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新文化运动对中国图书馆事业的影响蒋星萍五四运动以前,中国图书馆事业处于新旧交替时期。封建藏书楼受维新思想的冲击,正缓慢地向近代图书馆转化。封建藏书楼主要有官府藏书楼、私人藏书楼、书院藏书楼和寺观藏书楼四大藏书体系。中国古代藏书楼保存了珍贵的历史典籍,...  相似文献   

2.
苏州藏书楼     
中国延绵数千年的藏书文化是中华民族极为珍视的传统。苏州常熟和吴县的藏书楼在中国藏书楼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尤其是晚清四大藏书楼之一的铁琴铜剑楼,历史悠久,藏书享誉海内外,巍然独存。作为传承历史文化载体的图书,以及图书的承载体藏书楼和藏书文化对于百姓具有很强的感召力和教化功用,只要引导得当、支持有力,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厚文化底蕴的藏书楼必将再次焕发新生。  相似文献   

3.
冯瑞华 《沧桑》2009,(2):1-2
毕氏藏书楼兴盛时藏书达5万余卷,藏书品种全、质量高,是明末至清中叶淄博境内规模最大、品位最高、内容最丰富的私家藏书楼之一。本文介绍了毕氏藏书楼以及其核心人物——毕自严。  相似文献   

4.
嘉业堂藏书楼是中国近代规模最大、藏书最精的私家藏书楼。1924年岁末,由著名藏书家刘承建成于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鹧鸪溪畔。嘉业堂藏书楼的设计及管理具有科学性、艺术性及人文性等特点;其藏书通过借阅和刻书得到了有效利用。作为一座传统藏书楼,嘉业堂对现代图书馆的启示体现在巧用自然力,合理使用新技术,以人为本、藏用结合等方面。  相似文献   

5.
徐铁猊 《纵横》2009,(5):51-56
陆心源与皕宋楼 在现代图书馆出现之前,私人藏书楼是我国图书收藏的主要形式。晚清时期曾经出现过四大藏书楼,皕宋楼就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6.
丛绿  王利勇 《中华遗产》2007,(8):98-115
中国历史上数以千计的藏书楼在兵火和散佚后已所剩无几,而天一阁创建440多年来仍巍然屹立,成为亚洲现存最古老的图书馆和世界最早的三大家族图书馆之一。那么,究竟是谁,创造并延续了这样的文化奇迹?历经几百年风雨沧桑,这座藏书楼是如何保存下来的?在这座神秘的藏书楼内,到底藏了些什么镇阁的奇书?……  相似文献   

7.
范钦与天一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古代著名私人藏书家范钦;论述并考证了藏书楼的取名、藏书特色及建筑特点;探讨了藏书楼开创先河的管理思想;总结了藏书楼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8.
刘艾婧 《黑龙江史志》2013,(21):217-217
藏书楼在我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其作为奴隶制末期及整个封建社会的重要文化单位为我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然而藏书楼又以其封闭性、高雅性而极具神秘色彩,本文在查阅相关历史文献的基础上对我国古代藏书楼的管理与应用体制进行较全面的介绍,力图复原古代藏书楼的应用史貌并对现代图书馆管理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浙江两大藏书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浙江两大藏书楼吴梁浙江自明清以来,为东南文物名邦,因而藏书事业比较发达,本文谨将浙江现存的两大藏书楼予以简介。天一阁藏书楼天一阁在宁波市月湖之西,原系明代鄞县范钦之私家藏书楼,今为全国最古老的一座被誉为"江南书城"的藏书楼。范钦(1505-1585)...  相似文献   

10.
《收藏家》2016,(1)
正旅顺博物馆藏有殷墟早期甲骨文2300多片,主要是罗振玉的旧藏。罗振玉1928年迁居旅顺,并建筑了著名藏书楼"大云书库",他将全部藏书和文物置于藏书楼中。晚年不少重要著作也是在这里完成的。1940年,罗振玉因病去世。1945年苏联红军解放大连后,对旅顺进行了军事管制.苏军征用了罗振玉的住宅和藏书楼,致使大多数文物流散民间。  相似文献   

11.
对于贤相伊尹的研究,由于种种原因,仍处于误区之中。其一,多数介绍资料,都一致确认伊尹是有莘氏的家奴,善于烹调,以美味喻政治,因而得到成汤的重用。又有部分学者认为,伊尹为家奴说不可取,伊尹应是大巫,是宗教领袖,所以他能协助商汤灭夏建商。此说当今颇为流行。但证据不足,且从伊尹一生的政治生活来看,亦无相关行迹,因而此说也不可信。其二,伊尹放太甲于桐宫,三年见效,太甲复位,卒成名王;与另一说伊尹篡位自立,七年后太甲潜出,诛杀伊尹说,相提并论,缺乏选择与判断。后来虽有学者加以纠正,但论证力度不足,影响甚微。本文认为,伊尹本是夏朝贤臣,有高度的政治智慧,丰富的从政经验,他的离夏从汤,是明主与贤臣的双向选择,是历史的必然机遇。又认为太甲杀伊尹说证据不足,只有伊尹教诲太甲说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12.
配隶是流刑的一个变种,但重于普通流刑,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普通流刑只居作一年,然后就可在当地附籍为民,而配隶则要长时间做苦役。配隶并不一定将犯人罚入军队,而是多将其发遣到边远的州郡服役,所以常被称为配州。配隶在唐代的出现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首先是五刑制度本身存在的缺陷所致;其次是出于充实国防的目的。配隶刑对后世刑制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李玉年 《安徽史学》2007,8(3):38-44
元代法律由以大札撒为核心的蒙古法和为了满足统治需要不断立法而形成的条格组成.蒙古法为元代地位最高之法,延续于蒙古国,称之为札撒,具有"以刑为主,诸法合一"法典的性质.条格,为元代立法所有成果,是对唐格的借鉴,对蒙古法的必要补充,具有"以行政法为主,刑法为其重要内容,诸法合一"法典的性质,含狭义条格、断例、制诏.在对元代法律组成解析的基础上,笔者认为元代法律体系由札撒、条格构成,在条格内又有亚系--狭义条格、断例、制诏.此体系的构建,有助于全面掌握元代法律,也有利于反思元史学界对元代法律的基本看法.  相似文献   

