版社出版,即是近期这一领域中较有代表性的成果.  相似文献   

10.
中国地方志以起源早、持续久、类型全、数量多称于世界化之林。它自周秦发轫以来,至宋而大体定型,至清而称极盛。据《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统计,仅自宋至民国保存至今的方志就有8264种,11万余卷。近年又时有发现,除山水寺院志外,实际数字已达万种,至少为古籍之十分之一。上自全国,下至省、府、州、县、乡、村、镇等无不有志,而海内外各大图书馆又无不入藏,可称地方献之大宗。  相似文献   

11.
李清凌教授主编的《中国文化史》最近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由西北师范大学、四川大学、安徽大学和首都对外贸易大学等长期从事中国文化史研究和教学的学者集体完成的 ,全书共 8章 ,4 2万字。李清凌教授主编的《中国文化史》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概括为以儒学为核心 ,以儒、释、道文化为主流 ,融合各地区、各民族、各时代主要文化形式的动态文化系统。和以前出版的同类著作相比 ,最明显的特点是从物质、精神、制度、风俗四个方面 ,对中国文化发展的历程进行了断代 ,即将中国文化发生、发展的历程分为 8个阶段 :远古至夏朝前夜为起…  相似文献   

12.
由谭元亨教授编著的《客家文化史》(上、下卷,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年8月出版,下简称《客家》)一书系“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图书。该书总计128万字,全面而详实地描述了客家民系从古至今的文化发展脉络,具有重要参考价值,2013年荣获第六届全国高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相似文献   

13.
赵文润教授主编、陕西师范大学山版社出版的《隋唐文化史》,前所未有,颇具特色。 有关隋唐文化的专史,既是初次问世,首先应该肯定作者的开创之功。其次,就内容说,各种中国通史或教材虽然也都有文化史专章,但用其隋唐部分和这本专史相比,都显得相形见细。该书增加了大量的更新更多的内容,使人们稍加翻阅就有面貌一新、内容丰富的感觉。例如,“隋唐饮食文化”、“隋唐人的娱乐”、“隋唐人的文化素质”等专章,都是各种通史或教材未曾谈到或很少涉及的。  相似文献   

14.
中国地方志,源远流长,究其肇端,其说不一,《四库全书总目》曾概述方志源流称:“古之地志载方域、山川、风俗、物产而已,其书今不可见。然《禹贡》、《周礼·职方氏》,其大较矣。《元和郡县志》颇涉古迹,盖用《山海经》例。《太平寰宇记》增以人物,又偶及艺文,于是为州县志书之滥觞。”  相似文献   

15.
《胡适思想与现代中国》序言沈寂由皖人撰著、并由安徽出版机构出版的研究胡适的专集,这本由胡适同志著《胡适思想与现代中国》,恐怕还是第一部,有其特殊的意义。胡晓同志要我凑趣作序,借此对今天研究胡适谈几点意见:首先是资料缺乏。胡适在生前一贯注意让自身资料留...  相似文献   

16.
《满族的历史与生活──三家子屯调查报告》德译本序言[意大利]乔万尼·斯塔里齐木德·道尔吉译欧洲的东方学家对于满洲语的功用不仅持有不同的观点,而且对“纯粹”的,也就是说未汉化的满洲人的是否存在也各持已见,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早在世纪更易时期,当俄罗斯学...  相似文献   

17.
<正>中国近代为重要的文化转型期,故研究中国近代文化史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目前国内对近代中国文化史研究成果显著,但由于起步较晚,学科反思和总结不足,在研究成果方面存在着见树不见林的问题。因此,对当代中国近代文化史研究成果的细致梳理和总结尤为必要。2022年10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推出中国历史研究院左玉河研究员主编的《当代中国近代文化史研究》一书,全面总结和展现近代文化史研究的成果和现状。该书视野宽阔,不仅立足整个中国近代文化史研究,而且对比和借鉴了西方相关学科的理论,对我国文化史研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刻反思和总结。  相似文献   

18.
李学如 《黑龙江史志》2013,(17):230+233
目前,学术界的慈善史研究方兴未艾,成果迭出,而本科高校相关课程的设置却严重缺失。鉴于当代大学生群体慈善意识淡薄的现状,高校开设《中国社会慈善文化史》方面的课程,对完善课程体系建设,弘扬中国慈善文化,培育青年学生的慈善精神,尤显重要。  相似文献   

19.
历史是由不同层面构成的复合体,解读不同层面便会形成各具特色的历史见解.2006年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邢来顺教授的专著<德国贵族文化史>(以下简称<文化史>,文中所注均出自该书),首次从贵族文化层面对中世纪至近代时期的德国史进行了别开生面的研究.这部由10章30万字构成的专著着重考察了德国贵族多方面的文化特征及其对德国历史的重大影响.笔者以为,<文化史>所展示的学术品位和学术见解有助于提升我国德国史的研究水平.  相似文献   

20.
《西域文化史》即将出版余太山主编的《西域文化史》即将由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版发行。全书共分八章,约三十万字,叙述了自石器时代至清末我国各历史时期“西域”(书中指新疆及其邻近地区)文化形成、发展的过程及其特点。这是国内第一部系统叙述“西域”文化的专著,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