14.
学术界认为,新疆是我国植棉最早的一个地区,且比较普遍;棉花是经中亚传入我国新疆地区,再经河西走廊传入中原。本文指出:新疆的棉花应来源于印度。在新疆,只有吐鲁番(西州)有较多的棉花种植,而且再没有向东传播。除西州外,整个新疆地区的棉花种植是极其有限的,棉布的使用也很少,当时主要还是以丝、麻织品为主。  相似文献   

15.
民初建立的包括国会在内的一整套民主共和制度是一种供给主导型的制度变迁,这种变迁模式的成败取决于提供制度变迁的权力主体是否具有权威和理想。这一制度第一供给主体是南京临时政府,他们有理想但缺少权威,第二供给主体是北京政府,他们有权威但无理想。国会作为民主政治生活中限制个人独裁、维护公民权利的根本措施,就无法成功地在中国运行。制度需求的缺失也是造成国会失败的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瓦罕是清代帕米尔南缘的一个小土邦.1838年勘察过瓦罕一带的伍德并没有非常明确地记录瓦罕的疆域分布于喷赤河南、北两岸.布才拱拜孜以南的瓦罕帕米尔地区也并不属于坎巨提,而属于瓦罕.瓦罕的疆域范围大致包括:东至从瓦罕东北部的萨雷库里湖的东端到布才拱拜孜附近的小帕米尔与瓦罕帕米尔之分界线,南至兴都库什山分水岭,西至伊什喀什姆...  相似文献   

17.
杭州文庙彩绘现场保护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飞  万俐  王勉  范陶峰  刘慧云 《文博》2009,(6):285-291
杭州文庙彩绘被清漆层覆盖,1988年涂覆的清漆已有发黄、鼓泡等老化现象。本文通过老化试验说明清漆已经进入了全面老化期,并且描述清漆老化对彩绘安全的危害。对彩绘颜料和清漆进行了取样分析,经过EDS检测,证明颜料主要成分是无机矿物。经过红外分析,证明清漆主要成分是多羟基丙烯酸聚合物。在文物保护现场,通过研究清漆老化程度和光照度之间的关系,证明光照是清漆老化的重要原因。在实验室研究出去除清漆而不伤及彩绘的溶胀剂,在现场通过测试色差和光泽度数值的变化,证明溶胀剂去除清漆的有效性。彩绘封护剂采用有机氟橡胶,通过接触角和耐湿热试验,证明有机氟橡胶具有较好的憎水性和耐湿热老化能力。同时在现场,通过彩绘保护前后的色差和光泽度变化,说明经过机氟橡胶保护处理过的彩绘,外观没有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明代科举各级考试的规模及其录取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培贵 《史学月刊》2006,(12):24-31
明中叶后,各省直的科考规模在四五千人至数万人之间,平均录取率估计在10%上下。乡试录取率,明初一般在10%上下;成、弘间定为5.9%;嘉靖末年又降为3.3%;而实际录取率又低于此。会试录取率,自洪武至万历中平均为8.6%;其中,洪武至永乐二年平均为21.7%,永乐四年至万历中期平均为8.4%。殿试规模和录取数在理论上皆等于同科会试录取数。永乐二年后,明廷共在51科14938名二、三甲进士中考选了1277名庶吉士,平均录取率为8.55%。上述录取率,都是在朝廷调控下形成的,并非完全自由竞争的结果。而之所以进行调控,又是由官缺的有限性和科举取士用途的单一性矛盾造成的。  相似文献   

19.
汤毓赟 《中原文物》2012,(1):12-25,76
近年来,随着各地原始瓷器的不断出土以及南方原始瓷窑的发现,对于中国陶瓷考古的研究逐渐受到重视。目前,学术界关于原始瓷的起源问题讨论激烈,主要集中于"南方起源说"与"北方起源说"两种观点。北方地区出土原始瓷数量多,分布地域广,主要集中于河南、山东、陕西、河北等"中原文化圈"及其附近。器形较为统一,与当地陶器、青铜礼器近似,胎质、釉色等也已有进步趋势。并且北方原始瓷主要出土于高等级的建筑遗址与墓葬中,当与其珍贵性有关。另外,将其与南方出土的相比,既有共性,又有区别。北方地区出土的商周原始瓷其产地主要是南方地区,但是不排除北方当地烧造的可能。  相似文献   

20.
明代留都南京设立内外守备、参赞机务等官员负责护卫留都安全,其中内守备设立最早,时间在永乐二十二年八月,外守备随即设立于次月。首任内守备应为王景弘(又名王贵通),而非郑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